古代诗人“大小谢”指的是谁?

古代诗人“大小谢”指的是谁?,第1张

“大小谢”的称呼在我国古代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谢灵运、谢朓,南朝时两位齐名的诗人。两人皆为南朝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作诗又有各自的风格。两人同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经历有些相似。谢朓诗作受谢灵运影响较大,时人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谢灵运(385~433年):(详见《晋末宋初二大诗人“陶谢”》)。 谢朓(464~499年),是我国格律诗的开创者,即称为“永明体”新体诗的创始人之一。谢朓出身贵族,曾任宣城太守,人称谢宣城。谢朓的山水诗受谢灵运的影响,有些作品甚至有摹仿痕迹。但与大谢诗比,诗风清俊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观察入微,善于熔裁。他的诗讲究声律,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颇为李白、杜甫所推许。明人辑有《谢宣城集》。 二是指谢灵运、谢惠连,南朝宋两位齐名的诗人。 谢惠连(407~433年):是谢灵运的族弟。幼有奇才,10岁能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嘉赏。但却英年早逝,死时仅27岁,其诗存留不多,部分篇章表现其政治上的不得志,及对当时现实隐含不满。现存作品《秋怀诗》、《雪赋》较为有名。明人辑有《谢法曹集》。

1、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2、谢灵运,出生于385年,逝世于433年,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出生于会稽始宁。

3、谢朓,出生于464年,逝世于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谢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父谢纬,官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

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

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遗佚,重为编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193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93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