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第1张

战略意义: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历史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

扩展资料:

一、建设沿革

1947年,中原局和野司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邓大军牵制了大量敌人,同时与陈、栗野战军相配合,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先后歼敌19万人,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江淮河汉地区,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为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夺取全国的胜利,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二、战略意义

1947年6月30日这一天,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战略进攻。

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的430万下降为370万,人民解放军则由100万发展到195万,其中,解放军的机动兵力较国民党军多。解放军的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敌我力量的变化,使得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作出了战略进攻方针和主要进攻方向: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转战苏鲁豫皖地区。三路大军突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后,展开外线机动作战。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反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革命旧址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邓大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91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