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什么意思?

证伪什么意思?,第1张

证伪的意思: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这是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Falsifiability(经常被译成“可证伪性”)。

非科学理论举例:

从“可证伪性”的角度来看﹐多数的财经评论员结论是不会被承认为科学理论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提出可被证伪的预测,不能被“证伪”。只能够解释而不能预测的理论是不会被认为是科学理论的。

股评其实是提供了证伪方法的,就是下一个交易日的股指。

当小学政治老师讲人是古猿进化的时候,有同学不服,老师立即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这才叫做不可证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可证伪性

证伪:传统逻辑中指借助于真实性已得到断定的命题来确定另一命题虚假性的论证。如果证伪是针对某个证明过程和立论的论题,那么,这样的证伪即可称为“反驳”。

所谓证伪的前提,就是必须能够有不伪的证明。就是如果某人提出某件事是真的,就需要拿出证据,别人才能够通过证明这个证据的真假,来证真或者证伪。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分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作出系统阐述,该学说反对归纳主义和以证实原则作为科学分界标准。

认为没有一个普遍科学陈述可以从观察陈述推演出来,或者可以描述为观察陈述的真理函项。单个观察事实足以证伪全称陈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经验证伪原则。

证伪主义强调的科学方法是猜测一反驳方法或试错法。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定义:证伪主义指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关系:证实和证伪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应用和表现。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1、证实与证伪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2、证实与证伪是单向思维与反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对立统一。

3、证实与证伪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区别:证实是证明前人理论的确实性,证伪是证明前人理论的不确实性。

扩展资料:

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证伪主义

百度百科--证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90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