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爱是哪三个

三热爱是哪三个,第1张

三热爱指的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意义价值:我们提倡“五讲四美”,美化心灵,美化环境,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美化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时,有无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效果会很不相同。进行“三热爱”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

进行“三热爱”教育,不限于历史的题材,还可用眼前随处可觅的现实题材。就大的而言,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到十二大的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艰险,重新走上通途,前景充满光明。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五讲四美三热爱”为20世纪80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

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三热爱: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

两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三热爱 :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扩展资料:

四有的产生背景:

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对此,陈云同志进行了具体阐释。他提出用干部的标准有两个:政治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但以政治为主。

1940年《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他又将其中的政治标准具体化为四项内容:一是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二是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是能独立地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是守纪律。对德才两者的关系,陈云同志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以上“四点”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干部“四有”的基本观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85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