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学习记录(四)——垃圾收集之回收算法

JVM学习记录(四)——垃圾收集之回收算法,第1张

JVM学习记录(四)——垃圾收集之回收算法 引言

本博客根据《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第3版) 周志明》这本书,加上查阅其他资料理解创作而成(可能有些不准确,请理解),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分代收集


分代算法:
1、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包括年轻代、老年代和永久代。
2、新生代基本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3、当前商业虚拟机都采用分代收集的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无用对象,然后进行清除回收。
缺点:效率不高,无法清除垃圾碎片。
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和清除。
1、标记阶段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
2、清除阶段回收被标记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
该算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存碎片严重化,后续可能发生对象不能找到利用空间的问题。

标记-复制算法

标记-复制算法:按照容量划分二个大小相等的内存区域,当一块用完的时候将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然后再把已使用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缺点:内存使用率不高,只有原来的一半。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无用对象,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除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标记后不是清理对象,而是将存活对象移向内存的一端。然后清除端边界外的对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13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