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多所985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如何看待多所985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第1张

如何看待多所985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进入21世纪,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热潮,人工智能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新奇的体验和更加便利的生活,带领人们进入新的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大火,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今天,岛主将针对这一现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1. 国家重视人工智能本科教育

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义为“重大战略机遇”,要“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18年,全国有35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全国有17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2021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等是此次新增专业中的热门方向。其中人工智能专业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在内的130所高校获批增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十分重视培育人工智能本科人才

在此次新增名单中可以看到,除了 985、211 院校外,还有一些二本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这能体现出国家对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

2. 社会对AI人才的需求量大

当前世界各国正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加快了各行各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社会迫切需求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

目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已成为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的主要焦点。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争取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浪潮快速转型。经过数年的积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人脸识别、语音处理等,其实际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不断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渐增大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激增,而加大开设AI本科教育的规模将从根本上解决AI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

3. AI领域缺乏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科学,除了需要计算机相关基础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AI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入实际生产、生活场景需要研究员掌握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具备更多的技能。

因此,AI领域对于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而此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我国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便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4. 为研究生教育打基础

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前提,开设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更大的人才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样,人工智能专业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领域。本科教育阶段主要重视基础知识,而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各个研究方向的人才。

人工智能领域也有很多子方向,例如算法优化、决策树、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分布式计算、蒙特卡洛树搜索等等。本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大家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研究,为研究生教育筑牢根基。

二、新兴专业,是否应该选择?

各大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在人工智能大火的环境下,大家是否应该选择热门专业呢?

1. 计算机底蕴浓厚的院校值得相信

人工智能虽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但要想办好相关教育,离不开深厚的理工科底蕴,尤其是计算机底蕴。一般来说,新开设的专业不如有长远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离不开数理、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能办好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其数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必定不会很差。因此,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需要注意多加考察。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强校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是比较值得相信的,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而对于偏向文科类的院校或者是双非院校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大家就要注意甄别其中是否有坑。

2.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现在人工智能大火,各行各业都对AI人才有着不小的需求,市场上人工智能的岗位也不少,因此大家若能就读人工智能专业,在找工作时所面临的压力与其他专业相比会减轻一些。另外,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正当势,发展前景巨大,薪资待遇也十分优厚。对于毕业后想要找工作的同学来说,选择此方向就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总结

从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AI人才极度缺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也可以选择在研究生阶段进入AI领域就读。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选择此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710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