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基础-部分

ARP协议基础-部分,第1张

ARP协议基础-部分 一、 相关理解
  1. 报文走二层转发流程还是三层转发流程是根据进入端口是二层口还是三层口决定的,而不是报文类型。
  2. OSI参考模型是用来划分协议的,表明每个协议运行在那个位置,同一层间通过协议进行交互,不同层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3. ARP协议在TCP/IP模型中划分在网络层,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数据链路层。
  4. ARP报文是由以太网帧进行封装传输的,没有封装进ip包。request报文目的mac全f表明是二层广播数据帧。reply是已知单播数据帧。
  5. ARP协议用来寻找指定的IP对应的MAC地址。
二、ARP报文

(1)request数据

(2)reply数据帧

三、二层环路影响

因为ARP的request报文时二层广播报文,在交换口执行泛洪 *** 作,所以针对图一环路,环路中会一直存在该数据帧在转发,但不会增加带宽占用,会造成mac地址的漂移。因为每个交换机只有一个端口在不断泛洪,不会出现报文复制加倍;但是在图二这种情况下,就会持续进行数据帧复制,从而引起广播风暴,占满带宽,cpu等,造成故障。

(1)一台交换机只有一个环路中的交换口参与泛洪

(2)一台交换机有多个环路中的交换口参与泛洪

四、ARP转发流程 1. 判断目的地址是否与源地址在同一子网。

(1)用源IP的子网掩码和源IP,目的IP做按位与计算,得到源IP与目的IP的子网号,判断两个子网号是否相同,相同在同一子网,ARP数据帧的目的MAC为ff:ff:ff:ff:ff:ff:ff,泛洪发送。
(2)不相同则将数据发送到网关,如果没有网关的mac地址,发送arp请求查询网关ip的mac地址。

2. 不在同一子网。

(1)数据发送到网关后,查询目的IP进行转发;如果没有该路由项,则丢弃;如果有该路由项,查询arp表确定下一跳的mac地址,如果有该arp表项,则重新封装报文发送;如果没有该arp表项,则路由器先缓存该报文,然后发送arp请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zaji/5694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