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与编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让他如此厌恶?

程序员与编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让他如此厌恶?,第1张

编程,有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有些人从未尝试过,还有一些人每天都在使用。

那群喜欢结对编程的人认为,结对编程有利于团队的知识共享,打破成员间的知识孤岛。另一方面,结对编程(PP)可以促进团队之前的协作,也能够加快新成员的融入,更加快速的创建价值。还有结对编程与 CI/CD 以及主干开发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可是在另外一群不喜欢结对编程的人眼中,却有另一番观点,他们认为,结对编程会降低效率,尤其是两个开发人员经验差距较大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种工作方式会让开发者无法集中注意力。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不同,在同一台电脑上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挑战。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一天工作结束,拿下耳机,与结对编程结果完全不一样。参与一天结对编程,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却有很少的人讨论到。

编程有很多挑战,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他和其它技能一样。这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练习。

结对编程会让人觉得是在工作时有人盯着。

结对编程可能会重新点燃程序员的“冒名顶替综合症”,很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他们却觉得自己做不到。

当遇到问题时,你要把你的思路转化成别人能理解的文字,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就像考试一样。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对于 IDE 的快捷键都可能有不同的设置,不仅这些,还有很多工具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会使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讽刺的是,要让程序员在结对编程感到更加的舒服,我们需要在工作结束,或者在番茄钟间歇的时候,多多交流,相互反馈。但程序员大多数沉默少言,并且很内向,他们之间的反馈和交流非常的不容易。

简而言之,整个事情都不容易。

结对编程优势不可能被否认,是有据可查的。但结对编程存在的问题却很少被提到,但这些也非常重要。

郑重声明,我是一个结对编程的践行者。对于我来说,和很多人一样,我们都会对挑战所带来的收益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值得自己去付出努力。但是我也相信,和其它的挑战一样,当你准备好,知道你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

我们经常谈论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智慧来找到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并减少问题带来的挑战。举个例子,我们并不需要对每一个任务都进行结对编程,我们可以间歇性的执行结对编程,更好地适合你团队的现状。

实际上IT行业在中国并不是特别差的行业,而程序员的工资也并不低,但为什么中国的程序员总被称作码农或者说是苦逼的程序员?中国的程序员生活和欧美的有什么不一样?之前,研发频道曾发过《东方程序员怎么看西方程序员》和《西方同行眼中的东方程序员》这两篇文章。来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员们各抒己见。或许,从上面两篇文章中也多少能得出“”下面是来自知乎网上各位大牛的看法。让我们来一起看下!一位叫吴涛的程序员的回答:编程活动和机械电子一样可以视为一种工艺(craftsmanship),从事此类工艺活动的人可以叫做工匠或者工程师。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欧美国家,有深厚的工程根底,从机械到电子再到软件,都是国家产业的支柱,滋养着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他们有工艺的传承,有文化圈,有产业的历史。而国内目前的软件工业和制造业非常相似,以来料加工式的低水平重复劳动为主。就好像农民仰赖着老天提供种子、土壤、阳光和水,中国程序员仰赖着洋人提供设备、技术和理念,从微处理器、 *** 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IDE、编程框架到应用程序,除了做晶圆的沙子是本地产的,几乎没有什么属于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需求装配一下,没有什么创造性,也很少有业界的技术积累和传承出现,即便有也流传不开,毕竟程序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知识,没文化」,就是说这样的状况。记得劣质盗版VCD满天飞的时代,有个程序员做出一款丑陋但是解码容错能力很好的播放器,贴合国情,一炮成名,结果好容易写本书,没有几个句子能写通顺的。这种技术书籍的拙劣状况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拙劣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没有技术传承,没有文化圈,不乏有人上大学之前对编程一窍不通,学计算机只是因为计算机「热门」而已。如同包办的婚姻,没有一丝爱情,最后以编程为业,只是因为也不会做别的什么了。另一方面,国内程序员不论薪水如何,的确很苦。许多人长期被迫加班,最后甚至会成为一种自愿的习惯。可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并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来用惯锄头和镰刀的农夫,很少有人会想要去学习、改进自己使用的工具和习惯,甚至对于新兴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触情绪。生活如此悲惨,却又如此不思进取,和农民的问题很相似。再加上,就好像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一样,程序员们木讷、邋遢、缺乏情调、土。可偏偏又自负而且互相看不起。总而言之,在中国做一个程序员,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人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很体面。那么,在整个社会以自嘲为风尚、许多行业都喜欢好勇斗狠地自轻自贱的状况中,使劲贬低自己的职业,自嘲和群吵时,就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不过,就好像黑人可以自称或者互称「黑鬼」,但是白人如果敢讲立刻会惹祸一样,喜欢以此自称的程序员并不见得能容忍其他人这样称呼自己。最后,英语有类似的说法,将带有隔断的办公室叫做cube farm,常见于传统的软件公司。以讽刺(但不限于)软件公司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漫画Dilbert就有不少格子办公室里的场景。不过cube farm说的并不是程序员们像农民,而是说他们像地里的庄稼或者果树,产出成果,等待收割。毕竟,欧美发达国家的农民生活往往比程序员更好。高收入,农机劳作,大片的私有土地,宁静的田园生活。农民的生活在那里,如果不是令人向往,至少也并无贬义。补充:本版同文所说的code monkey在英语中的语用,与「码农」在中文里的用法并不一样。code monkey是指以计算机程序员或者那些以编码为生的人。这个术语可能包含轻微的贬义,这意味着开发者可能编写代码,但不能执行复杂点的任务,比如:构建软件结构、分析和设计,一般指初级程序员。如果一名code monkey正在努力增加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那么会有另一个等级名词赋予他。其实code monkey这个术语在层次划分上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像那些真正熟练的开发人员或程序员他们仍然在做编码工作。或许像这样划分会好一点:coder:编码员programmer:程序员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software analyst:软件分析师software architect:软件架构师或许还可以在前面加“初级”、“中级”、“高级”这几个前缀。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等级、技能水平和薪资。请注意:它只能在小范围确定的某种层次结构,例如在一个公司、甚至一个部门。一个在A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可能比B公司的中级架构师所要求的技能更多。下面是关注前端技术的邓陈华同学的回答:首先, 问题的题目”“是有一定的可辩论性的,因为我所了解的事实是,大多时候是“中国的程序员自称为码农”,很少有不同行的人称呼程序员为“码农”。当然,可能和我所处环境有关系。认可涛吴所说的“自称码农的程序员并不见得能容忍其他人这样称呼自己”,因为这就像他所举的例子,黑人允许自称,但不允许白人称呼,同样的词在熟人说来是亲切、是自嘲、甚至可以是自讽,但在外人说来,那不仅是不尊重,还有可能是侮辱。其次,身处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工作辛苦,加班再正常不过,项目进度、突发情况、公司文化都可能成为加班的理由,虽然收入不一定差,但够苦逼。另外一方面, 程序员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而互联网向来是一个强调能力的开放行业,有多少能力就拿多少工资,这样注定有相当大一部分因为水平不够,导致收入问题成为“码农”的心病。而“ 工作辛苦”、“收入低”和农民有类似,所以无论自嘲或者是被别人冠以“码农”的称谓,辛苦、收入低这两个标志包含其一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两者兼有,那就是纯种‘码农’一枚,够苦逼。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像赵劼姐夫这样,“d钢琴的码农”,已经做“码农”做到一种境界,并不一定强调其辛苦、更不会收入差,以“码农”调侃的口吻戏谑人生,这个心态和大家自称屌丝是一样的,更多的自嘲自讽。其实,这样收入高而且相对不这么辛苦的精英“码农”在行业内也不少。下面是在读研究生吴洲提供的,来自图灵中文社区电子杂志《码农》第一期的首卷语:《所谓码农》一文的解释:对于“码农”这个称呼,有些人喜爱有加,有些人不以为然。区别在于对待“农”这个字的感觉。农当然是指农民,这个词寓义很丰富,既可以说它伟大,也可以说它渺小。说它伟大,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农民,而且中国一直是个农业为本的国家,曾经说是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农民,这意味着往前翻�9�2两代,你我众人皆是农民出身。以此观之,农可谓大哉。说它渺小,则是因为大家的观念里,农民意味着有很多缺点,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劣根性,比如目光短浅、思维陈旧、自私小气等等,总之是为我们受过教育的人群所看不惯的种种毛病——这些毛病虽然我们自己也有,但是我们看不见——于是乎“农民”成为了骂人时常用的字眼。其实,把自己的编程生涯与田间地头的锄禾日当午对应起来,确是有那么些相似之处的。你能想象得到,田间整齐栽种的秧苗,与屏幕上显示的错落有致的代码行有几分神似。各种庄稼的种植是有讲究的,正如你要注意编程风格。施肥灌溉,犹如你对代码进行的编译链接。除草除虫,自然是在做着debug 。你挑水来我浇园,大概是在小菜园中进行的结对编程。因为靠天吃饭,农民们也要学点云计算,去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进修的人也多起来了。收割的季节,活多人少,也常常是要搞外包的,因为deadline 很重要。不过坦率地说,“码农”这个叫法让人体会更多的是滑稽、搞怪、无厘头。毕竟一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一个是高智商的脑力劳动,不可同日而语。而程序员却偏爱这样的时空错乱的感觉,自嘲(我就是个农民!)的同时却又自命不凡(我是码农我怕谁?!),特立独行极了。码农的草帽底下,是一颗充满创造力的自由不羁的头脑。他们遵从最佳实践而痛恨陈规教条,他们欣赏天才而不迷信权威,他们喜欢思考而不轻易苟同。他们是技术人,却追求人文理想;他们敢于呐喊,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更善于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点滴工作去改变现状。码农们是勤奋的,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情,城市夜间的灯火,有多少是在码农们的办公室和居所点燃?周末四处举办的技术交流和讲座,又活跃着多少码农的身影?线下读书,线上讨论,冥思苦想,动手实践,新技术驱动着码农们的脚步,码农们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农民,生活离不开码农。

-1-

曾经一个年薪200万的程序员在线征婚,原以为会一呼百应,结果评论彻底翻车。

先来看这位程序员的自我介绍:

86年出生,皖北人士,身高170,体重65Kg;北京985毕业,有京户;目前在阿里,P8,年收入算上股票有170W左右;北苑有房,还有新买的特拉斯汽车;父母在农村打工务农,将来会跟姐姐一起养老。

这样一看,确实算个条件不错的男生呢。

男生态度也挺诚恳:“我勉强算个凤凰男吧,前些年内心有点自卑,错过了不少好女孩,当时觉得配不上人家,现在其实绰绰有余了。”

而他对女生的要求,听起来也不是特别过分:

性格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

外表可人,身材在线,身高不低于162cm,会打扮;

本科至少211,月收入不低于1w;

90年以后出生,家庭无负担,最好是江浙地区的独生女。

另外,因为他本身工作很忙,所以希望女生婚后能照顾家庭,最好生两个孩子。

看完这些,很多女生不淡定了:“一个月薪过万的独生女,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生活不享受,要跑到你家一边忙工作,一边生俩孩子照顾家庭?”

“要求太高了,又要有事业,又要211,还要生孩子,真把自己当根葱,父母务农没养老保险,万一生病了,是个无底洞。”

-2-

月薪一万的女生,瞧不上年薪百万的男生,真的是因为女生太势利吗?并不是。

因为从帖子内容来看,男生的年薪百万,背后的代价很大。

他牺牲的是个人生活,对家庭应有的参与,和对孩子的亲子教育,等于全家老小一起忙碌,让他赚到年薪百万。

年薪百万带来的生活,自然是住的房子大一点,吃的好一点,穿的贵一点,能经常出国旅游。

这些东西,月薪一万的江浙沪独生女,原本就可以享受到啊。

而且她还不需要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当保姆,丧偶式育儿抚养两个孩子,负责一家人生活。

与其当个免费的管家、保姆和财务,很多女生更愿意找一个年薪30万,尊重女性,有时间陪伴自己和孩子,分担家务,充满情趣的老公。

不要说谁比谁现实。男生觉得自己有车有房,年薪百万,条件很好,配个月薪一万的女生“绰绰有余”。

但从女生的角度看来,你有多少东西,都是你个人的事,又不会分一半资产给我,我顶多婚内占点便宜而已。

为了占这点便宜,彻底牺牲掉我目前舒适的生活,根本不值得。

这就好像一个大佬说,我资产过亿,现在需要找个年薪百万的年轻人,业余跑腿帮我去店里买冰激凌。

我出钱,他出力,买回来冰激凌,我会让他尝尝。你看我对他多好。

年薪百万的人肯定也不感兴趣。

-3-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笑话。

富商跟一桌人在一起喝酒,大家纷纷对他敬酒。

喝到醉眼朦胧,富商忽然发现,一个穷光蛋坐那里只顾吃菜,不为所动。

富商不高兴,说:“我资产百万,你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不向我敬酒?”

穷光蛋懒洋洋地告诉他:“你资产百万,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向你敬酒?”

富商一听,好像很有道理。

于是他说:“我资产百万,如果分一半给你,你是不是向我敬酒?”

穷光蛋说:“你分给我一半,我就和你一样有钱,为什么要向你敬酒?”

富商干脆赌气:“我资产全给你,你就会向我敬酒了吧。”

穷光蛋呵呵一笑:“你资产全给我的话,我就是富商,你就是穷光蛋,你应该向我敬酒。”

富商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瞬间被击垮。

有人说,《婚姻法》保护婚前财产,把夫妻之间分得太清楚,不好。

其实,分得清楚一点,挺好的。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就算你是富商,我是穷光蛋,我也不欠你什么。

这个征婚的程序员,标榜年薪百万,可开的条件呢,是和女方一起买房,一起还贷,女方完全没占到便宜。

大家都不傻,这百万年薪跟三十万没多大区别,既然捞不到手里,还不如找个年薪三十万的帅小伙。

-4-

维持一段婚姻,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那不是“我有什么”,而是“我愿意付出什么”。

比如这个年薪200万的程序员,并不是找不到女朋友,他只要改变一下策略就可以。

首先,情商高一点,不要说“绰绰有余”这种傻话。

他完全可以说:“前些年内心有点自卑,错过了不少好女孩,最近总算克服自卑,鼓起了一点勇气。”

又谦逊,又礼貌,看起来很温柔的样子。

然后,稍稍改变一下目标,不要瞄准月薪过万的江浙沪独生女。

月薪过万的江浙沪独生女,不愁吃喝和养老,根本不会太看重经济条件,她们只想找个有时间陪伴自己,长得又好看的男朋友。

征婚的程序员,如果说想找个同样高学历高收入,一路奋斗过来,想要安家落户的女生,一点毛病没有。

因为他能给她带来价值。

最后,彻底放下“只要赚钱就是好男人”,这种落伍的想法。

家庭需要经营,不是给钱就够了。

多认可妻子的付出,不要在婚前婚后,摆出一副“我只负责出钱”的态度。

你未来的孩子,也不可能靠投币自动长大。

总之,做到这三点,年薪百万想找个像样的女朋友,还是挺容易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8172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