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塑造的过程

行为塑造的过程,第1张

1、定义目标行为

2、确认初始行为。即个体已有的、与目标行为有关的动作,可以其为基础向目标行为推进。

3、选择塑造步骤。塑造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之间所体现出来的改变应适应,太小会费事,太大可能不导致个体停滞不前。

4、确定强化刺激物。治疗对象每次达到预期的目的,都要马上对之加以强化,量化刺激的量要适度,以免治疗对象很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思进取。

5、实施塑造,从初始行为开始,要对行为的每一个过程都加以强化,直到确保该行为已经习得,然后对这一行为停止强化,转而强化下一个行为。

行为塑造的4种方法是: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选好强化物,才能真正对求助者起到强化作用,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强化物的选择上既有有形的强化物,也有无形的强化物。所以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适当的无话奖励是决定新行为是否能产生的关键环节。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可利用的反应类型和持续时间,即需要观察帮助的对象。

2、根据观察到的资料,考虑需要塑造的最终目标行为,是否能从求助者已有的行为反应中衍生出来。

3、确定达到第一步的评估标准。

4、改变环境条件,造成求助者有表现被期望反应的最大可能性。

5、使用对求助者强而有力的刺激物,强化通过的行为。

6、不断改变中间的行为目标,使其接近最终的行为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塑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8073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