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源硬件的论坛有哪些

关于开源硬件的论坛有哪些,第1张

开源硬件:相对于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阵营,开源硬件也是开 源思想的继承者。这些硬件的开发者将硬件的全部资料都对外公开,包括电路图、固件、软件、元件列表、器件列表以及印刷版图。这些资料允许任何人使用,比开 源软件的开放度更高的地方在于,作者更是允许将这些资料及硬件用于任何商业开发。

主要的论坛

1、 极客迷
极客迷是DIY学习与分享社区,拥有科技、生活、艺术、酷玩等不同的频道。虽然智能硬件只是其一部分,但其上仍旧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分享。目前此社区拥有8万会员,每天帖子接近100篇。
2、 电子发烧友论坛
电子发烧友论坛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电子社区,主要面向电子工程师。提供一些电子资料、行业资讯以及交易对接。2006年成立的电子发烧友在智能硬件时代仍旧不失专业性,在智能硬件行业拥有一席之地。
3、 筑梦创造
筑梦创造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创客资讯分享平台,目前开设栏目有创客社区、硬道理、聚创意、猎奇等栏目。
4、 雷锋网
想必不用过多解释,在百度搜索“智能硬件”出现的第一个网站正是雷锋网。这家位于深圳的科技媒体定位在移动互联网,在智能硬件大潮中,结合深圳的地缘优势,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智能硬件,它们是创客马拉松、MakeFair等大型智能硬件活动的主力参与方,其实力可见一斑。
5、 点名时间
点名时间是中国最大的众筹平台,与其他重酬平台不同的是,它在募集中的项目,科技项目占比超过90%,而其中又以智能硬件类项目为主。因此,如果要发现一些有潜力的项目、创业,必须关注点名时间。如果你有好的创意,点名时间将成为你的一个起点。
6、MakerLab
创客实验室是创客们的学习交流平台,它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入门教程。一步步带你进入智能硬件开发的大门。同时,MakerLab也有自己的开发板销售,兼容Arduino的STduino,基于32位ARM cpu,让你以差不多的价格享受高性能的ARM cpu。
7、雷科技
雷科技是中国新晋的智能硬件社区。雷科技当前面向智能硬件开发者提供资源共享、资讯分享和问答互助的平台,在广州、深圳等地开展线下技术沙龙、智能硬件开发比赛、技术大讲堂等活动。
8、戴客网
戴客网是可穿戴设备之家,提供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的资讯、评测。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ZOL或者天极网,其每天保持近10篇文章以上的更新速度,可见可穿戴设备行业依然十分之火热。
9、极客工坊
面向Arduino、树莓派等开发板的开发者。有开源项目区、开源软硬件等板块,目前拥有3万多会员,技术流社区。
10、爱极客
最新的科技视频资讯、数码产品评测、好玩的IT知识。爱极客是为数不多的重视视频评测的智能硬件科技媒体。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您好,智能血压手表气泵和光感泵是两种不同的血压测量技术区别是:气泵是一种传统的血压测量技术,它使用一个气泵来通过改变气压来测量血压。而光感泵是一种新兴的血压测量技术,它使用一个光学传感器来测量血压,而不需要使用气泵。这两种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测量血压的方式不同。气泵是一种传统的血压测量技术,它使用一个气泵来改变气压,从而测量血压。而光感泵是一种新兴的血压测量技术,它使用一个光学传感器来测量血压,而不需要使用气泵。此外,气泵测量血压的过程会比光感泵测量血压的过程更加繁琐,而且它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变化等。而光感泵测量血压的过程更加简单,而且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


iwatch 苹果智能手表
虽然人们已经见识过很多蓝牙智能手表,苹果公司出品的智能手表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和苹果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
这款设备采用曲面玻璃设计,可以平展或弯曲,内多多部拥有通信模块,用户可通过它完成多种工作,包括调整播放清单、查看通话记录和回复短信等。当然,它内部采用的自然是本家的iOS系统
正如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iPad开启了平板电脑时代一样。iWatch被认为很可能是苹果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iWatch并不会取代iPhone,更多的只是作为iPhone的补充以及扩展其他设备的功能,让用户使用苹果设备变得更方便。例如当用户不知道你的手机在哪时,可以通过iWatch的Siri功能,让iPhone发出声音并震动以让用户顺利找到手机。
摩托罗拉智能手表MOTO2011年10月19日全球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表MOTOACTV发布。 2014年3月18日摩托罗拉又一款智能佩戴设备MOTO360发布。
2015年9月摩托罗拉发布的新一代智能手表已经越来越看不出腕式电脑的样子,而是越发接近于传统手表的外观,只是在其中整合了电脑元素而已。 新一代Moto 360新增了一组表耳,配以快速释放机关,可以迅速更换表带。 这种看似细微的变化实际却使得Moto 360与传统手表的外观更加接近。
华为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在2015年,华为推出其首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该设备采用了最接近于传统手表直径的尺寸42mm,同时采用了传统圆形手表最富造型的3个元素:表冠,表耳和表圈。
华为的智能手表采用的是ClearPad电容式触摸控制器,该控制器成熟可靠、功耗很低,而且具备高度灵敏的人机交互性能,用湿的手指触控,效果依然良好。 华为设计师还要求实现经典的圆形表盘,而Synaptics是惟一能够提供完全圆形触控界面的提供商。 在配色上,华为Huawei Watch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提供了银、黑、金三种颜色供用户选择,并有不同材质的表带可选。
智能情趣用品 EFEELINK
EFEELINK有一款女用情趣产品Abby,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受私密的情趣安慰和性福体验。
EFEELINK配合智能手机APP应用,可随时远程控制情趣用品的震动,并提供聊天、视频、游戏等附加体验,EFEELINK将彻底颠覆传统情趣用品的认知和看法。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是新兴起的一个科技领域,它可以跟踪用户的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并可将数据与iOS、Android设备同步,帮助用户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谷歌眼镜
人们可利用语音指令拍摄照片、摄制视频、与他人在网上互动。不会在手机屏幕上提供搜索或导航结果,而是会将地图叠加到用户的视野中。
2012年4月,Google正式发布名为“Project Glass”的未来眼镜概念设计。这款眼镜将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只要通过眼部动作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 *** 作。
谷歌眼镜本质上属于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 *** 控设备的结合体。它可以将眼镜、智能手机、摄像机集于一身,通过电脑化的镜片将信息以智能手机的格式实时展现在用户眼前。另外它还是生活助手,可以为我们提供GPS导航、收发短信、摄影拍照、网页浏览等功能。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通过眼镜中的微型投影仪先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所以谷歌眼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可佩带式的智能手机,可以帮助人们拍照、录像、打电话,省去了从口袋中掏出手机的麻烦。
SONY头盔显示器
Sony公司开发了一款头盔显示器产品HMZ T1,能提供实时UDK(Unreal游戏引擎开发工具包)头部动作跟踪演示,利用UDK绑定外部DLL,获得方位数据到Unreal只需几行脚本程序和APIdll 。容易集成到现有的UDK项目。由麻省理工大学开发的免费和开源unrealscipt不受限制可以下载,API可通过开源许可获得。
智能鞋
这款会说话的鞋由Google和创意设计机构YesYesNo合作完成,是Google“Art、Copy、Code”项目的一部分,旨在用比较诙谐的语言将运动数据传达给用户并且分享给朋友。
这款智能鞋是由谷歌和创意设计机构YesYesNo以及Studio 5050合作完成。它内部装配了加速、陀螺仪等装置,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进行连接,从而可以监测到用户的使用情况。另外,鞋子还配有一个扬声器,将传感器收到的鞋子信息以语音评论的形式播放出来,这些评论或尖酸刻薄或幽默风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堪称谷歌版“留几手”。
BrainLink 智能头箍
测测您的脑波训练您大脑的专注力和放松力
BrainLink是由深圳市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专为IOS系统研发的配件产品,它是一个安全可靠,佩戴简易方便的头戴式脑电波传感器。它可以通过蓝牙无线链接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台式电脑或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配合相应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实现意念力互动 *** 控。Brainlink引用了国外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强大的培训软件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它能让手机或平板电脑即时了解到您的大脑状态,例如是否专注、紧张、放松或疲劳等。您也可以通过主动调节自己的专注度和放松度来给予手机平板电脑指令,从而实现神奇的“意念力 *** 控”。
鼓点T恤 Electronic Drum Machine T-shirt
如果你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的话,这件T恤想必你会非常喜爱的。在这件衣服上内置了鼓点控制器,用户通过敲击不同的发出不同的鼓点声音,有点类似与平板电脑上的架子鼓软件。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的话,消费者还可以搭配一条可以配置迷你扩音器的裤子,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够演奏音乐,随时随地的成为焦点。
太阳能比基尼 Solar Bikini
这款比基尼可以通过装配的光伏薄膜带,吸收太阳光并将能量为电能,然后为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者其他小型数码产品进行充电。而且它并非是一件摆设,它也是一件真实的泳衣,女性可以在水中游泳,待她们上岸后将泳衣晒干后便能充电。另外太阳能比基尼能直接地将能量传输,意味着它们并不存储能量,使用起来将十分安全。该比基尼充电模式下有5伏电压,是人体所察觉不到的。所以它是一件非常实用、安全、的产品。
手套式手机:Glove One
美国密尔沃基一位名叫布莱恩塞拉(Bryan Cera)的设计师,设计出一款颇具创意的Glove One手机,可以像手套一样戴在手上。它的外形就像是未来派机械铠甲的一部分,按钮被设计在手指关节内侧,之后将手摆成“六”的造型,拇指做听筒,小指做话筒,即可实现通话。在手套手机Glove One的背部则拥有SIM卡插槽,并且拥有USB接口,手套电话Glove One充电则可以通过USB接口来完成。
Pebble智能手表
Pebble智能手表是由硅谷创业公司Pebble Technology公司设计的一款兼容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智能手表,用户可以直接通过Pebble手表查看iOS设备中的iMessage短信。它可以显示来电信息,也可以上网浏览,实时提醒你邮件、短信、微博和社交网络信息。
充电靴:Orange Power Wellies
Oranqe推出了一款名为Power Welties的充电靴,可以使用脚部的热量进行发电。这个雨靴的工作原理是靴子中的热点模块会把到的温度差为电压,从而产生电能为手机等数码产品充电。
鞋子内部的热敏部件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内嵌在长筒靴的靴底。这些部件与一系列温差电偶或一个温差电堆相连接,随后被夹在两层陶瓷薄片之间。脚底的热量作用在上层薄片,较冷的地面作用在下层薄片,于是电就这样产生了。你的脚越热,靴子产生的电力就越大。
不过穿上这种长筒靴后,人们需要在地面踩12个小时左右,才能给手机充上足够使用1小时的电力。
节拍手套:Beat Glove
跟前面介绍的鼓点T恤一样,Beat Glove的节拍手套也是一件可以穿戴的乐器。手套采用了Lilypad Adruino控制器,每个手指的指尖都有触摸式压力传感器,你可以用它们来打节拍,能够很方便的演奏音乐,怎么样,是不是看上去很方便,只是这个“机械手”看上去有些怪异。
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
Replay推出了第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牛仔裤。这种牛仔裤支持蓝牙功能,可以将牛仔裤跟智能手机进行连接,你只需要点击前面口袋的小装置就可以进行即时通讯,方便用户更新Facebook上的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实时你的情绪,追踪、分享个人的幸福感。
卫星导航鞋
《绿野仙踪》给英国设计师多米尼克威尔考克斯带来了灵感,发明了这款带有GPS功能的皮鞋。这双鞋的脚后跟拥有一个非常先进的无线全球定位系统,通过USB来设定目的地。这款能够的皮鞋使用起来也非常方面,当需要的时候,鞋跟轻轻敲击地面即可。而启动后就能看见装在鞋子前段的LED灯会亮起来,一只鞋是表示距离目的地的远近,而另一只鞋为用户指明方向。
Sixth Sense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天才科学家普拉纳·梅斯瑞(Pranav Mistry)发明的“Sixth Sense(第六感)”系统可以在人们的五种自然感官之外再添上一种新的感觉。初看上去,“Sixth Sens”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它由一个能够读懂手势的摄像头、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智能手机组成,用一根绳子挂在使用者胸前。摄像头随时拍摄出图像,然后由手机中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且用投影仪将结果投影到任何地方——手上、白墙上、纸上,甚至别人的衣服上。就是这样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东西,赢得了《大众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度创新奖。老牌杂志《计算机世界》在谈到它的时候居然用上了《未来冲击:2019年的计算机》的标题。
你必须带上按颜色编码的手指套,以使相机能够读懂你的手势。使用“Sixth Sense”时,人们可以用最符合直觉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互动。摄像头拍摄一切——只需要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出一个取景框就可以拍照,只需要用手指指指点点就可以作画,只需要拿起一本书就可以在封面上看到亚马逊书店对这本书的评价,想把一段文字从书上输入到计算机中只需要用手指比划一下。
类似的东西,人们已经在科幻里看得太多,然而人们却依然不得不依赖键盘和鼠标这种生硬的界面,然后在其上建立起一种极为勉强的对应方式————这和我们在纸上书写的体验严重不符。这就是“Sixth Sense”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它将真实与虚拟结合为一体,使用摄像头将真实世界的东西拖到虚拟世界当中,加以识别、判断,用一个摄像头做为眼睛,让软件和互联网成为大脑,并且用投影仪将其展示在任何平面上。它不像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更像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和被延伸了的大脑。几部随处都可以看到的设备,加上一点点软件魔法,就成了一种潜力惊人的工具。
可佩戴式多点触控投影机
微软研究院推出了一款新的可佩戴式多点触控投影机(Wearable Multitouch Projector),可将任一平面变成可触控显示器。
整合Kinect风格动作、深度感测相机和微型投影仪等功能,可佩戴式多点触控投影机用户可将核心内容投影到附近的任一平面上,并进行点击、滑动以及缩放 *** 作。该设备略显笨拙、粗糙,但其触摸式输入的整体效果十分不错。
Zephyr BioModule健身服
能够检测人身体状况的传感器通常是粘附在人的皮肤上,或者内置于采用Zephyr技术制造的生物学甲胄(BioHarness)里。但很快,它将能够被置入运动员的健身衣里。Zephyr BioModule健身服内胸部位置有一个圆形的生物学传感器(BioModule),重量不到一盎司,可以被置入像安德玛(Under Armour)E39(2013年上市)这样的的压缩衬衫里。
这个生物学传感器中有一个能够监测动作和速度的加速计,能够测量使用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它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
指套探测器
当人们使用普通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时,人们需要 *** 作键盘、鼠标或者触摸显示屏,这些动作需要耗费人们许多时间,但伊利诺伊大学乌尔班纳-香槟(Urbana-Champaign)分校的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希望直接用手指来完成这一切。这就是罗杰斯发明这种被称为“prototype finger tube(原始型指套探测器,PDF)”的指套探测器的初衷。这种指套探测器的表面装有一些微小、极薄的传感器,能够检测被感知物的性质(如酸度),而内置于其超薄有机硅材料中的金属电路则负责处理数据。
当它发现所寻找的东西时,内置电路就会发送一种微弱的电子信号,这种信号会使佩戴者的指尖皮肤感觉到一种微弱的刺痛感。罗杰斯正在试图将这种指套探测器与外科手套整合,从而使它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或X光透视图像的帮助下引导外科医生寻找隐藏的肿瘤或身体损伤。
Epidermal electronics
彩绘纹身曾风靡一时,但美国圣地亚哥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却发明了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纹身。这个发明被称为Epidermal electronics(表皮电子),如同在皮肤表面弯曲、伸展的电子纹路,它们能检测患者的皮肤温度、脑电波或心率,并以无线电波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医院的计算机上。
在盖茨基金会赠款的帮助下,科学家制造出了用于胎儿监护仪上的epidermal electronics,它能在怀孕妈妈的肚子上监测宝宝的心跳率和其他重要数据。
Flora kit电脑
Adafruit公司的Flora kit电脑可以为创新打开新的视野。Flora kit电脑的外形像一个圆形电路板,直径只有175英寸,重量不到02盎司。它具有一个16MH的爱特梅尔ATmega32U4处理器和25KB内存。Flora kit还处于测试阶段,采用开放式源代码,能够运行Macs、Windows PC和Linux系统。
通过一个GPS、一个加速度计和一个数字指南针,Flora kit可以指示你的所在位置,还能够对你的动作作出反应。例如,如果你想在一个聚会上出风头,你可以事先向Flora kit中输入指令,让它在你进入聚会房间的时候照亮你的衬衫。
Tacit Project手套
Tacit Project手套是一种用氯丁橡胶制造的无指手套,它使用声纳和虚拟触觉帮助佩戴者回避障碍物。通过一个可以发送和接受超声波并记录时间差的收发器,它可以探测到10英尺之内的障碍物,并告知佩戴者到达该障碍物所需的时间。
这种仅重3盎司的手套能够将探测数据转换成一种虚拟的地图,并在佩戴者手腕上施加柔和的压力,以提醒佩戴者前方存在障碍物。
Brainlink主要用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放松力,帮助孩子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学会自我调整,促使孩子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Ghost-S可穿戴运动摄像机
Foream Ghost-S通过了NASA所有的测试,测试表明,Ghost-S不仅支持防震和防刮,还可以处理超大的加速度、无重状态和太空旅行所要面对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面向消费电子层级的Ghost-S并非为太空旅行而生,却几乎不需做任何的修改就可以升上太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物联网技术。」我不清楚这句话的出处,我只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哈哈。我想说的是,「物联网技术」这个名词是一个很大很泛的概念,我可以说不存在这种技术,我也可以说这技术实际上就是当今电子、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基础技术。

我在这问题下的回答「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简单阐明了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请问,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们作为互联网原著居民的90后,认为互联网技术又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

我就奇了怪了,当初教育局怎么不开一个互联网技术专业?实际上现在也没必要开设互联网专业了,当今大学的计算机系本科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互联网会用到的技术。其中之一是Web建站技术。

Web 建站技术中,HTML、HTML5、XHTML、CSS、SQL、JavaScript、PHP、ASPNET、Web Services 是什么? - 张秋怡的回答

什么?你们计算机系不是学这些?来来来,我电脑坏了,过来帮我修一下电脑吧~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物联网,也是一个时代。物联网技术是当今电子、通信、计算机、IT行业技术的大融合。如图,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组成(简单版)。

# 物联网技术之一:单片机/嵌入式开发

智能硬件,哎,不就是单片机吗?说到底就是一个微控制器,现在出现的智能手表,调光LED灯,蓝牙开锁,WiFi插座等等,说到底不就是单片机开发嘛?单片机,电子和通信专业一般都会教51或AVR、计算机系接触不到。现在流行的Arduino也是单片机开发的一种。

但是要做一款智能硬件,技术上只会单片机编程还是不行的。哎呀嘛什么智能硬件,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产品!。所以你要开发一款能拿得出手的智能硬件,电子系统设计必须要会的!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豆瓣)),我不是指《电子系统设计》这本书里的内容,而是一个动手实验过程。要做智能硬件,广看书没用,只会单片机编程也不够的!真正有用的是一个实打实的课程设计,或者一个项目经历。一个电子系统设计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硬件设计阶段:

MCU选择

电路设计(电路图)

验证电路(面包板、万用板)

电路板设计(PCB图)

送工厂打板或自己做板

元器件、物料管理(采购等)

拿到电路板后

焊接芯片和元器件

上电测试

烧写最后版本的代码到芯片里

如果你熟悉以上硬件设计阶段,并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单片机硬件工程师了哈~接下来就是单片机软件工程师的事情了,单片机软件一般都不会太复杂,有的还是不用上 *** 作系统的裸机开发,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学生都懂。

软件设计流程:

确定软件架构(主循环?状态机轮询?)

编写软件

调试代码(开发板或自己搭建好的电路)

烧写最终版本的代码到电路里

这些都不算复杂了,如果你用的芯片高级一点,不是微控制器而是微处理器的话,那么就是嵌入式开发了。

如图是ARM芯片架构系列。

一般网上STM32开发板的芯片是STM32F103,也就是Cortex-M3核,还算是单片机开发,如果外设没有太多功能,单片机想用更小巧一点的,可以选用M0核的芯片,名副其实的微控制器了。如果使用Cortex-A9开发,你这是要开发手机还是机顶盒(黑人问号)?

Cortex-A系列芯片的开发,或者说这类产品,一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这种嵌入式开发的技术最少分为四个层次:硬件层、驱动层、系统层和应用层。每一层次都需要有人去设计。驱动和系统可以移植,硬件电路板肯定要专门的硬件工程师去做的,应用层可以交给应用工程师,只要上了Linux系统,不也就是Linux应用开发嘛?如果去网上买回来的嵌入式开发板,能拿得出手的项目只能应用层开发,比如什么「数码相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别告诉我学会移植uboot或Linux就可以找工作了。

# 物联网技术之二:网络通信协议

智能硬件与传统的电子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智能硬件连上了网络。要连上网络,就需要用到网络通信模块及学习网络通信协议——TCP/IP。

TCP/IP是一个技术的总称,里面包含两种协议TCP、UDP,位于网络通信分层模型的传输层,同时也是由 *** 作系统管理。而>

为了让电子产品有联网的能力,只要在电路设计上给主控芯片连接一个通信模块,写好收发网络指令的代码,剩下的就是电子产品设计了。

到这里,基本是一个物联网产品的雏形了,以上也是物联网中基本会用到的电子和通信技术。

# 物联网技术之三:服务端开发框架

Client/Server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智能硬件连上后台服务器后,其就是一个客户端,一个终端。由于单片机中资源受限,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用>

服务端开发就比较复杂了。单片机/嵌入式软件开发还好,只要学习好C语言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服务端开发,用Java呢还是Python还是PHP?反正Java和Python选一个就好了,嵌入式出身的工程师,一般都会学Python。

Python服务器端的开发框架种类繁多,Web开发的有Django、Flask、Tornado Web Server,TCP服务器可以用Twisted,等等。MQTT有已经做好的服务器,像这样的服务器不用自己开发,直接部署即可。

如图,这是我开发一个智能硬件的服务器端的框架图。使用Redis作为>

在这个项目开发中,最少需要开发用户端的>

到了这里,服务端开发和前面两个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分层,前面的单片机/嵌入式和网络通信的开发可以算作是一个电子设备的开发,后台工程师只要拿到了这个电子设备,知道这个设备提供了哪些接口(API),就可以进行后台开发了——把设备连上网络,分配给它一个IP或者什么的,配置好接口及相关 *** 作,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前端了。

## 关于前端技术

关于前端技术,我这里不好单独写一个主题,其一,我对前端技术没有那么熟悉,还处于前端技术=HTML+JavaScript+CCS的概念,以及手机端的APP开发;其二,前端技术与电子硬件技术间隔相差太远,前端更多的是和美工沟通,和后台协调,和设计师交流,甚至可能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感;其三,大部分项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设备的稳定性、联网、数据的获取和控制。如果设备不稳定,数据出现差错,没法控制,再漂亮的前端页面也没用。其四,如果是做智能家居,做消费电子领域的项目,针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比如WiFi插座,一个漂亮的界面是很重要,但是大多数的物联网项目,只需要一个后台管理界面就行了。

所以,没有前端的设计,界面都是很丑咯!

# 物联网技术之四:无线自组网

无线自组网,或称无线传感网络,这肯定是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要学的一门学科,属于通信领域,电子、计算机出身的人对这没有太多的概念。无线自组网最典型的技术之一是,ZigBee。

什么是自组网?做个对比,比如我们的WiFi,我们要用手机去连一个SSID,输入密码才能连上WiFi,而且你的手机,一般来说也不可能再发射Wifi出去让其他手机连接,WiFi网络拓扑成星型网。


而自组网不一样,不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连到最近的一个自组网设备,最后自组网设备也可以作为一个中间节点,让下一级的设备连接进来,网络拓扑可以成星型网、簇型网和网型网。那么无线自组网的数据怎么流动呢?流去哪?无线自组网一般都会有一个数据汇聚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网关。

但是ZigBee并没有连上互联网啊,它最多只是一个局域网!——这还不简单?这是就是网关要处理的事情了。而且,ZigBee协议栈Z-Stack是有Linux网关版本的。

Z-Stack - ZigBee 协议栈

不过呢,由于各种原因,ZigBee开始走下坡路了,最新的6LoWPAN会逐渐替代。6LoWPAN,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网状网络,其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 IPv6 地址,允许其使用开放标准直接连接到互联网。Zigbee使用网内专用地址,互联网主机无法访问。集成 Ipv6/6LoWPAN 堆栈的开源 *** 作系统Contiki也会逐步取代Z-Stack。

如果大学开设了无线自组网的课程,不是学习ZigBee的Z-Stack就是Contiki。使用无线自组网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开发过程,其技术需要结合单片机/嵌入式开发。

## 电源问题

是的,如果要用无线自组网,电池续航的能力是一个问题。如果是类似与WiFi插座、智能饮水机、智能风扇等等,接上市电就能用,这些电源都不是问题。而对于无线自组网,往大的方向说就是所有的便携式智能设备,都受限于电池续航能力,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不过呢,突破电池技术并不是物联网开发者所需要做的工作,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挑选更低功耗的芯片,设计电路功耗更低一点,让单片机休眠并使用中断唤醒机制。

图,用水果电池供电的某430单片机系统。

# 物联网技术之五:RFID

仔细观察上面那张无线技术的图,最右边,NFC/RFID。嗯,对,RFID,非接触射频识别,也是物联网技术重中之重的技术,很多物联网书籍都会介绍RFID,搞得很多人以为RFID就是物联网。

介绍RFID前先简单说一下条形码。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收银员把扫描q对准上面的条形码扫一扫,商品信息和价格就录入到电脑里了。条形码替代了收银员手动输入数据,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

可是,进入21世纪后,条形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存储能力小、工作距离近、穿透能力弱、不能写 *** 作等等都是条形码的缺点。这个时候就出现了RFID技术。典型应用如下图:

(。。。好像没有什么奇怪的啊?)


一二线城市早已实现了的公交卡,以及校园一卡通,用的就是RFID技术。RFID可读可写,所以公交卡、校园卡的钱能存在卡里面。

NFC,也是RFID的技术一种,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的NFC功能,手机取代公交卡真的是迟早的事。要是手机没有NFC功能,也可以这么装逼:

上班,在地铁里碰到同事。
我看他用手机刷卡出入站挺方便,就问他怎么弄的,是不是要下载什么软件。
他告诉我:“这个很简单,只要把公交卡藏在手机套里就行了。”

同样,RFID开发也是离不开单片机开发,网上也有相关的RFID开发套件出售。

# 结语

当然,物联网技术绝对不止以上五种,物联网本身就是所有技术的大融合,做电子产品的还要考虑产品外壳,不过这是结构工程师的事情;做服务器后台的还要考虑用户帐号数据库读写等,前端也要考虑如何把设备数据和 *** 作方式优雅的展现给用户看,这些是IT程序员的事情;电池技术也需要单方面突破,超小体积、超大容量,这个还得等待多时。

与其说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吧,不如说它是一个时代,物联网通过对相关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时代的概念,是一个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时代。

2021年6月2日,对于华为和很多关心华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千呼万唤的华为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正式发布,虽迟但到。就像HDC 2019上鸿蒙初次发布那样,准随着它的争议从未消失,且更随着手机鸿蒙系统的推出在即,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HDC 2019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华为鸿蒙系统的那些事儿》的文章,此时此刻,我觉得是时候再说说华为鸿蒙系统那些事儿了——虽然我知道,在这个当口,写这样一篇文章很可能给我自己挖一个大坑……

不搞懂Android,你就看不懂鸿蒙

关于鸿蒙的最大争议点无非就是:“HarmonyOS是不是套壳Android?”要说不是,不服气的人肯定大把,要说是,那也一样不得了,那就一层层地说清楚。首先,让我们看看Google手中的Android *** 作系统是怎么回事。

回顾一下Android *** 作系统的起源。它是由知名IT人Andy Rubin于2003年10月成立的Android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本身是基于Linux内核开放源代码的 *** 作系统;2005年8月,Google收购了Android公司;2007年11月,Android *** 作系统首次亮相,同时Google宣布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Android的源代码,Google牵头的OHA也正式创立(OHA,Open Handset Alliance,该组织最初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2008年9月,Android 10版本正式推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G1发布,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现在,Android *** 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 *** 作系统,也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之外的很多设备上。

Android的起源和开源两个字分不开。是的,Android系统底层所使用的Linux内核,是必须遵照GPL协议进行开源传播的(GPL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通用性公开许可证)。这个协议中的一项原则就是:确保软件自始至终都以开放源代码形式发布,保护开发成果不被窃取用作商业发售。

因此,采用Linux内核的Android *** 作系统,也不能违反这个协议, 前边提到的Android免费开源许可证授权,就是指Google要向使用该 *** 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提供开放的源代码,即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但这部分源代码并不代表“Android” *** 作系统的全部。

Google当初看上Android,可不是想要将这个开源系统作为一个免费的“慈善”项目来推动,而是在意Android这个平台的商业化潜力。于是,在收购了Android系统之后,Google就按自己的设想打造Android系统,即在开源代码的部分之外,基于自家在移动互联网上强大的控制力,把Gmail、Maps、Google Play、YouTube、Chrome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服务整合为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务包植入,从而形成了这个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理解Android系统的本质,就是AOSP+GMS的合体。

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自由使用AOSP提供的免费源代码进行自家 *** 作系统的开发,但想要卖得好,拥有更多的用户,却离不开GMS包含的应用,在Android的商业模式中,Google有一套严格的机制在免费开源与付费授权之间取得平衡的。

之前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6年间,Android *** 作系统为Google供贡献了高达310亿美元的营收,而利润更是高达220亿美元,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搭载Android *** 作系列和GMS服务包的智能硬件们,都成为了Google帝国的现金奶牛。

只是,Google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却总有不能企及的地方——中国大陆。早年因为不愿意服从法律监管,Google几乎将整个互联网服务都移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是Android *** 作系统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壮大。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Google不能在中国提供服务,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们,早就习惯了自主开发没有GMS,但又包含完整本地化服务的自主UI,但因为要面向全球市场,所以又会在自主UI中保留Google GMS框架,这样就可以在海外市场很方便地接入GMS并激活一系列的服务。

因为GMS服务不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手机厂商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入很多自己的服务,比如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内容、支付、推送等,可是没有Google Play的应用审核机制,国内的软件生态是啥样大家都看到的,到最后手机厂商自己都受不了了,才有了“统一推送联盟”、“软件绿色联盟”之类的组织,且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现在已经好多了。

随着Android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Google也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毕竟这家公司的口号在2015年就从“Do not be evil”变成了“Do the right thing”。如将一些关键特性和重要代码的更新放入GMS包的版本迭代中,比如部分组件、驱动等,有意拉开Android与AOSP的代数差距,从而凸显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力。所以,为了能让自家的UI能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能手机厂商们对Android的魔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回到华为。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视为美国对华为终极打压的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往全球的华为新款手机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统。

是的,华为的确是不能使用Google的Android *** 作系统了,但更具体的描述应该是: “华为不能在自家手机新品中内置GMS服务,但AOSP源代码的使用丝毫不受影响”, 而非那段时间盛传的华为手机从此变砖。但是,无法内置GMS,对于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但好在对于系统本身进化影响并不大——现在让我们来到第二个话题:“华为掏空Android。”

华为真的掏空了Android?

华为是否掏空了安卓?这应该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拉出来遛一圈儿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 答案:是也不是。为什么说不是?因为AOSP还在呢,华为从来没有说过要排斥这个开源项目的,毕竟在这个软件生态上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真要把这个掏了,难不成华为要自己做一个全新的软件生态,脑子抽了还差不多。为什么说是?因为华为对Android *** 作系统的改变也是真实的,很多谷歌做的东西,很多都被华为自己的东西替代了。

这个涉及一个主角, 即EMUI,华为自主开发的UI,或者说两个主角也行,EMUI+HMS。 在这其中,现任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王博带领的EMUI团队显得尤其重要,从他2016年加入这个团队之后,EMUI的根本性改变就发生了,用他的话说:“EMUI不仅仅是一个UI,而是一个平台。”EMUI是如何从UI变为平台的呢?简单梳理一下:

-EMUI 4X时代,主要的变化还只是TEE OS(即用于指纹的TustZone)以及SensorHub这样基于硬件功能的模块上;

-EMUI 5X时代,这是一个战略级别的关键版本。解耦Android底层组件,精简各子模块。虚拟机在这个版本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涉及了垃圾回收机制(GC)、AOT(运行前编译)、数据库优化(IO并行)等。在这个版本,新的文件系统F2FS(针对闪存推出,大幅度减少文件碎片),还有UltraMemory(即4GB运存达到友商6GB运存效果)的推出,通过对各个Android底层技术模块的深度开发,让EMUI团队敢于将“十八月不卡顿”放到了公众面前,没记错这就是EMUI第一个大争议点出现;

-EMUI 8X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加入系统,iAware借着算力,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模式更合理,图形引擎得到升级,即半路加入的GPU Turbo,这是EMUI对Android系统全栈图形模块修改的开始,EROFS超级文件系统也在此期间亮相开源社区;

-EMUI 9X时代,也是“Turbo”的时代,GPU Turbo 20、CPU Turbo、LinkTurbo都是在这一代出现的,系统性能继续优化,EROFS正式加入,连接能力得到强化。2019年MWC上,华为“1+8+N”智慧全场景战略首次浮出水面,在这背后,鸿蒙的研发其实已经悄悄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了;

-EMUI 10X时代,分布式技术、软总线、超级终端这一系列的概念出现了,它在HDC 2019上推出,伴随着它一起发布的就是鸿蒙10,其时还是一个半成品,只能叫 *** 作系统内核。只是因为2019年5月16日的事件,它不得不作为战略产品提前亮相,在推出的时候,鸿蒙就直接宣布将会开源;

-EMUI 11X时代,鸿蒙来到了20版本,但HDC 2020的主角是HMS和AppGallery,不但前边提到的一系列系统底层的能力变化全部被涵盖其中,连Google最引以自傲的营收来源GMS服务、Google Play也被替代了。

看完上边这个简单的梳理,你是不是对本章节开头的那个问题概念更明晰了? 如果说华为掏空了Android,没错,华为EMUI团队觉得Google做得不好的地方,要么魔改,要么就干脆换掉,比如底层连接协议。 特别是在2019年5月16日之后,即EMUI10和11两代,这样的动作愈加突出,幅度也越来越大。

要说华为没有掏空Android,也没错, 因为现在华为完全自主运营的AppGallery应用商店,里边的应用都是基于AOSP规范开发,但又置入了HMS服务的华为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应用在没有GMS支持下的消费者体验问题。 毕竟在全球范围内,华为已经积累了7亿多终端用户,在他们换机或是华为解决手机硬件产品问题之前,用户还是要继续使用这些华为手机和软件服务的。

到这里,为什么会有鸿蒙这个东西了应该也有答案了。 “低情商”的说法,它有点像是华为在EMUI进化过程中,用来解决多设备连接协作问题中的“副产品”;“高情商”的说法,它是包涵底层互联协议、芯片能力调用、多设备协同过程中交互界面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集合体,高效率的连接(HiLink)、低时延(HiLink)以及微内核(比如LiteOS)是它的三大特点,所以,从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度来说,鸿蒙肯定就是一个全新的 *** 作系统。

因为华为的工程师认为,当前物联网的连接协议太过碎片化,从业厂商开发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最后出来的产品也就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华为“1+8+N”战略的推进效果,“1+8”都是华为自己的好说,“N”怎么办呢?那就交给鸿蒙来解决吧。

这是发布会后宣布的消息:2020年和2021年,华为按计划分两次把HarmonyOS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这和AOSP是不是差不多?这就是为了能让其他有兴趣加入华为“1+8+N”战略的设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生态系统。在2021年5月18日上海的华为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还提到了鸿蒙的商业模式,包括免费认证服务这些内容,我有整理专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在2019年发布鸿蒙10的时候,华为的确是没有那么快的计划将它放在智能手机上。HDC 2019之后对余承东的专访中,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确认谷歌不再为华为提供 *** 作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升级,将所有的华为手机 *** 作系统的内核更换为鸿蒙,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是希望可以让合作伙伴(主要是指美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但同时,他也说了三个“Ready”,意即华为是可以随时这么做,而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手机的鸿蒙升级计划是何等规模大家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王博早些时候的回答也是:“做 *** 作系统并没有难度,关键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时间来到2020年5月16日,美国针对华为的终极制裁到来,手机SoC芯片断供,蓬勃发展的华为手机业务随时面临停摆的问题。虽然现在看,华为还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公司的芯片,在全球继续推出4G手机产品,但GMS同样不能使用,出货量也会从过去的亿级下降到千万级,决定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1+8+N”也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两年前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瞬间就变成生死存亡的关键,HarmonyOS变得意义更加重大,不得不发。

并肩前行的OpenHarmony和HarmonyOS

我相信有了前边两个部分的铺垫,再进入第三个部分,很多人的困惑应该会少很多。华为目前对鸿蒙这个 *** 作系统的定义是: “HarmonyOS是新一代智能终端 *** 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 ,它与我们使用的Android这种宏内核系统在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宏内核 *** 作系统我们用得很多,电脑上的Windows、手机上Android都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设备要装载这个 *** 作系统,就得所有的系统组件全部加包一起装载,不管用不用得着,同时在运行时,系统也会依据内存大小,自动加载组件,响应速度是提升了,但会消耗极大的系统资源。

到2021年我们已经能见到最高达18GB RAM的安卓手机了,而在当前主流的Android 11系统描述中写到:“设备最小运行内存为512MB”。如果设备的运行内存小于512MB,要到不能用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要么就只能用老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有些车机还在跑Android 44版本……

但是鸿蒙的设想就恰恰是反过来,它从架构设计上就进行了全栈解耦,将庞大的 *** 作系统打散,拆解成很小的颗粒,不同能力的设备只需要按自己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能力加载即可, 比如鸿蒙系统的前身LiteOS,它最小的体积只有10KB,你能相信它是 *** 作系统么?可它就是!华为认为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和必然趋势,巧的是Google也同样这样认为,所以,足足被其孕育了5年的微内核 *** 作系统Fuchsia,刚刚于近日才正式推送,它的目标就是替代Android和ChromeOS,从而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多样终端和生态。

为了更好地让合作伙伴与开发者适配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华为将采用鸿蒙系统的设备从L0~L5做了6个分级,其中从L0~L2这三个级别的设备,要么没有交互界面,要么交互和功能都非常简单,家电、手环就算这种设备,运行内存也非常小,甚至低到KB级,其被定义为瘦终端,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代码百分之百来自华为,不包含AOSP的任何部分;而L3~L5这三个级别的设备,有交互界面,可应用扩展,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车机、VR/AR等这些设备就属于富终端的类别,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就会引用AOSP的部分代码。在这其中,手机无疑是功能最复杂的核心设备,会跑最多的应用,它引用AOSP顺理成章。

所以,这次发布的HarmonyOS是何物就好解释了。 华为软件团队开发出的OpenHarmony开源项目用来构建“1+8+N”生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华为手机终端团队加入HMS服务包,提供全套华为服务和连接能力,包括嵌入HMS服务的华为版应用,再加上部分AOSP开源代码,支持Android广泛的应用生态,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无障碍地使用已有的应用 ,这就是今天发布的HarmonyOS。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感觉眼熟?

没错,苹果现在M1平台的MacBook就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它既可以运行macOS应用,又可以运行iOS应用,而HarmonyOS呢,既可以运行原来的Android(APK)应用,又可以运行鸿蒙平台开发的应用(APK)。所以,6月2日发布会王博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话不晓得各位注意到没有: “HarmonyOS是基于OpenHarmony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 ,也算是把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了。

关于鸿蒙系统是否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是没记错,华为自己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类的话倒是看到过不少, 这个巨人放在HarmonyOS上,就是AOSP。至于有人说到的鸿蒙上使用的代码老旧,经过前边两个章节的介绍你应该明白,这对现在的华为和EMUI来说并不太重要,因为Android *** 作系统最核心的模块,华为早就已经是脱离谷歌自己在做更新,包括HMS加入后,连应用验证都自己在做,依赖度已经非常低了。

所以,现在EMUI 11还只基于Android 10版本的AOSP代码,但其对比采用Android 11版本的友商系统体验如何,相信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关系, 本来应该“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全部被按下了快进键,很多还没来得做的事情,也都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比如代码替换等,相信今年的HDC 2021上华为软工团队会有更多新消息放出。

选择在现在推出HarmonyOS,对于华为也是有风险的,早年阿里YunOS与Android商业生态的冲突让我们第一次理解到了Google对“开放”的态度。现在,HarmonyOS可能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好在华为有HMS和初具规模的AppGallery可以进行一些对冲。

但对比这样的风险,真正的风险还是时间。从2020年5月16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是28个月左右,留给华为以手机产品为中心推进“1+8+N”战略的时间并不多,在余下的短短1~2年时间里,华为除了继续保留尽可能多的存量用户,还需要完成去手机中心化的“1+8+N”战略,还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手机厂商来形成新的中心,从之前与杨海松的对话来看,新战略中的“1”,很有可能就是App了。

但另一方面,杨海松也说过: “华为擅长做产品而不擅长做生态”,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前华为做产品,秉持的是“进入一个行业,就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的“霸道”原则,现在做生态,华为应该想的是如何交到更多朋友,合作共赢,姿态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

“华为推出HarmonyOS,中国骄傲”,发布会之后,以此为主题,各种各样的鸡血文章、小视频又出现在各大内容平台上,好一场流量盛宴。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一年前,在他们口中,似乎华为能以一己之力,一夜之间厘清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 历史 欠账。华为人并非没有看到这些,但现在的他们,哪里有功夫去理会这些论调,有太多事要做了。虽然这篇长文,也许看到的人和看完的人有限,但我觉得能把那些关于HarmonyOS的事儿解释清楚,足矣。

鸿蒙系统问世,被视为国产系统之光。

然而,在这场系统之争中,远不只有鸿蒙,仅以可穿戴领域来看,6月,三星发布了智能手表系统One UI Watch;7月,华米推出了全新的Zepp OS。

对于这一 *** 作系统,华米创始人黄汪称:

而自研 *** 作系统也成了华米向技术闭环迈出的关键一步。

一直以来,智能手表 *** 作系统多以魔改手机 *** 作系统为主流,2017年12月,华米正式对外公布了自己的 *** 作系统命名——WOS,这是华米通过魔改AOSP研发的一款智能手表定制系统。

这一系统随后几经迭代,先后迭代出WOS开发版、WOS 20,并在2018年9月正式更名为Amazfit OS……

7月13日,在华米Next Beat发布会上,Zepp OS正式问世,据华米 科技 联合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轮值总裁范美辉介绍,这一系统与以往智能手表 *** 作系统均不相同。

范美辉解释称:

正是这两类 *** 作系统用于智能手表上表现出的“水土不服”,让华米下定决心要开发一款“专注于 健康 的原生智能手表 *** 作系统”,Zepp OS由此在华米内部悄然立项。

本质上,Zepp OS是一款全新的智能手表 *** 作系统,相较于此前的基于AOSP的Amazfit OS,此次华米选用的是和亚马逊物联网 *** 作系统相同的微内核——FreeRTOS, 这一微内核为Zepp OS带来的第一个特性是系统占用空间小。

现场,范美辉将Zepp OS的占用空间与WatchOS、Amazfit OS进行了对比,Zepp OS的系统占用空间只有55MB,仅为WatchOS 8的1/28、Amazfit OS的1/10。

这样一个系统,既可以兼容低性能的单片机,也可以兼容高性能的SoC,这也为Zepp OS在诸如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等智能硬件产品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针对Zepp OS在智能手表上的应用,范美辉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来解释系统的关键性能:

就功能而言,Zepp OS除了集成了以往手环、手表的核心功能外, 另一个显著特性在于拥有一套Zeus手表小程序框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苹果手机早期应用生态匮乏,用户刚开始使用苹果手机时都会尝试“越狱”装一些功能插件,等到官方正式支持这些功能时,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儿。

“官方一般很难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由于华米智能手表在海外表现优异,同样有这样一群专业粉丝通过“越狱”来为华米智能手表添加个性化表盘等功能。”为此, 华米在Zepp OS上开发了一套Zeus手表小程序框架。

通过这套框架,华米为Zepp OS打造了一套类似微信小程序的轻应用,此外,华米还发布了小程序开发工具包,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一工具包快速上手,开发出更多个性化应用。

小程序框架、小程序开发工具包对于华米或Zepp OS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做过PC、网页、前端、微信小程序开发的开发者,都可以通过这套框架开发出诸如为孩子跳绳计数、定时吃药等轻应用,这些应用将对目前相对匮乏的智能手表应用体系不断产生催化作用。

雷锋网在现场也体验到了搭载Zepp OS系统的华米智能手表,系统流畅度确实得到了不错的提升。据官方表示,Zepp OS预计将在2021年Q4正式上线。

自研 *** 作系统Zepp OS只是华米在这一阶段搭建技术闭环完成的又一个大项目,在此之前,华米在自研芯片、自研AI算法领域已有多年积累。

在这之中,占去大部分研发投入的并不是系统,而是芯片。

一个细节是:在华米Next Beat发布会播放完宣传短片正式开场时,黄汪戴着一副白手套、手捧一颗晶圆让台下观众猜“这是什么”,而这颗晶圆上承载的正是4000颗华米自研的黄山2号系列芯片。

2018年8月,华米发布了号称为智能穿戴领域第一颗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的人工智能芯片的「黄山1号」,这颗芯片也被搭载到次年发布的Amazfit智能手表2、Amazfit米动 健康 手表两款产品中;

2020年6月,华米发布了加入AI本地生物数据NPU、超低功耗协处理器C2,运算效率更高、功耗更低的「黄山2号」;

此次发布会上,华米正式对外发布加入25D GPU、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双核RISC-V架构的「黄山2S」。

据华米 科技 硬件技术副总裁赵亚军透露,这颗芯片已经在今年3月流片成功,未来将会是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之一。

芯片之外,华米也在自研AI算法。

在过去几年里,华米已经相继发布了五大AI算法引擎,布局不可谓不深,此次,华米进一步发布了血压监测引擎PumpBeats。

华米 科技 算法副总裁汪孔桥表示。

为了验证PumpBeats的准确性,华米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这一临床试验自今年4月启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针对27例病人、354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汪孔桥也表示,PumpBeats将在今年Q4正式上线,接下来华米在PumpBeats上的工作重点将会在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的打通,以此 探索 隐匿性高血压筛查的新途径。

华米为什么如此注重芯片、系统、算法的自研?

黄汪解释称, 如果想要将一个智能手表、哪怕是最简单的智能手环用户体验要做到极致,就必须自己做芯片、系统和算法。

以自研芯片为例,对于一家做硬件的企业,自研芯片意味着硬件产品性能的提升有与之完全匹配的芯片可用,否则就需要从市面上的主流芯片中选择一颗用到来做产品适配,二者适配的过程就难免会有某些性能上的折中。

回看这次华米发布的一系列新品,雷锋网发现,华米的自研芯片、AI算法已经进入正常研发迭代序列,随着Zepp OS的发布,华米终于搭建起芯片、系统、算法的自研技术闭环体系,这让华米针对产品在功能、性能上的想法将可以直接在系统、芯片、算法环节设计实现。

在智能手机发展史中,同样有一家追求极致体验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苹果。苹果在过往产品研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芯片、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自研,打造了自己的技术闭环,这才有了苹果手机在极致体验上的口碑。

不过,华米的目标不是成为苹果。

华米构建技术闭环的目的是为了极致体验,却没有因此走向生态闭环。

2021年1月5日,以95968亿元(折合14708亿美元)现金对价收购亿通 科技 2999%的已发行股份,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医疗生态系统市场。

本次发布会上,黄汪透露,华米已经与亿通 科技 达成战略合作,向亿通 科技 授权黄山芯片技术及Zepp OS。

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黄汪进一步表示,华米将继续专注于 健康 领域,而得到授权的亿通 科技 基于黄山芯片和Zepp OS *** 作系统会与更多诸如智能门锁、智能家居等IoT相关企业(非竞争对手)展开合作。

此次发布会上,就在发布会临近尾声时,华米放出了一个超级彩蛋——MRI核磁共振设备。

MRI是可以实现全身 健康 检查的一类设备,但由于稀缺性,还无法下沉到普通体检项目中,即使单独到医院约核磁检查项目,都需要排长队,华米此次在发布会上正是展示了旗下团队研发的便携式低场永磁MRI核磁共振设备。

据黄汪介绍称,这是全球第一台可以做全身检查的便携式低场永磁MRI,可以放到日常医生门诊中、在信噪比相差300倍情况下进行高质量成像可以做体内病变初步筛查,可以对癌症、中风等病症提高针对和治疗评估精度。

在过往几年里,华米一直在强调自己是一家「 健康 云服务」领域企业,不过人们想到 健康 就会想到医疗领域,而囿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核心产品的家庭消费电子属性,不少人对于华米的「 健康 云服务」这一定位多少会打个问号。

MRI更像是华米的一次战略延伸,藉由此,世人重新认识了华米“ 健康 云服务”的定位,在众人认知中,华米开始走出消费电子的标签。

不过,这次华米的战略延伸却又不仅仅是MRI。

而在自研 *** 作系统问世后,对内更闭环的产品研发体系、对外更开放的开放生态,将使得智能手表应用体验、应用生态加速迭代。

华米的下一块智能手表,或将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智能手表。

雷锋网雷锋网

从多个室内定位技术来看,能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的技术有UWB超宽带定位。室内定位,高精度定位的公司我知道的有SKYLAB,他们家的厘米级UWB室内定位,不但能够实时了解关键物体(携带定位标签的人员、设备)的位置,准确的记录关键物体移动的行为轨迹,对设备点的定期巡检,实时监控还能够对危险区域进行告警,提醒访客和其他非相关人员不要靠近危险区域。

UWB(Ultra Wide Band )即超宽带技术,它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传统的定位技术是根据信号强弱来判别物体位置,信号强弱受外界影响较大,因此定位出的物体位置与实际位置的误差也较大,定位精度不高,而UWB定位采用了宽带脉冲通讯技术,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定位误差减小。

UWB定位系统大致分为位置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定位应用层,主要包括:UWB定位基站、UWB定位标签、UWB模块、软件接口等。

WB超宽带定位流程

(1)每个定位标签以UWB脉冲重复不间断发送数据帧;

(2)定位标签发送的UWB脉冲串被定位基站接收;

(3)每个定位基站利用高敏度的短脉冲侦测器测量每个定位标签的数据帧到达接收器天线的时间;

(4)定位引擎参考标签发送过来的校准数据,确定标签达到不同定位基站之间的时间差,并利用三点定位技术及优化算法来计算标签位置。

(5)采用多基站定位多采用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算法。

Watch OS目前没有降级的方式。

一、Watch OS是百度公司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一套系统,只要厂商的手表是Android或Android Wear系统版本,都可以直接使用Watch OS系统。

二、Watch OS主要功能

1、百度的Watch OS是基于Android开发的一套系统。由于Android Wear没有开源,因此百度的WatchOS在开发时并不像国内做手机系统时改UI界面及系统优化那么简单。郭杏荣称,百度从底层对Android系统做了修改,从连接方式、界面等方面做了重构,并加入了语音、搜索、地图、AI智能等服务。这个系统从立项到推出DEMO版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之所以开发的时间较短,是因为百度正好有相关的业务,可以很容易做到系统里面。

2、由于基于Android开发,只要硬件厂商的 手表也是Android或Android Wear系统,就可以直接使用百度的这套WatchOS系统。郭杏荣演示的产品,就是由LG手表刷机而成的。通过语音+云服务的方式,百度WatchOS可以实现搜索、提醒、服务推荐等功能。由于大部分服务基于云来实现,因此对网络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网络环境不理想,产品会有较长时间的响应延迟。

3、百度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方面都有相关的平台及服务推出。针对这款手表系统,郭杏荣再次强调了百度不会直接做硬件的态度。据称,百度WatchOS仍将采用开源的方式与生态链的厂商及团队进行合作,百度的 智能手环系统已经开源并与TCL等厂商合作量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3367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