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spss 因子分析 求权重

如何spss 因子分析 求权重,第1张

要前提。可以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方法来确定权重。主要步骤是:(1)首先将数据标准化,这是考虑到不同数据间的量纲不一致,因而必须要无量纲化。 (2)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方法),使用方差最大化旋转。 (3)写出主因子得分和每个主因子的方程贡献率。 Fj =β1jX1 +β2jX2 +β3jX3 + ……+ βnjXn ; Fj 为主成分(j=1、2、……、m),X1、X2、X3 、……、Xn 为各个指标,β1j、β2j、β3j、……、βnj为各指标在主成分Fj 中的系数得分,用ej表示Fj的方程贡献率。(4)求出指标权重。 ωi=[(m∑j)βijej]/[(n∑i)(m∑j)βijej],ωi就是指标Xi的权重。答案1:: 在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时候,默认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首先在spss中输入需要分析的变量,再是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 进入之后,先点击 Descriptives ,在Correlation复选框下选中Coefficients ;点击Extraction,在Display复选框里选中scree plot ;同时点击Scores,选中Displayfactor score cofficient matrix ;点Rotation ,在Method复选框下选中Varimax(方差最大化法旋转),点击ok就可以得出你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包括累计贡献率等),spss中不可以直接求出因子的权重,要用到权重计算公式(这个我忘记了),自己手算一下,百度一下可以找到计算公式。:::::::::::::::::::请参考以下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相关问题::::::::::::::::::::

问题一:用SPSS已经做出了因子分析,那么具体的分析结果应该怎么看呢? KMO检验统计量在07以上,说明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球形检验p小于0001,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第二格表格为共同性,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共同因子所表示的程度,根据你的数据,你提取的公因子是两个,第三个表格是指提取的俩个主成分能解福差异的比列,第四个表格是主成分表达式,第五表格是因子得分公式。

问题二:因子分析到底有什么用处? 问题:大家觉得因子分析到底有什幺用处呢?把原来很多个影响因素归纳成几个影响因子,如果不继续做回归或者聚类的话,光做因子分析有价值吗?答复: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或称潜变量),它反映一种降维的思想。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从而减少需要分析的变量的数量,而减少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在你对问题系统结构不了解时候,因子分析可以根据数据内在逻辑性,把它归并成几个公因子,每个公因子分别代表空间的一个维度,如果经过正交或斜 交旋转的话,各个维度之间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这些公因子能够相对完整地刻画对象的体系维度,最起码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话,就基本能够保证重要信 息不丢失了。一句话,你如果对研究对象到底应该分为几个维度不清楚的话,用因子分析可以通过数据内在逻辑告诉你。但如果你对研究对象体系比较清楚的话,那你直接确定维度,通过AHP计算出权重,就能够把系统表述清楚了。但这里面有巨大问题,单纯通过数据内 在逻辑来判断维度,常常是错误的,而主观判断其实更加科学,并非象统计学宣称的,数据说话才有发言权。真正有发言权的,是你对问题的经验认识程度。人们为 了避免被人嘲笑主观判断的失误,而越来越选择了统计分析,实际上,他们并不清楚,单纯用统计分析来做判断,才是最愚蠢的。只有主客观结合起来,才是相对科 学的,两者矛盾的时候,应该深入研究矛盾的根源,搞不清楚的话,我认为指标体系评价法要远比统计分析准确的多。而变量之所以能分布在不同的因子内,则是由 于其方差波动性大小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决定的,波动性越大,越排在前面的公因子中,各个公因子之间的变量是不相关的,而每个公因子之间的变量是相关的。因 子分析认为那些数据波动大的变量对对象影响作用更大,它们排在公因子的前列,这样单纯从数据逻辑来判断的准则你认为对吗?我想,如果管理和社会科学都这幺 认为的话,那错误将大大增加了。上面想法是我这两年做课题的体会,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上看过相关说法,也许说的不对,这是我个人看法。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 宁愿用指标体系评价法,体系几个维度事先就清楚,最多先用因子分析算算,看看数据波动性如何,到底能确定几个维度,只起辅助作用。研究者就是专家,指标体 系的维度由主观来做判断,这主要来自经验判断,而不是由数据判断,我认为其实更科学。当然,如果你对问题一无所知,那指标体系评价法用AHP来做的话,错 误很可能更多。我以前就强烈批判过AHP。说到底,没有一种评价方法是好的,说明问题就好。问题:那能对LISREL进行类似于因子分析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了解吗?能给点评价么?3x答复:下面是探索性分析的原理:传统上所谈的因素分析)factor ysis)指的是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ysis),它的目的是在承认有测量误差的情形下,尝试用少数的因素)factors)以解释许多变项间的相关关系。随着统计理论及电脑计算上的进展,目前因素分析的方法可分成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ysis,EFA)及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ysis,CFA),这两类分析之间的差别在于研究者对研究变项间因素结构的了解程度不同。如果研究者对资料内所含的因素性质,结构及个数不是很 清楚,则可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试图找出能解释资料变项间相关关系的少数几个重要因素。若研究者从过去文献中的理论及自己的研究经验,而对资料间因素之数 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假设,则可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来验证该假设是否能解>>

问题三: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应该怎么做 本来想给你截图的,可是传不上来,我就简单说一下哈。
首先你得进行一次预计算,选择菜单里分析――降维――因子分析,跳出主面板,把想分析的变量选到变量框里,然后点确定。这时候输出窗口里会只有一个或两个图表。其中有一个图表是主成分的方差贡献。这个图表里你要找到两个相邻的列(应该是第三列和第四列),其中前一个列指的是单个因子对方差的贡献率,后一个是因子累计贡献率。也就是说前一个列里边数值相加等于100,后一个列里边数值递增,最后一个等于100。假如前一个列里是60,30,10,那么后一列里就是60,90,100两个列之间有一个和的关系。找到这两个列以后,你要找使得累计贡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的那个数。这个表的第一列是1,2,3,等等,它代表第几个因子,比如3指的那行就包括第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积到第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这两个数据。你要找到累计到达百分之八十的那个因子是第几个因子,然后就按提取几个因子进行计算。
通过预计算知道了提取几个因子之后,就开始正式计算。再次打开因子分析的主面板,在最右边一共有五个选项,分别是描述,抽取,旋转,得分,选项。这五个在预计算里边没有用,但是现在要用了。点继续。
点击描述,在对话框里选上初始变量分析,kmo统计量及bartlett球形检验这两个选项,(注意,kmo和bartlett是一个选项,选项名就是很长)这一步是用来判断变量是否适于进行因子分析的。
点击抽取,对话框里最上边的方法就选主成分,分析里选上相关性矩阵,输出选上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两个选项,抽取里选择因子的固定数目,在要提取的因子后边填上你预计算里算出的因子数目。点继续。
旋转里边选最大方差法,输出旋转解。继续。
得分里边选保存为变量,方法为回归,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也要打上勾。继续。
确定。
然后就可以分析结果了。
先看kmo和bartlett的结果,kmo统计量越接近1,变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效果越好。通常07以上为一般,05以下不能接受,就是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从检验相关矩阵出发,如果p值,就是sig,比较小的话,一般认为小于005,当然越小越好,就适于因子分析。
如果这两个检验都合格的话,才可以去写因子模型。
为了便于描述,假设我们有两个因子f1,f2,
旋转变换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会告诉你每个变量用因子表示的系数。比如变量x1=系数1f1+系数2f2,变量2以此类推。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会告诉你每个因子里各变量占得权重,比如f1=系数1x1+系数2x2+。。。
根据这个我们就能算出因子得分了。
因为之前选择了将因子保存为新变量,所以spss会直接保存两个因子得分为两个新变量,
然后我们不是有一个公式吗
总得分=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因子1的得分+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因子2的得分+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用spss或者Excel都可以。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哦。
ppv课,大数据培训专家,最专业的大数据培训平台。为你提供最好的spss学习教程哦。

问题四:excel2003如何做因子分析 都不知道你所说的因子是指的那个因子,数据管理因子还是什么的,提问清楚些。别人也比较容易理解!

问题五:怎样用SPSS做因子分析 在表因子变量解释贡献率(Total Variance Explained)中,看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Initial Eigenvalues栏下的% of Variance),例如图中三个主因子对应的权重为52132、21017、11405,测将三个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52132/(52132+21017+11405)、21017/(52132+21017+11405)、11405/(52132+21017+11405),所得三个数即为主因子权重

问题六:怎样用spss做因子分析? SPSS→分析→数据缩减→因子分析→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描述里面选择KMO检验和球型检验;海转选择最大方差旋转法→确定→结果

问题七:如何利用因子分析的排名进行分析 你通过因子分析 中一个选项 保存因子得分,之后会在原数据最后保存生成3列因子得分,假设为a1 a2 a3 代表3个因子然后根据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分别计算粗3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各自的特征根值/三个因子特征根值之和 然后综合因子得分=a1对应权重+a2对应权重+a3对应权重之后就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大小排名 就这样出来了

问题八:因子分析法需要哪些数据,用什么软件做 因子分析是用因子概括变量信息,所以首先自变量是什么三年数据当然是一起录入,通过三年的变化来反映因变量的变化。

可以使用在线spssau完成因子分析,可结合帮助手册的案例懂的更快。

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第二步是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第三步是因子命名。

第一步:判断是否进行因子分析。

主要看KMO值大小,一般KMO值大于06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步:提取因子,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

看因子的提取情况,以及因子载荷系数,分析题项与因子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因子命名。

在第二步删除掉不合理题项后,并且确认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良好后,则可结合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对因子进行命名。

具体步骤可阅读在线spssau帮助手册:因子分析-SPSSA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3332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