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除法的除以、被除、去除、除的含义?

怎样理解除法的除以、被除、去除、除的含义?,第1张

除法的表达式为:
除数/除数=商,所以“除以”的意思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即A除以B表示为:A/B;
被除就是“被除数”被“除数”除,所以A被B除表示为:A/B;
而“去除”和“除”后面跟的都是被除数,即A去除B和A除B均表示为:B/A。

排列组合定序问题的除法:对于某几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进行全排列,然后用总的排列数除于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即先全排,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即n个元素的全排列中若有m个元素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这m个元素相邻或不相邻不受限制,其排列数为

例:7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分析:(倍缩法)对于某几个元素顺序一定的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起进行排列,然后用总排列数除以这几个元素之间的全排列数,则共有不同排法种数是:

扩展资料: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小结:“16字方针”: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意义:

1、学习除法,理解除法,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灵活运用除法,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方便平常生活的结算消费,日常开支。

2、在学习中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除法是日后高级运算的基础,无论是物理,化学,数学,都用得到数学。

除法运算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例:8÷2 =4

被除数÷商=除数

例:8÷2 =4→8÷4 =2

商×除数=被除数

例:4×2=8

还有一种情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不大于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除法的基本认识如下:

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除法分为两种:平均除和包含除。

3、除法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4、连除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5、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四则运算: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小数的运算 把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分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例如:
被除数÷商=除数,例如:商除数=被除数,例如:带有余数的情况: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其中,余数小于除数)

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只要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就先找单位1单位1找到了,方法也就出来了。 分数除法应用题:乙数的几分之几是甲数,求乙数,就用甲数除以乙数。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①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自己举例,如 8÷1=8,100÷1=100,…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如0÷5=0,0÷24=0,…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除法是什么意思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商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在中学以后,除号通常省略为分数线。

编辑本段除法应用
如果a×b=c,

b不等于零,那么

a=c÷b。

b=c÷a。上面等式中,a叫做商数,b叫做除数,c叫做被除数。

若果除式的商数必须是整数,而除数和被除数并非因数关系的话,会出现相差的数值,其相差(以下的d)为余数。

c÷b=a … d

这也意味着

c÷b=a + d

尤其是在高等数学(包括在科学与工程学中)和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等式c÷b有时也写成"c/b"。 如果我们不需要知道确切值或者留待以后引用,这种形式也常常是称之为分数的最终形式。寻找整数商数(a)的函数为 "div" ,寻找余数(d)的函数则为 "mod" 。

大部分的非英语语言中,c÷b也写成c : b。英语中冒号的用法请参照比例。

通常不定义除以零这种形式。

编辑本段除法计算

根据乘法表,两个整数可以用长除法(直式除法)笔算。 如果被除数有分数部分(或者说时小数点),计算时将小数点带下来就可以;如果除数有小数点,将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移位,直到除数没有小数点。

算盘也可以做除法运算。

长除法

俗称「长除」,适用于正式除法、小数除法、多项式除法(即因式分解)等较重视计算过程和商数的除法,过程中兼用了乘法和减法。

长除法格式示意图:

商数

┌———————————————————————

除数│ 被除数

最接近但小过或等于商数最大位或最高项与除数的积

减法————————————————————————

以上两项之差

最接近但小过或等于商数次一位或次一项与除数的积

减法————————————————————————

以上两项之差

最接近但小过或等于商数次二位或次二项与除数的积

减法————————————————————————

……

减法————————————————————————

余数

短除法

俗称「短除」,适用于快速除法、多个整数同步除法(故此常用于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二进位数字转换等较重视倍数测试和质因数(连乘式)的除法,过程大多只需用到九九乘法表及 9 以上少许整数的相乘因数。

短除法格式示意图:

首个因数│ 被除数甲 被除数乙

└————————————

第二因数│ 甲商数一 乙商数一

└————————————

第三因数│ 甲商数二 乙商数二

└————————————

最后因数│ …… ……

└————————————

甲之终因 乙之终因 (其中一个已达一者或质数)……(余数,若有的话)

计算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因数需要是质因数。前者为左方各质因数的积,不包括底部的最终因数;后者则需要连同最终因数一起乘上。>>
除法的含义是什么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是什么,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语言表述不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讨论:

(1)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了调换,因此列式和计算方法不同.第①题是已知每班人数和班数,求总人数,用乘法计算;第②、③两题都是已知总人数和分成的班数(每班的人数),求每班的人数(分成的班数),用除法计算.)

(2)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40和4在第①题中叫做因数,160叫做积,40和4在第②、③题中分别叫做除数和商,160叫做被除数.)(板书)

(3)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继续启发: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学生阅读课本结语(73页).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

(2)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从而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74页的“做一做”(联系除法的意义说明怎样改写算式和直接写得数)及练习十五第3,4题.

(3)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①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自己举例,如 8÷1=8,100÷1=100,…

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如0÷5=0,0÷24=0,…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③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以5÷0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数,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5,即商×0=5.根据“0与>>
16除8等2的除法算式读作和含义是什么
16除以8等于2

把16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3173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