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第1张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Quaternary mammalian fauna)是从新近纪的动物群演化而来的,因此与前期动物群总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新近纪的一些种类将残存到第四纪动物群中。那么如何将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动物群划分开来 通过世界各地第四纪初期和新近纪晚期的动物群研究表明,真马属(Equus)、真象属(Elephas)和真牛属(Bos)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们认为,尽管在第四纪初期的动物群中还有新近纪的残存种,如三趾马(Hipparion)、板齿犀(Elasmotherium)、嵌齿象(Gomphotherium)等,但是真马属、真象属和真牛属的出现可以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时代约为 2 60MaB P ,这个标志还得到其他相关证据的支持,如我国的黄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堆积的,非洲发现最早的石器就在这个时候,青藏高原的加速隆升使我国受强烈的冬季风影响也始于这个时期,北极冰盖完全形成并扩展亦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在第四纪时期,哺乳动物群的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早到晚是逐渐更替的,很难见到两个时代相连的动物群出现截然的间断。因此,在进行第四纪动物群划分时,我们把哺乳动物分成三种类型,即残存种(relic species)、特征种(endemic species)和现生种(living spe- cies)。残存种是指前一个时期残留下来的种类,如新近纪的种类残留到早更新世动物群中,如前面提到的三趾马、板齿犀等,早更新世的一些特征种残留到中更新世动物群中等,如中更新世动物群中的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就是早更新世残留下来的。特征种就是指主要生存在某个时期的种类,如华北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三门马、古中华野牛(Bison palae- osinensis)等。这三种类型在一个动物群中都可同时出现,但它们在动物群种所占的比例不同(图 9-16)。在早更新世动物群中,含有一定数量新近纪的残存种(一般不超过 20% ),少量的现生种(一般不超过 20%),以早更新世特征种为主。在中更新世动物群中,上新世残存种几乎消失,现生种所占比例上升,超过 30%。到了晚更新世,现生种是动物群的主体,达50% 以上,早更新世的残存已消失。而全新世动物群都是现生种(有时有个别的灭绝种)。尤其是现今受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动物的猎杀影响,而造成一些动物的灭绝。但在第四纪动物群研究中,把在人类历史记载中灭绝的动物当作现生种来处理,这比较合理,因为这段时间太短了。

图 9-16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种类构成和演化图

图 9-17 维拉方动物群主要哺乳动物的地史分布

1 欧洲和北美第四纪哺乳动物群(表 9-3)

欧洲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研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建立了比较详细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序列。遍及欧洲大陆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哺乳动物群称维拉方动物群(Villafranchian fau- na),这个动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南欧地区,尤其以意大利和法国地点最多,化石丰富,主要的地点有 Triversa(意大利)、Montopoli(意大利)、Vialette(法国)、Saint-Vallier(法国)、 Villaroya(西班牙)、Villafranca d'Asti(意大利)、Tasso(意大利)。维拉方动物群可划分为下、中、上三 部分,下部称下 维拉 方,其时 代 早 于 高斯 正 极性 时与 松山反 极 性 时 的 界 线(2 60MaB P ),中、上维拉方属早更新世。下维拉方动物群主要的动物有包氏轭齿象(Zy- golophodon borsoni )、 互 棱 齿 象(Anancus arvernensis )、 原 始 南 方 象(Archidiskodon cf meridionalis)、额鼻角犀(Dicerorhinus jeanvireti)等,而缺少丽牛(Leptobos)和马(Equus)(图 9-17),表明早维拉方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时代为新近纪。而中维拉方(2 60~1 90MaB P )和上维拉方(始于 1 90Ma B P )与下维拉方在动物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别。在中维拉方动物群中,包氏轭齿象(Zygolophodon borsoni)、额鼻角犀(Dicerorhinus jeanvireti)等消失,而出现了如南方象(Archidiskodon meridionalis)、丽牛(Leptobos etruscus)、马(Equus stenonis、 E stohlis)、鹿(Cervus nestil)等动物,重要 的是 出 现 了 真 马 和 真 牛,而 且有 喜 寒冷 的动物(Leptobos etruscus),孢粉中含云杉和冷杉,显示了降温事件。上维拉方动物群属早更新世中、晚期,约持续 1Ma,在意大利的化石比较丰富,如 Olivola 地点、Tasso 地点,主要有马(Equus stenonis)、丽牛(Leptobos etruscus)、巨羊(Megalovis latifrons)、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senezen- sis)、伊特鲁里亚狼(Canis etruscus)等。

欧洲的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早更新世动物群比较,出现了一些进步的类型,如 Mam- muthus armeniacus、Equus mosbachensis、Arvicola、Microtus、Bison schoetensacki 等,而维拉方的一些原始类型的消失,如南方象(Archidiskodon meridionalis)、丽牛(Leptobos etruscus)、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senezensis)、伊特鲁里亚犬(Canis etruscus)等。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 Mauer 动物群以产海德堡人(直立人)而闻名,主要化石有 Elephas nama- dicus、Equus mosbachensis、Canis lupus、Bison schoetensacki 等; 晚期的哺乳动物群可以 Steinheim动物群为代表,产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主要动物有 Elephas namadicus、Dicerorhinus kirch- bergensis、Equus steinheimensis、Sus scrofa、Bison priscus、Bos priscus 等。

在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中出现了更多的进步类型,如 Coelodonta antiquitatis、Mammuthus primigenius、Equus taubachensis、Cervus elaphus、Megaloceros giganteus germaniae 等。

表 9-3 欧洲和北美第四纪动物群比较

北美地区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包括三个时期,即晚布兰肯动物群(late Blancan faunas)、伊尔文登动物群(Irvingtonian faunas)和兰乔拉布瑞亚动物群(Rancholabrean faunas)。最早的第四纪陆地哺乳动物群为布兰肯晚期动物群。布兰肯动物群最初发现于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后来在佛罗里达、中部大平原、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等地都有发现。布兰肯动物群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在时代上包括古地磁年表中的吉尔伯特极性时(Gilbert Chron)的上部、高斯极性时(Gauss Chron)和松山极性时(Matuyama Chron)的下部,其中中布兰肯与晚布兰肯的分界位于高斯极性时与松山极性时的分界上,而布兰肯动物群的顶界位于奥都威亚时的底界,年代约2 00MaB P 。属于晚布兰肯动物群的主要有 White Rock 动物群、Dixon 动物群、Seneca 动物群,主要成员有 Equus fraternus、E calobatus、Synaptomy landesi、S vetus、Hapolagus furlongi、 Mimomys monohani、Nannippus 等。

伊尔文登期动物群(Irvingtonian faunas)承接晚布兰肯期动物群,一直持续到中更新世的中期(约 0 30MaB P ),也分早、中、晚三个时期,该动物群以 Mammuthus、Equus、Tet- rameryx、Euceratherium 的 存 在 和 Bison 的 缺 失 为 特 征。 早 伊 尔 文 登 期 动 物 群(2 00 ~1 20MaB P )的地点有 Nash、Rock Creek、Sappa 等,动物群以田鼠的低分异度为特征,主要的成 员 有 Ondatra cf annectens、Allophaiomys、Mictomys kansasensis、Mammuthus meridionalis、 Equus giganteus 等, 一 些 典 型 的 晚 布 兰 肯 期动物 群 的成 员 消 失, 如 Spermophilus magheei、 S finlayensis、Hypolagus 等。中伊尔文登期动物群(1 20~0 60MaB P )的主要地点有 Cudahy和 Vera 等,这时的田鼠分异度高,如出现了 Microtus paroperarius、Pitymys meadensis、Pedomys llanensis、Mictomys meltoni、Ondatra annectens 等。晚伊尔文登期动物群(0 60~0 30MaB P ),为中更新世的早期,主要地点有 Slaton、Kanopolis、Adams、Sandahl 等,主要成员有 Sorex lacustris、Canis lupus、Marmota monax、Peromyscus progressus、Onychomys jinglebobensis、Microtus paroperarius、Equus complicatus 等。

兰乔拉布瑞亚期动物群(Rancholabrean faunas),在时代上包括伊利诺冰期(Illinoian Glacial Age)、桑加蒙间冰期(Sangamonian Interglacial Age)和威斯康星冰期(Wisconsinan Glacial Age),该动物群的特征是 Bison 的出现,欧亚成员的入侵,如 Oreamnos、Ovis、Ovibos、Alces、Homo 等,以及一些绝灭属种的存在,如 Smilodon fatalis、Panthera leo atrox、Canis dirus、Mammuthus 等。

2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非常丰富,分布遍及全国,但以东部和中更新世以来的动物群数量最多。动物群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的时代分布(图 9-18)及其绝灭种属的百分含量统计,以及一些年代数据,将我国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动物群; 二是依据动物地理区系特点,将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动物地理区,在每个区中都有自身的动物群组成和演化特点。现分别对北方动物群和南方动物群的特点进行概述。

(1)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中国北方产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地点很多,如游河动物群、西侯度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太平山东洞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等,其中以泥河湾动物群研究得最早、最深入、最具有代表性。泥河湾动物群,也称为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产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泥河湾组,但这个动物群在早更新世分布遍及整个华北和西北地区。该动物群比较特征的种类有 中 国 长 鼻 三 趾 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古 中 华 野 牛(Bison palaeosinensis)、桑氏硕鬣狗(Pachycrocuta licenti)、泥河湾巨颏虎(Megantereon nihowanensis)、丁氏杨鼢鼠(Yangia tingi)等,在动物群中既有新近纪的残存种(德氏后裂爪兽、巨骆驼、板齿犀等),也有现生种(刺猬)。据统计,灭绝属占 33 3%,灭绝种占 93 5%,现生种不到8%。根据年代学研究,该动物群为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后来,在该盆地的东窑子头发现一个早更新世早期动物群———东窑子头动物群(汤英俊等,1983),与之时代相近的还有陕西渭南游河动物群,其时代都早于泥河湾动物群。早更新世晚期,以陕西蓝田的公王岭动物群为代表,上新世的残存种已消失,大量的是早更新世的特征种,但出现了中更新世的种类。这几个动物群代表了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早、中、晚三个时期动物组成得基本面貌。

图 9-18 中国一些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时代分布

中更新世动物群 该时期可以周口店第1 地点动物群为代表,也称中国猿人(“北京人”)—肿骨鹿动物群。动物群出自洞穴堆积的周口店组,其岩性为一套角砾石层夹砂层。化石产自剖面的第13 层到第1 层,尤其以第10 层到第1 层最丰富,其种数达97 种,主要的代表有肿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周口店犀(Dicerorhinus choukoutiensis)、中国硕鬣狗(Pachycrocuta sinensis)、葛 氏 斑 鹿(Pseudaxis grayi )、 德 氏 水 牛(Bubalus teilhardi )、 布 氏 毛 足 田 鼠(Lasiopodomys brandti)、上丁氏杨鼢鼠(Yangia epitingi)等,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已知种类最丰富的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这个动物群的灭绝种占 63%,现生种为 37%,不过还残留个别上新世的种类,如意外剑齿虎(Machairodus inexpectatus)。该动物群显示了比较温暖湿润的气候,但存在明显的气候波动。经过多种年代 学 方法 研究,周口 店 动物 群的时 代为 0 78 ~0 24MaB P 。周口店除了猿人洞外,还有很多中更新世的化石地点,如上店洞、第 2 地点、第 3 地点等。这个时期的动物群还有陕西蓝田的陈家窝动物群、山西的丁村动物群等,这两动物群分别含 “蓝田人”(直立人)和 “丁村人”(早期智人)。在时代上,前者相当周口店动物群的早期(0 78 ~0 50MaB P ),而后者比周口店动物群晚(0 15MaB P )。

晚更新世动物群 华北地区产晚更新世动物群的地点也很多,其中研究历史早、具代表性的是萨拉乌苏动物群,也称最后斑鬣狗—赤鹿动物群。该动物群产自内蒙古河套地区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的一套河湖相地层。主要的代表有最后斑鬣狗(Crocuta ultima)、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野驴(Equus hemionus)、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yi)、河套大角鹿(Megalocer- os ordosianus)、赤鹿(Elaphus elaphus)、王氏水牛(Bubalus wansjocki)等。而中更新世的一些种类消失,如肿骨鹿、周口店犀、中国鬣狗、葛氏斑鹿等,现生种大量出现,占到动物群的68% ,而灭绝种为 32% 。这个动物群反映的气候总体上比现今该地温暖湿润,因为水牛在动物群中出现,是间冰期的气候。该动物群的时代为 40ka B P ,正是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 MIS3的后期,气候温暖湿润。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是这个时期晚期的代表,化石也非常的丰富,有48 种之多,如 虎(Panthera tigris)、豹(Panthera pardus)、猞猁(Lynx lynx)、象(Elephas sp )、犀(Rhinoceros sp )、北京斑鹿(Pseudaxis hortulorum)等,灭绝种仅占 12 1% ,并且含晚期智人山顶洞人。该动物群显示了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的景观。从我国的东北地区一直向北扩展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分布着一个冰期动物群,称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向南也不时扩散到华北地区,在松花江流域化石最为丰富。主要的动物有猛犸象(Mammuthus pri- migeni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驼鹿(Alces alces)、东北狍(Capreolus manchuri- cus)等,其时代为 20~12kaB P ,这时正是末次冰期的盛冰期(LGM)。

全新世动物群 这个时期的动物群称为四不像鹿动物群(四不像鹿的角似鹿而非鹿,尾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颈似骆驼而非骆驼,因此称四不像鹿),与现今的差别已不大了,如陕西的半坡遗址、河南的殷墟遗址等,其特色是出现了不少驯养的动物。在动物群中出现了如象、貘、竹鼠等喜暖的动物,动物群的时代为 6 08 ~5 60kaB P(半坡遗址)和3 4 ~3 0kaB P(殷墟遗址),正是全新世的大暖期。

(2)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中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与北方的不同,基本是以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主体的演化发展。这个动物群从秦岭南坡一直到华南地区都有分布,甚至在间冰期的时候,有些成员越过秦岭扩散到华北地区。

早更新世动物群 柳城巨猿洞动物群产自广西柳城的一个洞穴中,因产巨猿化石,故称巨猿洞。该动物群的主要成员有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似巨齿象(Gomphotherium ser- ridentoides)、前东方剑齿象(Stegodon preorientalis)、柳城异齿鼷鹿(Dorcabune liuchengensis)、云南马(Equus yunnanensis)、奈王爪兽(Nestoritherium sp )、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大熊猫小种(Ailuropoda minor)等,表现出浓厚的东洋界色彩,几乎不含古北界的类型,反映出当时当地气候炎热湿润的森林景观。这个动物群的灭绝属和灭绝种分别为 22%和 83 3%,略低于泥河湾动物群,但时代早于经典的泥河湾动物群。与这个动物群在组成和时代上比较接近的还有湖北建始龙骨洞动物群,重庆万州龙骨坡动物群,它们都含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原始类型。而产自河湖相地层中的云南元谋动物群则是另一种面貌,含有 较 多 来 自 北 方 的 种 类,如 最 后 枝 角 鹿(Cervoceros ultimus)、湖 麂(Muntiacus lacustris)、山西 轴 鹿(Axis shansius)、拟 粗 面 轴 鹿(Axis cf rugosus)、复 齿 拟鼠兔(Ochoto- noides complicidens)等,而缺乏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一些典型种类,显示其与北方动物群的关系密切,而与南方动物群差异明显。元谋动物群的灭绝种很高,达 95 6%,但根据磁性地层学、气候事件的对比,其时代应为早更新世晚期,可能与陕西公王岭动物群相当(程捷等,1996)。所以这是一个特殊的动物群,并不能代表中国南方第四纪动物群演化发展的主流。与元谋动物群构成相似,但时代可能早些的云南中甸尼西叶卡村动物群含 Mimomys hengd- uanshanensis、Pachycrocuta licenti、Metailurus sp 、Equus yunnanensis、Rusa sp 、Bibos sp 等(宗冠福,1987)。

中更新世动物群 盐井沟动物群产自重庆万州盐井沟的众多灰岩裂隙中,主要成员有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fo- vealis)、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长臂猿(Hylobates sericus)、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 lanae tingianus)、水牛(Bubalus bubalis)等,而缺失巨猿。这些动物在个体上较早更新世的种类大,灭绝种和现生种分别为 43%和 57%,在时代上可与周口店动物群对比。在此要强调一点的是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含义问题。一般把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指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分布在我国南方含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典型成员的动物群,它包括原始类型(Qp1)、典型类型(Qp2)和进步类型(Qp3)。原始类型就是含巨猿的动物群,而典型类型就是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即盐井沟动物群,进步类型就是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表 9-4)。云南丽江东元桥动物群可以作为另一种动物群的代表,动物群产自东元桥组的砂砾层中,主要成员有最后枝角鹿(Cervocerus ultimus)、似山西轴鹿(Axis cf shansius)、似粗面轴鹿(Axis cf rugosus)、水鹿(Rusa sp )、剑齿虎等(程捷等,1996),与元谋动物群不仅在动物群组成上,而且在地层方面都很相似,而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显然不同。

表 9-4 中国南方广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划分及对比

晚更新世动物群 这个时期的动物群以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特征,如广西武鸣、马坝、柳江、湖北长阳等地都发现了这个时代的动物群。主要的成员有东方剑齿象、真象、大熊猫、中国犀、巨貘、豪猪(Hystrix)等,发现的人化石主要有长阳人、柳江人、马坝人、资阳人等。与中更新世动物群相比,这个时期的动物群分布面积缩小,趋于消亡。在云南丽江木坚桥发现的动物群含真人化石,但哺乳动物化石构成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有所不同,除有东方剑齿象、犀外,还有北京斑鹿、水牛等,但未发现貘、大熊猫、象等化石。

全新世动物群 全新世动物群与现今当地的动物群差别就不大了,如广西桂林甄皮岩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江苏溧水神仙洞遗址,其时代为全新世中期,常见的有大熊猫、印度象、貘、中国犀等,并与人类文化遗存共存,与现今当地动物群所不同的是一些喜暖的动物南迁了。

从南方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的构成来看,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一是生活在山地森林地区的动物群,以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代表,是南方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主体; 另一类型是生活在高原湖泊边缘、河谷中的动物群,以元谋动物群、东元桥动物群为代表(表 9-5)。

表 9-5 南方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生态类型

现将我国北方、南方第四纪动物群与国外的对比(图 9-19)。

在爬行动物退位后,代之而起的是哺乳类动物,还有鸟类。一些四足有蹄、以吃植物为生的兽类繁殖起来,食肉类动物因有了食料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地球上的生物,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状况,人类登上地球这个舞台的条件成熟了,地球的历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身体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借由乳腺哺育后代。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目前已知化石记录证明,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已经出现。但在整个中生代它们没有多大的发展。然而到了新生代,由于地壳运动,气候环境的变化,那些在中生代统治地球的巨大恐绝灭了。在身体形态上具有比爬行类优越的哺乳动物便迅速占据恐龙绝灭所遗留下来的生态区域,蓬勃发展。由于贡瓦纳大陆在中生代的分裂漂移,与非洲及亚洲大陆分离,一些中生代时原始低等哺乳动物在澳洲大陆生存与进化,整个新生代与美洲、亚洲和欧洲隔绝,脱离了欧亚和美洲发展起来的进步哺乳类竞争,使得一些澳洲大陆上的低等哺乳动物偏安一隅,演变成为今天澳洲独特的动物群,它们是有袋类和单孔类的组合。南美洲的情况与澳洲有某些方面的类似。在新生代的早期南美与北美分离,那时迁移到南美洲的一批哺乳动物发展为南美洲特有的南方有蹄类。然而在亚洲古新世的地层中发现有原始的南方有蹄类,这就提出南美洲在新生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特殊有蹄类可能与亚洲有着某种早期的联系。在新生代晚期,南美重新与北美连接,在北美发展的进步肉食类侵入南美,使南美洲繁荣的南方有蹄类很快绝灭。亚、欧、非洲和北美是新生代哺乳动物繁荣发展的主要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的哺乳动物种类繁多,进化迅速。目前已有的化石证明,在新生代早期古新世和新世时欧洲、北美和亚洲哺乳动物群有许多共同点,非洲在始新世以后兴起的哺乳动物与欧亚有交往,过去一般是用白令陆桥和北极陆桥交往来解释北半球这些大陆哺乳动物群的相似。新生代哺乳动物兴起迅速,分支进化快,迁移扩散,分布广泛,成为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动物。今天主宰地球并且开始征服宇宙空间的人类便是在新生代后期由灵长类的一支进化而来。因此对新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不仅对生物进化本身和地层划分和对比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起源及进化、大地构造运动、海陆变迁、古地理和古气候变化的研究都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可以运用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来为现代进一步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服务。

有很多哺乳动物的记忆力是非常不好的,比如说像一些鸟类,他们的记忆力就不是特别的好,他们一般是靠身体的特殊结构。像蝙蝠这种动物,主要是通过气味儿和超声波来记忆,总体来说他们的记忆力在动物中也属于是中规中矩的

1、鸟类

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具有多个气囊辅助呼吸,使得鸟类无论在吸气和呼气时,均有氧气通过肺,即双重呼吸。

2、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3、蚂蚁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4、蜜蜂

蜜蜂(Bee/Honey bee)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就有对蜜蜂及其用途的记载。

5、蝴蝶

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从化石证据看,海洋哺乳动物是从距今约5000万年前开始出现的。

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鲸目 (各种鲸和海豚)、鳍脚目(海狮、海豹、海象)、海牛目(海牛和儒艮)。

三个目的动物都是从陆生动物进化来的,但进化来源不同。其中鲸目动物最早进化,其次是海牛目,最后是鳍脚目。

从生化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鲸类与有蹄类动物关系较近,且化石记录(约5000万年前)也支持鲸类是由有蹄类动物演化而来,并与猪、河马、骆驼等偶蹄目动物血缘最近。

由考古学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显示,现生哺乳类中与海牛目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长鼻目(象属此目)。

鳍脚目动物的起源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基本可以肯定是由古代食肉类分出,与食肉目动物是近亲。

下图是鲸的进化历程。各阶段化石均有发现。

至于为什么没有“海人”?一是因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太短,只有区区数百万年,而海洋哺乳动物的进化至少也有数千万年了。二是人类是从古灵长类动物进化来的,从一开始就是杂食动物,而现在的海洋哺乳动物要么是食肉动物,要么是食草动物,没有杂食动物。三是人类的祖先在陆地上就可以生存,没有回到海洋中的生存压力,也就不会向水生方向进化了。

传统分类学上一般把“哺乳动物”和”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并列,并总结了每”类“动物的一般特征。比如“鱼类”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动物”是“水陆两栖,变态发育”;“爬行动物”是“身披鳞甲,卵生冷血”;“鸟类”有“鸟喙无牙,羽毛飞行”等等。
我还记得自己中学时背过,哺乳动物的特征:披毛恒温,胎生哺乳。
必须承认,这样的总结直观,简单,便于记忆,所以很容易深入人心。但是“简单”也同时意味着“不准确”和“不严谨”。比如,身为哺乳动物的鸭嘴兽和针鼹就是卵生的。
简单来说,现存哺乳动物分为三大类群:
单孔类,又称原兽类,代表是鸭嘴兽和针鼹。特征是卵生,而且卵,粪,尿从同一个孔(泄殖孔)排出。没有乳头,孵化的幼体直接舔吸母亲腹部皮肤分泌的乳汁。
有袋类,又称后兽类,代表是澳洲的各种袋鼠袋熊袋貂袋獾,还有美洲的负鼠。特征是雌性没有完善的胎盘,发育不全的幼体在特殊的育儿袋中吸食乳汁发育长大。
有胎盘类,又称真兽类,包括初单孔类和有袋类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现代哺乳动物的绝对主流,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草科里蹦的都有。
(现代哺乳动物三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大致的分化时间。来源自[1])
这三大类群至少还有这些共性:耳朵里有三块听小骨,腹部肋骨退化消失,隔膜呼吸,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齿骨-鳞骨关节,4个心房+心室,成年后体型不再长大,完整的骨化次生腭,以尿素形式排出含氮废物,等等。
这些特征也许并不那么“一目了然”,但是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研究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和探寻哺乳动物的祖先时,牙齿和骨骼的特征几乎是唯一的根据。毕竟,我们也不能指望老能在琥珀里找到长颈鹿对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2897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