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公式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公式,第1张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公式:产能=单位工作时间/周期时间。

将单位时间除以标准时间即得标准产能。如1小时(3600秒)/46秒=78,即14”腰盘1小时的标准产能是78个;如8小时/46秒=620,即14”腰盘8小时的标准产能是620个。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直接观测

秒表测量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PTS)法 它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摘要
1、标准产能:将单位时间除以标准时间即得标准产能。如1小时(3600秒)/46秒=78,即14”腰盘1小时的标准产能是78个;如8小时/46秒=620,即14”腰盘8小时的标准产能是620个。
产能的计算公式:
产能=单位工作时间/周期时间
拉的周期时间是指该拉产出单位产品的时间间隔,它等于该拉的瓶颈时间
单位工作时间是指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2、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按照设备的单位产量标准生产时间=标准产能。

1、标准产能:将单位时间除以标准时间即得标准产能。如1小时(3600秒)/46秒=78,即14”腰盘1小时的标准产能是78个;如8小时/46秒=620,即14”腰盘8小时的标准产能是620个。

2、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3、产能的计算公式:产能=单位工作时间/周期时间,拉的周期时间是指该拉产出单位产品的时间间隔,它等于该拉的瓶颈时间,单位工作时间是指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4、标准产能=总时间/(总工位数瓶颈时间)。

扩展资料:

标准产能步骤确定:

在计算生产能力时,必须了解每条独立生产线的情况、每家独立工厂的生产水平以及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分配状况,一般可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

1)运用预测技术预测每条独立生产线的产品的销售情况;

2)计算为满足需求所需投入的设备和劳动力数量;

3)合理配置可获得的设备与劳动力数量。

企业常常还要考虑一个生产能力余量作为平衡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的缓冲。生产能力余量是指超过预期需求的生产富余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能

问题一:标准产能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现有最优化工艺流程后得到的最大生产量,是理想状态,如果你生产一个产品要经过20道工序,在瓶颈消除后,每个工序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你一天正常工作八小时的产能就是:860分钟/10=48件,即单班的标准产能是48件产品。
我就是搞工艺这一块的 ,对那挺熟悉的,就是冲着分来的,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问题二:怎样计算设备产能? 点川单生产能力/设备产能,
d出设备产能计算界面,是以产品-设备为依据的汇总,
填写入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数,
点计算产能按钮即可

问题三: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设备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公式一: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公式二: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公式三: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

问题四:怎么算每小时产能多少 把每天八小时计算的总产能除以8,就是每小时的产能了。

问题五:产能的产能计算 产能的计算公式:产能=单位工作时间/周期时间・拉的周期时间是指该拉产出单位产品的时间间隔,它等于该拉的瓶颈时间・单位工作时间是指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问题六:工厂个人产能如何算,是怎样的一个工式? 产能的计算要先计算1人1小时的产出,1200÷28=42。计算产能用42乘以出勤总工时即可。

问题七:怎样为公司计算生产能力 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的。
笔者(佟天佑)认为:生产能力是把握整个质与量的过程→其趋向分析为基本预计值和标准衡量值。生产能力(产能)包括最大产能和正常产能,其实际衡量和组合则为以下三种状态:
第一种是满负产能:这是生产设备在完全发挥的状态下的最大生产潜力。
第二种是计划产能:基于每周工作天数和每台机器排定及每班工作时数。
第三训是有效产能:以计划产能为基础减去机器维护及损耗的实际工时。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常产能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这是满负苻产量。它是一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考核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所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性,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法、环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第一点,该企业生产机台的制造流程和承受能力,主要是机台运转的满负荷。同时,要预留材料准备的前置时间,即从物控、采购和入仓的时间准备。
第二点,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是有效产能标准和人力负荷能力;即依据计划产量、标准工时计算的总工时和人员数。
第三点,生产配置和环境场地和承载能力,当出现急单冲灯时,应在评估机台承受程度后运用分班制或加班方式,从人力上则考虑增加员工人数来提高机台使用率。

问题八:机械产能计算公式 要回答这个似乎非常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问题九:设备运转率的定义及如何计算、考核 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1、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来定义。
2、根据设备的产能来定义。

产能的计算公式:产能=单位工作时间/节拍时间按照设备的单位产量标准生产时间=标准产能。标准产能:将单位时间除以标准时间即得标准产能。①先算出总工时(人数X工时)②再用总产量除以总工时,UPH和UPPH算出来的都是某个工位的产能。UPH=年生产量/(12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UPPH (units per people per hour)人均时产能,指每小时每个人的产能,UPPH=日生产量/ (日工作小时投入人工)。UPPH=年生产量/ (12月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工人人数)日人员效率(劳动效率)=当期产量/(当期参与计效的人员X日工作小时数)其中参与计效人员包括: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及部分管理人员(计件工人、上料工、司机、现场技术人员、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工具材料保管、专线计划调度员、主管厂长、生产线线长及检验)。产能计划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企业已有的生产能力,是近期内的查定能力;其次是企业在本年度内新形成的能力。后者可以是以前的基建或技改项目在本年度形成的能力,也可以是企业通过管理手段而增加的能力。计划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当期生产规模,生产计划量应该与计划能力相匹配。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要考虑市场需求量,能力与需求不大可能完全一致,利用生产能力的不确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对生产能力作短期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2881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