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社区团购,焦虑的哈啰做着“美团梦”

断臂社区团购,焦虑的哈啰做着“美团梦”,第1张

断臂社区团购,焦虑的哈啰做着“美团梦” 且不说哈啰出行早有调转船头的意图,当下的社区团购正迎来了疫情后的最大风口,苏宁、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争相涌入赛道。


这个既属于刚性需求,又拥有较长纵深的市场正被推向舞台的正中央。


高温之下,“离经叛道”的哈啰选择离场,并决定投入到到店团购、金融、游戏等业务中去。


加之哈啰出行在过去一年中的频频跨界探索,哈啰出行对于多元化的渴求已然呼之欲出。


甚至有人认为,哈啰出行的野心是想成为下一个美团。


只是在共享单车业务受到滴滴、美团的挤压,第二曲线又迟迟拿不出成绩的情况下,野心与现实之间或许还隔着千山万水。


焦虑的哈啰,不够精彩的第二曲线关闭社团团购业务,不无道理。


自哈啰出行旗下生鲜店“哈先生”7月落地淄博恒台县后,哈啰出行同样采取以往从共享单车赛道杀出重围的经验来“猥琐发育”。


虽然避开了与美团、滴滴在生鲜赛道上的又一较量,但“低空飞行”的方法似乎也没能为哈啰出行造出更大声势。


据有牛财经报道,本次传言要被放弃的哈啰惠生活有消息透露,哈啰惠生活曾最多开团超过1000个,能达到盈亏平衡的团不多。


锌刻度通过在微博、知乎等渠道搜索后也发现,关于哈啰生鲜的讨论几乎没有,有关哈啰共享单车的信息仍占绝大多数。


同时,锌刻度通过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哈啰惠生活”,却发现该小程序已经出现“服务器错误”的显示。


另一个“哈啰惠生活门店端”小程序也显示“目前歇业”。


请输入图说哈啰惠生活小程序已无法打开相比之下,美团和滴滴的打法虽“简单粗暴”,但却更见水花。


美团多店齐开,从“小象生鲜”到“美团买菜”,再到“美团优选”,美团用三年的时间在生鲜这条道上试错与总结,已经有了必胜的决心。


今年11月11日,滴滴旗下生鲜品牌“橙心优选”全国日订单量超1000万,爆发力十足。


“深耕下沉市场的打法在共享单车时代或许有用,但对于生鲜赛道来说却不那么美好。


”某互联网观察人士对锌刻度谈到,“在三四线城市建立壁垒,的确可以防御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大幅进攻。


但在前期爆发力和流量池抢占上,三四线城市的生鲜电商发展状态很难与一二线城市相提并论。


”不过哈啰出行并不算完全放弃生鲜团购业务,有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哈啰出行正打算再团购领域的其他细分赛道上继续试水,如到店团购“M项目”,目前已开始试点。


除此之外,哈啰出行在4月上线了专注“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5月份紧跟滴滴的跑腿业务,测试了“哈啰快送”,主打小件物品递送;8月,上线火车票业务;今年10月底,哈啰出行开始在广东省中山市试水自营网约车项目。


但巨头在前,哈啰延伸触角却也难以动摇市场格局。


以哈啰快送业务为例,同城货运市场被头部玩家货拉拉和快狗打车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时配送市场又被外卖平台、快递公司争先瓜分,哈啰快送的处境的确不好过。


与此同时,从两轮走向四轮业务的过程中,哈啰出行也走得并不顺遂。


从2019年趁着市场空档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到试水的自营网约车项目,乘客与司机的双边吐槽,巨头挤压下的艰难求生,都是摆在哈啰出行面前难以逾越的坎。


或许因为曾经从残骸遍地的共享单车中杀出重围,所以哈啰出行学会了“广积粮,缓称王”。


但同时也让哈啰出行意识到了精细化运营的另一面,便是缺乏想象力。


要突破发展天花板,走出舒适区在所难免。


“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是无边界的” 李开逐的想法与王兴的“无边界理论”如出一辙。


不过区别或许在于,把“吃喝玩乐”玩转之后再做外卖、物流与打车似乎更易收效,但反过来,却会面临高频对低频的降维打击。


从现在看来,哈啰出行虽急于延伸“第二曲线”,但核心竞争力却依旧集中在“两轮业务”上。


要想实现成为“下一个美团”的野望,还有些艰难。


当作根基的出行业务,难发新芽事实上,细溯哈啰自诞生始的发展脉络,或许能窥出其近年来在“第二曲线”猛下功夫的缘由。


在其主业共享单车行业,哈啰一度是幸存者中最特殊的一个。


得益于ofo与摩拜之争,哈啰靠着阿里的领头融资顺势逆袭,并一路爬上了第一梯队,多少算是“渔翁得利”。


不过,当烧钱大战画上句号,共享单车之战进入下半场,美团接手摩拜,滴滴推出青桔,哈啰仅靠巨头就有些行不通了。


两年过去了,哈啰单车订单量没能与对手拉开差距,美团和青桔步步紧逼,夹击哈啰的市场份额,更是冲进哈啰的大本营,一路下沉——一线城市的蛋糕已寥寥无几,新一轮的竞争回到了哈啰发家的二三线城市。


数据则更为直观:易观此前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显示,滴滴旗下青桔单车小程序目前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3491.6万,超越哈啰出行居于榜首。


同时,哈啰在订单交易指数上的优势也逐渐被青桔取代。


《报告》显示,青桔单车今年10月的订单交易指数达到了42.5,而哈啰仅为37.6。


尽管竞争对手们踏足而入,哈啰眼下的地位倒也还算稳固,只是从长远来看,在日新月异的赛场上,不进则退。


没有护城河的哈啰,地盘越来越难扩张了,也就越来越难有新故事诞生。


而这意味着,哈啰将很难再通过共享单车吸引到资本的目光。


请输入图说单车业务没故事可讲,电单车的情况也相差无几。


毕竟,新国标一出台,对手们就纷纷抛出大手笔抢占市场,哈啰并无特殊优势可言。


根据晚点报道,2020年6月,哈啰电单车平均日单量约为400万,而滴滴和美团的电单车日单量分别达到300万和100万左右。


而一知情人士表示,哈啰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一度占据七成市场份额,现在已经不到一半。


于是,在出行市场,哈啰苦苦谋求增量。


在两轮车领域,推出了助力车、电车业务,对应分别解决3公里、5公里、10公里场景的出行需求。


又在滴滴顺风车下架的空档期,上线了顺风车业务。


但两轮车尚难盈利,顺风车的试水也不算顺利——滴滴顺风车业务卷头重来,嘀嗒正准备上市,哈啰难以匹敌。


更何况,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还组织了对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的提醒式约谈。


因其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相较于滴滴和美团只将共享出行业务当作大生态的一环不同,出行业务算得上是哈啰的根基。


所以不难理解,根基逐渐遭遇市场倾轧,难发新芽的哈啰,如今的确只能不断涉足新领域,以求造血新脉络。


出逃社区团购,“众人皆醉我独醒”?眼下哈啰出行打算放弃自家新搭建起的社区团购业务“哈啰惠生活”,转而探索更有效率的业务模式,看起来倒是有几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毕竟,“社区团购”正成为近年来的一大风口,深耕多年的平台正等待爆发,资源丰厚的巨头也不甘落后。


仿佛是一夜之间,整个互联网圈都在讨论社区团购。


不过,混战之间,社区团购倒也的确算是“难啃的骨头”。


烧钱铺市场、无差别地推、粗放式扩张,是眼下社区团购上半场竞争的重点玩法。


看起来,逻辑和共享单车行业初期的状态相差无几。


只不过,玩家们比起共享单车初期那群玩家厉害多了,美团、拼多多、滴滴、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皆是既有钱又不缺人的高阶玩家。


跑马圈地之间,哈啰就意识到了自己和巨头们实力悬殊。


请输入图说哈啰惠生活此前的活动界面于是,哈啰在这一疯狂赛道及时刹车,于其而言,是个正确决定。


然而,彻底放弃团购领域,哈啰又并不甘心,于是打算试水到店团购。


这番逆大流而行,又是否能走上一条阳关大道呢?就到店团购这一项目来看,难度不小。


毕竟,到店团购很难跳出美团的玩法,而身为“千团大战”大赢家的美团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按照哈啰透露的信息,其“M项目”将主打下沉市场,北方试点城市为沈阳,南方试点城市为珠海、汕头。


目前,该项目正以比美团更低的平台佣金与商家洽谈。


降低佣金,是哈啰的老招数了。


此前其试水所谓的“经济车”,也是主打低平台佣金和低客单价。


但是,别忘了美团一直以运营强悍著称,把亏损的业务干成盈利的,一向是美团的强项。


更何况,这些深耕许久的巨头早已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组织与强有力的团队,在技术、产品、线下运营能力、消费者基数、商家基数、配送网络与品牌知名度上都较行业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优势。


所以,哈啰想动这一块奶酪,必然不易。


以为自己趁众人混战及时抽身,抢占了另一赛道先机的哈啰,或许终究还是打错了算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30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6
下一篇 2022-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