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券是什么意思,优惠券背面使用说明

折扣券是什么意思,优惠券背面使用说明,第1张

折扣券是什么意思,优惠券背面使用说明 优惠券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在形式上给予消费者心理一定的折扣,然后促成订单。


本文主要分享关于优惠券的设计。



一、引子促销活动的目的按对象可分为对用户、对产品、对公司;其中对用户的促销目的又可分为三种:拉新、促活、留存。


优惠券作为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其本质是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形式上给予消费者心理一定的折扣,然后促成订单。


商家向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同的商品或相同质量的服务,但是在消费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


优惠券触发了消费者的大量心理效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拉新、促活方面经常有不俗的表现,这些心理效应包括:禀赋效应:人们会高估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价值。


沉默成本:消费者在获取优惠券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都是沉没成本。


虽然在经济学上,沉没成本是不应算做成本的,但普通人往往在决策中无法忽视沉没成本。


参照物效应:又叫锚定效应,消费者在拿到优惠券之后,认为价格可以相对于原价有折扣,所以觉得值。


但可能忽略了在折扣以后,商品是不是真的“值”。


我们可以看看优惠券在B2b领域,适用于哪些场景:上游公司的业务员在拓展下游客户的时候,只能拼命介绍公司有哪些产品,浅谈合作等;但要想让下游客户直接和业务员签订协议,并注册成为下游客户,还是比较无力的。


如果有一个优惠券作为推手,业务员在拓展新客户的时候,可以将优惠券作为一把利剑,有力吸引下游客户进行注册尝试,从而建立关系。


新客户也好、老客户也罢,在成功与下游客户搭建关系后,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而活跃度不高(客户觉得传统的打电话、发信息让业务员代下单更方便;或客户觉得商品价格不够优惠,无法刺激到他的订货欲望,可要可不要的情况下往往选择放弃订货),下单频率低,下单量也少。


而此时藉由优惠券的玩法就可以有效激活这些低频客户,让用户频繁自主下单订货,让上下游流量活跃起来。


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下游客户往往都有小圈子,互相认识,如何激活已建立关系的下游客户,让他们帮助上游企业进行产品的宣传分享呢?下游客户不会无理由帮上游企业进行分享转发,但如果在下游客户成功分享转发后给予一定数量金额的优惠券,就可以有效激活这些免费且高效的渠道。



二、优惠券的生命周期接下来我会按照优惠券的生命周期来对优惠券进行一一解读,分为:生成、审核、推广、发放/领取、使用、退还、统计/分析。


1. 生成即创建一个你想要的优惠券,包含优惠券的类型、面额、有效期、使用门槛等。


(1)基本信息类型:不同场景下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优惠券来有针对性的去刺激消费者,基于不同场景初步可做以下几类:新人券:面对新注册的客户,领取后满足使用条件即可抵扣xx元;现金券:使用门槛较低,可直接使用抵扣xx元;满减券:满xx元减xx元;折扣券:满xx元打xx折;免单券:使用该券面单;包邮券:使用该券免邮费;礼品券:持券可赠送指定礼品。


名称:方便活动运营人员标识,简洁明了的名称也可以直观吸引用户,了解活动大致内容。


面额:设置优惠券的面额,即可以减免多少的优惠金额,可设置为:固定面额;随机面额(设置面额区间)。


发放时间:这里发放时间指的是发放优惠券的活动时间区间,不要和优惠券的有效期弄混了。


发放总量:本次活动计划发放的优惠券总数量。


活动状态:活动状态可分为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发出去的优惠券,即时对应的活动是已结束,只要在优惠券的有效期内,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这点不要弄混了。


使用说明:对优惠券的一些使用说明和温馨提示,方便用户快速了解该优惠券的使用方法。


(2)领取门槛客户:对不同客户发放不同类型/力度的优惠券,实现精细化运营,常常可以这么设置:按照新老客户划分;按照不同的客户级别划分;按照不同的客户归属区域划分;所有客户均可领取,不做区分;指定某几个特定客户。


限领数:设置每个用户可以领取的优惠券数量。


不限制,可以重复领取;自定义数量。


(3)使用规则需要对优惠券的使用进行一系列的规则定义,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有效期:设置优惠券的有效期可以给用户营造紧迫感,刺激消费。


不限时间;限制绝对时间:如有效期为04.23到2018.04.30;限制相对时间:如有效期为自领取日起xx天。


作用商品范围:可指定某些商品,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促销策略。


指定商品分类;指定商品品牌;指定商品标签;所有商品通用无限制,均可使用;指定某几个特定商品。


使用门槛:设定使用优惠券的满足条件,如:满xx元可使用;满xx件可使用;满xx重量可使用;无门槛。


与其他促销同时使用:需要确定优惠券是否可以与其他促销活动同时使用。


如果允许的话,需要考虑优惠券的使用门槛以哪个金额/数量为准,并注意各个促销活动逻辑判断的先后顺序。


举例说明:商品A原价50元,做了商品促销直降到40元;现有促销优惠券是满300减20元券。


则在购买时:买7件商品A,合计40*7=280元,不可使用优惠券;最终结算280元。


买8件商品A,合计40*8=320元,可以使用优惠券;最终结算320-20=300元。


单笔订单使用多张优惠券:需要确定单笔订单是否可以使用多张优惠券,在做优惠券需求前期,建议不允许同时使用多张,否则会让业务变得很复杂,产品和技术实现都会变得比较复杂而难以快速迭代。


除非业务上必须要求这么做,否则不建议可使用多张优惠券。


到期提醒:优惠券在领取后快到期仍未被使用时,可以设置适当提醒唤醒用户。


2. 推广在成功创建优惠券之后,需要适当对当前的促销/优惠券活动做宣传推广。


常用的消息推送方式有:EDM邮送、APP消息通知、公众号推送(二维码)、小程序传播(小程序码)、短信通知。


这五种消息推送方式的优劣势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百度知乎一下,这里挑出公众号推送(二维码)和小程序传播(小程序码)这两种方式简单说一下。


作为移动的入口,二维码/小程序码依靠微信强大的流量为支撑,不得不引起重视。


而我们也恰恰可以利用到这点,对促销/优惠券活动的宣传推广增加入口。


生成相应的包含优惠券、店铺、商品等信息的二维码/小程序码,直接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集群,用户只要扫一扫即可看到店铺优惠信息,注册/登录成功即可一键领取,将拉新的流程大幅度缩短,也使得营销推广的成本大大降低。


3. 发放/领取成功生成优惠券,在用户领取后,优惠券处于待使用的状态。


领取场景:注册领券:吸引新客户,在客户新注册成功后,即可领取新人注册券;购物领券:客户在成功下单后,即可领取相应的优惠券,吸引客户二次消费;分享领券:客户在成功分享上游商家的商品、店铺等信息后,即可成功领券;全场领券:客户可无条件在活动时间内领取指定优惠券用于消费。


领取方式:注意领取这个名词是有概括性的,具体是可以分为系统自动发放和用户主动领取两种方式的。


有些券无需用户主动点击领取,而是通过商家下派的形式直接发放给下游客户。


领取路径:PC、H5、小程序均可考虑。


但移动端的优先级更高。


4. 使用优惠券状态:可分为待使用、已使用、已过期。


待使用的优惠券可正常使用,成功使用优惠券后状态变更为已使用,未在有效期内使用的优惠券状态变更为已过期。


使用节点:理论上使用节点可分为在下单时使用还是在支付时使用。


但基于现在各大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都是在下单环节使用优惠券,在这个环节已经给广大消费者们深度教育过。


所以建议不要轻易去改变用户的习惯,即在下单环节使用优惠券,与支付环节隔离开。


选择优惠券:可考虑是否要默认选中优惠券?展示所有未过期优惠券,符合使用条件的高亮置顶显示,其余置灰靠后展示;多张可用优惠券,面额不同,优先选择可抵扣金额最多的优惠券,若面额相同,优先抵扣有效期即将到达的优惠券。


5. 退还优惠券在使用后是否可以退回呢?这里可以分情况讨论:退还优惠券:当下游客户下单后又主动取消订单,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退还给优惠券客户;当上游商家在订单未完成的情况下作废/取消订单,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退还优惠券给客户。


不退还优惠券:订单已完成的情况下再去作废订单,这种情况一般不退还优惠券;对相应的订单进行退货,这种情况一般也不退还优惠券。


6. 统计/分析优惠券活动之后,需要对促销活动做有目的的统计分析,便于下次的针对性改进。


以下提供几个统计维度,仅供参考:领取率:已领取总量/发放总量;使用率:已使用总量/发领取总量;用券总成交额:使用该优惠券的订单付款总金额;优惠总金额:使用该优惠券优惠的总金额;优惠总单量:使用该优惠券的订单数量合计;费效比:优惠总金额 / 用券总成交额;用券笔单价:用券总成交额 / 使用该优惠券的付款订单数;用券老客户:使用该优惠券的老成交客户数;用券新客户:使用该优惠券的新成交客户数;购买商品件数:使用该优惠券购买的商品数量。


7. 使用优惠券后的金额分摊计算问题最后我们来谈一谈使用优惠券后的金额分摊该怎么分摊。


为什么会出现金额分摊的情况呢?部分商家会将优惠券产生的费用纳入营销成本中,而另外有些商家则将优惠券产生的费用纳入商品成本计算中。


后者则需要对这部分金额针对商品进行分摊计算。


同样的,如果订单发生部分商品的退货退款,虽然不退还优惠券,但是对这部分优惠金额也是需要进行分摊计算退款的。


这里推荐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来处理,将符合优惠券作用商品范围的优惠金额进行均摊。


需要注意的是:均摊往往会出现最后一件商品除不尽的情况,所以在计算最后一件商品的优惠金额时需要用减法,保证逻辑的严谨性。


如果是指定某个商品的优惠券,则优惠金额由该商品全部承担;如果是指定某类商品,则优惠金额分摊到订单中符合资格的这些类商品上;如果是对单笔订单级别生效的优惠券,则优惠金额分摊到每一个购买商品上。


举例说明:顾客购买了1个A商品50元,1个B商品60元,1个C商品70元。


下单时使用了满100减20的券。


则一共支付了50+60+70-20=160元,优惠金额共20元。


则采取以上算法后,分摊到每个商品上的优惠金额为:商品A的优惠金额=50/(50+60+70)*20=5.56元;商品B的优惠金额=60/(50+60+70)*20=6.67元;商品C的优惠金额=20-5.56-6.67=7.77元。


而实际情况可能由于多种原因与计算分摊的金额有所差异,因此也需要支持人工进行调整。



三、结语也没啥好说的,以上就是对优惠券设计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有更高明的想法可以提出一起交流学习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11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4
下一篇 2022-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