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是一台机器

人体就是一台机器,第1张

我认为,人体就是一台机器。人吃五谷杂粮,滋养五脏六腑,同时也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使自身与外界始终保持协调统一,只有如此,人的生命才能健康长寿。

古人就讲过,要懂得养生。结合现代,即是要维护好人体“机器”,方方面面都很有讲究,从吃,喝、穿、玩等都要注意一些细节,决不能因小失大。若稍有不慎,都是会出问题的。轻者对身体造成伤害,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人的清晨应该喝一杯温开水,以用来稀释早晨比较浓的血液粘稠度,同时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和功效。现代人,稍微懂得养生的人大概必是如此。

推而广之,最好不过量的饮用饲料,尤其是碳酸,有色等饲料。偶尔喝一喝倒还没什么,但如果长期饮用,将会打破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从而引发一些代谢紊乱进而产生疾病。

现代人不注重健康,养生,皆是因为不引起重视造成的或知晓也抱有侥幸心理,正因如此,才会不乏喝饲料过量之人。

最好的饲料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身边,且非常廉价,即白开水。因它没有可口的味觉或提神的功效,所以遭人“冷落”。

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美食的对健康的诱惑,如烧烤,油炸食品类。固然好吃,切忌不可多吃。同样的道理,吃进肚子的任何食物,过量都是会对身体各个机能产生一定的损害,最终靠日积月累起来的。不要因为一时的看不出或潜在的危险不存在“报警”作用,就肆无忌惮的海吃海喝,这样是极不科学的。

我们在生活中吃的东西特别要懂得学会适可而止的态度,并且养成保护爱惜好自己的身体,晓得一定的生活养生常识和一些禁忌,不该吃的最好不吃,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连本钱都没了,还谈何幸福的生活,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如果平时就懂得保养维护好身体这台“机器”,以现在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轻轻松松活个90岁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若还是固执己见,完全无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危,早晚有一天它是会“罢工”的,那岂不是自食其果,得不尝失吗?

生命在于要有一个对自己身体健康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不闻不管,所以保护好爱惜好我们每一个人这台独一无二的“机器”,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这将是最值当的。

工程师们至今未能发明出一种能与自然界最伟大的成就——人体相媲美的机器。运动健将可作时速近40公里的疾跑、时速超过160公里的投掷以及跃过2.4米高的横杆。即使是支撑日常活动的动力系统,其复杂与有效程度,连最复杂的机器人也相形见绌。

以循环系统为例,心脏每分钟将5.5升左右(在活动状态下达16~17升)的血液泵入长约10万公里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成年人体含有4.5~5.5升的血液,男性平均5.5升左右,内含约25万亿个携带氧气的红细胞以及250亿个与疾病作战的白细胞。部分白细胞的生命周期仅12个小时,而红细胞的生命周期则为120天左右。

若将毛细血管一一摊平,其总面积足以覆盖几亩地,当然,这些毛细血管并不是同时开放的,因为局部的化学变化以及微细血管肌肉中的神经起着调节的作用,使得毛细血管每隔一会儿便开一次合一次,并保持不断循环,否则,体内的血液会像洪水进入沼泽地那样在数秒钟内全部涌进毛细血管。

肺脏无时无刻不需要血液,其毛细血管持续不断地从肺小泡中摄取氧气,同时将多余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去。整个生命过程,呼吸次数超越50亿次。

众所周知,血液比水浓稠。实际上,体重的近2/3是水,约45升,占体重的60%左右。肥胖的人误认为他们之所以超重是因为水份滞留的缘故,而实际上脂肪组织仅含10%的水份。

人体还含有其他物质成份,足够制作7块肥皂的脂肪,足够粉刷一座小屋的石灰,相当于10公斤袋装可口可乐所含的碳,足够生产2200支火柴的磷,以及可制作一枚2.54厘米长的钉子的铁。同时,还含有一茶匙的硫磺及大约31克除铁以外的其他金属。

这是一个既奇特而又五彩缤纷的整体,缺一不成。例如:若一个人摄入的碘偏少,其甲状腺就会肿大。实际上,除了氧气以外,健康所必需的所有元素均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们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

婴儿出生时约有305块骨骼,随着生长发育,一部分骨骼互相融合,最后合成约206块骨骼。这些骨骼受650块肌肉和100多个关节的支配。将肌肉固定于骨骼上的肌腱,其强度足以承受每平方厘米1.24吨的压力,而在步行时,股骨的应变力每平方厘米达77.5公斤。

这整部绝妙无比的天然机器被一层柔韧的、不透水的覆盖物——皮肤包裹着。人体的皮肤面积平均为1.86平方米,每数周更新一次。皮肤上有为数500万根的毛发,寿命3年左右。

9000个受成百万个神经细胞支配的味蕾帮助人们食择其美,皮肤上面的400万个“感受器”使人体具备感觉,借以区别冷热、体验疼痛与舒适。

人体需要能量以获得上述所有机能并使之运转。在生命过程中,平均每人要消耗掉50吨的食物及最少50000升的液体。据估计,城市居民一生中的步行路程约11300公里,而农村居民步行路程则长达45000公里。

人类的大脑是已知宇宙中最非凡的东西:《连线》杂志说道:“现在研究大脑就像在没有任何驾驶指南的情况下在大城市中穿行。你不知道你在哪里,你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你要找的东西。”

每个大脑都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细胞构成的景观,以前从未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在某些研究对象中高度表达的基因在另一些研究对象中完全不存在。这种变化甚至可以在大体解剖层面上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形状的皮质,解剖区域之间有不同的边界。如果人类地图集就像谷歌地图,那么每个大脑都是自己的城市。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大多数大脑皮层回路本质上是相同的——大脑应该依赖一套标准的微芯片,就像一台典型的超级计算机。但地图集揭示了惊人的基因多样性不同的皮层是由完全不同的基因组成的。超级计算机的类比应该永远被淘汰。科学家们刚刚开始研究大脑似乎无限的退化,每一个新的细节层次都揭示了另一个层次。“这些数据的问题在于,它就像把莫奈画布上的颜料磨碎,然后以为自己理解了这幅画。”

“你无法不被它的复杂性吓倒。就在你认为你已经掌握了它的时候,你会意识到你甚至还没有触及表面。”你主要发现的是大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科学家们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绘制大脑图谱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认为,人类与非人类大脑的区别是“程度上的,而不是种类上的”。

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这一观点,他们指出,基因证据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有98%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我们共同的基因遗传可以解释人类思想的进化起源,那么为什么黑猩猩不写这篇文章,或为滚石乐队唱支歌,或制作soufflé?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的智力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哈佛大学生物学家Mark Hauser,摘自《科学美国人》杂志。(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克·豪瑟摘自《科学美国人》杂志)

追踪脑细胞如何计算…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障碍。它从测量一个神经元发展到了解这些细胞的集合如何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个更大的整体——一个涌现的特性。

大脑……可能表现出单神经元完全无法理解的涌现特性……《科学美国人》2014年3月…虽然基因必须对总的神经特征进行编码,但我们的基因不可能预先决定大脑中数万亿个突触连接——这需要的信息量是站不住脚的。

这肯定是事实……我们都是从本质上随机的神经网络开始的——包含可忽略不计信息的高度可能状态(这是一个直到今天仍在争论的论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改变神经元的阈值,无序可能会被秩序取代,信息可能会出现。《 *** 》杂志2015年2月癫痫病发作在大脑中表现为高度有组织的电活动,与活跃的大脑中混乱的电模式形成对比…新的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自闭症患者的语言模式高度规律。

因此,在脑电活动中观察到的复杂行为可能作为疾病风险的有用标记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是复杂的——复杂是健康的神经雪崩——复杂大脑活动的连锁反应——可能对大脑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在像大脑这样有生命的系统中,自组织临界状态(SOC)不是无序,而是一种进行快速计算的机制,与金融市场或选举的自组织行为没有什么不同。

就像复杂的大脑活动一样,雪崩存在于所有的尺度上,不能仅仅通过研究系统的某些部分来理解。对于大脑来说,失去复杂的行为是病态的。生命的赋格:为什么复杂性在神经科学中很重要- Joel Frohlich | Aeon Ideas在我们的大脑思考、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它们在至少七个数学维度(可能还有更多)中创造了复杂而短暂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像海滩上的沙堡一样忽现忽现的瞬变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创造我们的思想和感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090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