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最著名的九大名剑有哪些

古今最著名的九大名剑有哪些,第1张

中国古代九大名剑为:棠溪、墨曜(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泉、太阿、莫邪和干将. 西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冶铁铸剑的圣地,春秋归楚,战国属韩.《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史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由此可见,人们熟知的“龙泉宝剑”其实也出自西平,并排名第六.

第一: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

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是目前我国集历史名剑棠溪宝剑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的唯一专业厂家.自唐代末期战乱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河南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终将这一瑰宝重现天日,发扬光大.西平棠溪宝剑厂所铸的棠溪宝剑削铁如泥,完全具备了传统棠溪宝剑强、硬、韧、d四大特点.高庆民将中国文化艺术地融入了棠溪宝剑的铸造中.如:“千年龙剑”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龙文化;“中华第一剑”则是战国时期古剑文化的再现,其剑身、剑鞘、护手等处雕刻图案分别为夔龙和象征威严、吉祥、祈福的神兽面、饕餮、凤.棠溪宝剑先后荣获40多项大奖、金奖. 1997年和1999年,棠溪宝剑厂分别铸就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澳门,受到两地人民的欢迎.2001年,棠溪宝剑厂又向另一个高峰冲刺,铸造“中华第一剑”,此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第二:墨阳即为地名,又因地而剑,成为著名宝剑,同是也是铸剑师的姓名.《河洛文化·冶炼》章节中指出:“冥山即是原来舞阳县的铁山,古时又称作墨山,而‘墨阳’即‘墨山之阳’的意思.史籍中载有的墨阳剑的作坊,应位于当今铁山的南边,洪河的北边,即铁山庙冶铁遗址.”也有专家学者指出:舞阳因位于舞水之阳而得名.古代文字中“潕”通“(舞 )”,因“潕”字笔画多,雕版印刷出来的“潕”字多呈“墨”疙瘩状,故被世人戏读为“墨”;地名墨阳即舞阳;“其地产剑,因以名剑”,“墨阳剑”当为“舞阳剑”.

第三:合伯宝剑,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当代的合伯宝剑承袭了古代手工千锤百炼、金属改性的传统工艺,具备 “强、韧、硬、d”四大特点,硬可斩钉截铁,韧可弯曲120度不断裂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

合伯宝剑全部用传统手工工艺,共需3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剑条的锻打就要通过热锻、冷锻、千锤百炼的反复折叠锻打,继而通过正火、淬火、退火、回火……热处理,再经过錾图、渗铜、粗磨、细磨、精磨、研磨、收光等等近百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合格剑条的制作.其剑鞘、剑架都是昂贵的稀有木材,经过精雕细琢出一幅幅龙飞凤舞、福禄寿禧等等祥瑞图画.再经过组装、打磨,汽车烤漆、成品检测、包装才以完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

合伯宝剑大气、名贵、庄重、典雅、古朴、图案考究,造型精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展现和渗透出王者风范、尊贵地位、崇高神圣、正义祥瑞之气,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和神韵,显示了千年古剑尊贵的身份和品位,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珠联璧合,无愧国内外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实用、鉴赏、珍藏价值;无论是作为礼品或收藏品,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舞钢市是合伯宝剑的原产地.合伯宝剑制作工艺己被认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伯宝剑除了工艺精湛外,还含融有舞钢市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元素.比如在合伯剑的剑鞘的一面手工雕刻有2700多年前“合伯城”冶铁铸剑的整个过程:开矿、选矿石、冶炼、铸剑、合伯城池等等,画面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舞刚冶铁铸剑的光辉历史;剑鞘的另一面雕刻有代表舞钢文化的二郎山、代表舞钢悠久历史的柏国城遗址、佛爷岭,代表舞钢山水文化的龙泉湖、石漫滩森林公园……,较为全面的代表了舞钢市的历史和特色文化.合伯宝剑的饰件或龙凤呈祥、或五福捧寿、或吉祥如意、或降魔驱怪、或喻意成功、或祈祷财运、或讲述历史、或传播文化……从不同角度来满足人们祈祷鸿福、求富求贵、延年益寿、运动健身、镇宅避邪等心理需求.

第四:邓师,古宝剑名.《史记·苏秦列传》:“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司马贞索隐:“邓国有工铸剑,而师名焉.”

第五:宛冯,古时宝剑名,因宛人於冯池(荥阳)铸剑,故号.

第六:龙泉,龙泉市生产的龙泉宝剑,相传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民间广泛流传着欧冶子铸剑的故事.龙渊也是龙泉剑最初的名字.据传有一次欧冶子汲水淬剑,忽然出现了“五色龙纹”,七星斗像,人们就将铸剑的地方称为“龙渊”,把剑称为“七星龙渊剑”.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

第七:太阿,古代楚国宝剑名.《越绝外传·记宝剑》中楚王请欧冶子、干将、莫邪来西平棠溪铸成太阿名剑,答楚王曰:“欲知太阿,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切玉如泥,相当于“鹿卢”“属缕”“昆吾”.

第八第九:干将莫邪,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分别为承影剑、纯钧剑、鱼肠剑、干将剑、莫邪剑、七星龙渊剑、泰阿剑、赤霄剑、湛泸剑、轩辕夏禹剑。正式因为他们都不存世了,才能称得上名剑,如果存世了反而失去了传奇色彩!

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有些是真实存在,而有些仅仅是人们假象或文学渲染的产物,但毋庸置疑,作为中华文明一部分的剑文化的代表者,十大名剑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中华名族某种正德、正身、正义的气节。

越王勾践剑造型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精美。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越王勾践剑铭文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学者郭沫若赞同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的意见,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而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后者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074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