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三证合一是什么意思,三证合一后税务登记流程

公司三证合一是什么意思,三证合一后税务登记流程,第1张

公司三证合一是什么意思,三证合一后税务登记流程 在过去的2015年里,如果让纳税人评选一下商事制度改革领域对自身影响最大的一件事,那么“三证合一”无疑会高票当选。


那么什么是“三证合一”,“三证”具体是哪三证呢,怎么还有“五证合一”的说法呢,实行“三证合一”有什么好处呢?面对上述种种疑问,笔者今天就为您说说“三证合一”那些事。


以前一个商事主体若要从事商业活动,一般先要领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然后由组织机构管理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最后由国税部门或地税部门颁发税务登记证,才基本完成了商事主体的登记注册工作。


这套程序走完至少需要30个工作日,耗时、耗力、耗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人们干事创业的成本,2014年6月,国务院首次提出“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从此“三证合一”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各地纷纷响应,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开展了诸如“三证合办”、“一证三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工作,但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三证合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硬性要求:“三证合

一、单一号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


国家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质监总局等6部门经过近半年的通力协作,完成了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对接工作,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开。


此后,商事主体(除个体工商户)只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一个标注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即可正常开展商事活动,彻底告别以往在工商、质监、税务三个部门间往返奔波之苦,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


部分发达地区更是在“三证合一”基础上,将社会保障、统计等部门也纳入改革范围,实行“五证合一”甚至“多证合一”。


“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实施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便成为商事主体唯一的“身份z号码”,伴随其终生。


商事主体凭借该代码即可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证明其主体身份并办理相关业务,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社会公众也可通过该代码在政府和其他信息公示平台上查询商事主体的信用信息,为经营活动提供参考;特别是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各商事主体的唯一标识,建立并关联其相关信用信息,便可与公民身份z一起实现“两码管两人”(法人和自然人),来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在法人和其他组织征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后,便可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将来,“三证合一”将向“多证合一”转变,涵盖更多的部门,包含更多的信息,彻底告别各机构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04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4
下一篇 2022-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