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第1张

一、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该平台为创建“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国内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

三、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研发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系列,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四、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医疗领域的重大专项共有11项成果获奖。这两个专项围绕人口健康和产业发展,几年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出一大批新药品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举国体制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依托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针对防控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太奖励大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成果基本情况

一、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高分卫星是“天眼”观地,射电望远镜是“巨眼”观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对科学家们来说,FAST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它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二、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2016年5月13日,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

这艘船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试验中,该船成功起吊了高于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显示其“实力强劲”。

该船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振华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打捞救助事业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装备支撑。

三、天河二号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得冠军。

2015年5月,“天河二号”上成功进行了3万亿粒子数中微子和暗物质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同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粒子数最多的N体数值模拟。

11月16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达拉斯发布,中国超算“天河二号”位列第四名。

四、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五、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当选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位居榜首。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量子光学专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撰文评论:“该实验实现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该成果已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百度百科—振华30号

百度百科—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百度百科—屠呦呦

百度百科—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生命科技领域: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037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