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滤芯的完整性测试

如何做滤芯的完整性测试,第1张

根据不同的滤芯测试的参数是不一样的,但方法差不多。

一般进行完整性测试的方法有三种:

泡点法:先把滤芯润湿,然后对滤芯加压,当压力到达一定时滤芯会被高压吹通,滤芯下端用管子接到水中,此时有气泡冒出,测得冒气泡时的压力。根据压力参数判断滤芯是否完整,此方法一般有专门设备检测,原理是上面所说的。

扩散流法:方法和泡点法有点类似,不过所有原理不一样,也是先润湿再加压,不过压力一般为泡点压力的80%左右,根据气体在不同压力下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如可乐打开时有很多气泡冒出),加压的那侧滤芯内压力大所以溶解气体多,滤芯外是常压内测溶解的气体会在外侧释放出来。同样可通过检测气体释放的速度的相关参数确定滤芯的完整性。

这两种方法是用来检测液体滤芯的。下面的是用来检测气体滤芯的(疏水材质的滤芯)。

水渗透法:由于空气滤芯一般是用疏水材料制成的,也就是往滤芯中加入水,正常压力下水是不会从滤芯中留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向装了水的滤芯加压,当压力到达一定曾度时水流出,通过检测压力大小来判断滤芯是否完整。

检测滤器完整性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破坏性的细菌挑战性试验或支原体挑战性实验,但该方法的众多限制,并没有为广大用户采用。一来该实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级别要求甚高,二来 *** 作麻烦,第三,在博文《有关过滤器》里提到的,因为经细菌挑战的滤器膜上游有大量的细菌被截留,所以不能直接被用于药液的生产过滤,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比如清洗,灭菌等步骤,当然,这些处理措施必须是可控的,否则会反过来影响滤器的截菌能力。

于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了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比如泡点法,扩散流法,压力降法,水侵入法(WIT)等,但这些测试法必须与细菌挑战性试验或支原体挑战性实验相关联。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扩散流法,用户使用该法测试一只过滤器得出一个扩散流值,将这个值与一个标准值比较判断这只滤器的完整性是否完好。这里提到的标准值就是与挑战性试验相关联得出的。如何关联得到的呢?这里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完的,可以发评论沟通。总之标准值如果不是与挑战性试验相关联得出的,那么我们为一只过滤器做扩散流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得出的值没有衡量的标准,也就不知道滤器的完整性是否完好。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解器,一种是tds笔。电解器一般用来测纯水机,也就是说通过RO膜过滤后的去离子水,来检测纯水机的净水效果。用来测一般3级净水器,超滤机等没法去除离子的净水器水是没意义的,因为他们去除的不是金属离子,虽然也能去除其他的杂质,但是水电解出来还是和自来水一样的。但并不说明他们没有净水效果。

电解器检测水质原理:

水中的杂质(一般多指金属离子)的水能导电,电解棒的铁棒(正极)和铝棒(负极)通电后能使水中的金属离子导电,经由异性电的吸附得失电子而将水中溶解物还原出来。检测水质状况,此法经美国FDA(美国药物管理局)认定为最简易有效的水质检验方法。

电解器测试方法:

1、准备好两只玻璃杯(不能使用可导电的容器);

2、各盛入需检测的水(如一杯净水,一杯普通自来水)所放水量应适当(约八分满);

3、将电解器的一端(铁、铝棒)置入另外一只杯中,另一端(铁、铝棒)置入另外一杯水中;

4、插上电源插头,电解质约30秒到1分钟,颜色出现变化即可切断电源;

5、取出电解器,擦干铁、铝棒,收藏备用。

电解器注意事项:

1、切勿用可导电的金属容器盛水测试。

2、电极输出电压220~250V,通电时切勿触摸金属棒及水容器。

3、测试完毕后,一定记得关闭开关拔掉电源插头。再取电解器,防止触电。

4、电解时间不要过长(30秒即可),时间过长。水中导电性更强,会短路造成烧毁电解器或跳闸,切记!

TDS(Total Dissolved Soids)值的全称是:固体总溶解物含量。

TDS值的测量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出 TDS 值。

在物理意义上来说,水中溶解物越多,水的 TDS 值就越大,水的导电性也越好,其电导率值也越大。

净水机是会将原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去掉,而这些物质都是不溶于水的,所以水中这些物质的存在是不会影响到水的TDS值。

但是水中一些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是不会被去除的,所以用净水机过滤后水的

TDS值与自来水的TDS值是差不多的,并不是净水机过滤效果有问题或者是不起作用,本质上它与自来水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纯水机会将水中所有物质全部去掉,也就包括了净水机过滤不掉的离子也会全部去除,因此在检测时TDS值会相当小。

但是净水机过滤后的水在加热后水有水碱,也就是水中存在的离子在加热后的晶体析出,但是纯水机过滤后的水在加热后不会有水碱也是因为水中的所有物质都被过滤掉了,不会再有任何离子晶体的析出。转载自开泉淘帮派,转载请注明出处,违反必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6035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