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什么时候出台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什么时候出台的,第1张

2014年1月19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简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万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的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保护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的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

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1)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或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工程: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等 。

(2)经济重心南移。

(3)作用: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发了农民参战和支持前线的热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所有制: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采取错误的指导思想;错误的理论和政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答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答案围绕要点展开均可给分)

启示: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开放性设问,答任意一点2分;紧扣题意,观点正确,均可给分)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古代中国与西亚文明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孕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即古巴比伦王国;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关于土地方面的措施分析,即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第三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的准确识记,如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灵渠以及大运河等。

第(2)问,主要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依据题干中示意图,可以看出演示的主要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过程,反映的是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第(3)问,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依据题干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政策”可以得出应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结合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启示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国情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tougao/11691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