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和结束时各国黄金储备?

二战爆发前和结束时各国黄金储备?,第1张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50%的生产能力和70%以上的黄金储备,其竞争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本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统计数据库与相关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经济观察报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发表两次,详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数据详实资料丰富,报告中全部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与其链接,按年度进入报告正文,点击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的具体数据。也可以从报告目录页左侧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经济观察数据库)直接进入数据库按国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体项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过页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栏目,按字母顺序,或在搜索框输入国家名称检索,可以进入有关国家的相关页面,查看该国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数据库---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增长和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统计资料,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和浏览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别按国家、文件类型(分析与咨询、研究报告、项目文件等)和部门(农业、经济政策、环境保护、金融、石油与天然气等)进行一般检索和包括文件语言限定的高级综合检索。主页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栏目,均链接至世界银行网站主页(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关内容,可以按国家和数据种类等进一步查找。如按数据类型(Data &Statistics >Data by Topic)查找,分为26个主题,每个主题页面都有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网页)、Useful links(有用的链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载有该主题数据的世行网页)等相关链接,可以据此扩大检索范围,找到更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为1962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已积累近700百万条记录;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线统计月报)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每月统计数据,可以按各种经济指标(Data dictionary)和按国家/地区(Countries &areas)等进行查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联合国公用数据库)是一个对全部文件元数据采用一种共同的格式实现不同来源信息一体化开发的非专门用户使用的在线浏览与查询系统,提供从30个专用数据源中选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数据。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国家数据库,可以分别按国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种指标数据(Order by indicator)查询,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个人消费、外债、消费品物价指数、消费者食品物价指数、政府财政收入与各种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业等等社会和经济指标数据详尽齐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对汉语用户尤其便利。该网站的其它栏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国家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du.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制作的全球统计数据检索工具,按洲分国别提供查询入口和书目、主题检索指南,各国之下详列相关链接,政府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尽在其中,堪称精良、便捷的查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du/govdocs/stats.html )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图书馆的专门揭示和利用网络统计资源的网站。分类详尽,链接资源权威,是查找统计资料的指南和入门工具。

对于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就业等某一经济领域的更为具体、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可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利用5--6进一步查找相应的专业数据。

衡量和评价综合国力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广泛应用且具有可度量性可比较性的新方法。这里首先介绍传统的计算公式和方法,然后介绍作者发展的一种多指标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和计算方法。

1.传统的计算方法 

这里有必要对以往计算国力的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克劳斯·克诺尔

(Klaus Knorr,1956)提出的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最早的综合国力方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尽管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克劳福德·哲曼

(Clifford German,1960)提出国家实力指数方程:

G=国家实力=N(L+P+I+M)

式中N为核能力;L为土地;P为人口;I 为工业基地;M为军事力量规模。该方程是以核能力为中心的国力方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与拥有核武器能力成正比,它反映了在冷战和核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大国都在拼命发展核武器,以其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

维·福克斯

(Wilhem Fucks,1965)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

M=(P^2)*Z

M=(P^(3/2))*Z1

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雷·克莱因

(Ray 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

P=(C+E+M)*(S+W)

式中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 包括国家整合水平,领导人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力方程,方程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实力或硬实力,方程的第二部分是主观实力或软实力,而综合国力是两者的乘积。反映了研究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但是如何计算软实力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方法曾被美国军方用来评估国际系统的长期趋势。

美国兰德公司泰利斯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衡量国家实力的方法。他们认为传统的指标和方法无法反映信息化条件下的国家实力。文中大量介绍了许多新概念,但是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传统的方法是将各国的主要指标按排序法(Rank-Ordered Scores)排列,并没有给出指标的实际差距和相对变化,这种方法还是半定量方法。我们希望发展一种定量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动态地客观地观测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相对变化的轨迹。

2.本文计算方法和特点 

本文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是:

NP=∑(ai*Ri)

式中NP为综合国力;Ri为某种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ai为某种资源的权重。当考虑时间变量时,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是:

NP(t)=∑(ai*Ri(t))

对本文的计算方法的特点,我们作4如下说明:

第一,本文采用无量纲的比重法,计算各国主要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首先本文所研究的综合国力是指相对国力,我们更关心一个国家相对另一个国家,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是相对上升?还是相对下降?其次在使用20多个指标计算综合国力时,各指标单位各不相同,无法相加,使用比重法,则避免了上述问题,具有可加性,即将不同指标单位转化为统一单位(百分比),构成综合国力,同时具有可比性,即进行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

第二,本文定义了八种战略资源,使用了23个主要指标,构成一个可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

第三,对不同指标采取不同的权重,以反映不同战略资源的重要程度。例如,在知识时代或信息时代的战略资产大不同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资产,前者主要是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兴战略资源,其作用在迅速上升;后者主要是土地粮食能源钢铁等传统资源,其作用在不断下降。本文对知识技术资源给予相当高的权重(见表1)。

第四,该方程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国力方程,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与他国的相对实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

本文计算数据来源主要使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20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1960-1998年500多个经济社会指标。人力资本(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是使用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拜罗和李的全球教育数据库(200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sjk/9994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