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的计算方法

综合国力的计算方法,第1张

衡量和评价综合国力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广泛应用且具有可度量性可比较性的新方法。这里首先介绍传统的计算公式和方法,然后介绍作者发展的一种多指标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和计算方法。

1.传统的计算方法 

这里有必要对以往计算国力的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克劳斯·克诺尔

(Klaus Knorr,1956)提出的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最早的综合国力方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尽管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克劳福德·哲曼

(Clifford German,1960)提出国家实力指数方程:

G=国家实力=N(L+P+I+M)

式中N为核能力;L为土地;P为人口;I 为工业基地;M为军事力量规模。该方程是以核能力为中心的国力方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与拥有核武器能力成正比,它反映了在冷战和核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大国都在拼命发展核武器,以其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

维·福克斯

(Wilhem Fucks,1965)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

M=(P^2)Z

M=(P^(3/2))Z1

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雷·克莱因

(Ray 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

P=(C+E+M)(S+W)

式中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 包括国家整合水平,***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力方程,方程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实力或硬实力,方程的第二部分是主观实力或软实力,而综合国力是两者的乘积。反映了研究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但是如何计算软实力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方法曾被美国军方用来评估国际系统的长期趋势。

美国兰德公司泰利斯等学者首次提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衡量国家实力的方法。他们认为传统的指标和方法无法反映信息化条件下的国家实力。文中大量介绍了许多新概念,但是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传统的方法是将各国的主要指标按排序法(Rank-Ordered Scores)排列,并没有给出指标的实际差距和相对变化,这种方法还是半定量方法。我们希望发展一种定量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动态地客观地观测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相对变化的轨迹。

2.本文计算方法和特点 

本文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是:

NP=∑(aiRi)

式中NP为综合国力;Ri为某种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ai为某种资源的权重。当考虑时间变量时,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是:

NP(t)=∑(aiRi(t))

对本文的计算方法的特点,我们作4如下说明:

第一,本文采用无量纲的比重法,计算各国主要资源占世界总数比重。首先本文所研究的综合国力是指相对国力,我们更关心一个国家相对另一个国家,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是相对上升?还是相对下降?其次在使用20多个指标计算综合国力时,各指标单位各不相同,无法相加,使用比重法,则避免了上述问题,具有可加性,即将不同指标单位转化为统一单位(百分比),构成综合国力,同时具有可比性,即进行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

第二,本文定义了八种战略资源,使用了23个主要指标,构成一个可计算的综合国力方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

第三,对不同指标采取不同的权重,以反映不同战略资源的重要程度。例如,在知识时代或信息时代的战略资产大不同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资产,前者主要是知识技术信息等新兴战略资源,其作用在迅速上升;后者主要是土地粮食能源钢铁等传统资源,其作用在不断下降。本文对知识技术资源给予相当高的权重(见表1)。

第四,该方程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国力方程,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与他国的相对实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

本文计算数据来源主要使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20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1960-1998年500多个经济社会指标。人力资本(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是使用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拜罗和李的全球教育数据库(2000)。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1981年至1998年17年间居民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0.33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已经由1981年的53.1%下降到47.5%

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升降基本由居民消费率的升降决定,2000年居民消费达到创水平的48%,最终消费率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611%,2001年以来,虽然政府消费率保持高位,但由于居民消费率下降,最终消费率也随之回落。

而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我国2008投资率为432%,最终消费率为543%,居民消费率398%。

过去不少企业重城市根据对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消费率等因素的测算和相关分析,2010年我国居民的年消费水平将达1441元左右(其中城镇居民约达2459元,农村居民约达1004元)。

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日前表示,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较慢,居民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较低。据悉,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12月3日《上海证券报》)

消费量占生产量即GDP的比例,就是消费率。一般说来,经济结构的科技含量越高,社会的消费率也越高。而总的消费率,又可以分为居民消费率与公共消费率两大组成部分,即居民消费量与公共消费量分别占GDP的比例。公共消费,基本落实为政府消费。同等物资前提下,居民消费率高则公共消费率低,反之亦然。

美国的居民消费率已经为701%,总消费率之高令人艳羡,正与其世界第一的科技水平相匹配。而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如此之低,却不能完全归于科技水平的差距,因为科技水平并不占优势的印度,居民消费率也超过了中国近20个百分点。粗略一点说,美印之间在居民消费率上的差距主要反映了科技水平上的差距,而中印之间在居民消费率上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公共消费率上。

中印皆为发展中国家,比之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福利体系建设都不够完善,决定了公共消费率会高于发达国家。近些年来,中印两国之间在基础设施上越拉越大的差距为世人所共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公共消费率高的合理性。然而,在另一个方面,以“三公”支出、楼堂馆所建设、灰色交易盛行为代表的靡费支出,毫无公共意义之支出的巨大也是为世人共见的,则反映了中国公共消费率高的不合理性。

时下强调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可以分作两个方面看:一方面,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发展生产,用丰富的产品来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确保公共消费率中合理部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分配率提高的空间应主要从这里压缩出来。

其实,刺激消费本主要为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本主要为扩大居民内需。在路径上,就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压缩公共消费中之不合理部分,保证公众能分配得更多、能够有钱去消费。现在居民消费率不高、居民内需不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公众没钱。中国居民存款总额不过20万亿,人均也就一万元多点,对应于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真的是没钱;对应于现时的物价水平,自我保障能力也相当脆弱。倘若忽略了这些,非把公众这点“压箱钱”挤出来不可,显然是钻了为经济而经济的牛角尖。

居民消费率的计算方法在我国是有缺陷的,你可以查找国外有关数据自己计算,比较结果就清楚了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繁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可以通过GDP和GNP来看,那大家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GNP的含义和与GDP的区别,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gnp是什么意思

1、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期间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是根据国民原则计算的,如果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住在本国(或地区内),都应该计算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量。 例如,我国居民因劳务出口在海外获得的收入应该计算在GNP上。

2、GNI替代GNP介绍

进入90年代后,用国民总收入GNI代替GNP,各国只对外发布GDP和GNI数据,GNP数据几乎不做统计和发布了。 GNI被认为是GNP。 1994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宣布,在1993年国民经济会计系统(1993SNA )中,统计用语GNI将取代GNP,国民总收入(GNI )本来就是如此

3、NP被称为“国民总收入”或GNI时期。

2001年,为了保持与“1993年国民经济会计系统”的一致性,世界银行改变了用语,NP被称为“国民总收入”或GNI。 世界银行数据库(WDI )中的所有GNI数据都和GNP一样。 根据定义,现在(名义)价格GNI等于GNP。 不变(实)价格GNI等于在GNP上加上贸易条件进行调整。 WDI只发布当年的价格GNI。 因为没有完全可靠的不变价格GNI数据。 现在的价格GNI估计了本国居民在国内和海外创造的总增加值,包括来自GDP和非居民渠道的一次性收入的净利润(员工报酬和财产收入)。 世界银行为了分析使用美元单位的人均GNI按国家分类,决定借款的资格。

4、“用语”从GNP向GNI的过渡时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共同发表系统(GDDS )的要求,中国从2003年开始采用1993SNA的标准标题,“用语”GNP转向GNI,两个数据的统计口径几乎

二、GDP与GNP的异同

和GNP的价值构成相同。 两者在价值构成中表现为“相加值”。

GDP和GNP的作用相同,两者用于反映一国或地区当期创造的国民财富价值总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最重要总量指标。 通过计算GDP增长率或GNP增长率,可以测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通过计算人均GDP或人均GNP,可以测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GDP和GNP的价值构成相同。 两者在价值构成中表现为“相加值”。

和GNP的计算口径不同

GDP计算采用“国土原则”,如果是在本国或该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如果是外国人或本国人创造的价值,则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DP。 GNP计算采用“国民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是本国或该地区的居民,无论是本国或该地区内,还是外国或该地区外生产或创造的价值,都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NP。

3、GDP比GNP越来越好

与此相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财富总量的统计表明,GDP比GNP更好。 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于采用GNP和人均GNP。 但是进入90年代后,96%的国家相继放弃GNP和人均GNP,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实力的强大,一般来说国民总收入GNI(GrossNationalIncome )

4、GNP比GDP更能反映经济状况

GNP比GDP更能反映国家的真正经济状况。 GDP是国土的原则,GDP包括外国企业在本国创造的收入,这些收入最终流入外国。

5 国民生产总值区别于社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区别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一是计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 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所有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在这里详细说明两者的不同点。

三、GNP和GDP的计算公式

GNP计算公式为: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把GNP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在于:

1、它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

2、它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GDP的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I+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以上就是关于综合国力的计算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综合国力的计算方法、怎样查世界银行里的数据、gnp是什么意思gnp和gdp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sjk/9544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