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

1∶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第1张

一、内容概述

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是在已完成的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建成的我国最为基础和最有代表意义的区域环境地质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同时完成建库工作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区域环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已经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应用。

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工作,而是将以往工作成果利用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加工、整合和处理后形成全国的环境地质数据库体系。数据建设严格按照地调局有关信息化工作的质量要求开展工作,在建库工作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等质量控制流程,成果汇交时我库将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本次空间数据库建设首先编制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及相关技术要求”,并要求各省按此指南执行。1∶50万区域环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的设计,基于可获得的技术平台及其概念与技术,是应用模型和组织模型的统一。工作中采用经典数据模型,最终形成不同的数据产品。

该数据模型是将区域环境地质图中的各种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抽象成若干专题图层。包括图形信息、拓扑关系和属性描述信息。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大都采用以“结点—弧—多边形”拓扑关系为基础的数据模型,我们称其为拓扑关系数据模型。拓扑关系数据模型具有数据结构紧凑、拓扑关系明晰等优点,且系统中预先存储的拓扑关系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在拓扑查询和网络分析方面的效率。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地质环境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地质环境信息的数据交换及共享技术规范和标准;研制大容量、多图幅数据综合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促进我国水工环地质信息管理、评价及战略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水工环地质信息管理的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工环地质领域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实现水工环地质信息共享,逐步完善国家数据共享与服务体系。

三、推广转化方式

技术交流、媒体宣传、信息服务等。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联系人:褚洪斌 张斌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961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1千多万这种小数据量推荐MSSQL性价比较高1. 双机做全文搜索2. 建表分区,如果日增量不大的话可以用Hash分区3. 分文件组,文件组下每个ndf 文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2GB4. 如果访问量非常高,IO频繁的话,可以再考虑采用多组RAID 10,从硬件上分摊IO5. 考虑数据缓存,最好读取一次就能使用一定时间,避免每个用户都对一个大表进行SELECT,规避文件块热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sjk/10652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