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下,半导体板块还能飞多久?

缺“芯”潮下,半导体板块还能飞多久?,第1张

缺“芯”潮下,半导体板块是非常好的中线投资机会,至少持续性3个月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中国 科技 突飞猛进,但半导体行业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特别是芯片,芯片也成为了我国 科技 技术的短板。

世界为什么如此缺“芯”,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芯片是高精准制造, 技术门槛非常高 ,一般的企业都没有能力生产,从而没有替代品;

2.世界上能够真正生产高端芯片的只有4家企业,这形成了垄断,要打破技术垄断非常难;

3.疫情导致芯片企业没有办法正常开工, 芯片又没有替代品 ,这就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出现缺|“芯”;

4.新能源 汽车 和5G手机对芯片的需求更多,一台新能源 汽车 需要一千多个芯片,5G手机对于芯片的需求也是2,3倍的增加, 需求增加供应却跟不上,甚至减少 这导致供需出现变化

缺“芯”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后果。

市场缺“芯”对于上市企业却是好事情, 芯片价格不断上涨,企业订单不断增加,从而带来业绩提升和基本面改变。

缺“芯”背景下,很多上市企业都会得到市场资金的认可:

2.5G手机对于芯片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而且5G芯片需要的是高端芯片,高端芯片一直在涨价,A股上市企业中这样的公司非常多。

3.芯片加工企业业绩也会超出预期,全球芯片紧缺,很多芯片企业订单饱满,芯片加工企业业绩也会得到改变,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芯片紧缺短期内不能够解决,半导体行业就会一直炒作,权威专家认为芯片一年内没有办法缓解,那么股市炒作三个月半导体板块,我认为也没有问题, 毕竟这是业绩改变带来的基本面变化,这种变化能够让企业实实在在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5G要飞了,东方通信10倍老龙头要来了

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

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的局面已经有所缓解。这对制造商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此前始终在争夺芯片供应配额。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

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1

随着财报季逐步展开,众多企业高管们都在财报会上讨论当前行业供应链问题。本周四,多家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都不约而同地释放出同一个信号:去年曾严重困扰他们的“缺芯”问题,现已有所缓解。

这对于下游制造商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但对于芯片商们来说,可能心情更加复杂——尽管芯片供应已经增加,但芯片行业仍需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市场吃紧以及利率上升打压消费者需求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持续打压利润率。

众多企业高管表示“缺芯”已经缓解

本周四,现代汽车公布了一份靓丽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取得了八年以来最高的单季利润。

现代汽车的高管们在财报会上提到,全球芯片短缺缓解对公司帮助很大,使得该公司可以恢复国内工厂的加班和周末轮班。现代汽车现在计划在下半年继续扩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瑞士工业机器人巨头ABB在公布二季报时表示,半导体芯片瓶颈目前正在缓解。ABB是欧洲乃至全球的工业机器人龙头,该公司生产的控制系统和电机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业和工厂,其业务表现往往也被视作全球经济的晴雨表。

ABB高管们提到,今年年初时半导体短缺严重,但目前情况正在好转。由于芯片供应增加,使得公司交付工厂机器人、电机和驱动器的压力大大减小 ,公司预计未来三个月营收有望取得两位数增长。

ABB首席执行官罗森格伦表示,芯片商的产能正在增加,而消费电子等其他行业的需求减弱 ,使得ABB等工业客户可以获得更多芯片。他表示:“我不能说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但我们认为下半年的情况看起来相当不错。”

电信设备商诺基亚也表示,预计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得到缓解。

诺基亚执行长Pekka Lundmark表示:"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整体方向是正面的,但第二季确实继续受到制约。"

大众汽车上月曾表示,预计该公司今下半年将出现强劲增长,因为芯片短缺将逐步缓解,并抵消供应链瓶颈和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欧洲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Electrolux)公布的第二季盈利不及预期。该公司表示,盈利表现不佳主要是受到供应链问题和北美业务亏损拖累,但公司预计供应链限制将在下半年缓解。

该公司高管还特别提到,下半年的半导体供应情况看起来比上半年好。

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2

现代汽车公司、工厂机器人制造商ABB以及瑞典冰箱制造商Electrolux的高管周四都表示,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的局面已经有所缓解。这对制造商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此前始终在争夺芯片供应配额。

芯片供应增加将减轻制造业面临的巨大压力,但该行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市场吃紧和利率上升等问题,这些因素正在抑制消费者需求。

随着韩元贬值,海外销售额大幅上升,再加上利润更高的SUV需求持续旺盛,现代汽车公司周四公布了8年来最好的季度业绩。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缓解也提振了现代汽车公司的业务,帮助其恢复了国内工厂的生产。该公司现在计划在下半年加快汽车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行业大型供应商ABB在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时表示,半导体芯片短缺的局面目前正在缓解。这家总部位于瑞士的公司是德国西门子和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控制系统和电机被用于运输行业和工厂,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

ABB预计,未来三个月收入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因为芯片供应增加意味着它可以交付更多客户订购的工厂机器人、电机和驱动器。

在谈到半导体短缺问题时,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比约恩·罗森格伦(Bjorn Rosengren)表示:“好消息是,情况正在缓解。我们的供应商给出了更好的承诺。”

罗森格伦称,芯片制造商的产能正在增加,而消费电子等其他行业的需求似乎较低,这使得更多芯片能够分配给ABB等工业客户。他说:“我不会说问题已经解决,但我认为下半年的供应看起来相当不错。”

芬兰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将有所缓解,该公司公布的季度业绩也超出市场预期。其首席执行官佩卡·伦德马克(Pekka Lundmark)称:“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整体表现向好,但第二季度我们确实受到制约。”

大众汽车公司6月份预测,随着芯片供应短缺得到缓解并开始抵消供应链瓶颈和成本上升的影响,2022年下半年的.表现将更为强劲,有望在追赶竞争对手特斯拉方面取得进展。

ABB的罗森格伦表示,他预计通胀将会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将会下降,各国央行的加息措施也会生效。

欧洲最大家电制造商Electrolux预计,供应链制约因素在下半年有望得到缓解。但其警告称,疫情和国际局势有可能再次带来供应中断风险。由于供应链问题和北美业务亏损,该公司周四公布的第二季度利润低于预期。

不过,Electrolux首席执行官乔纳斯·萨缪尔森(Jonas Samuelson)表示,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供应状况(包括半导体)看起来比前几个季度要好。他说:“我们正一步步地回归更加正常化的供应轨道。”

多家企业高管称缺芯问题开始缓解3

沃尔沃汽车全球CEO周三表示,沃尔沃已经度过芯片供应短缺的最严重时期,公司的芯片库存现在恢复到完全供应水平。沃尔沃汽车今年一季度曾说,受到一种特定芯片短缺的影响,大部分产品生产受到阻碍。当时预测二季度末会度过难关,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由于车用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遭受重创。全球范围内减产700多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减产近200万辆。直接导致2021年国产乘用车产销双下降。

今年年初,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从上半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来看,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在逐渐缓解,下半年情况更为乐观一些。

一锤定音询问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下半年汽车芯片供应应该没有大问题吧?他回答说:小问题不断。就此问题分别询问了几家主机厂老总。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的回答是:总体上看趋好,但还有少数的紧缺芯片。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回答说,实情是芯片供应比困难时间的去年同期好转,但还有短缺。吉利汽车总裁淦家阅回答说,下半年芯片总体会有缓解,但局部车规级芯片还是紧张的。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回答说:从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芯片供应情况整体在好转。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疫情影响,结构影响。

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表示,目前大部分芯片缓解程度比较大,但仍存在少量的芯片紧缺现象。

从以上采访的老总的反馈来看,今年下半年汽车芯片供应确实在大幅缓解,但是仍有缺口,芯片仍存在短缺现象。

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量为1211.7万辆,中汽协预测全年可达2700万辆。也就是说下半年汽车产量要达到近1500万辆。如果芯片短缺掣肘,将严重影响全年汽车产销目标的实现。

如何解决少量芯片短缺问题。丰田汽车的做法,一是增加库存量,避免生产受到影响。二是与芯片供应商建立牢靠的关系,保证他们顺利生产。

极氪汽车CEO安聪慧强调,极氪将与芯片厂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保证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在技术领域和芯片厂更深度、更紧密地进行合作。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也遇到个别关键芯片短缺问题。比亚迪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用其他不紧俏的芯片,替代短缺的芯片,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保证了正常生产。

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目前国产芯片占比很低,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替代,非常困难。目前还是主要依靠国外供应商。

另外还有两个好消息,一是由于产能增加,部分前一阵价格飞涨的芯片价格大幅回落。二是消费电子芯片需求下降,可以腾出来生产车规级芯片。这两个好消息对于下半年进一步缓解汽车芯片短缺,绝对是利好。

自3月开始,宝岛台湾,遭遇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岛内严重缺水。

那么,台湾缺水将 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产生什么影响?

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又有哪些机会?

哪些公司又有望受益呢?

本期社长就来和你分析一下,要看到最后[可爱]

要知道,半导体芯片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大量用水。这对于拥有台积电等半导体巨头,且代工市场占全球65%的台湾而言,可谓重大打击。一旦缺水局面得不到缓解,全球缺芯局面恐将进一步恶化。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缺芯也将倒逼需求端扩产大潮的强劲增长,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地,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规模约占全球25%,且还在不断上升。

这也就意味着,设备环节和制造环节,都将在国产替代逻辑下充分受益。国内5大半导体潜力龙头,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半导体# #芯片#

总市值:217亿

晶方 科技 成立于2005年,长期专注于传感器领域的封装测试及专业代工业务。是全球第二大CIS晶圆级芯片封测服务商。

2020年净利同比增长252%,这其中,封测业务,毛利率高达80%。 这在全行业都实属难得。

不仅如此,据社长了解,实际上,早在2007年,晶方 科技 就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封装行业,更使高性能,小型化的摄像头模块成为可能。

而 得益于车载摄像头在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快速兴起,公司将长期受益。

总市值:243亿

从服装巨头,转型锂电龙头,即使是在“神仙”汇集的A股,这样的故事也足够魔幻。而成立于1992年的杉杉股份,正是故事的主角。杉杉股份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以及服装、创投等业务。 是国内唯一一家从服装企业成功转型为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

目前已实现碳硅负极材料量产,其中,正极年产量6万吨,负极年产量8万吨,电解液年产量4万吨,综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

而从杉杉股份先后与澳大利亚锂矿公司Altura以及洛阳钼业签订合作协议来看,社长觉得杉杉股份已不再满足于锂电龙头的地位,它正在尝试以锂电材料为基础,撬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版图。

总市值:345亿

立昂微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少有的具有硅材料及芯片制造能力的完整产业平台,业务横跨半导体硅片及功率器件两大细分赛道,一体化优势明显。同时,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立昂微目前 已切入安森美、中芯国际、华润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盈利水平逐年提升 。

从2016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立昂微营收增速始终保持在30%左右。其中,12英寸半导体硅片相关技术已于2017年通过正式验收,标志着立昂微已走在我国大尺寸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的前列。

而就在今年3月,立昂微宣布募投52亿扩充12寸硅片产能,加码布局功率景气赛道,从这个角度看,社长认为硅片龙头腾飞,指日可待。

总市值:382亿

士兰微成立于1997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家纯芯片设计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综合型半导体厂商。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LED产品等大类。

得益于士兰微,完全走的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截至2021年1月初已经有部分技术水平领先的国产设备通过工艺验证,比原定验收时间缩短50%。

除此以外,士兰微智能功率模块的技术水平已排进全球前十,在行业需求快速增加、公司自身相对竞争优势明显的背景下,社长预计未来几年,公司IPM模块的营业收入将会持续快速成长。

总市值:1210亿

闻泰 科技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手机代工ODM企业,早在2015年,闻泰 科技 的代工产品出货量,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

在这里社长特别要提到一点,目前,全球主流手机品牌厂商,只有vivo和苹果全部采用自研设计,其他的公司,包括三星、华为,都是要和ODM厂合作的,尤其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75%的手机,都由ODM公司代工。

这也是为何闻泰 科技 的业绩能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即便是在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低迷的过去四年里,闻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4.37% 。

而随着闻泰 科技 在2020年对全球领先的 汽车 功率半导体厂商,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未来有望深度受益于 汽车 电动化的快速发展。

#股票# #A股# #股市分析#

你看好哪个公司,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可爱]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你的 *** 作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9165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