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破万亿的合肥,能否在下个十年超越隔壁的南京?

刚破万亿的合肥,能否在下个十年超越隔壁的南京?,第1张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民经略提供的数据显示,合肥是全国过去十年GDP增速第二高的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中,合肥的GDP总量从2701.61亿元人民币猛增至10045.72亿元人民币,共增长了271.8%,仅次于贵州的284.3%。反观合肥隔壁的南京,过去十年的GDP增速仅位列全国第12名,GDP的增幅为188.8%,落后合肥接近100个百分点。那么在下一个十年中势头正盛的合肥真的可以追上临省的南京吗?我们今天就从城市定位、经济规模、产业分布、交通规划和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一下综合实力的分析。

1.城市定位——南京政治级别更高,合肥明显处于下风

首先,我们可以从国家对这两个城市的定位进行比较。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城市的行政级别上看,合肥仅为普通的地级市,而南京却为副省级城市,直接比合肥高出半级。众所周知,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地方行政级别影响的不仅仅是该地区的行政影响力,而是代表资源投入的倾斜程度。因此,除非国家对地方行政区域进行重大调整,否则合肥不论是行政自主权还是在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方面都将永久落后于南京。

此外,从城市人口规模上来看,南京的定位为长三角特大城市,而合肥仅为I型大城市。因为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往往代表着该地区的存量劳动力和存量市场规模,所以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该城市是否能在经济内循环中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生产能力,以及当产品生产出来后,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进行销售。

不过,合肥也不是全面在城市定位中落后于南京。其中,“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基地”这个头衔是南京所不具备的。近些年,随着合肥持续引进外资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新能源 汽车 制造、半导体、高精电子等行业发展迅猛。其中,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除了引入蔚来 汽车 中国总部以外,还成功将大众的电动车生产基地落户合肥。另外,像京东方、长鑫这类企业又成功帮助合肥在高精电子行业形成了为新能源 汽车 所服务的配套产业链。此外,合肥又依托中科大的强大科研实力做到了产研结合,孵化出了科大讯飞这一类公司。因此,可以说合肥确实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确实是走在和南京的前面。

2.经济规模——南京持续领先,合肥差距逐年缩小

从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来看,南京GDP为14817.95 亿元,位 列全国第10位 ,而合肥为10045.72亿元,位列全国第20位,合肥的GDP体量约为南京的67.79%。数据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合肥与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当我们将时间退回至2010年,当时南京GDP为5130.65亿元,而合肥仅为2701.61亿元,合肥的GDP体量仅约占南京的52.66%。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合肥经过过去10年的努力,成功将与南京的经济差距缩小了约15.13%。虽然目前合肥依然无法与南京的经济体量相提并论,但是在未来的10年,这项差距可能依然会逐年缩小。

3.产业分布——南京注重三产,合肥工业立市

从产业分布来看,2020年南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699.47亿元。第三产业占整体GDP的比重为62%。由此可见,南京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此外,南京还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商务中心”,在长三角地区中是仅次于上海的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南京证券交易额30.26万亿元,列中国内地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会展业也是南京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2018年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显示,南京在中国所有城市办展数量排名第3,中国所有城市展览面积排名第5。

反观合肥,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32.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89亿元。三大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3.3:35.6:61.1。从数据上看,合肥目前还处在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阶段,并逐步向第三产业进行升级的阶段。但是,合肥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8.6%和6.4%,太阳能电池增长17.9%,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28.4%,液晶显示屏增长2.4%,挖掘机增长15.1%,新能源 汽车 增长107.3%。这些行业的均为推高合肥近些年持续推高合肥GDP增长的关键。

4.交通规划——南京地位稳固,合肥高铁时代腾飞

在交通便捷度上,南京可以说是全面碾压合肥。合肥无论是从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上,还是铁路节点和交汇的定位上,亦或是航空航线还是航空客运和货运流量方面,均落后于南京。

不过,自合肥从2008年开展大建设和进入高铁时代以来,已经将曾经普铁列车时代的盲肠节点升级为了“米”字形的总体布局。合肥高铁南站也成了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汇集的交通枢纽站。其中, 境内有沪汉蓉高铁、 合福高铁 、 京九高铁 、合杭高铁、合郑高铁、 合蚌连高铁 等多条高速铁路线穿越。机场也在2013年从曾经的老破小骆岗机场搬迁至了全新的新桥国际机场。总体来说,发展势头还是很迅猛的。

5. 人文教育——南京多点开花,合肥中科大一家独大

南京有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稳居中国第3。其中包括大家最为熟悉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截至2020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75.71万人,研究生16.10万人;两院院士84人、国家重点学科107个、111计划高校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双一流建设学科38个,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3。

合肥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外还包括了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49.89万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学生8.98万人。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合肥不像南京那样多点开花,整体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比南京少了近26万人。人才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帮助城市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也是未来全行业中可以去培养和利用的管理人才。因此,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如何利用好本地人才,并留住人才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长久一段时间以来,合肥仅仅依靠中科大的影响力才能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四大科教城市。但是,又有多少中科大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留在合肥工作呢?

综上所述,尽管合肥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在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基础雄厚的南京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也许,在下个10年中,合肥与南京的差距会逐步缩小,但是如果说想要超越,那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南京半导体国科科技公司有1000名员工。南京半导体国科科技公司注册资本386.83万元人民币,是大型公司,公司有1000名员工。南京国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21日,企业地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大余所路5号,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营范围包含:芯片制备产业化技术研发;光电子器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研究与试验发展;电子产品、计算机及辅助设备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9134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