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砖导电吗?

地板砖导电吗?,第1张

2007-08-20 回答地板砖是否导电要看地板砖的材料,一般的地板砖是泥土烧制的,属于瓷土类材料,是绝对的绝缘体,当沾水后会由于上面的水而导电,过于潮湿也会导电的,原因也是由于水分子的作用.(其实纯净水是绝缘体,是不导电的,导电是因为水中的杂质,但很难得到纯净水,注意,所谓的引用纯净水不是真正的纯净水)还有的地板砖的材料是合成材料所做,但总的来说都是陶瓷类,所以均不导电的.相关知识导电让电流通过。导电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即是能够让电流通过材料;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并不是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金属导体里面有自由运动的电子,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半导体随温度其电阻率逐渐变小,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导电原因是半导体内的空穴和电子对。在科学及工程上常用利用欧姆来定义某一材料的导电程度。

我们知道地板砖和瓷砖在我们的装修里面都会用得到,尤其是当我们决定装修的时候,想要购买的就是地板砖了吧?我们知道地板砖和瓷砖,在装修的过程当中使用的非常多,所以,对于地板砖和瓷砖的选购,我们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当然地板砖和瓷砖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样的?如何来选购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相关的问题。

  地砖简介介绍

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用黏土烧制而成。规格多种。质坚、耐压耐磨,能防潮。有的经上釉处理,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地砖花色品种非常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按材质可分为釉面砖、通体砖(防滑砖)、抛光砖、玻化砖等。

  瓷砖简介介绍

瓷砖,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瓷砖与地砖的区别介绍

瓷砖区别主要在于吸水率。吸水率一般小于0.5%为瓷砖,大于10%为陶砖,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通常各种抛光砖、无釉锦砖、大部分卫生洁具是瓷质的,吸水率一般≤0.5%仿古砖、小地砖(地爬墙)、水晶砖、耐磨砖、亚光砖等是炻质砖,即半瓷砖,吸水率0.5%瓷片、陶管、饰面瓦、琉璃制品等一般都是陶质的,吸水率>10%。这就是瓷砖与陶瓷之间的重要区别。

怎么看地板砖好坏

1、地砖用量

选定合适的规格尺寸的地砖后,就可以根据地面面积来确定地砖用量。一般情况下地砖的损耗为5%,大地砖损耗可能达到10%。地砖的损耗还与房间的长宽及形状有关系,如果房间有拐弯、圆弧形等,则需要的不规则砖增多,需要裁的砖也多,损耗也多。建议画排砖图来精细计算地砖用量。也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即房间面积÷每块瓷砖面积×(1+5%损耗量)=所需的砖块数。

2、地砖颜色与整体家居风格搭配

选购地砖需要考虑地砖的颜色、图案等于家居风格相搭配。比如家居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地砖的颜色就可以搭配灰色、白色和浅色。儿童房的地砖颜色选择时注意忌用红橙黄黑这几种色,可以选择较浅的绿色和蓝色。

3、铺贴地砖所需辅料

地砖铺贴比较麻烦,用到的辅料较多,包括:普通水泥、砂子、白水泥、108胶水。为避免造成浪费,需要提前规划辅料的用量。每平方米地砖大约需要普通水泥12.5公斤、砂子34公斤。白水泥和108胶水在填缝处理时用到,按每平方米0.5公斤计算。

4、不同功能区地砖

由于不同材质的地砖的外观、耐磨性、防污性、防滑性等都有差异,而家居的不同空间对地砖性能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选购前,需要规划好,什么空间用哪种材质的地砖最合适。如客厅因人走动比较多,可以选择耐磨、硬度高的抛光砖和玻化砖浴室需要选择防滑性能突出的防滑砖厨房可选择抗污能力较强的釉面砖等。

5、地砖规格尺寸

地砖的规格尺寸有多种,要按照铺装区空间大小来选择。大规格的地砖铺装让空间显得比较大气,但是也不能盲目选择大规格的地砖,大规格的地砖价格相应较贵,同时如果小空间用大尺寸的地砖,会产生比例不合的感觉。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瓷砖地砖的区别有哪些,以及地砖如何来进行选购的相关问题,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吧,我们知道瓷砖和地砖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当然我们在进行选购的时候,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的话是帮助我们选择比较好的产品,我们也要了解地砖在进行选购的时候,有哪些技巧和方式方法,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8497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