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机遇及挑战

5G毫米波机遇及挑战,第1张

通信世界网消息 (CWW)5G定义了eMBB、uRLLC和mMTC三大场景,对容量,时延,可靠性和连接数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已经部署50万以上的5G中频段基站,到年底前预计还会新增20万低频段的共建共享基站,当前5G网络为2C用户带来了较好的网络体验。毫米波相比中低频可提供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有望更好支撑2C、2H、2B、2N等用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但同时也面临众多挑战,需要产业加强对毫米波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和 探索 。

5G毫米波的特点和优势

5G毫米波支持400MHz的小区带宽,800MHz的载波聚合,因此具有单用户高速率优势,根据目前实测数据,在考虑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毫米波上下行单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Gbps和3.7Gbps以上,相比中频段分别提高了2倍和20%,后续通过算法优化和256QAM高阶调制的标准化完成,单用户速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毫米波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即slot时长为0.125ms,是中频段NR的1/4,故具有更低的时延性能。根据实测数据,毫米波的RTT环回时延低于4ms,是2.6GHz NR和FDD系统的一半。由此可见,作为5G的重要组成部分,毫米波将能够进一步释放5G的潜力。

但毫米波易受遮挡、穿透特性差的频率特性,导致覆盖性能相比中低频有较大差距。根据我们的外场测试,在室外场景中, EIRP为48dBm情况下 LOS覆盖距离为400~500米,NLOS场景则受限于遮挡程度。室内场景中,以LOS覆盖为主,可覆盖60米左右。在室外覆盖室内场景中,覆盖范围存在较大挑战,主要受限于墙体遮挡。总体而言,毫米波穿墙损耗较高,不适合用于室外覆盖室内场景。纯室外覆盖场景下,在茂密植被、建筑楼宇遮挡损耗高的场景时,容易掉话,连续组网成本高,毫米波更适合部署于LOS或具备良好反射路径的区域性覆盖场景。

毫米波商用及产业进展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5G毫米波的频谱规划。国际上对毫米波的频谱规划大部分集中在24.25~43.5GHz之间,我国已规划确定的试验频谱为24.75~27.5G。其中美国、日韩等地的毫米波的应用节奏较快,已经进行了部分地区的商用部署,中国也在2017年开始了毫米波技术试验。根据GSA最新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28家运营商在毫米波频段进行了商用部署。

具体到毫米波端到端设备,在基站设备领域,主流设备厂商已经陆续推出毫米波商用基站产品,目前普遍支持满足密集城区覆盖需求、EIRP大于65dBm的室外覆盖产品,部分厂商还发布了满足高穹顶室内场馆覆盖及街道覆盖的杆微站产品,该产品的EIRP规格一般在40或50dBm左右。但分布式的皮站目前尚未有产品推出,一些毫米波室内场景目前主要借助杆微站解决。在终端及芯片领域,主要的芯片解决方案厂商:高通、海思、三星、MTK等也都推出了其毫米波芯片方案,目前全球商用的毫米波终端已有约70款,主要还是以手机和CPE为主,数字通道数为2T2R。

毫米波应用场景及系统参数 探索

毫米波作为sub-6G的补充和增强,需要我们先 探索 清楚毫米波可能的适用场景。毫米波具有大容量、低时延的优势外,还具有更高距离分辨率、更强定位精度等优势,可 探索 2C、2B和通感一体等场景的应用。2C场景下, 体育 场馆、机场等特殊大容量场景,在高清、超高清视频等高速率业务逐渐普及后,可能存在容量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毫米波可用于这些热点的容量补充。通感一体化场景下,可 探索 在自动驾驶、无人机等应用中,提供更高的距离分辨率、角度精度和定位精度以满足行业需求。

毫米波的这些特性还将助力工业智能化革命,在2B场景中发光发热。例如,在高铁车地通信场景中,列车进站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视频监控、机器运行状态、传感器等数据需要与车站同步,传统方式为视频卡拷贝,效率和实时性很低。该场景的传输特点为信息传输距离短,多为LOS环境,传输时间短、数据量相对较大。使用毫米波则能够提供强大的优势,50秒内传输50GB的数据,最大上行传输速率超过1.5Gbps,无需人工干预。在密集部署的工业相机、智慧工厂等2B应用场景下,无论是1.17Gbps的上行速率要求,还是低于5ms的时延刚需,亦或者5个9的可靠性需求,毫米波都可更好的保障2B行业的应用。

3GPP定义毫米波可支持50MHz/100MHz/200MHz/400MHz不同的载波带宽。综合考虑端到端的性能,第一:小区带宽越大,公共开销越小,邻区关系越简单,切换次数越少,更易达到负载均衡; 第二:由于毫米波流数及调制方式低于中低频段,小区带宽支持400MHz方能体现毫米波优势,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 第三:基站支持小区带宽400MHz相对200MHz无成本、技术复杂度提升,终端侧支持400MHz*1及200MHz*2无本质差别。因此我们建议基站和终端支持的载波带宽一致,优选400MHz,同时考虑到未来分配的频谱可能不是400MHz的整数倍,也同步建议支持200MHz。目前产业大多数都支持单载波100MHz,少数基站和终端已经支持单载波200MHz带宽,但400MHz小区带宽目前产业还无规划。建议产业伙伴们联合推动支持400MHz小区带宽。

5G毫米波帧结构定义非常灵活,考虑目前的产业、性能和需求分析,建议网络和终端支持3D1U(即DDDSU)、2D2U(即DDSUU)和1D3U(即DSUUU)等多种帧结构。3D1U适用于补热补容场景业务,比如交通枢纽;1D3U适合仅上行有大流量需求,下行无速率要求的场景,比如工业视觉; 2D2U适用于上下行吞吐量均有较高需求的场景,比如园区办公;同时考虑毫米波覆盖范围小,易衰落,交叉时隙干扰相对较小,可考虑根据垂直行业不同业务需求,配置不同的帧结构,实现灵活的帧结构配置或调整。目前产业主要聚焦在3D1U和1D3U两种帧结构上,建议产业也考虑灵活帧结构的配置或调整方式。

目前比较成熟的毫米波架构主要还是数模混合的波束赋形架构,在这种架构下,毫米波基站的EIRP由单通道的输出功率以及通道的规模共同决定,而单通道的功率又决定了器件的工艺选择。不同形态规格的基站产品,需要结合使用需求,进行细致的指标分析,制定合适的基站产品参数。目前毫米波基站产品其射频前端大多采用了硅基工艺,但在砷化镓等化合物材料和工艺上建议产业界继续深入 探索 。

毫米波的应用挑战及目标建议

虽然毫米波在全球已经有部分商用,但我们也发现相较于于中低频,毫米波的产业成熟度还较低,与商用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典型的问题包括:1、基站设备的成本高和性能不足:基站设备目前主要以杆微站为主,站型较单调,EIRP较低,覆盖能力不足,缺乏真正满足广覆盖需求的宏站站型;由于全球产业规模小,覆盖效能低,因此基站设备成本还比较高,大概为同部署场景的sub-6G站型的2倍;基站功率效率低、功耗大,并且尚无法完全支持网络所需功能。2、终端的能力仍有待加强,目前的商用终端主要以支持28G频段为主,对我国的26G频段支持力度较弱,同时单载波带宽较窄,产品形态少,我们认为未来毫米波的应用应该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需求,诸如 娱乐 、工业等领域,因此终端可能还会出现头盔、机械臂等各种形态的产品。另外,支持毫米波的终端型号较少,增加毫米波频段后成本比纯sub-6G终端高约10%以上。手持终端上行发射能力不足,需要持续优化。3、基站关键器件性能较弱,例如发射功率、噪声系数、效率、集成度等仍有提升空间。4、毫米波测试技术不成熟,毫米波依赖OTA测试技术,但现在毫米波的测试模型不完备,尚无成熟端到端测试系统。测试效率低、成本高。

对于以上挑战,我们提出几点近中期毫米波应用的目标和建议:对于毫米波基站,应进一步丰富站型规格;在高低频协同组网上,我们的目标是既可以与sub6G协同组网也可以面向局部区域进行毫米波的独立组网,目前的功能实现上还有待成熟;在帧结构上我们希望面向不同的场景可以支持灵活的帧结构,目前产业还主要支持以下行为主的帧结构。此外,诸如IBW带宽、多用户MIMO、MCS等级、功率效率等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对于毫米波终端,我们建议具备更多的形态,支持国内规划的n258全频段,单载波支持400MHz带宽。对于毫米波器件,持续提升性能和集成度。在测试方面,尽快支持高效、完备的测试方案。

最后面向毫米波中远期发展,技术创新大有可为,例如面向架构演进的全数字波束赋形架构及透镜天线架构,提升覆盖的智能超表面赋形技术及超表面覆盖增强技术、与感知结合的毫米波通感一体化技术、优化天线设计的稀疏阵方案等,希望业界专家学者们共同研究和 探索 ,碰撞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结束语

5G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中、低频段的协同发展。其中,高频段是保证网络高速率和大容量的关键频段。在5G未来发展中,毫米波技术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希望产业伙伴共同 探索 5G毫米波的适用场景、高性价比的端到端实现方案,打造健壮、完善的产业链,充分挖掘毫米波的技术和商业潜力,共同为毫米波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5G商用时代,传统行业面临数字化升级的新机遇,对上行大带宽的需求格外迫切,5G上行速率因此成为运营商的“必争之地”,相关技术开发更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日,中兴通讯就协助中国联通合作成功完成毫米波+8K业务演示,这也是毫米波DSUUU帧结构国内首个外场真实业务演示。本次业务演示成功验证了5G毫米波的超级上行能力,对于满足未来众多5G行业应用的上行大带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G发展,唯快不破

5G时代万物互联,特别对于要打造工业互联网的传统工业制造业行业来说,5G上行大带宽绝对是刚需。

比如在智慧矿山的建设上,因为井下煤矿海量视频回传,因此大带宽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的AI质检环节,因为需要质检机回传高清图片到AI算力平台,就需要极大增强上行传输速率,以满足质检机的工作需要;智慧港口则需要上行带宽增强方案实现智能理货、视频监控,从而达成规模商用。此外,在智能电网、远程医疗、工业设计方面,5G上行大带宽都会发挥有如定海神针的作用,从而推动5G更好赋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5G上行大带宽日益成为生产力关键要素,对通讯设备商和运营商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和全新的机遇。而中兴通讯就与中国联通携手一道,展开了“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5G上行速率 探索 。

毫米波让8K更高清

在各行业与5G的融合发展中,8K超高清视频是重中之重,而作为5G的重要组成部分,毫米波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极为关键。

8K超高清视频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能大大提升传递信息的细节感和质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震撼。超高清晰意味着巨量数据的产生。在这方面,5G毫米波网络具有天然的容量优势。通过增强上行链路的网络容量,上行链路峰值速率能够提高3倍,可以有效满足8K超高清视频的网络要求。

今年8月,中兴通讯在中国联通的指导下,配合IMT-2020(5G)推进组测试需求,在北京怀柔完成全球首个毫米波外场DSUUU帧结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中兴通讯5G毫米波基站与DSUUU帧结构,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接近920Mbps,下行速率达到2Gbps以上,二者均接近理论峰值。

不到半个月,中兴通讯又与中国联通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真实业务演示,展示了毫米波在大带宽、高容量、低时延方面的超强能力,并将推动5G网络在工业视频采集,AR/VR、超高清赛事直播等产业链的快速成长。

毫米波再精进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提出,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技术和产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产业基础。由此可见,2021是中国5G的“毫米波测试”之年,5G毫米波产业化同样会持续推进,从而满足未来众多5G行业应用的上行大带宽需求。

接下来,中兴通讯还将继续与中国联通深度合作,致力于推动毫米波的示范应用和商用进程,将毫米波高带宽、高容量、低时延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推动其在不同网络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特别是目前中兴通讯已与合作伙伴在电子制造、钢铁、冶金、矿山、电力、轨交、港口、新媒体、文旅等15个行业广泛开展5G+创新实践,全球范围内实施了超过60个示范工程。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兴通讯的毫米波技术会为这些行业的超高清视频监控、多点并发上传,以及精准远程控制指导等方面提供极大助益,从而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快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7619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