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什么意思?

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什么意思?,第1张

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 这句话的意思为:大概知道心里有一颗你所栽种的树,亭亭玉立如你一样。

此句出自明朝归有光所写的《项脊轩志》。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昧,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归有光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出生在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他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

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归有光的命运却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而去,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其间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

仕途的蹭蹬,把这位名扬海内的古文家长期抛弃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丧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过,坎坷的生活,倒也磨炼了归有光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

【成语】:林下风致

【拼音】:lín xià fēng zhì

【简拼】:lxfz

【解释】: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出处】:《宣和书谱》卷十:“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

【示例】:赵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

【近义词】:林下风气

【语法】:作宾语;用于女性

成语接龙

【顺接】:致之度外 致仕县车 致仕悬车 致君尧舜 致命一餐 致命遂志 致政大夫 致果为毅

【顺接】:百虑一致 表里一致 别无二致 别饶风致 并无二致 步调一致 楚楚有致 错落有致

【逆接】:把臂入林 笔墨之林 d雨q林 刀山剑林 独木不林 丰草长林 高山密林 寄迹山林

【逆接】:林下之风 林下清风 林下神仙 林下风度 林下风气 林下风致 林下风范 林下风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7599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