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推波助澜 巨头内外厮杀争夺云存储

云计算推波助澜 巨头内外厮杀争夺云存储,第1张

  TeamQuest携IntelliMagic拓存储市场

  TeamQuest CorporaTIon 宣布与因存储性能管理专长而著称的 IntelliMagic 达成合作。通过此次合作,TeamQuest 为其综合容量管理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存储发展方向。

  TeamQuest CorporaTIon 宣布与因存储性能管理专长而著称的 IntelliMagic 达成合作。通过此次合作,TeamQuest 为其综合容量管理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存储发展方向。

  TeamQuest 业务发展总监 Edsar Calaguas 表示:“直到目前为止,很多公司仍无法轻松理解服务和存储之间的关系。这一新的存储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轻松发现哪些服务在等待输入/输出,以及哪些特定存储设备导致了延迟。通过将详细的存储数据与商业服务、应用、虚拟服务器以及物理服务器数据相结合,我们提供了一项可对当今数据中心中所有主要成本动因进行优化的解决方案。”

  巨头争夺云存储祭免费大旗 或重演视频业消耗战

  “我本人就是Dropbox的重度用户。在美国的时候,我家里最夸张的时候一共有六台电脑在用,我经常为了找不到某个文件到底放在哪台电脑里而头痛,Dropbox的出现让我觉得它正是我想要的东西。”王淮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即便是这样,我也不是它的付费用户。”

  王淮曾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2011年9月离开Facebook之后回国成为天使投资人。他对南都记者说的这段话,既证明了云存储服务在个人市场上真真实实存在的需求,也说出了这一市场的尴尬所在。

  前期的服务器架设已然烧掉了大量资金,但个人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养成,再加上国内的几家互联网和IT巨头纷纷祭出“免费”大旗。云存储领域的竞争会像当年的视频行业一样,成为一场比拼资本实力、“剩者为王”的资源消耗战吗?

  内外厮杀云存储

  一年多前,美国云存储公司Dropbox的用户数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翻了五倍的消息,带热了国内云存储领域的创业潮。不过,与其他版本的 “CopytoChina”故事不同的是,在云存储这块沙场上厮杀的,不光有诸如最早的115网盘、酷盘、云诺、坚果云等一众创业小团队,还挤进了包括百度、腾讯、华为、金山、360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和IT“巨头”。

  在众多被热捧的创业概念中,巨头们为什么独独对“云”趋之若鹜呢?

  Pre Angel投资人王利杰向南都记者解释,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个人用户所拥有的数据量正在成几何倍数增长,无论是从存储的安全性,还是随取随用的便利性上来说,将数据上传存储到云端而非进行本地收藏,已是大势所趋。

  换句话说,当人们习惯用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调取储在云端的数据时,存储着大量数据的云就成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谁拥有云,谁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就是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愿意错过“云”机会的根本原因。

  在海外市场上,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几家大公司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打造云计算的基础。以亚马逊为例,其在2006年利用自身其他服务的剩余资源面向开发者推出的S3云存储服务,由于其使用方式极为灵活,用户可以真正做到“用多少资源付多少钱”,才使得诸如Dropbox这样的创业公司能够“轻资产”起步,基于S3为个人用户提供文件同步和分享服务。同时,Dropbox本身又是开放的,可以对接各类更垂直细分的应用,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云” 生态。

  然而,国内的市场情况却截然不同。根据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所说,“云”概念自2008年左右被引入国内,但真正开始在市场中加以应用和普及却是等到了2010年底。对于大公司来说,云本身的重要性,加上错过了最初的发展时机,让他们更急于推出一个“高大全”的云服务平台,将从基础设施到终端产品,甚至包括垂直应用一网打尽,同时再祭出“免费”大旗来吸引个人用户,试图将整个市场快速推起。

  但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却是内外叠加的双重打击。一方面,他们不像Dropbox等海外同行一样有“巨人的肩膀”可踏,必须自己投入大量的前期资金购置服务器与带宽;另一方面,巨头们带动的“免费”热潮,更削减了国内个人用户对付费服务的热情。即使创业公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依托,允许其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内将市场需求撕开一道口子,起码在三五年内也无法将烧出去的钱重新赚回来,这无论是为其之后的续融资还是整体的商业模式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傻拉用户“鸭梨”大

  那么,在面向个人用户的云存储市场上,是否将只剩下巨头们的身影,而与创业公司无关呢?

  身处其中的创业者们显然不会这样认为。上海揆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蒋士揆告诉南都记者,同样是做云存储的公司,依据其产品定位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偏重分享、偏重存储和偏重同步三类。早年的115网盘属于第一类,酷盘、快盘属于第二类,而在蒋士揆眼中,Dropbox和他的“云诺”则属于第三类。

  从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早年的115网盘正是借助大量盗版甚至限制级的影音文件自身强大的传播力才在极短的时间内一飞冲天,但由此带来的后果,除了政策监管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之外,也消耗着大量的带宽资源却无法带来高黏性的活跃用户。

  115网盘创始人赖霖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我们每个月花在带宽上的钱就上百万,但有多少从外链进入115网站的用户会在下载文件的同时去注册成为活跃用户呢,我告诉你,很少,根本不成比例。”这也可以被视为今年8月115网站突然关闭大众分享功能的原因之一。

  而偏重个人数据的存储与备份,尽管目前仍算是业界主流,但情况也在悄悄起变化。酷盘CEO顾志诚向南都记者坦言,经历了从2011年到2012 年疯狂的“跑马圈地”之后,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巨头们都开始逐渐意识到“傻拉用户”给自身带来的成本压力。“如果你拼命花钱做推广吸引进来的用户只拿你提供的免费空间存放他收藏已久的电影,一旦放上来可能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再来多看一遍,那么这样的用户不仅是低价值的,同时也是沉重的成本负荷。”顾志诚说。

  于是,第三类主要以办公协同为应用场景的文件同步与共享就成了新的趋势。尽管蒋士揆表示,“云诺的魅力是要等到你在两台设备以上(个人电脑+手机)同时使用才能感受到的”,而这一需求在国内大多数网民中尚未爆发,但他同时也强调,从目前云诺的后台数据来看,新用户在使用云诺之后成为活跃用户的比率相当之高,同时每个老用户每天都能为云诺带来数个新用户,“只要把这两个数据坚持下去,整个用户量就能滚起来,这事儿就能成。”

  相比之下,赖霖枫则有着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在今年8月突然关闭大众分享功能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整之后,赖霖枫为115网盘精心设计了三大支柱业务,即偏重于个人数据存储与备份的115网盘,在网盘基础上凸显社交功能甚至带有虚拟交易功能的“圈子”,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企业云。这位曾有着传奇创业经历的草根创业者极度自信地向南都记者表示,“我相信到明年下半年,等我们把产品的各项功能调整好了,整个市场就会被引爆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2714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