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畜牧业应用领域中的管理

RFID技术在畜牧业应用领域中的管理,第1张

  最近几年,全球动物疫情不断爆发,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一些地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欧洲的畜牧业。例如,1985年4月,在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后,10年来,这种病迅速蔓延,波及世界各国,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等。

  2003年12月23日,美国出现第一例疯牛病病例,此消息动摇了该国270亿美元规模的养牛业,导致几大进口商对美国牛肉立即颁布进口禁令。为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控制,监督和预防,世界各国都在畜牧业和商业中寻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各种手段来将强对动物的管理。其中对动物识别与跟踪成为各国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例如,英国政府就规定对牛、猪、绵羊与山羊,马等饲养动物都必须采用各种跟踪与识别手段。被命名为“全国动物识别系统” (NaTIonal Anim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NAIS)的美国农业部项目也于美国发生首例疯牛病后正式由官方启动。该计划采用RFID系统,所以牲畜从出生起就带上RFID耳标,其信息被登记到一个全国性数据库中,该数据库能够对动物在48小时内连续跟踪。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使用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该系统对动物的识别与跟踪能力,并适用于各种饲养场的动物,无论是集中饲养还是分散饲养的,或者是其它饲养场合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流通领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中诸如畜产品加工滞后,家畜良种繁殖体系不健全,基层兽医队伍缺失,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都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障碍。一旦有动物及其相关产品造成的重大疫情发生,更会由于我国的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客观条件而造成更大的危害。面对这些问题,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来指导畜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向技术,规模和管理要利润现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新特点。

  实践证明,使用RFID技术进行畜牧管理,能满足以上需求。因为RFID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而且可以同时识别多目标,这样在管理中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动物的各种情况,包括从出生到屠宰,并能在动物养殖和屠宰等供应链发生异常是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能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在我国,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业管理已经开始使用。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也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进行了明确的指示。目前,农业部已着手建设全国动物溯源系统。利用RFID技术和电子化管理技术原理,建立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已成为国家重点科技应用项目---农业部“984”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RFID追溯牛肉已经在首都易初莲花超市建立了专卖点,成为首都市场第一个全程追溯的放心肉食品。我国农业部还规定,从2008年起,所以牲畜均应按规定佩戴牲畜耳标,并凭此进入市场流通等环节。

  在北京,采取对养殖基地畜禽产品佩戴耳标,脚标等手段,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应用IC卡,RFID等技术,实现对禽畜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和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已成为北京食品安全工作的八项重点之一。并规定从2008年8月1日起,全市只允许佩戴牲畜耳标的牲畜才能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在上海,有上海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研发的供沪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化安排监管系统获得2006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动物产品及卫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此项目已经在上海市12家规模屠宰场,8个市道道口以及外省市供沪的167个养殖场应用。

  除此以外,我国各部委近年来的立项项目中,对RFID技术用于畜牧管理也甚为关注,如邛崃市畜牧食品产业RFID电子标识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技术的奶牛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就已批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07年第一批立项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2659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