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IEEE 802.11g的帧类型检测

解析IEEE 802.11g的帧类型检测,第1张

1 引 言

在IEEE 802.11g物理层中。基带处理器要处理3种不同的结构:DSSS_CCK(直接序列扩频补码键控)、OFDM(频分复用)和DSSS_OFDM(直接序列扩频正交频分复用)。图1显示了这3种不同的帧结构。因此在设计接收机时,首先要考虑数据帧的检测与判别问题,因为检测算法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就决定了整个接收机的性能上限。

解析IEEE 802.11g的帧类型检测,解析IEEE 802.11g的帧类型检测,第2张

因此在设计接收机时,必须考虑不同类型信号的检测问题。在接收机前端,要先检测到接收的信号,再判别是哪种前导格式,才能进行余下的处理。

2 802.11g标准的帧头格式

在IEEE 802.11g标准中,其帧头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类型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类型。

在OFDM类型的帧头中,位于基带信号最前端的是short preamhie前导信号,这是由10个相同的符号序列组成,一个符号的周期为0.8μs。每个符号序列由16个点构成,每个点都可以看成是有实部和虚部的复数,该帧头字列以20 M速率发送。

在DSSS类型的帧头中,前导信号以11 M速率发送,由多个同相或反相的符号周期地重复构成,周期为1μs。一个符号由11个点组成,每个点都可以看成是有实部和虚部的复数,前导(preamble)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用来指示分组的到来,实际上对前导的检测是接收的准备。设计检测算法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指标:有效性与可靠性。

首先,不能在有分组到达时候检测不到,这就是所谓的丢帧,网络质量会因此而下降。提高分组到来时的检测率就是提高有效性。其次,不能在没有分组到达到时做出错误的到达指示,或者将一种分组误判无另外一种,引起网络资源的浪费,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提高检测的可靠性。除了用来进行接收信号检测,无线局域网设备还要利用preamble完成其他接收中的任务。比如在OFDM类型preamble情况下,接收机还要用他来进行自动增益控制(AGC),频偏估计等。

因此,preamble检测必须在AGC调整的同时进行。AGC调整算法可以看作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目的是将信号幅度调整到A/D转换器的转换范围之内,这就使得检测算法的输入信号幅度是在不停变化的,因此检测算法必须能够应对这种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2619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0
下一篇 2022-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