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警惕KPI,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

张小龙:警惕KPI,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第1张

  近日,张小龙在会上发表演讲,以过往实例分享了自己对产品与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方面,他重申了效率至上以及用户至上的价值观。他认为,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增长,应该关注我们给用户做了什么事情。满足了他们某一种使用的需要、愉悦的需要,更加应该关注这个方面。

  我们所有业务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的,我们去衡量它对用户具体带来价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流量。

  任何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应该黏住人。是应该帮助用户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务,而不是说用完了还要拿到手里玩一会儿、多用一会儿,那不是一个很高效的表现。时刻想一下什么是我们做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高效率工作的方法,叫敏捷项目管理。即使对微信来说,前期迭代很快,后面迭代速度确实变得越来越慢。如果大家真的做到很快速的、很敏捷的迭代的话,我相信这里的意见分歧并不是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心里觉得任何一个想法都要经过三个月才能够看到的话,那包括我自己也对这个想法可能就失去了热情,因为你过了几个月都忘记这个事情了。

  他也打破了外界对其产品之神的人物设定。因为神不会犯错,而只有不断思考和修正才能让产品保持活力。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WXG(微信事业群)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我们一年一度的领导力大会。

  大家都看到,我们微信团队膨胀还是比较快的,有 1500 多人了。对此,我昨晚跟 Tony 聊了一会儿,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当一个团队规模特别特别大的时候,很多行为方式一定会进入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方式,要想保持自己特别好的一些特色就变得特别不容易。

  当人类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村落只有 150 人左右,因为当时没有语言这样一个工具,一旦超过 150 人,就没有办法维系起来一个人群。

  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做工具的话,确实只能存在非常简单的交流方式。所以他说,我们的记忆里面只适合处理 150 人以内的人际关系,一旦超过 150 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化的组织。这个时候对个体来说是不太舒适的,已经超过了他的舒适区。当超过 150 人,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语言能力、想象力或者一种对规则的想象力来维持这种关系。

  我们其实就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当我们人数超过 150 人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方式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在南通的时候,包括这里很多从南通过来的同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觉得有一些反差。在南通的时候大家都在一层楼里面,每个人都是随便走几步就到另一个人座位上去了,要讨论问题随便找一个白板就开始讨论了,那个时候大家感觉有特别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大家觉得要做一个沟通还要先做预约,或者先开一个视频会议等等,这里带来一个对不光是我们组织、对所有组织都有很挑战的事情,对于几百上千超过人类自然承受能力的这个规模来说,大家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沟通效率、或者一种很紧密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仔细探讨的话,所有组织行为学、各式各样的公司管理的哲学都会讨论的是这个问题。

  我担忧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上千人的组织,如果当成 10 个 150 人团队的话,我认为它会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如果当成整体 1500 人,我特别担心它在创造的能力上会不会反而有一些衰退。我今天就想这么两个主题跟大家做一下我自己的思考和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2577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