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航空公司属于哪个航空联盟?

深圳航空公司属于哪个航空联盟?,第1张

深圳航空公司属于星空联盟,深圳航空在2012年11月29日加入星空联盟。深圳航空总部:广东省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站四路39号深航基地。

深圳航空主运营基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分公司基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郑州新郑机场、沈阳桃仙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

扩展资料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是主要经营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的航空运输企业。设立广州、南宁、沈阳、郑州、无锡、常州、六个基地分公司和航空货运、工贸、广告、旅游、航空配餐、酒店六个二级公司。

深圳市深航货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深圳航空的直属企业,主要从事国内、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开辟“卡车航班”货运业务,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转接。 深圳航空控股常州机场、管理无锡机场,与德国汉莎航空合资成立了翡翠国际航空货运公司。

与美国梅萨航空合资成立了鲲鹏航空有限公司。由深圳航空出资以持有80%股权控股成立了昆明航空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深圳航空

航空运输企业是利用航空器从事运输生产的企业。

中国政府在1985年颁发了《关于开办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规定》指出:开办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具备相应条件——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持有民航局颁发执照的空勤人员、航空器维修人员,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有与所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经民航局登记注册、发给适航证件的航空器;有必要的经营资金;所使用的机场能够保证运营安全;航空器的维修设施能够保证适航要求。当上述条件符合后,凡申请经营国际航线业务的,由中国民航局审查报国务院批准;凡申请经营省际航线的,由民航局审查批准;凡申请经营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航线业务的,由各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民航局备案。企业经审查、批准、备案后,向民航局申请经营许可证,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持经营许可证,按照《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应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方可开始经营运输业务。

航空运输企业的特点:(1)确保飞行安全是航空运输企业的首要任务;(2)投资大,高技术人才需要多;(3)不生产有形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客座率和载运率。为此,必须发展航空运输企业的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按隶属关系不同,中国的航空运输企业分为民航局直属企业和非直属企业。非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即地方和其他部门所属的企业。

1中国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家全民所有制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着中国绝大部分国际航线和国内主要干线及通用航空业务,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国际国内航空运输网络。公司正式成立于1988年7月1日,现为中国国际航空集团(1993年12月成立)的核心企业。现经营103条航线,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42条,国内航线61条。国际航线连接28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个城市。机队自1955年建立以来,一直保持安全飞行记录。公司下设内蒙古、天津两个分公司。1994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千米,旅客运输量5365万人,实现利润5亿元。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资的Amoco是中国民航较大的一家航空维修公司。

机队:总数63架。16架B747(B747-SP4架、B747-combi3架、B747-4008架、B747-2f10F1架)、9架B767、20架B737、4架BAl46-100、2架L-100-30、1架An-12、4架Y-7,另有7架Y-5。

总裁:殷文龙雇员:8300

总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00621)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是在原中国民航华东管理局的基础上,于1987年成立的一家以航空运输为主、相关产业配套;多元化经营并举的国内骨干航空公司,现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1993年10月成立)的核心企业。不仅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国内航线网,而且开辟了上海至洛杉矶、布鲁塞尔等数条远程国际航线。公司下设安徽、江西两家分公司,并控股浙江、齐鲁和江苏三家地方航空公司。1994年公司完成总周转量89亿吨千米,运送旅客561万人,货邮运输159万吨。公司兼营航空维修、饭店、航空食品、旅游等业务。

机队:总数历架。5架MD-11、1架MD-11F、8架A300-600、14架MD-82、10架福史100、3架BAl46-100、3架An-24、9架Y-7、4架肖特360、3架冲-8,另有18架Y-5。

总裁:王立安雇员:6291

总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00335)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0日,是中国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发展最快的航空公司。目前经营着184条国内航线、36条国际和地区及包机航线,以广州为中心,通往马尼拉、曼谷、香港等东南亚城市。下设河南、湖北、湖南、深圳、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广西10家分公司或控股公司。公司与美国洛克希德、香港和记黄浦合营Garaeco飞机维修公司,同时兼营航空食品、饭店等。194年旅客运输量990万人,运输总周转量1007亿吨千米,货邮运输量1849万吨,分81j比上年增长25%以上。

机队:总数102架。6架B767-300、20架B757-200、12架B737-500、X架B737-300、2架An-24、5架Y-7、3架肖特360、4架Saab-340、18架-5、4架BELL214ST、1架M20T、4架S-76、1架“海岛人”。

总裁:于延恩雇员:8032

总部: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510406)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组建于1990年6月,是中国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为基地,下辖长春、哈尔滨和大连三家分公司,还在海南三亚与当地政府合营北亚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经营121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其中国际、地区航线5条,并承担着至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不定期包机飞行业务。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48亿吨千米,运送旅客359万人,货邮运输量53万吨。公司兼营航空维修、房地产开发、旅游、航空食品等。

机队:25架M1)-82、5架A300-600、11架An-24/Y-7、25架Y-5、9架Mi-8。

总经理:王开元雇员:4721

总部:沈阳东塔机场(110043)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是中国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成立于1989年12月6日。以陕西咸阳机场为基地,下辖兰州分公司。目前已开辟国内和国际航线74条,通达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及日本名古屋等。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24亿吨千米,客运量210万人,货运32万吨。

机队:总数42架。2架A300-600、3架A310-200、10架Tu-154、3架BAl46-100、3架BAl46-300、1架An-24、7架Y-7、11架Y-5和安-2。

总裁:高俊岳雇员:4124

总部:西安市劳动南路(710082)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15日,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骨干航空运输企业。目前经营着以成都为中心的148条航线,连接22个国内外城市,并开辟了拉萨至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公司下属一家重庆分公司。1994年客货运输量分61j比上年增长31%和26%。

机队:总数39架。11架B757-200、19架B737-300、1架B707、5架Tu-154、3架Y-7。

总裁:周正权雇员:4000

总部:成都双流机场(610202)

中国新疆航空公司组建于1985年1月1日,是中国民航直属航空运输企业。现辖11个航空站,开辟有35条国内航线和4条国际航线。现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典型的枢纽一辐射式营运网。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23亿吨千米,客运量106万人。客货运输量分别比1984年增长13倍和154倍,逐渐成为中国西北开放的门户。

机队:总数23架。7架Tu-1MM、3架IL-86、2架737-300,2架An-24、2架DHC-6“双水獭”、7架Y-5。

总裁:张瑞甫雇员:4597

总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830016)

中国云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是中国民航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基地设在著名的旅游胜地昆明,现已开通34条国内航线和3条国际航线,新加坡、泰国航空公司有航班直达昆明。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15亿吨千米,旅客运输:145万人。

机队:7架B737-300。订货:3架B737,3架B767。

总经理:薛孝明雇员:2300

总部,云南省昆明市巫家坝机场(650200)

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于1989年由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公司改名,是中国民航直属企业,中国一家大型通用航空业。以山西太原为中心,连接34个城市,58条航线,为客提供摄影、探矿、石油勘探、测绘服务。有太原、石家庄个运输基地。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05亿吨千米,运送旅46万人。

机队:总数70架。5架雅克42、3架Y-7、6架双水獭5架LL-14、3架An-30、5架Y-12、8架Y-5、2架“空中王”、2架BO-105、9架BELL、10架Mi-8以及C-130等。

总裁:张长景雇员:3791

总部,山西太原武宿机场(030031)

中国长城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21日,是由中民航飞行学院创办的以经营国内客货运输为主的航空企业陆续开通10条国内、省内航线。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0亿吨千米,载运旅客11万人。

机队:总数5架。2架Tu-154、3架Y-7-100。

总经理:黄明顺雇员:150

总部:四川重庆江北机场(618307)

2非中国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

上海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12月,是我国第一家自主经营国内干线客货运输的地方航空公司。现已开辟了上海至北京、广州、深圳等57条航线,通达城市28个。1991年8月8日成立上海航空企业集团,使公司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的道路。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12亿吨千米,旅客运输量108万人。

机队:6架B757-200,1架B767-300。已订购4架B767-300,2架B757-200于2000年前交付。

总经理:孙仲理雇员:1300

总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00335)

四川航空公司成立于1986年9月,是一家地方性航空运输企业。现已开通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中心,通达全国及省内的48条航线。1994年完成总周转量07亿吨千米,载运旅客85万人,均比上年增长20%以上。

机队:6架Tu-154M,5架Y-7。已订货3架A320。

总经理:杜定欢雇员:850

总部:四川成都一环路南三段9号(610041)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3月,是我国地方航空:公司中较大的一家,前身是1984年由福建省、厦门市合作成立的厦门航空公司。现已形成了以厦门为中心通达全国的55条航线。1994年1月兼并福建航空公司。1994年运输总转量191亿吨千米,客运量21459万人,货邮运量379万吨。

机队:4架B737-200,4架B737-500,4架Y-7。已订货2架B757-200。

总经理:吴荣南雇员:2000

总部:福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361009)

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由海南省政府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光大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海南分行、海南东亚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参股。基地设在海南省港口机场,现已开通海口至北京、广州、上海等地18条航线。1994年利润114亿2元。

机队:4架B737-300。2架Metr023,已订货1架Learid55。

总裁;陈峰雇员:810

总部:海口市海秀大道9号海航发展大厦(570206)

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成立于1986年12月25日,是军队与国内部分省、市、企业合办的一家经营航空客货运输的企业。现已在各地建立30个分公司,通航51个城市,每周有144个航班。基地设在北京南苑机场。

机队:8架Tu-154、2架An-24。

总经理:杨康琪雇员:96

总部:北京西三环南路14号(100073)

中国新华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是一家客货兼营的航空公司。下设天津、深圳两个分公司,并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8个办事处和业务代理。基地设在天津张贵庄机场。现已开通国内25条航线,通航16个城市。

机队:5架B737-300。

总经理:蒋伯约雇员:5印

总部:北京左安门外左安东路1号(100021)

武汉航空公司成立于1986年4月,是一家主要经营湖北省及相邻省市客货运输的地方性航空公司,基地设在武汉王家墩机场。

机队:4架Y-7、3架LL-14、2架Y-5、1架P-650。订购3架B737-300。

总经理:程耀坤雇员:200

总部:武汉航空路230-1号(430030)

深圳航空公司是由中国旅行总社、国际航空公司、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市南方通发公司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制航空公司。现已开通13条国内航线。基地设在深圳黄田机场。

机队:4架B737-300。

总经理:段大扬雇员:368

总部:深圳机场凌霄花园凌天阁(518128)

中原航空公司成立于1986年5月,是河南省地方航空公司,经营省内及省际航空客货运输,开通了郑州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19条航线。基地设在郑州机场。1994年旅客运量72万人,货邮565吨,总周转量590万吨千米。

机队:3架B737-300,2架Y-7。

总经理:谢永亮雇员:300

总部:河南郑州金水大道106号(450003)

福建航空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原是地方航空运输企业,现由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控股。1994年完成周转量268万吨千米,运送旅客12万人。基地设在福州义序机场。

机队:4架Y-7

总经理:候振山

总部:福建市五一路铁道大厦(350005)

浙江航空公司成立于1990年9月,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东方航空公司合营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省内外十余条航线。

机队:3架冲-8,2架Tu-154。

总经理:罗强

总部:浙江杭州与塍路7号

贵州航空公司成立于1991年9月,是贵州省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现已获准经营省内及相邻省市的客货运输业务。基地设在贵阳磊庄机场。

机队:3架Y-7,1架Y-12。

总经理;马永兴

总部:贵州贵阳市省府路20号

长安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底,是陕西省地方航空客货运输公司,现已开通西安至汉中、榆林、银川、敦煌等多条省内、省际航线。基地设在陕西咸阳国际机场。

机队:3架Y-7-100。

总经理:折益宁雇员:250

总部:西安劳动南路2号信箱(710082)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始建于1981年初。是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和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资组建的专业航空公司。它是国内第一家地方专业航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农业航空、航空物探、航空遥感、人工降雨、海洋环境监测及短途客货运输和各类包机飞行。基地设在哈尔滨平房机场。

机队:8架Y-12、14架Y-11、3架Z-9、8架AS350B2“小松鼠”直升机、4架DHC-6-300“双水獭”。

总经理:吴财宝雇员:610

总部:哈尔滨平房区友协大街15号(150066)

中国海洋直升机专业公司1983年3月成立。该公司是一家地方性民用航空服务公司。公司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开发海洋石油及其他方面的飞行服务,同时还随时提供紧急救护飞行服务,开辟不定期旅游包机航班,提供专业飞行服务。基地分别设于深圳、湛江、上海、天津塘沽直升机场。

机队:5架“超美洲豹”及“海豚”直升机。

总经理:王兵雇员:400

总部:深圳市红荔路四川大厦14楼(518028)

翼华航空公司成立于1987年4月,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石家庄飞机制造厂。主要业务包括:航空探矿、空中照像、农林牧作业、有限度游览飞行。基地位于石家庄大郭村机场。

机队:6架Y-5。

总经理:吴风霞雇员:85

总部:石家庄机场路164#-95

双阳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于1991年9月,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地方通用航空公司。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双阳飞机制造厂。经营范围包括:航空播种、航空护林、航空化学处理、农林航空规划视察、资源调查,空中拍照等。基地设在贵州安顺机场。

机队:4架Y-12、3架Y-110

总经理:范月民雇员:37

总部:贵州安顺8#信箱(561018)

江南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于1990年5月,是华东地区通用航空公司。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常州飞机制造厂。主要经营华东地区农林业飞行和江苏省内工业飞行及有限游览飞行。基地设在常州洪庄机场。

机队:4架Y-11,2架Y-5B,3架Y-5。

总经理:骆镇锡

总部:常州西郊机场机场路23号(213016)

山西省航空公司是一家地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91年1月。主要经营华北地区通用航空业务,包括航空摄影、航空遥感、航空护林、人工降雨等。基地设在太原武宿机场。

机队:3架Y-7-100。

总经理:秦建明,雇员:33

总部:太原迎泽大街36号(030001)

荆门联合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南地区一家地方通用航空公司。由宏图飞机制造厂、中国民机开发公司、荆门人民政府投资组建。主要经营中南地区农林业飞行及工业飞行,经营有限游览飞行。基地设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

机队:3架Y-5B。

总经理:吴传荣

总部:荆门市305信箱(434534)

中飞通用航空公司是经中国民航总局批准的专门经营通用航空业务的航空公司,隶属中国试飞研究院。主要从事航空摄影、航空遥感遥测、机场航道校准、科研试飞等科技服务。基地设在西安阎良机场。

机队:3架CITATION“奖状Ⅱ”,1架Y-12,1架Y-5。

总经理:程敦滨雇员:75

总部:陕西西安市乃#—90(710089)

龙垦通用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护林防火、磁测、航磁和旅游观光等通用航空业务。基地设在牡丹江海浪机场。

机队:2架PLI-T400,1架NSA,5架M-18A,9架GA-200,2架-Y-11。

总经理:洪军

总部:佳木斯市升平路86号(154002)

南京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是由南京市政府和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合资经营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现已开通数条省际航线。1994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2万吨千米,旅客运输量14万人次。

机队:3架Y-70

总经理:江和平

总部:南京大校场机场

山东航空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5日,由山东省地方政府投资兴办。

机队:1架Y-7

总经理:孙德汉

总部:济南遥墙机场

珠三角2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5大国际机场,堪称国内最密集。政府要整和无非三点。
1省政府层面是有序整合资源,毕竟三个机场直线相距100公里以内,避免航线重叠,资源浪费,恶性竞争。

2地方政府肯定不干,首先是深圳不愿意。机场是地方开放一个样板,没有自主权绝对不干。其次还有经济考虑,怎么分配是大问题。再一个是航线如何规划,中南空管局在广州,以往航班调度都是广州优先,后年整个会不会广州优先选择航线其他两位小弟被迫改?

3这次整合可以看成是省里的整合,后年还会有很多资源整合。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发展,无论是 历史 还是政治,老大一定是广州,其它城市要有分工,这个最需要省政府的协调。深圳发展不错但是需要有主次之分,一盘棋不能多头。

PS我在深圳定居,我不否认深圳,但发展要看长远,贡献看长期。
深圳为什么会反对,答案很简单,深圳机场靠自己发展会更好,而归到广东省机场集团,只会被压制,深圳市民出行只会更不方便!这个理由还不充分吗?也许有人会提什么别的货运等理由,那些理由细想真有一条靠谱吗?深圳和广大来深建设者只有虎门大桥被搞成全世界第一堵大桥,每逢节假日,深圳西行北行都要去广州绕道,三小时车程变成十三小时的痛苦记忆。广州还打着广东省的旗号,肥的是广州一市之利,很不要脸。

很多广州吹子在广州发展一步步落后深圳之后,满口大道理,其实满嘴显露的不要脸。首先,广东省给了深圳什么?国家给了深圳政策,但和广东省基本没关系。深圳的发展主要是国家政策和来深建设者共同创造的。第二,广州长期吸血广东下面各地市,有机会广州抢过来,下面地市发展,广州千方百计压制。第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发展还是比广州快比广州好。广州又担心深圳对珠三角城市的外益效应和吸引力,担心深圳发展成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被边缘化,可说长期使坏,因此珠江东西联系想办法破坏,深中通道阻碍了十多年才开建,虎门大桥成了世界第一堵大桥,广东省的高速都要去广州绕一圈,深茂高铁规划长期落实不下来。。。广东各地市对广州的积怨每年人代会都要暴发一次,广州可说长期舔不知耻。要不是广州的长期吸血行为和阻碍,广东省的发展至少比现在每年快几个点。第四,深圳近十多年,一个城市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长期比整个广东省还多。深圳因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快,外溢效应巨大,带动东莞惠州河源等城市发展快,华为终端和IT总部搬迁东莞,让东莞产业上升一大层次,中兴工厂搬往河源,给河源GDP和就业带动巨大,更多的公司和工厂搬往外地,带动广东多地市的发展,很多地市主动对接深圳,发展与深圳关系。反观广州,除了吸血和压制各地市,抢各地市发展机会,还能有的就是像我一样的广吹和无知的吸血鬼。第五,广州长期以广东带言人的姿态,想的都是去抢别的城市的成果和发展机会。机场整合也是如此,高速建设也是如此,产业布局规划也是如此。不靠自己的能力,只想占大家便宜,还压制大家发展,大家想想这几十年广州的真正表现,这是几十年来广州的真正面目,还不知耻。

先解释一下三个机场的关系吧,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负责任的说深圳、珠海机场无法与广州机场相比,三者也不存在比较前提,因为前者是门户枢纽机场、是整个中国与东南亚、澳新的第一大门户枢纽。而后两者仅仅是以深圳、珠海本地客人为主的机场,国际航线、通航点、市场覆盖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虽然在深圳市政府的大额补贴下,深圳近年新开了数条国际长航线,但效益委实堪忧。很多公司甚至拿完补贴就停,因为靠正常的航空市场机制和特点,非枢纽机场无法支撑国际长航线。

那么深圳、珠海能成长为枢纽机场么?或者说航空枢纽是否与GDP地位对等,深圳GDP赶超广州,深圳机场就能取代广州成为中国第三大枢纽机场?很遗憾,虽然中国过去前三大航空枢纽确实是GDP排名相同的北上广,但GDP并不是航空枢纽的决定性因素。决定要素在于机场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北上广之所以为中国三大航空枢纽是因为其分别是中国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的总部所在地。这与美国三大枢纽是亚特兰大、达拉斯、芝加哥而非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的情况一致,因为美国三大航达美、美航、美联航的总部位于亚特兰大、达拉斯、芝加哥。就好比广州没有证劵交易所却想叫板作拥深交所深圳的南中国金融中心地位一样,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但结局是肯定悲观的

也许会有人说深圳有深航啊,但深航与南航竞争的惨败,进而被国航收购的 历史 ,其实也是深圳、广州枢纽之争的结局。国航收购深航,看中的是深圳本地市场的高端旅客价值(这方面深圳完胜广州)和对南航广州枢纽的战略牵制作用,这也是收购后,国深航开通的国际航线在澳洲、东南亚,不在欧美的主因,因为中国三大枢纽各有千秋,国航北京强在欧美、东航上海强在日韩、南航强在澳洲、东南亚。但是,这也只能是牵制,改变不了广深机场的地位,为什么呢?

因为枢纽的本质和发展初衷就是运行资源和市场的垄断,所以世界上任何航空市场枢纽都相距甚远,通俗说航程至少两小时间隔吧,如英国,航空枢纽永远在英航总部伦敦希思罗机场,哪怕希思罗时刻紧缺到全球最贵,可以溢出到伦敦盖特维克机场,也依然在伦敦,连南部的曼彻斯特也没戏。广深太近了,交通太方便了,通过广深市场一体化的营销政策,航司通过广州枢纽国际长线网络就可达到这种效果。大数据(POS旅客销售地数据)也说明深圳国际旅客大多不是北上广州,就是南下香港。

当前珠三角的枢纽竞争在广州和香港,广州枢纽除通航点日频指标外,基本已全面超过香港。换个大家都懂的马太效应理论,强者愈强,广州国际枢纽超越香港是大概率事件,其国际枢纽的地位,深圳无法撼动,珠海本地市场规模有限,更是望尘莫及。

因此大家不忿广深珠机场整和,认为整合后广州机场会压制深圳国际发展,完全是伪命题。简而言之,一、广州机场一定是发展的比深圳、珠海好,不是谁压制谁的事,而是广州是枢纽,有南航总部背书,你们不是,好比深圳有证交所,广州没有,不服气不行。民航业的特点决定了枢纽发展的先发优势,深圳想建枢纽?不可能,晚了,南有香港,北有广州。武汉、郑州成为航空枢纽的可能性都远大于深圳、珠海,无它,因为长江中部现阶段还未形成航空枢纽,当然高铁因素影响很大,但无关本文主旨,暂时按下不表;二、深圳、珠海不做航空枢纽依然可以发展国际航线,但这必须以本地市场为基础,如东南亚的热门普吉、曼谷,本地市场每年大几十万,自然足以支撑直飞,但其他国际长航线,本地市场少,又无枢纽中转旅客补充,谁飞谁亏,补贴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三、机场不是航线运营方,航司才是,机场合并,更多的是解决运行资源的统筹,比如近进空域拥挤,压根不会影响各机场航线布局。

失眠文发布如上

深圳机场最早选在后海湾,也就是现在深圳大学高新南区这一带,当时谁都无法预测到深圳用30多年发展到这样的规模。把机场选在宝安当时是有不同看法的,认为离市区(罗湖)太远而离东莞更近。现在看来这个选址是正确的。从大湾区的视野看,宝安机场位于大湾区的核心。

反观新白云机场,当时也有两个选址,一个在番禺被否决了,新机场建在了北部山区。

我们都知道一个机场的有效或者合理服务半径大约50~60公里,如果你以深圳机场为圆心划一个50公里的圆,它包括了深圳,东莞,中山,番禺,惠州。

如果你以广州机场为圆心划一个50公里的圆,它包括了广州和70%的山地。我不再解释了!

坚决反对。深圳市的发展速度比广州快,应当支持速度快的城市快跑,快点跑到东京、纽约前头。广州没本事就知道欺负自家弟弟,恶心!广州害怕深圳的大空港战略所以打压深圳,典型一个印度阿三。

广州白云机场离深圳太远,又没有像上海虹桥那样和高铁站并线,形成空铁无缝对接。所以即使停掉深圳机场所有国际航线,也无助于吸引到深圳居民到白云机场搭乘国际航班。深圳居民只会去更少时间的香港机场。那么又怎么能够增加广东机场集团的收入呢?深圳机场由广东省控股并非不可以,只是希望控股集团不要罔顾市场需求,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广州是广东省府,政治,商业中心;深圳是副省府,金融,服务业,IT, 科技 ,航运中心,外国友人多,来往深圳洽谈业务, 旅游 的外国人非常多,关停深圳国际航线不合理。而广州到深圳距离约120公里,如果关闭广州国际航线,让广州人到深圳坐国际航线则非常合理,可以分担广州一部分省府压力。

如果深圳机场不能保持独立,我赞同深港机场整合的方案。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整合成深港机场集团,香港全部走国际航线,深圳全部走国内航线。两机场之间值机,行李托运一站搞定,意即深圳机场值机托运行李后,就可以直接在香港机场登机了;反之亦然。香港到深圳中转国内航线的,托运的行李直接自动转到机场机场相应航班上去。深圳香港机场之间,修一条直通的城际铁路,时速200公里,20分钟就可以互通了。深港单检,在深圳已经办理离境手续的,到香港机场无需入境再出境(目前已经可以);国际中转旅客可以直接来深圳机场办理入境手续。深圳放弃所有国际航线,香港放弃所有内陆航线,这可以大大促成深港高度一体化,而深圳可以放手全力发展国内航线网络,覆盖住每一个一二三线城市。

深圳市是国家的特区,是国家的除上海外的一个经济次中心。广州和珠海还定位于广东省内,抛开深圳的港珠澳大桥其实就一个笑话。深圳将一支独秀,聚集了全国的人才和资源。整合考虑应该以深圳为中心,而不是广东的广州。

广东一共有20个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国际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惠州机场、佛山沙堤机场、韶关国际机场、梅县机场、汕头外砂机场、湛江机场、阳江合山机场、罗定机场、广州岑村机场、兴宁机场、深圳南头机场、湛江坡头机场、珠海九州机场、湛江遂溪机场、普宁维平机场、粤西国际机场。
广州塔又被称为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等,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总高度600米,上面有摩天轮和极速云霄以及空中云梯等娱乐项目,还有户外观景台能够看到城市美景,有2个观光大厅以及4D和3D动感影院,中西特色美食等,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姓名:陈心语  学号:21009102266 书院:海棠1号书院
转自: 人工智能在中国航天的应用与展望_数据 (sohucom)

嵌牛导读

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了国内外各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该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器、武器装备等航天应用相结合,论述其在自主规划航天任务、高效智能地面测试、全面快速设计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并从产品规划、顶层设计、产品打造、具体实施几个方面对中国航天后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嵌牛鼻子人工智能运用于航天。

嵌牛提问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中有什么运用呢?

嵌牛正文
岳梦云, 王 伟, 张羲格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6)

摘要: 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了国内外各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该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器、武器装备等航天应用相结合,论述其在自主规划航天任务、高效智能地面测试、全面快速设计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并从产品规划、顶层设计、产品打造、具体实施几个方面对中国航天后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航天应用

0  引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近年来,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这四大催化剂的发展,以及计算成本的降低,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2016年12月,升级版“AlphaGo”化名“master”在60场互联网棋局车轮大战中连胜柯洁九段、陈耀烨九段、朴廷桓九段、芈昱廷九段、唐韦星九段等高手,取得全胜战绩,引起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1  人工智能的四大先决条件

11  物联网

随着摄像头、麦克风、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大量智能设备的出现则进一步加速了传感器领域的繁荣。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数据、记忆、分析、传送数据,将外部世界数字化,为智能系统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输入,成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交互、反馈的接口和手段。

12  大规模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一个计算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海量的分布式计算资源和超高速计算能力,令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训练复杂模型、用知识体系代替人类常识成为可能。这些知识和模型为人类和机器人提供智能的辅助决策,让人工智能成为现实。

13  大数据

大数据具备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的5V特点。在过去,要尽可能全面地认识某项事物,必须合理设计抽样调查的策略,使样本能够尽量覆盖全集特征。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不再采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权衡之策,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资源。通过知识挖掘,可以从大量有噪声的随机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人们事先不了解但是隐藏在数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种对隐性信息的挖掘是大数据价值的核心,也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

14  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算法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是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核心技术[1]。深度学习算法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其中最广为使用的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数据特征加以选择。深度学习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建模,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的行为,并将知识运用到与用户的交互中,达到机器“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中的落地。

2  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

21  图像识别

通过结合大数据的训练,人工智能可以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判断匹配。在图像识别的技术框架中,人脸识别应用非常广泛。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国内领先企业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高达99999%。此外,在产品生产质量检验上,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机械类产品的裂纹自动识别检测。

22  语音/语义识别

利用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语音识别能够让机器对采集到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和理解,转化为文本或命令。例如在军事上,可通过语音识别确认说话人的身份、侦听情报内容、或下发 *** 作指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针对中小词汇量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精度已超过98%,针对特定人的识别精度甚至更高。

23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因此理解语言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核心方向。综合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种科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一种智能高效的方式,对文本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理解与信息提取。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管理大块的文本数据,或执行大量的自动化任务,并且解决如自动摘要,机器翻译,命名实体识别,关系提取等语言相关任务[2]。

24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是即时空间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的感知解决方案是无人驾驶的基础,高精度底图的建立是无人驾驶的关键,具有深度学习的算法芯片是无人驾驶的核心。在过去六年内,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安全行驶220多万公里,仅发生17起交通以外,而且均是由人类失误引发的。

25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几乎所有人工智能分支技术,它至少需要具备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它能够理解人类语言,感知、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并调整自己的动作。目前已发展出多样化的机器人种类,从智能水平较低的工业机器人,到智能陪护机器人再到高级智能机器人。

3  人工智能在中国航天上的应用前景

31  更自主的任务规划

航天飞行任务规划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处理过程,其中涉及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众多的约束条件,这种问题适合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人工智能+”。

311 “人工智能+运载火箭”——高容错飞行

运载火箭的飞行入轨面临的是一个地面难以复制和仿真等效的全新环境,飞行阶段程序转弯、发动机关机、级间分离、再次点火、姿态修正、载荷分离诸多环节中数百个零部件任一失效偏差都可能给火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运载火箭成败与否的核心一环。高机动性、短飞行周期、恶劣环境都意味着人无法有效干预,因此,发动机推力下降、姿控极性接反均直接造成了任务失败,飞行风险居高不下。

目前的箭载计算机大多不具备重新规划飞行任务的能力,或需要地面人工计算制导诸元后,通过测量系统进行了上行注入,一定程度上实现d道的重规划,将卫星送入轨道[3]。

未来,将运载火箭设计阶段梳理的飞行过程故障模式与传感器参数相结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载火箭飞行阶段故障自诊断以及深度学习训练方法,在分秒必争的运载火箭飞行段完成故障预测、故障定位与故障隔离工作,并通过轨迹d道重规划、制导姿控模型重生成,有效隔离局部故障,规避失败风险,最优化飞行轨迹与姿态控制,有效挖掘潜在运力资源[4]。

除此之外,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关机、级间分离后,分离的舱部段通过自主感知和自主控制技术,与卫星定位信息、地形布局信息动态匹配,通过发动机再次点火,实现舱部段自主飞行、平稳下落、精准落地以及主动防护,通过舱部段及各级发动机的回收再利用,显著压缩运载火箭任务周期,降低运载火箭制造成本。

312 “人工智能+深空探测器”——自主规划

现有行星探测器的主要前进方式为:拍摄前方照片通过遥测发回地面站, *** 作人员根据图像确定前进路线,再通过上行通道上注行动指令,实现探测车的行驶 *** 作。这种模式过于依赖地面测试人员,效率较低,很多时候由于行星表面环境较为恶劣,或者由于距离的确过于遥远,遥测控制信号也比较微弱,或者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相对位置改变,无法实现遥测遥控,更难以实现探测器的实时控制。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监控装置的自动驾驶将大幅提高探测、地形勘测的效率。根据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地形状况,利用图像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行星探测车的自主行动,选取最优探测路线,智能避开障碍物体,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采集有用信息,大大辅助深空探测应用。

深空探测应用中,复杂航天器是由大量元器件和软件组成,长期的在轨运行,元器件的故障和软件的不完善在所难免,由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当某部分损坏时,难以通过人员进入太空进行判别和修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空间高精度、高灵敏度机械臂,通过智能分析航天器数据,实现故障的自主定位、自动识别和在轨自主修复,在轨 *** 作、组装、拆卸、管理。

313 “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智能作战

通过多维度侦查探测系统,智能感知、发现、定位、跟踪敌方动态、电磁频谱信息、作战行动等战场态势信息,以最少的人员、更少的代价、最大化地获取战场情报数据,辅助智能判别与智能决策应用。如利用覆盖红外、可见光、微波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一体化、集成化的多模融合探测装置,智能感知多维度、多层次、多类型数据,然后应用数据配准、智能去噪等预处理手段获取高质量多源数据,再利用深度学习、模糊推理、专家系统等智能技术,建立目标识别和威胁判别模型,实现武器装备作战环境中目标智能探测感知和识别。

通过给武器装备各类传感器、探测器,智能探测感知飞行空间信息、拦截d信息等,数据传输给d载智能“大脑”,设定相应的优化准则、目标等,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自主决策,规划调整飞行d道,通过动力学气动调整,改变飞行轨迹,增强突防性能[5]。

人工智能使无人机个体具备较高的智能水平,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无人机蜂群战术。目前,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首的众多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经费就无人机集群在空中的协同作战理论和技术展开研究,包括无人机的快速编队、多机间通信协同,自主战术决策与下达作战命令等,构建多无人飞行器的任务自组织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

32  更高效的地面测试

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同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是运载火箭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状态准备、测试 *** 作、预案决策、数据判读,每一环都是技术能力的保障,都是知识经验的考验,同样每一步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成败维系在每一名人员身上,高水平人员的稀缺造成测试发射无法多任务并举,以及连续疲劳带来的风险造成测试发射周期无法进一步压缩,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提升测试效率,降低发射成本[6]。

321 采集层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代替传统的传感器采集或人工直接观测,基于视频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火箭本身测点的布置。例如:发动机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对其工作时的声音进行频谱分析;一些机构的动作,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摄像机直接观察;仪器仪表的指示灯状态监控,可以通过摄像头摄录信息,之后在后台用图像识别的方式的进行自动判断。

322 处理层

人工智能技术极大的提升了设备的数据处理与故障诊断的能力。对地面测试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除了完成流程自闭环的反馈判断,还能够对数据的趋势、关联进行综合分析,设备不但可以掌握自身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启用合适的故障预案,还能够想设计 *** 作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和任务规划建议。

323 执行层

前端无人值守是未来火箭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测过程中的脱查脱拔等人为 *** 作、异常故障时的抢险 *** 作,可以采用带视觉定位系统的机械臂来完成。此外,后端的人机交互也可以加入语音识别、手势感知等新型指挥手段,提高测试效率。

33  更全面的设计保障

331 智能设计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目前的半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升级为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整合现有的海量资料及资源,模拟人脑思考的过程,彻底解决上述三类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航天大脑”可以根据型号需求提供总体文件的初稿,总体设计师进行决策修改后,“航天大脑”将系统需要的文件自动下发至系统级,并形成系统级文件的初稿,系统设计师进行决策修改后,“航天大脑”再将单机需要的文件下发至单机。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设计师仅需将设计输入文件提交至“航天大脑”,系统则会根据需求以及所学习的设计文件完成设计工作。如设计电缆网图时,设计师仅需将电缆的几何尺寸、点位定义等提交至“航天大脑”,“航天大脑”会自动绘制出电缆网图的模板,并自动给出诸如线缆型号推荐、连接器型号推荐等辅助决策信息,设计师将不需逐个翻阅厂家的手册即可完成设计,设计效率将大大提高。此外,由于“航天大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文件的学习工作,并从中找出最优方案,设计的标准化和设计水平也能够得到保证。

332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研制造系统,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运载火箭制造装配需要的物资、工具、生产线、场地、工装、人员、运输车辆都统一进行编码采集与实时定位管理,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运载火箭制造装配资源条件,进行投筹管理,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并与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计划有机对接,通过态势分析与智能预测,实现生产规模进度的最优化预测管理,成本进度最优化,并能够实现突发风险的动态应变处置,实现成本最优化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火箭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收集与保障。建立火箭的综合档案履历资料库,收集制造、装配、测试各个过程的数据与知识,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作为智慧火箭的数据支撑与健康诊断的依据,降低设计和研制成本、提升测发效率、提升火箭的可靠性[7]。

333 远程支持

随着在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零窗口点火变得常态化,靠大量人力在靶场保障发射任务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发射中心将从逐步从靶场向远程后方迁移,以日本epsilon火箭为例,科研人员远程使用两台笔记本就可实现火箭发射控制。

远程支持中心能够统一接收、存储各靶场各型号发回的测试数据并存储,并通过智能搜索引擎随时搜索查看关心的数据及相关文档;针对当发测试数据,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前识别出可能有质量隐患的关键节点;当靶场出现故障时,远程支持中心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开展协同排故工作。

4  中国航天发展人工智能的对策建议

41  聚焦航天 “大脑”技术体系,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基于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探索和积累,提出以技术-产品-服务为核心的航天“大脑”,其技术体系设想如图1所示。

图1航天“大脑”技术体系

411 技术层

智能感知是为机器装上触觉、视觉、听觉、神经和运动机构等智能硬件,使其具备感知世界的能力。通过集群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预处理、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为智慧大脑提供强大的记忆”和“计算”能力。

412 产品层

智慧产品包括智慧院所、智慧火箭、智慧装备和智慧民用产业。其中,智慧院所是所有智慧产品研制的基础,其可以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并为员工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智慧火箭指的是为火箭装上“触觉”和“大脑”,降低测发控对人的依赖,提升火箭可靠性;智慧装备指的是通过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实现装备自主保障;智慧民用产业指的是通过军民融合方式,将军用技术转向民用领域,如智能健康监测、智慧家电远程测控、智慧照明、智慧安防等领域。

413 服务层

未来应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航天装备的结合,实现装备信息智能采集、远程保障、智能决策的完美集成,发展模式也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服务转变。

42  打造航天“大脑”系列产品,快速形成专业的能力和队伍

421 智慧院所

以创新为驱动、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工具,充分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利用各类内外部资源,保证能够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为航天单位的发展提供智能决策。

422 数据银行

建立航天大数据中心,成立“航天数据银行”,对产品研制、生产等多环节的数据进行统一管控、统一挖掘,实现数据挖掘效果的最大化,创造服务价值。智慧管理通过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统一管控,建立基于数据信息驱动的智能化研制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智慧决策基于大数据技术,将先进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融合,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23 智能装备

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火箭的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包括智慧的远程发射支持平台,智慧的测发指控平台,智慧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平台。智慧的远程发射支持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训练后方的智能机器大脑,提升异地协同保障能力,减免专家到一线协助排故,解决问题。智慧的测发指控平台依托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自主的测发指控过程。智慧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保障数据统一化规范,完成自主健康评估、精准的寿命预测和数据驱动的视情维修[8]。

424 智慧产业

依托剩余载荷和末级监控,实现对地观测等服务,依托远程测控、健康监测、大数据、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通过融合智慧城市中的多源数据,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为航天单位军民融合开拓增收,锻炼队伍。

43  分布落地执行,拓展航天“大脑”的服务

未来,应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航天装备的结合,实现装备信息智能采集、远程保障、智能决策的完美集成,航天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服务转变,如智慧的发射服务、全面的体系作战服务和智慧的军民融合服务。智慧发射最终要实现输入一个指定的位置坐标,为其精准、快速、智能、高效、低廉地发射到指定地点。全面的体系作战服务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装备的自主保障、战时智能决策和一体化的体系作战。智慧的军民融合服务结合现有的技术和民用产业,开展更多的智慧产业服务,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令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更加智能。

参考文献:

[1]夏定纯, 徐 涛 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 妮, 徐文尚, 王文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J] 煤矿机械, 2009, 30(2):4-7

[3]沈林城, 关世义 开放式飞行任务规划方法[J]宇航学报, 1998, 19(2):13-18

[4]席 政 人工智能在航天飞行任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学报, 2007, 28 (4) :791-795

[5]张 克, 邵长胜, 强文义 基于面向Agent技术的任务规划系统研究[J] 高技术通讯, 2002, 12(5):82-86

[6]鲁 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J] 宇航总体技术, 2017(3):5-12

[7]郭凤英, 何洪庆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J] 中国航天, 1996(6):19-21

[8]谭 勇, 王 伟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及发展[J]飞航导d, 2009(7):35-38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 Aerospace

Yue MengYun, Wang Wei, Zhang Xige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ystem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6,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y such asnetworking, massively parallel computing, big data and deep learningalgorithm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years, exciting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image identification, voicerecogni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 self-driving, thus got theattention and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combin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th space applications such as rockets,deep-space detector and weapon equipment, then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prospect in space Mission Planning, Ground Testing, Integrated Support, etc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ubsequentdevelopment of AI technology in China Aerospace

Keywor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China Aerospace

收稿日期:2019-02-18;修回日期:2019-02-26。

作者简介:岳梦云(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与导d的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方向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1-4598 ( 2019 ) 06-0001-04

DOI : 1016526 / jcnki11-4762 / tp201906001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除了深圳机场,还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揭阳潮汕机场、粤西国际机场、湛江机场、梅州机场、惠州机场。

广东省共有7个机场,相对信息分别是:

1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处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街道、花东镇交界处。

2揭阳潮汕机场。机场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登岗镇。

3粤西国际机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塘缀镇合山村。

4湛江机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郊,原称西厅机场,距湛江市中心5公里。

5梅州机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长岗岌,距市区中心4km。

6惠州机场。距惠州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3600多亩。

7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中国深圳市宝安区、珠江口东岸。

所以除了深圳机场,还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揭阳潮汕机场、粤西国际机场、湛江机场、梅州机场、惠州机场。

扩展资料: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ICAO:ZGGG,IATA:CAN),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北部约28公里的民用机场,地处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街道、花东镇交界处。

地理位置为北纬23°10′3572″,东经113°15′1713″,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  ,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  。

机场前身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始建的旧白云机场。1963年,名称变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2004年8月5日,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2015年2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广州机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12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