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主要学什么?

物联网技术主要学什么?,第1张

主要学科有:
“主要学物联网概论、物联网硬件基础、无线传感网应用技术、RFID应用技术、M2M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Android移动开发等。物联网应用技术培养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这一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受全球各国重视是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各国纷纷推出物联网相关政策,我国也开启了物联网发展里程碑的年份,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经过10年发展,物联网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在云+AI等技术加持下,让物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发展迅猛,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代。
运营商、半导体厂商、通信设备、云服务商和应用端等形成物联网产业链,而NB-IoT和LoRa等LPWA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解决物联网大规模部署连接等需求,继而使得物联网在工业、零售、物流和交通等垂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产业链积极推动下,物联网连接规模成倍速度增长,LPWAN连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9%。此外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指出,5G技术部署,也将把物联网带上更高的层次,也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其中运营商是万物互联积极推动者,全球运营商纷纷转型寄望于在大连接时代,不再局限做一个管道提供者,希望能抢夺物联网应用端市场,例如面向工业、教育、医疗、车联网和智慧家庭等应用场景寻求机遇。
物联网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RFID技术

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拓展内容:

1、RFID技术

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让物品开口说话”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中RFID标签上存着规范而具有互通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他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中实现物品的识别。

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传感器技术是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活动等内容。

3、无线网络技术

物联网中物品要与人无障碍地交流,必然离不开高速、可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近距离的蓝牙技术、红外技术和Zigbee技术。

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和规划等)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将物品“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

5、云计算技术

物联网的发展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中的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大脑,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通过对物联网定义和架构的分析,得出物联网的核心功能是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处理。所以,要确保高效运作,物联网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1、整体感觉。

知觉是物联网的核心。IoT是由物品和人组成,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为让物品有知觉,需要在物品上安装不同种类的识别装置,如电子标签、条码、二维码等,同时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照相机等识别设备感知它的物理属性和个性化特征。通过这类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物品信息,实现全方位感知。

2、可靠传输。

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是保证物物相联的关键。因为物联网是一种异构网络,不同实体之间的协议格式可能会有差异,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来实现协议格式转换,以确保项目间信息的实时、准确地传输。

为实现不同传感器数据的统一处理,实现了物物间的信息交互,必须开发支持多种协议格式转换的通信网关。利用通信网关,将不同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转化为事先约定的、统一的通信协议。

3、智能加工。

其目标是实现对各种物品、人员的智能识别、定位、追踪、监测、管理等功能。因此,必须以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为支撑,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来存储、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物品和人员进行智能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了因特网的限制,将对象连接到信息网络中,实现了“物物互联”。物联网支持信息网络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两个方向扩展、延伸和突破,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07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 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