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万起 比亚迪海鸥的价格真的偏高?全面对比五菱缤果

7.38万起 比亚迪海鸥的价格真的偏高?全面对比五菱缤果,第1张

如果说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这些微型纯电车是靠价格和颜值打动消费者,那么高一级别的小型纯电车要如何突围呢?目前热度最高的小型纯电车非比亚迪海鸥莫属,这款车刚刚迎来上市,738-898万元的售价被不少网友质疑价格偏高,那么海鸥到底值不值得买呢?今天,我们选取它的直接竞争对手五菱缤果,希望通过双车对比的方式,为大家找出答案。具体车型方面,选择海鸥活力版与五菱缤果333km悦享款。

外观对比:海鸥时尚锐利,五菱缤果复古圆润

海鸥采用时尚锐利的设计风格,下压的车头、上扬的头灯以及梯形下格栅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侧身造型紧凑而运动,动感的腰线呈现蓄势待发的车身姿态,采用悬浮式车顶和熏黑的轮眉设计,进一步凸显整车的运动感。配备五辐式轮毂造型和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尾部造型比较简约,贯穿式尾灯中间加入黑色装饰板,增强了一些时尚气息。底部梯形样式的后包围与前脸形成呼应。

五菱缤果采用圆润可爱的设计风格,类似椭圆形的大灯很有个性,封闭式前格栅进行了内凹处理,配合蜂窝状布局的下格栅,提升了前脸的运动感。侧身造型比较紧凑,充电口位于右前翼子板处,下侧裙处还加入哑光材质装饰条,配备的是半封闭式的15英寸轮毂造型。尾部延续圆润的设计风格,尾门微微隆起显得比较灵动,尾灯造型与前大灯形成呼应,后保险杠还加入一条粗壮的银色装饰条,增添时尚气息。

从外观配置来看,海鸥比五菱缤果多出自动头灯、大灯延时关闭和NFC钥匙功能,主打实用性;五菱缤果则多出LED大灯带LED日行灯,带来更好的照明效果。

内饰对比:海鸥多出101英寸中控屏

海鸥内饰的整体风格与海豚内饰相似度较高,采用造型相同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和滚轮样式的实体按键。矩形样式的仪表盘尺寸不大,但可以展示较丰富的行车信息。悬浮式中控屏搭载DiLink车机系统,智能化表现不错。空调出风口采用的是扁平状造型,下方还设计了手机无线充电板,后方设计了储物槽和杯架,实用性不错。

五菱缤果内饰采用了大量的圆形或椭圆形元素,比如方向盘和空调出风口都采用圆形设计,中控台造型、车门扶手处则采用的是椭圆形设计,延续了外观的可爱风格。采用双拼内饰搭配,并辅以大量仿陶瓷的装饰板以及亮银色镀铬装饰条,细节处彰显精致感。提供一块7英寸全液晶仪表,333km悦享款没有配备中控屏。

内饰配置方面,海鸥比五菱缤果多出101英寸中控屏,搭载DiLink车机系统,支持智能在线导航、语音识别控制、车联网、4G网络、OTA升级、手机APP远程控制等丰富功能,足以满足日常用车需求。五菱缤果配备一块7英寸全液晶仪表,可以展示相关行车信息,但缺少大屏在智能化方面有所缺失。

空间对比:五菱缤果车身尺寸更占优势

从车身尺寸来看,五菱缤果在长度、高度和轴距上都占据领先优势,尤其长度相比海鸥多出170mm,拥有更宽裕的乘坐空间。两车都采用仿皮材质座椅,前排座椅都支持手动前后调节和靠背调节,五菱缤果的主驾驶位还支持高低调节。考虑到两车都是小型车定位,乘坐感受相差不会太大。

储物方面,海鸥的后排座椅支持整体放倒,五菱缤果的后排座椅则支持按比例放倒,都具备一定的空间拓展性。

安全配置对比:海鸥安全性能更有保障

安全配置方面,海鸥相比五菱缤果多出前后头部气囊、EAB刹车辅助、TRC牵引力控制、ESP车身稳定控制、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等多项功能,行车安全更有保障。五菱缤果仅多出一项蠕行模式。

动力对比:两车续航都超过300km,适合城市驾驶

海鸥搭载一台最大功率55kW,最大扭矩135N·m的永磁同步电机,匹配3008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305km。支持快充模式,30分钟可以把电量从30%充至80%。

五菱缤果搭载一台最大功率50kW,最大扭矩15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匹配319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333km。同样支持快充模式,35分钟可以从30%充至80%的电量。

综合两车的产品力表现,海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更丰富的配置表现,尤其是多出101英寸中控大屏和诸多安全配置,在智能化和安全性上表现更好;五菱缤果的优势则在于拥有更大的车身尺寸,另外续航也更长。两款车型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就看消费者如何选择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享慢生活,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2、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

3、公共安全。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简介:泰安市迈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是一所以高校为依托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由电子、计算机、医学专家教授组成。主要从事胎儿、母婴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央监护系统及远程监护的研制开发、销售及临床培训工作。本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紧密结合临床,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胎儿监护仪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推广工作,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引领我国胎儿监护仪新潮流。(一)在胎儿监护临床诊断理论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出版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医学专著:《胎儿电子监护学》、《胎心率及其监护》、《剖宫产手术学》、《剖宫产及相关问题》等。其中《胎儿电子监护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约80万字,800多幅插图,全面详尽论述了胎儿电子监护理论及临床应用,它的出版对我国胎儿监护的推广应用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二)在医疗电子仪器研制方面,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制开发胎儿监护仪的高科技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紧密结合临床,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研制开发了胎儿监护仪、母婴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网络系统等系列产品,满足了医院临床监护的需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1、本公司于80年代初,第一家研制开发成功数字式胎儿监护仪;●2、第一家于1988年研制成功大屏幕显示电脑胎儿监护仪;●3、第一家于1998年在WINDOWS平台上研制开发成功MD9800系列电脑胎儿监护系统,开创了WINDOWS在胎儿监护仪中应用的新纪元;●4、第一家于2000年研制开发成功MD4000系列多床位电脑母婴中央监护系统,首次提出电脑母婴监护新概念;●5、于2000年研制成功MD8000系列多参数监护仪及中央监护系统;●6、于2003年本公司所有产品均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7、于2003年研发成功胎儿监护汉字标注技术;●8、于2005年成功研发了第一代胎儿监护实时在线自动分析诊断技术,开创了胎儿监护诊断新纪元,世界首创,国际领先。●9、于2008年成功研发了胎动自动记录技术,能够自动记录胎动活动图。●10、于2009年成功研发了第二代胎儿监护实时在线自动分析技术,并将其应用在便携式胎儿监护仪上,成功研发了MD2000C型全球第一款电脑自动分析型便携式胎儿监护仪,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8。●11、于2010年“实时在线电脑自动分析型胎儿母婴监护仪”荣获山东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2、于2011年公司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拥有山东省远程医疗监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泰安市远程医疗监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于2011年“实时在线电脑自动分析型胎儿母婴监护仪”荣获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4、于2011年成功研发的无线远程母婴中央监护系统,通过国际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列入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发展攻关计划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升级战略性新型产业,被山东省经信委列入省级物联网十二项重点示范工程。●15、于2012年公司研发的无线远程母婴中央监护系统被山东省经信委列入重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被泰安市政府列为泰安市重点工程项目。(三)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坚持不懈,连续举办了180余期全国胎儿监护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上万名胎儿监专业人才;与《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三届妇产科学术论文研讨会,全国著名的产科专家:江森、王世阆、朱克诚、蒋潼凤、程志厚、孔北华、郝锡昌、曾蔚越、徐黎明等均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2001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妇产科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制定了中国的《胎儿监护临床应用规范》。通过与全国各级医院妇产科同行的学术交流,极大促进了胎儿监护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为我国妇产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四)科研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本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研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高科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临床提供技术先进、性能优越、质量稳定、符合临床的优质产品。专业造就精品,由于我们多年来在胎儿监护事业上精雕细凿,锐意进取,使得我们公司的产品拥有多项独特技术和优点:1、中美合作的数字脉冲超声宽带技术2、全数字化自动同步、自动跟踪和数字信号自相关处理技术3、世界首创、独一无二的实时在线自动分析专家诊断功能!4、汉字标注技术5、自动抬笔技术6、全图俯视及打印技术7、数字化网络传输技术8、多床位屏幕自动分割显示技术9、中央监护无人值班自动监护技术10、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网络技术本公司已成为集医学临床研究、高新医疗仪器开发、生产与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国内独具特色的高科技单位,历经30年,在全国享有盛誉,为我国围产保健、优生优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法定代表人:范润东

成立时间:1998-01-19

注册资本:1069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科技城A区12#

除了在电子消费市场狂飙突进,展锐5G技术 探索 和应用,于物联网(IoT)生态构建层面,布局更广、速度更快且相对前者的现状而言,竞争力更强。

9月16日,展锐和11家物联网模组和方案商签署5G合作协议。这显示出这家目前国内除了海思(Hisilicon)之外唯一拥有消费级(5G移动SoC)和工业级(物联网)芯片设计能力的芯片商,正在加快物联网应用生态的搭建速度。

从展锐对自身商业定位“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角度观察,不难发现,在5G时代,展锐更侧重底层数字通信技术的生态聚合对物联网的支撑能力。

整体上,展锐的商业定位由三大底座技术支撑: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 AIactiver技术平台和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展锐正在两个方向——消费级5G SoC移动及基带以及工业级物联网芯片设计——与高通、联发科、海思和苹果等芯片商展开正面“竞合”。

展锐消费级5G SoC移动芯片设计水平和市场主流旗舰级顶尖竞品的差距,已从10年缩短至1年。在各类消费级终端出货量上,展锐的同比增幅因基数较低而显得璀璨夺目。展锐4G移动芯片也开始为荣耀和realme等主流智能手机商大规模采用。

除此之外,展锐在4G/5G技术的主场——物联网,斩获同样颇为耀眼。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跟踪报告,展锐在物联网领域依然延续高速增长:2021年第二季度,展锐是全球前五大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超过100%的玩家。

在NB-IoT、Cat1和5G等物联网全场景各个领域,展锐在高速推进,并于中国、欧洲、印度、中东和非洲和拉美等区域,蜂窝物联网芯片出货量均位列当地芯片供应商前三。

展锐高级副总裁、工业电子BU总经理黄宇宁说,“工业电子BU自2019年成立以来,顺应了工业与 社会 数字化转型中对连接和计算的刚需,整体业绩连年翻番。”

展锐CEO楚庆认为,5G技术专为“万物互联”而生。即使是智能手机,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有别于工业物联网,智能手机终端属于C端消费级场景。

自2019年进入“5G”元年至今,物物连接的规模快速扩容。

据黄宇宁预计,2023-2024年,支持5G R17技术规范的RedCap(低容量:Reduced Capacity)特性设备将得以普及,这将进一步提供超高密度的连接容量,真正实现将“每一块石头都连上网”。

5G万物互联网络的价值和连接数量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联网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有别于一般的资源,分享使用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资源就越少。依靠连接构建的网络则恰恰相反,使用的人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

黄宇宁说,“可以想象,拥有30亿-50亿甚至 500亿个连接的网络价值能有多大?!”

超量的IoT连接,叠加“端边云”的智能计算,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边界将被打破,数字化红利也将从消费领域扩展到 社会 的各个基础行业,包括5G在内的全场景通信技术,将完成从个人到工业体系再到整个 社会 的智能化升级。

当前,IoT蜂窝通信网络呈现出四代技术并存的局面。

2G/3G正在加速向4G/5G转网,4G阶段出现为物联网场景做“预热”的通信标准,如NB-IoT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和Cat1中速广域物联网等,这些标准的特性是“人联网”。

5G通信技术,是为物联网而生的首个通信制式,除了“人联网”,还实现了“物连物”。

在5G三大场景中,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最先实现商用,侧重追求极致大宽带移动通信体验;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提供极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是5G面向行业连接应用的关键手段;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即海量机器类通信,专为构建万物互联而生。
基于展锐在全场景通信技术领域长期的技术沉淀,展锐能为多样化的连接(尤其是工业级IoT)提供技术支撑:从十米到十万公里距离的连接,展锐有较为完整的商用连接技术和产品体系。

比如5G R15 eMBB场景,展锐研发了业内首款同时支持载波聚合、上下行解耦和超级上行等技术的5G调制解调器。

R15 eMBB实现了5G基本功能,保证5G“能用”:但是,虽然R15的网络传输速度在目前应用最广泛,但该版本只解决了传输数据的问题,做不到终端精度控制,这需要R16加以解决。

R16标准完善了uRLLC和mMTC特性,让5G从“能用”进化到“好用”,加速5G在工业、 汽车 、能源、医疗和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的规模应用,使5G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7月30日,展锐和中国联通完成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标准的5G eMBB+uRLLC+IIoT(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工业物联网)端到端的业务验证。

9月16日,展锐与联通数科联合官宣基于唐古拉V516(5G)平台,在5G物联网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共同面向5G工业互联网重大机遇,推进5G R16技术发展和商用加速向纵深落地。

展锐5G R16 Ready的关键特性,主要功能是实现了5G更好地支持垂直行业应用,为工业装备、钢铁制造、交通港口、矿产能源、医疗 健康 等领域带来数字智能技术变革。

除了5G,在中低速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展锐也有所布局,如在公网对讲机领域,展锐份额接近80%,云喇叭市占率为70%,OTT(Over The Top)领域Wifi份额有60%,市占率第一,在快递车充电换电领域,展锐产品份额占比近60%。

与业内通行做法一样,展锐在构筑4G/5G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体系时,也采取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的方式。

这种联合,就技术层面看,分为两层:一是在最新5G通信技术版本方面于中国联通单独合作;二则是基于成熟的5G通信技术版本,与更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关系。

比如9月16日,除了官宣和中国联通在新一代5G通信版本R16方面的深度合作,展锐还与包括鼎桥通信、广和通、海信通信、通则康威、讯锐通信、移远通信和有方 科技 等11家物联网模组和方案解决商,基于唐古拉V510(5G)平台做了战略联合发布。

展锐唐古拉V510是已成熟商用的5G基带芯片平台,支持5G网络切片等多项5G前沿技术,可广泛适配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能满足5G发展阶段中的不同的通信和组网需求。
为物联网提供通信技术、算力和芯片,探究展锐的商业目标,不难发现,展锐希望围绕芯片应用平台构筑产业生态,通过提供算力和通信技术能力,改造产业链,进而拓展全新业务空间。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的产业目标是成为“全场景物联芯片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商”,其商业定位确立为“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此项定位由三大底座技术支撑: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 AIactiver技术平台和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据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解释,马卡鲁技术平台将调制解调器(Modem)、射频(RF)收发器及射频天线模块集成为统一的5G解决方案,在支持3GPP协议演进的同时,能针对5G典型高价值特性,开发网络驱动单元,以提供一栈式解决方案包。

马卡鲁技术平台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为港口、钢铁、矿区和制造等垂直行业客户,包括智能机、智能穿戴和AR/VR等消费应用,提供低时延、高精度和安全可靠的连接体验。

5G行业应用将分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这已是业界共识。夏晓菲说,“马卡鲁通信平台能在不同阶段支撑产业变革。”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的技术设计路径分三个阶段:2019年为5G元年,eMBB技术得以落地,5G 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无线访问)/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信号转换器)和5G视频监控为典型的大带宽应用得到初步应用。

其次,5G To B应用逐步实现规模复制,同时更深入垂直行业。机器视觉、工业网关、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小车及无人机等典型行业应用具备适应性高、通用性强等特点,有机会率先实现千万级规模复制。

以5G R16新版通信技术标准为代表,将有效满足智能电网/制造/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此阶段具有更高性能、更广连接和更安全可靠的特性。

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具备R16的技术能力,故而能推动5G技术真正进入生产核心环节,从而为工业40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的演进永无止境。

虽然R16最先落地的三种能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和更低能耗进一步夯实工业40的技术基础,R16的其他技术能力还没完全落地,但展锐已在参与推进R17版的技术标准制定。

华尔街见闻获悉,5G终端向末端节点渗透,需要更精简的终端解决方案。在3GPP R17讨论轻量版5G时,展锐认为合理的带宽范围是20MHz,这个主张已成功被标准采纳。

通过对工业I/O节点的带宽、时延、性能需求分析,展锐在天线数、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无线扩容和增频技术)层数、BWP带宽等方面做了精确的精简,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活性。

同时,通过增强的非连续接收特性(e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采用更长的休眠模式,让特定的物联网终端得到更高的续航能力。

通过这些关键技术,马卡鲁平台将彻底实现从网关到I/O节点的全场景覆盖,而这也是 AIactiver技术平台的能力,能实现5G技术对生产全流程的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展锐成为荣耀芯片套片供应商。

什么是套片?

单独的芯片无法在终端硬件体系中发挥作用,必须做成套片形式。这就涉及了展锐第三大技术底座——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这个技术平台的支柱是工艺制程和封装,展锐提供整体套片方案。

简单来说,套片包括SoC、射频和电源芯片(PMIC)等。根据芯片集成度、功耗和数模混合架构的不同需求做各类芯片组成,最终通过封装技术做成集成度更高、无线性能更优的解决方案。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正在持续投入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封装)技术。其成果是通过SiP技术,将LTE Cat1整个方案的尺寸,做到了一元硬币大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501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