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的机器人送餐,京东的AI超级眼镜,这些黑科技如何赋能新零售?

盒马的机器人送餐,京东的AI超级眼镜,这些黑科技如何赋能新零售?,第1张

W

inshang

引言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写着零售商业的时代进程,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意识到 科技 对商业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中来。

来源 | 商业与地产 (ID:commercialproperty)

作者 | 猫头鹰研究所

曾经,网上购物的兴起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对便利的渴望: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物。

如今,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已成必然与必要,因为消费者在便利的基础上,同样渴望真实与新奇的体验。

对于零售商而言,目前已到了必须更精进其触达消费者方式的时候了。

而 科技 ,正是加快这一切改变的背后推手。

为购物者提供更多便利,加强体验感受,促进零售商线上业务规模……零售 科技 成为各类零售品牌争相抢滩试水、积极 探索 、布局未来赛道的重中之重,希望借此进一步为自己的零售业态赋能。

毕竟,更新换代了的消费者就是喜欢尝试这些新颖、灵活、有创意的产品和体验。

为此,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过去几年内零售商店都在 科技 创新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01

盒马的送餐机器人

2016年,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盒马鲜生。盒马的愿景是希望整合线上和线下购物的无缝体验。

与传统零售最大区别是,盒马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及先进设备,实现人、货、场三者之间的最优化匹配,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盒马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

在6月10日举办的2019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展览上,盒马首次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送餐机器人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南翔门店投入运行,可以在面积有限的运行轨道上实行高效配送。

消费者通过app下单结算后,到达就餐区只需要扫一扫传送区的二维码,一个半圆形机器人就会根据指令,通过传送带将餐食送至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取下菜品后,机器人又会按照原轨道回到取餐区,传菜最快可达40秒,基本实现30分钟内上菜,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就餐时间。

02

京东的AI超级眼镜

同样作为国内电商巨头的京东,也在持续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2018年,其技术研发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

近日,京东生态伙伴悉见 科技 基于京东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NeuHub 提供的图像识别等 AI 能力,推出了一款“超级眼镜”,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形式应用于门店智能导购、智能盘点、智能巡店,助力线下零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钛合金框架十分轻便(重量仅39g),功耗超低(仅16W),适应侧脸、遮挡、模糊等各种实际环境,并能以40寸的虚拟屏幕(FOV 21°),支持1080P高清视频流,实现毫秒级识别。

在未来零售场景中,门店店员通过“超级眼镜”可以瞬时了解眼前顾客的会员信息、用户画像、购物倾向等重要信息,实现智能导购的信息可视化,全面实现“知其所想,投其所好”。

此外,超级眼镜也可以针对码货场景,帮助店员了解SKU的售卖、库存信息;或者在分拣场景中,实现货品的空间定位,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03

Kroger的数字价格标签

2018年,美国食品连锁店Kroger在数百家商店推出了数字价格标签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Kroger Edge”,它能够显示商品的价格和营养成分表,商店能够即时和远程地更新物品价格和营养信息。Kroger还宣布了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计划。

04

Ted Baker的互动橱窗

商店的橱窗经常被用来吸引顾客的注意,但Ted Beker早在2017年就领先一步,为橱窗设计增添了互动性。

Ted Baker与Nexus工作室合作,将互动橱窗安在了位于Regent Street上的专卖店,来推动其“跟上Baker的步伐”营销活动。Ted Baker鼓励购物者将手放在窗户上,触发照相机来拍摄他们的脸(伴有提示音);然后将图像放到“跟上Bakers”,并共享到社交媒体上。店铺还设置了高达1000英镑的商店购物券作为奖品,参加者都可以参加抽奖活动。

除了鼓励路过的人进入商店,这项技术还巧妙地提高了人们对Ted Baker营销创意的兴趣,使其成为真正的全渠道营销活动。

05

Topshop的虚拟水滑梯

Topshop在2017年将其牛津街旗舰店的橱窗变成了一个互动泳池。消费者可以戴上Oculus Rift耳机,在虚拟水上滑梯上感受360度的骑乘体验,在人群上空扭动和转弯。

虽然听起来很无聊,但有报道称,以技术为主导的活动确实对销售额产生了影响。其背后的数字机构Elmwood称,泳装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0%。

06

Specsavers的框架样式工具

选择眼镜是一个漫长而疲惫的体验,顾客在找到适合自己的眼镜之前可能会要试几十副眼镜。2018年,英国最大的眼镜连锁品牌Specsavers推出了一项新的店内服务——框架样式器,使购物流程更简单化。

框架样式器,是一种成像软件,可以通过店内平板电脑生成顾客面部的3D模型,从而匹配出最适合顾客脸型、性别和年龄的眼镜。顾客可以在3D模型中试戴多种样式,在几秒钟内轻松快速地完成比较。这项技术大大简化了购物流程并加快了购物体验。

07

耐克的速度商店

2018年,耐克在纽约市开设了一家名为“耐克创新之家000”的旗舰店。诚如其名,它所包含的数字元素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且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这间旗舰店共六层,除了设有定制工作室和即时结账点外,“速度商店”更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顾客可以网上预订鞋子,店内会提供一个带有顾客姓名的储物柜,里面放着预定的鞋,使用智能手机解锁储物柜便可在店内试穿。如果顾客需要购买,可直接手机付款,不需要与任何人交谈,更不用排队结账。耐克旗舰店的设计使便利购物达到了极致。

08

亚马逊Go的自动结账

亚马逊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网上购物的体验,但现在该品牌也打算从实体零售中分得一杯羹。

亚马逊Go则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组合将付款和结帐过程自动化。这意味着顾客进入商店、取东西和离开的整个过程都完全自动化,无需排队,通过亚马逊Go App即可自动付款。目前,美国有九家亚马逊Go商店在营业,据报道,到2020年,全球将加至数千家。

09

Zara的自助结账

虽然自助结账已经是超市的标准配置,但在 时尚 零售业,这项技术的应用仍是非常落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装上的防盗磁扣会使自助结账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当Zara在2018年引进自助结账时,就证明这是服装零售业非常值得一加的技术。现在,顾客可以跳过Zara著名的结账长队,使用它简便的自助结账系统。

10

Target的手机钱包

2017年,Target推出了一款移动钱包,旨在使支付和结账的过程变的更快、更方便。有趣的是,零售商表示,通过Target App中的手机钱包结账,比普通付款方式快四倍。用户可以使用Target REDcard或xyk支付,还可以在付款时使用折扣。

随着使用App购物的用户不断增多,这种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并提高用户忠诚度。

11

奥迪VR展厅

现在的消费者购买 汽车 不再是从4S店开始,而是通常会先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 汽车 论坛进行调研。

2017年,奥迪在全球展厅推出VR体验,提供更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VR体验来选择他们的 汽车 配置,也可以在展厅内感受车内部和外部配饰的细节。该体验还包括特殊的“奥迪时刻”,如勒芒24小时比赛,用户可以在那里目睹停站气氛。

通过VR技术,奥迪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动态的和互动的购买体验,将这一过程从数字平板电脑转移到更具沉浸感的产品上。

12

丝芙兰的美容中心

Sephora以其网络战略而闻名,但它也致力于将数字技术集成到所有客户接触点中。2017年,丝芙兰在法国推出了多家“互联商店”,并配备了创新技术。

其中一个主要部分是“美容中心”,包括虚拟产品图册以及品牌的虚拟造型师服务。虚拟造型师可以将试妆“虚拟化”以测试不同的化妆品的使用效果(而不实际应用产品)。由此,丝芙兰的员工能够为消费者者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验,这得益于技术和个人专业知识。

结语

为了迎合数字时代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已经意识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这些新兴技术中,云计算、大数据等已经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于零售商业中;相比之下,如AR/VR、RFID/NFC等技术由于网络需求过高而普及受限,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些技术也将能够在零售场景中实现应用。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字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联系我:winshangxb

推荐阅读 」

✎ 迪士尼在中国最大的对手来了

✎ 未来,购物中心会发展成什么样?

✎ 曾经的国民品牌,明明靠情怀火了,却“毁”在抄袭上!

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

请戳阅读原文, 查看我们的精选阅读

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崭露头角。在广州大展拳脚的自动配送车,目前已实现物流运输、保温送餐、移动零售、移动服务等不同场景的多种服务;在深圳搭建城市物资运送 “空中通道”的无人机,现已开通8条外卖航线;智能取餐柜也有了新一代升级版——双面智能取餐柜,中国烹饪协会也于近日发布了《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外卖智能取餐柜的详细要求。

有数据预测,2021年我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业内专家表示,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初步形成,技术已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整个行业进入可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无人机、取餐柜、自动配送车

取外卖的“N”种方式

近日,家住上海的秦先生在外卖App上发现,距离他直线距离1公里外的一家咖啡店可以选择无人机配送,于是他点了两杯咖啡。

大约10分钟后,一架挂着餐箱的无人机呼啸而来,降落在一个自带取餐柜的自动化机场。对准升降口后,无人机放下餐箱。很快,内部机械手就把箱子挪到了取餐柜,顾客只需输入取餐码或扫二维码就可取餐。

据了解,无人机外卖的服务半径规划为2公里,正常的载重量是不超过25公斤,顾客从下单到收到货品,时间控制在17分钟左右。像咖啡、蛋糕、冰淇淋等对时效要求高的餐饮以及夜间药品配送等是未来无人机外卖的主要服务对象。

“我们的飞行服务时间是在早上的7点半到晚上的5点半。”华东无人机基地负责人薛彬表示,商家准备什么时候,要飞哪两个点的坐标,需要提前告诉基地,基地从军民航这边做好统一的申报。

目前,上海无人机配送航线已进入内测阶段,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开通试运营。而已在深圳常态化试运营近1年的无人机,现已实现为7个区域、8000多户居民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除了无人机,最近在各大高校上线的双面智能取餐柜,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中国计量大学是双面智能取餐柜首个落地高校,通过双面智能取餐柜,外卖员无需进校即可存放餐品,学生也不需要出校门,在校内一侧即可取餐。据了解,这是饿了么、美团试点上线的双面智能取餐柜,尝试与高校一起携手改善校园外卖取送环境、提升高校无接触配送的智慧化管理。

饿了么智能取餐柜业务杭州地区负责人透露,“高校外卖取送难是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针对此研发和设计的‘以柜代墙’硬件解决方案,既维持住校园内部的相对隔离性,又能方便骑手和学生无阻碍地存取餐品。”也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双面智能取餐柜的无接触配送模式在提升了校园管理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的食品安全、校园防疫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一些配备了AED的取餐柜,在紧急情况下还能用于救人应急。

此外,今年6月广州疫情期间,无人驾驶的小巴和轿车、园区固定道路的美团配送车、运载大批物资的无人驾驶卡车,共同参与到疫情物资运输,也让自动配送车走向台前。

市场前景可期

发展仍需攻克难题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内互联网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在无接触配送领域加速创新与“落地”。

中国烹饪协会于近日发布的《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明确,无接触配送是指互联网平台根据消费者提出的服务需求,安排配送员从商户取走商品,通过无中转、点对点的配送方式,经与消费者协商一致,将商品放置到指定位置,以保持安全距离或相互不见面的形式完成商品交付的配送模式。

早在2020年初,美团自动配送车在北京顺义买菜业务“落地”配送生鲜。截至今年4月,自动配送车已在顺义配送订单超过35万真实订单,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我们认为无人配送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相比其他的特定场景,无人配送的天花板更高一些,它们都是在开放道路上,未来具备向其他开放场景延伸的可能,潜力是非常大的。”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

在市场对无接触配送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无人配送技术也在加快迭代。以智能取餐柜为例,据国内知识产权界研究发现,近年来的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不断飙升,技术专利竞争已呈白热化之势,仅在2020年,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量就达到205件。

同时,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以及供应链的成熟,现在国内发展无人配送也有了很多便利条件。

以自动配送车为例,“疫情推动了大家的需求和市场的认知,各地方政府积极鼓励试点,北京等地方都已经开放路权。”贺雄松介绍称,此外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自动配送车成为非常关键的实现配送的方式,市场需求巨大。

但是,无人配送依旧面临“升级难题”。

“现在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技术在打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数据,数据不是配送车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天天重复跑就可以收集完成,而是需要结合全国包括南北方天气差异、不同的交通情况等。”专注末端即时配送的无人驾驶公司白犀牛首席技术官夏添表示,目前阶段数据还是在迭代过程中,很难说研发一个驾驶大脑就可以适配全中国,以及到国外使用。自动配送车如何从特定的环境下应用到全国千家万户,成为当前发展需要攻克的难题。

现阶段,无人机送餐也依旧需要骑手先将顾客的订单送往就近的无人机机场,且飞行条件受限较多。对于智能取餐柜,也有网友反应,在用餐高峰期时段,把餐放在取餐柜反而降低了流通效率。

虽然目前无人配送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但业内专家认为,2021年我国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初步形成,技术可以支撑部分场景需求,整个行业进入可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高娇娣 综合整理)

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智能餐柜的运营情况。运营商变更收费模式时,需要明确告知收费标准和方式,明确是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禁止在价格上做手脚。同时,外卖行业的配送服务需要更加细化和规范,明确“送餐上门”的流程和标准,要求外卖小哥合规配送。将餐食放入外卖柜前,应征得消费者同意,防止服务打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85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