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 2020-2025 年物联网运营将会是什么样的趋势?

你认为 2020-2025 年物联网运营将会是什么样的趋势?,第1张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市场前景一: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届时,我国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这几大细分应用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市场前景二: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热点,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构架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块单元,已成为实现智慧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

从未来发展来看,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实现信息感知数据采集,而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纵深阶段。

市场前景三:重点城市物联网细分市场投资热度高涨

2018年以来,物联网项目的投资热点不减,南京市、重庆市、福州市、深圳市等城市加快了不同领域物联网建设步伐。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d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

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工业互联网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性质,很多产业可能将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等。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会带动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效率提升,帮助电力、航空、医疗、铁路、能源等行业提高生产率。前瞻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以及年复合增速测算出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243万亿元左右,渗透产业经济规模将达539万亿元,合计为782万亿元。这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万亿之城俱乐部大洗牌官方号是“万亿之城”,是由中国经济网、中国金融网、中国财经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财经网和中国财经网联合发起,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全球性的、高效的财经投资社区,为投资者提供实时财经资讯、最新投资热点、行业趋势分析、投资建议、投资机会等全方位服务。它是一个集财经资讯、投资理财、财经交流、财经观点、行业资讯等功能于一体的财经投资社区,旨在打造中国最专业、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投资社区。

随着各地年度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2020年中国GDP百强城市座次基本排定。

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百强城市竞争相当激烈,入围门槛从上年的2679亿元(福建龙岩),提高到2802亿元(四川宜宾),提高了123亿元。

观象君梳理各地数据发现,除去上海、北京、重庆、天津4个直辖市外,其余96个百强城市分布在23个省(自治区)。

其中,江苏最多,为13个,与上年持平;山东上榜11个,与上年持平;广东上榜10个,比上年减少1个。

此外,河南上榜9个,浙江8个,河北6个,福建、湖南各5个,安徽4个,四川、湖北、江西各3个,陕西、辽宁、云南、广西、贵州各2个,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吉林、甘肃各1个;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没有城市上榜。

面对激烈竞争,山东城市扛住了压力,上榜城市11个,数量与上年持平,分别是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济宁、淄博、菏泽、德州、威海、东营。

百强城市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山东要强,需要有更多的城市站出来,拿到百强“入场券”。

01

“双万亿”动力更强劲

经过三年的努力,山东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正在迎来收获期。

2020年,山东GDP为73129亿元,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和江苏,连续第12年稳居全国第三位。

去年,山东城市格局最大的变化,要数济南突破万亿,山东首次拥有两个万亿之城。

龙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在与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的“贴身”竞争中强势突围——

从全国看,青岛不但成功反超无锡(由2019年落后11101亿元,变为领先3008亿元),进位至全国第13位;

而且还大幅缩小了与宁波的差距(由2019年的24381亿元,缩小到2020年的814亿元),这个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再加把劲,有可能实现超越,重回第12位。

从北方地区看,青岛作为北方第三城的位置愈发巩固: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19年的2363亿元,缩小到1683亿元,缩小了680亿元。青岛有实力向北方第二城发起冲击。

同时,青岛扩大了对北方第四城郑州的领先优势,由2019年的15161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39756亿元。

在强省会战略下,济南高歌猛进。“十三五”期间,济南GDP从653612亿元,提高到1014091亿元,增幅高达55%,一举迈入“万亿俱乐部”。

济南在全国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9位。从北方看,济南位列第五位。

但作为一个拥有1亿人口、经济体量7万亿+的超级大省,山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济青双核,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壮大第二梯队城市,争取更多城市入列万亿俱乐部。

山东虽然已经拥有了两个万亿之城,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差距。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4个万亿之城;广东拥有深圳、广州、佛山3个万亿之城;浙江拥有杭州、宁波2个万亿之城;福建拥有泉州、福州2个万亿之城。

02

谁会是山东下一个万亿之城?

整体上看,入列全国百强的11个山东城市中,前六名(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表现都不错:

济青排名分别上升一个位次,均进入全国前20位;临沂排名由2019年的第4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6位;济宁由52位上升至51位;烟台、潍坊分列第25位、第39位,排名与上年保持不变。

谁最有可能成为山东的第三个万亿之城?毫无疑问,是烟台。

但这个山东第三城的表现一直不太让人放心。除了丢掉山东第二的位置外,近些年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也出现明显下滑:从2010年的第20位下滑至2019年的第25位。

2020年的表现还不错,稳住了第25位。但这个位置并不稳固,烟台的处境相当严峻:与排在第24位的西安(2020年西安排名已经上升至第22位)的差距由2019年的1668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2204亿元,扩大了536亿元;

领先排在第26位的常州的优势由2019年的253亿元,缩小到2020年的11亿元。而且,2020年,烟台的增幅只有36%,而常州的增幅高达45%。如果不扭转势头,烟台今年被常州反超是大概率事件。

烟台应当有更大作为。来看看烟台身上的国家战略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试验区“三区”之一、中韩产业园“三园”之一、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三园”之一,制造业基础良好。

烟台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未来五年内,烟台突破万亿不会是个问题,问题是哪一年突破万亿。

“十三五”期间,烟台GDP从2015年的60864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81642亿元,增幅仅为28%。同期,济南增幅高达55%,青岛为43%,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2%。

可见,烟台的增长速度确实太慢了。“十四五”期间,烟台需要发力,冲刺万亿之城,为山东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03

“群峰环绕”,山东后劲很足

如果说头部城市代表着一省的高度,那腰部城市就代表着一省的后劲。

经济强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仅有高峰高耸入云,也有海拔不低的群峰环绕。江苏拥有常州、徐州两个“7000亿+”城市,有扬州、盐城两个6000亿级城市,还有泰州、镇江、淮安三个四五千亿级城市,可以说群峰林立。

浙江的群峰也不少,温州接近7000亿,绍兴6000亿+,嘉兴、泰州皆为5000亿+,金华逼近5000亿。

广东是个“反例”,特点是高峰够高,群峰缺失。目前,广东有三个万亿之城,其中深圳、广州位列全国第3、第4位,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还拥有东莞这个“9000亿+”的准万亿城市,2021年,迈入万亿没有悬念。

但往下就“断档”了。8000亿-5000亿4个千亿档一个城市也没有,一下子垂直下降到惠州的4221亿。这也使得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2020年只有10个城市上榜百强,比2019年还少了一个,在全国只能排在江苏、山东之后。

而且,GDP2000亿以下的城市有8个之多,可见广东发展的不均衡是相当严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广东未来的发展。

山东第二梯队的城市,有着相当的实力。除了烟台接近8000亿外,潍坊接近6000亿,临沂接近5000亿,济宁4000亿+,淄博、菏泽、德州、威海都在3000亿+,2000亿以下的城市只有枣庄一个。

山东群峰不少,16个市有11个上榜全国百强,仅次于江苏的13个。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山东发展较为均衡。

其中,潍坊、临沂、济宁发展势头都不错。

潍坊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省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实力相当雄厚。2月4日下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潍坊代表团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潍坊市委书记、市长田庆盈用了三组数字来说明潍坊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组数字是税收。2020年潍坊总税收770亿元。“潍坊的GDP全省排第四位,税收排第三位,这说明了潍坊经济发展的质量。”田庆盈说。

第二组数字是用电。电是工业的食粮,潍坊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20日用电量同比增长22%,说明企业发展比较 健康 。

第三组数字是银行贷款。2020年潍坊 社会 存款超过1万亿元,人均10万元;贷款余额7574亿元,贷存比75%,表明经济活跃度高。

面向“十四五”,潍坊的发展空间很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加速推进,为潍坊提供更大潜力、韧性和回旋空间。

潍坊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在战略定位上重点打造“六个高地”:全国高端制造业高地、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地、区域性对外开放高地、区域性人才高地、区域性创新高地、区域性文旅康养高地,定位清晰,未来可期。

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面积达171912平方公里,比北京还大;人口达1190万人,比武汉还多,占了全省人口的1/9),临沂的表现如何对山东至关重要。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经济 社会 发展欠发达,在区位优势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临沂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出现了“政府有为、民营主力、大市场启动、大城市拉动、产业集群带动、文化强势推动”的“临沂模式”,与南方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并称。

这个1994年才设地级市的地方,目前是北方最大的商贸和物流中心,有着“南义乌、北临沂”的美誉。特色产业的发展,让临沂的GDP总量从全国150名开外跻身50强。

但这些年来,临沂在全国的排名一度出现下滑:2010年排名第39位,2019年下滑至第48位。2020年有企稳回升的迹象:GDP达到480525亿元,增速达到39%,超越了湖北襄阳和福建漳州,排名上升了2个位次至第46位。

临沂与领先者洛阳的差距由2019年的435亿元,缩小至2020年的323亿元,只要加紧追赶,有望进位。

山东百强城市“下半区”表现不太令人满意。其中,淄博排名第65位,较上年下降了5个位次;德州排名第87位,比上年下降4个位次;威海排名第89位,比上年下降了1个位次;东营排名第92位,比上年下降了2个位次。

综上所述,山东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表现不错,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是济青的双核作用正在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还涌现出烟台、潍坊、临沂、济宁等一批实力强劲的“板凳选手”,它们将成为撑起山东未来的关键力量。但个别城市在全国的竞争力下降,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 | 沈默 编辑 | 长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84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