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咋发展?听听两位院士怎么说

新型显示咋发展?听听两位院士怎么说,第1张

近年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加之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AI等新兴需求的不断释放,让显示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端口,这为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5月29日举办的2019年海峡两岸(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欧阳钟灿、郑有炓两位院士针对超高清视频及Micro LED产业发展发表的演讲无疑成为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

超高清视频产业 应借冬奥会迎风飞扬

2019年3月出台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行业总体规模要达到4万亿元,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有条件的地方电视台要开办4K频道,不少于5个省市的有线电视网和IPTV平台开展4K直播频道传输和点播业务,实现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超过1万小时/年;到2022年,4K频道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超高清视频节目年制作能力达3万小时,超高清视频用户达到2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超高清技术不仅应用于电视产业,更将带动VR/AR、医疗显示、数字标牌、安防监控、车联网、军事地图等行业的发展,预计2020年,4K/8K超高清影像产值将达25万亿元,其中8K超高清影像产业将超过1万亿元。

据IHS Markit预测,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屏幕市场需求将达183M㎡,渗透率达67%,产值约700亿美元。

欧阳钟灿认为,我国在4K/8K超高清影像产业优势集中在播放显示、传输环节。在播放显示环节,中国大陆8K超高清显示终端具备绝对优势,创维、海信、长虹、康佳等品牌企业已相继推出8K超高清电视,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京东方在8K超高清显示面板领域全球领先,韩国三星、LG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展出并获奖的8K系列产品,其显示面板均来自京东方。8K超高清产业全球领先的日本,从4年前开始与京东方合作,日本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进行试播的显示终端采用了京东方自主创新的8K显示屏,而不是日本本土企业夏普的产品。

欧阳钟灿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貌似“过剩”的TFT-LCD产能在4K/8K TV的需求下是远远不够的。他说,目前,我国2K电视保有量7亿台,以10代以上产能、每片6切65英寸计算,5条(京东方2条、广州富士康1条、华星光电2条)每年只能提供4000万台4K/8K TV,全部更换需要近20年。但2K到4K/8K的转变不是“立竿见影”的,相当长的时间内,2K、4K、8K将并存。

他同时指出日本发展4K/8K的路线图,为响应2020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日本NHK电视台已开通4K/8K电视广播。作为后来居上者,我国影像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尽快部署开通4K/8K电视广播,带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为此,他建议,首先,制定4K/8K超高清影像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影像产业供给侧改革,引导我国超高清影像产业骨干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尽早实现4K/8K超高清产业化。

其次,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在制定《2019—2021年中国新型显示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应出台“购买4K/8K TV补贴”等政策,以支持我国消费者更换2K电视,向4K/8K电视升级。

最后,以产业链上各关键环节企业和骨干研发机构为核心,组建国家级“政产学研用”的“中国4K/8K超高清影像产业联盟”,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与各国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产业政策制定,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撑平台,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建立标准和专利体系,扩大高清视频片源制作平台。

把握Micro LED发展机遇 掌握发展主动权

而在刚刚结束的SID Display Week 2019(国际显示周)上,Micro LED产品的集中展示,印证了郑有炓的观点。台湾工研院的Micro LED用PCB板,台湾錼创 科技 的756英寸全彩Micro LED显示器(分辨率达到720480,像素密度114PPI,穿透率60%)、柔性Micro LED显示器及高达458PDPI的可穿戴装置,天马微电子的756英寸透明全彩显示屏,华星光电的35英寸全彩Micro LED显示器,Plessey的针对AR应用的Micro LED显示器,X- Display的采用主动式驱动Micro IC方案、51英寸70PPI的显示器面板……形态各异的产品让Micro LED大放异彩。

郑有炓认为,基于Micro LED显示屏的可扩展性,Micro LED模块的无缝拼接可实现任意尺寸、任意形状的超大屏幕终端显示,与LCD、OLED相比Micro LED更具优势,支撑下一代数码显示器对高动态范围、超高像素密度、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需求,有望率先推出用于以数码屏为代表的超大尺寸高端工程显示器产品。它在数字院、指挥调度中心、商业中心显示、高端商务会议、高端数字告示、光电制作级产品有大量应用。近几年,索尼、三星、LGD接连推出多种Micro LED拼接模块拼接成的超大尺寸的数码屏样机。

郑有炓强调,“巨量转移”是发展Micro LED最主要的瓶颈技术,目前已涌现出众多提供各种巨量转移工艺的设备制造公司,如Uniqarca公司开发的“激光放置技术”,一个激光器每小时可转移1亿个管芯;日本设备厂Toray在今年的NEPCON JAPAN上展示了一整套巨量转移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目前,Micro LED技术进展很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不清楚哪种技术将会胜出,但这不影响Micro LED产品的进一步发展。”郑有炓说。

郑有炓同时认为,Mini LED作为发展Micro LED的过渡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表示,Mini LED支撑小间距LED朝减小间距方向发展,小间距LED技术发展面临一致性差、良品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维护难等技术瓶颈,Mini LED是从分立式封装实现集成化封装,可以克服这些技术困难,并推进更小间距产品的发展,为小间距LED技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Mini LED有望作为继小间距LED之后的新技术带,支撑LED显示产业发展。

郑有炓最后总结说,Micro LED是战略性新技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LED显示技术可持续发展。Micro LED推动LED显示技术大变革,小间距LED、Mini LED和Micro LED协同发展,引领LED显示技术从户外高端应用走向主流民用市场,为LED显示产业拓展巨大商机。“我们要把握Micro LED发展机遇,吸取显示产业发展经验,积极应对,抢占技术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郑有炓表示。

天猫魔屏nex-s是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液晶电视型号,型号为TH-65GX620C。它是一款65英寸液晶智能电视,配置了松下自主研发的4K HDR技术,支持HDR10,采用了最新一代的LED背光技术,同时搭载丰富的智能应用和物联网功能,可以轻松地连接多种智能设备。除此之外,它还拥有强大的音效性能,搭载了松下自主研发的Audio Booster Plus音效技术,并支持Dolby Atmos和Dolby Digital Plus音效格式,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逼真的听觉体验。

自2012年,谷歌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眼镜,便开启了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大门,2015年,便出现了大批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照顾到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那么穿戴式智能设备都有用到哪些先进技术,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由于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四个关键技术
一、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物联网时代,“万物”的控制中心是人,人“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秉承着人至懒则天下无敌的原则,直接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将会应运而生,像AI语音交互技术的诞生,虽然现在的AI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是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了。当然,AI语音交互不是人机交互的终极方向,懒的最高境界是连话都不用说,于是,更高一级的脑波交互技术概念被人提出来了,脑波交互技术可以实现人和设备之间的思维交流,小编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毕竟熬夜通宵的人都不会太长寿。相关文章:《比较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
二、虚拟显示技术
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将不再需要屏幕,准确的来说,显示方式会是可在任意空间显示的“轻”屏幕,而不再是LED显示屏幕了,虚拟屏幕将在任意空间成为获取信息的载体,成为人“机”沟通之间的一种视觉补充。或许以后也不需要“轻”屏幕了,直接采用VR,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三、云平台与人工智能
在物联网时代,PC或智能手机将无法满足与承载物联网时代庞大数据的处理工作,设备的运算势将由当前的前端的数据处理中心向后端的云平台转移,但是,在云平台上的海量数据仅靠当前的程序运算与抓取是难以满足物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于是,具有自我运算、判断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势必将成为下一个关键技术。
四、无线通讯与充电技术
目前通用的通讯是4G网络,未来还会有5G、6G等覆盖率、通讯效率更加好的技术。在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设备在使用无处不在的无线通讯时,设备充电技术也很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智能穿戴产品都比较小巧,续航能力也不长,而且USB接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美观。于是有些厂家开始生产可无线充电的智能穿戴产品。有人想,如果能将无线充电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融合,在实现数据交换的同时进行无线充电,那可厉害坏了,人们将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享受到随时随地的无线通讯与无线充电,在也不用担心设备连不上网、电量不足了。
这些技术不仅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更是物联网的关键加护,决定智能产业的发展,促进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的跨越,对人类社会影响重大。虽然有很多技术目前还没有能实现,但是我们要相信国际计算机学术界中的优秀科学家,相信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83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