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行,共享出行市场欠你一个王冠

永安行,共享出行市场欠你一个王冠,第1张

在共享出行市场里,永安行一直被遗忘在角落里。

2010年,永安行从成立初,就开展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的业务,这距离“共享单车”概念出现还有4年时间。

在共享单车早期的两大巨头ofo和摩拜带领一众小弟混战时,永安行已经成功登录A股。经过几轮增资扩股后,永安行总股本为188亿股,以9月25日收盘永安行213元的股价计算,市值3995亿。

当滴滴、哈罗、美团还在为三足鼎立市场格局感到不安时,永安行早已实现盈利。

对了,顺便提一句,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永安行实际持有哈啰出行77363%的股份,估值约18亿元,是除了蚂蚁金服以外的第二大股东。

尴尬的是,无论是在共享单车初步发展时期,还是现在已经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中,有着“共享单车第一股”的永安行总是被排除在外。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2019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在2700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仍在,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天共享单车的使用量仍然在 1000 万人次以上,说明目前共享单车的需求量仍保持旺盛。

2010年,42岁的孙继胜看到了公共自行车市场的机会,创办了永安行,做政府投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

这一年,戴威还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距离他创建国内首家“共享单车”ofo还有4年时间。

2015年,ofo共享单车才创建一年时间,永安行已经是承接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石河子、准格尔、北京昌平区、日照、章丘、湘潭、佳木斯、邯郸等165个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营收达到约62亿元。

2015年6月18日,永安行首次向证监会报送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恰逢“股灾”来临,国内IPO暂停,永安行上市未果。

这距离胡炜炜创办摩拜还有将近一年时间。直到2016年4月22日,摩拜才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摩拜单车上线。

在共享经济概念的刺激下,共享单车成为当时最为热门的投资项目,而ofo和摩拜也在那时受到资本的格外青睐,在此后的两年时间,ofo先后完成10轮融资,共计145亿美元,摩拜也经历了12次融资,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

参与此项目的明星机构多不胜数,滴滴是单一投资最大的股东,总投资额在37亿美元。而阿里系的阿里巴巴也砸下34亿美元,蚂蚁金服砸下14亿美元,是ofo最为重量级的投资方。

摩拜的背后投资机构也不容小觑,红杉资本中国、腾讯等知名机构均在其中。

从2016年底开始,资本对共享单车模式不断看好,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行业。共享单车行业形成以OFO、摩拜两大巨头和一帮刚刚跑步入场的小弟并存的市场格局,其中就包括在后来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的哈罗单车。

为了抢占市场,背靠明星机构、手握巨量资本的ofo和摩拜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带着一帮小弟们,开始了疯狂的扩张过程。

在共享单车混战正激烈时,2017年3月23日,站在共享单车风口的永安行再次向证监会报送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4月14日,证监会通过了永安行的首发申请。相比较ofo和摩拜近百万辆的投放量,永安行此时在全国投放的共享单车不过5万辆。

在永安行第二次IPO的前几个月,即2016年9月,哈罗单车才刚刚成立。入场晚、资金实力弱的哈罗单车,根本无法像头部玩家那样烧钱扩张,更无法在一线城市与头部平台竞争。 因此,其管理层非常注重精细化运营,并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将目光投向了竞争并不激烈的二三线城市。

也正是这一差异化经营思维战略,让哈罗单车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得以生存,并且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成为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的三大巨头之一。

疯狂的烧钱的模式,即便是已经有了巨量资本注入的ofo和摩拜也难以维持。到了2017年底,共享单车市场格局出现新的变化,ofo和摩拜都处在严重失血中,账面现金根本不够支撑公司未来几个月的发展。 

正是这场混战,让ofo、摩拜元气大伤,并逐渐失去行业霸主的地位。此外,还有一大批共享单车新生力量在这场较量中走向消亡。

在共享单车混战基本告于段落之际,刚刚从网约车市场争夺战中抽出身的滴滴,却一头扎进了这个基本已经饱和的市场中,并于2018年1月17正式宣布上线共享单车。

与ofo和摩拜不同的是,此时杀入共享单车市场中的滴滴,在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上有了新的变化,经历激烈厮杀的资本们,也慢慢清醒,烧钱的模式行不通。

2018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外加10亿美元债务,买下摩拜。而ofo也在这一年经历了一系列危机并最终走向没落,至今仍有约15亿的押金未退还给用户。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9个月之后,2019年1月,“摩拜单车”宣布正式更改名称为“美团单车”,产品也将全面接入美团,这时属于“摩拜单车”的时代已然落幕,新的共享单车时代悄然到来。

经历四年的沉淀,哈罗单车用户已突破4亿,并实现单车、助力车、景区车市场份额行业第一。

随着众多共享单车公司的倒闭,市场格局和行业的竞争态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共享出行正从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模式向更加注重效率的精细化运营模式加速转型。

目前市场一致认为共享单车三足鼎立格局已经形成,即哈罗、滴滴和美团。经历一段时间的休 养生 息后,共享单车三大巨头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

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共享单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出行消费需求,巨头们也顺应潮流推出了不同场景的共享出行方式,如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动车、网约车等。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动,已经走向平静的共享出行市场,又将掀起腥风血雨。

为了吸引用户,滴滴和哈罗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活动。如滴滴推出的单车7天畅骑卡,抵扣优惠后仅需要1元;单车30天畅骑卡,抵扣优惠后仅5元。

而哈罗单车也推出了app专享卡优惠活动,自2020年7月16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其中连续包月不限次仅需95元,90天不限次的价格为3695元。

此外,在电单车投放上,滴滴、美团和哈罗都有不小的动作。

2020年3月份,有信息称阿里巴巴主打产品的哈啰与某电瓶车公司谈妥五十万辆共享电单车的大订单信息。进入4月,哈啰出行宣布哈啰第五代共享单车“云行”正式进驻深圳,首批共计投放75万辆。哈啰单车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深圳全面推出“定点还车”模式。骑行用户需要通过“哈啰出行APP”在线上找到附近的停车点(地图上标有“P”字样),把车骑到停车点位后,点击“我要还车”按钮,同时手动关锁,实现定点规范停车。

在精细化运营方面,哈啰开发了智慧系统“哈啰大脑”,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来做共享单车和电单车的智能规划、智能调度、智能派单,并推出蓝牙道钉、电子围栏、智慧公共助力车等创新模式。截止目前,采用哈啰大脑智能调度的全国近200个城市。

据哈罗单车工作人员透露,2019年,哈啰获得一些毛利,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发展及效率持续提升,在2020年实现整体盈亏平衡是可预期的。

滴滴主打产品共享单车服务平台青桔单车在今年4月份,得到 由君联资本领投的超10亿美金股权融资,而据有关人员表露,共享电单车将是今年青桔的关键发展战略。

美团也在5月爆出将在今年购置超二百万共享电单车的信息。

正如前文所说,共享单车市场总是将永安行拒之门外。

在共享单车概念尚未兴起时,永安行已经与各地政府就公共自行车业务达成合作,这或许是共享单车早期的存在形式。

总之,永安行在开展相关业务时,戴威还是大二学生,ofo和摩拜还是几年后的事情,更别提现在哈罗和青桔。

2017年8月7日,永安行正式申购,发行价格2685元,发行市盈率2299,发行后总股本9600万股。经过几轮增资扩股后,永安行总股本为188亿股,以9月25日收盘永安行213元的股价计算,市值3995亿。

在业务方面上,永安行甚至会比上述三家表现的更优秀。根据永安行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永安行在共享出行领域先后发展了自行车、助力自行车、共享 汽车 等多种业务。 2020年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67亿元。

目前,永安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覆盖近300个县市,其中有120多个市、县由公司独立运营公共自行车业务。

同时,永安行公共自行车业务都是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市场准入,在常州、苏州、南通、徐州、聊城、昆山、泰州、菏泽、枣庄、张家港等30多个城市成功落地,2020年计划将扩展到50个以上城市。

此外,永安行已取得常州、阜阳、宿州、潍坊、安阳、盐城、枣庄、淮安、淮南、南通、泰州网约车运营许可证,其他各城市的运营许可证正在相继申领中,并开始试点运营。

顺便提一句,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永安行实际持有哈啰出行77363%的股份,估值约18亿元,是除了蚂蚁金服以外的第二大股东。

传统的物联网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不断冲击。一般的物联网企业都需要节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走平台化和系统化方式。作为企业平台的承载,传统的线下 *** 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线下与线上的接合已经慢慢被企业和用户普及,作为线上渠道的载体云服务,成为物联网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企业搭建线上渠道的基础设备。华为企业云在国内云计算研究方面,投入得比较早,是早期推出物联网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运营商,依靠云计算技术解决物联网一系列问题>

主要任务

(一)完善项目体系

普及推广群众项目。推广适合大众广泛开展的各式太极拳、器械等项目,实施太极拳健康工程。大力发展长拳类、南拳类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群众性健身休闲项目,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多方参与。

以中国武术协会为龙头,以各省(区、市)武术协会为主线、以各县(市、区)武术协会为基点,对全国100个武术之乡实行动态管理,构建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组织网络,完善省(区、市)、县(市、区)、乡镇、辅导站(点)全方位、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协同机制。

打造国际、国内两大赛事交流平台。积极举办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鼓励河南焦作、河北邯郸、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等地方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太极活动,打造大型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树立太极文化的世界品牌。鼓励和支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武术协会打造省(区、市)、市、县三级联动的太极拳系列赛事竞技交流平台。

大力弘扬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点、适合各类人群强身健体、简单易学、规范统一、利于推广的太极拳运动。积极推广由太极(八法五步)、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及太极推手等共同组成的太极拳健康工程技术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以及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机制,同步加大武术宣传力度。

大力发展重点项目。建立完善国家武术重点项目名录,以培植、发展、推广武术搏击项目为突破口,以散打、对练、短兵、竞技武术套路等为重点,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武术项目发展。

打造区域特色项目。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挖掘整理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武术项目。鼓励和引导地方拳种、地域性武术健身休闲项目的发展。

(二)做强竞赛表演

发展职业武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武术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引导散打等具备条件的武术项目走职业化道路。鼓励建立职业武术发展联盟,逐步提高职业武术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健全职业武术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武术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持续优化和规范职业武术发展环境。

打造品牌赛事。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武术赛事的组织方式,构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赛事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武术品牌赛事。加强武术赛事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打造一批横跨不同武术门类的本土原创武术品牌赛事。

培育表演市场。以武术套路、散打、短兵等观赏性强的武术项目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娱乐功能强、商业价值高、表现形式多样的武术表演节目。鼓励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表演精品。积极培育各级各类武术演出团队,推动武术表演市场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培育市场主体

支持企业发展。支持武术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鼓励有实力的武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武术企业,利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平台孵化一批创新型武术企业。

扶持社会组织。推进武术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依法依规成立各类武术社会组织。支持武术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

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武术运动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武术社会组织参与承接。

(四)丰富市场供给

拓展武术服务。大力发展武术服务业,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武术康养、体育旅游、武术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体系。实施武术服务业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优秀的武术学校、武术培训机构和武术品牌赛事,开发一批市场需求大的武术健身课程和产品。

加强装备制造。鼓励研发武术服饰、器材等标准武术用品,引导开发武术健身指导技术装备、可穿戴式武术健身设备等新型武术装备。积极开展个性化武术装备定制服务,满足强壮体魄、祛病健身、减肥美体、防身自卫等健身需求。

增加设施供给。构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健身需求的武术健身设施体系,扩大群众习练场所,增建武馆、城乡习练站点。引导商场、景区等引入武术特色资源,打造一批运动休闲与相关服务高度融合的武术服务综合体。

(五)提升产业能级

加强示范引领。实施武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培育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武术产业项目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品牌。推进全国武术之乡、武术示范街道、示范小区建设,打造一批以武术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促进互动融合。建立武术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武术与养生、旅游、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武术影视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武术影视产业链条。鼓励国内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设计开发包括武术体验内容的赛事观摩、运动体验、遗产观光、节庆会展、研学旅游线路产品。

积极发挥武术在运动康复、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加强武术文化传播,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

推动“互联网+武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慧武术”服务网络和平台,拓展“互联网+武术”新领域。

借助个性化开放移动互联平台,实现武术赛事、武术商城、武术教学、武术电竞、电子商务等资源的整合,开展武术运动大数据服务,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查询、数据共享、服务指导等集成服务。

扩展资料

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武术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各级武术项目协会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规范引导、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行业服务功能。

(二)完善政策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产业项目。建立健全武术装备器材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国内外武术参赛、培训、表演活动的便利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开发武术运动保险产品。

(三)加强人才建设

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武术经营策划、运营管理等各类应用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武术运动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支持退役武术运动员、教练员投身武术产业。完善武术社会指导员和武术执教人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对群众参与武术运动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武术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夯实工作基础

逐步建立完善武术标准体系,制定武术运动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器材装备制造、技能培训、服务提供、活动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武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武术运动信息搜集统计工作,适时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强化产业智力支持,组建跨学科、专业化综合性的武术产业智库。

(五)强化组织领导

推动将武术产业工作纳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武术工作的组织领导与保障。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各地要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74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