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未来卫星导航还会有哪些功能?

说说未来卫星导航还会有哪些功能?,第1张

从横向功能拓展来看:

多功能融合: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定位授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提供特色服务,如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

车道级导航:卫星导航系统将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车辆在道路上的车道级导航,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与其他太空和地面应用领域相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将与其他太空技术如遥感、通信、天文等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如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智能城市等。

从纵向功能升级来看:

更高的精度: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将继续提高,从目前的米级别提高到厘米级别,甚至毫米级别,为更多行业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

更快的响应速度:卫星导航系统的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从目前的几秒钟缩短到毫秒级别,以满足更多高速运动的应用需求。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物联网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更高的安全性:卫星导航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采用更加复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措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更低的成本:卫星导航系统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以满足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山东卫星遥感应用产业生态正逐步显现。

4月27日,山东首次成功发射了齐鲁一号和齐鲁四号两颗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未来,齐鲁卫星 星座 将发展到20颗卫星,打造山东卫星遥感应用产业高地。

抢先布局遥感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主要分为通信、导航、遥感等类别,此次发射的齐鲁卫星属于遥感卫星,拥有多种对地观测手段。”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雷斌表示,发射门槛的降低使得商业卫星发射变为现实。遥感卫星的成本已经从最初的数亿元降至目前的几千万元,成本仅有最初的十分之一。

据雷斌介绍,齐鲁卫星一号和四号都属于齐鲁卫星 星座 。其中,齐鲁一号雷达卫星,不受地面光照、云层、雾霾的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解决光学卫星“看天吃饭”的不足,甚至可以像CT扫描一样,“看”到地下几十厘米的管网。齐鲁四号光学卫星分辨率则达到05米,具备常规推扫、凝视视频等多种成像模式。

齐鲁卫星 星座 其实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布局。据了解,齐鲁卫星 星座 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一个小时之内重访,山东省全域两小时之内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地观测综合能力。此外,齐鲁卫星 星座 能够查明全球范围内重大动向变化,准确掌握重要目标的变化情况,跟踪监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进程,在农业、工业、环保和海洋等多个重要行业的智能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重要领域。

“齐鲁卫星 星座 是中国首次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卫星应用示范项目。”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此前表示,齐鲁卫星不走纯商业化的路子,而是采取“平台+创客”的形式发展产业生态,通过共享齐鲁卫星的一流数据,吸引中国创新创业团队,建立空天信息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体系。目前围绕卫星遥感产业生态建设,山东已经孵化15家创新创业企业。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去年疫情期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就会同遥感智库,利用太空遥感先进技术,对省内济南、青岛、潍坊、日照四个城市11家大型生产企业、运输枢纽等进行观测。除此之外,山东还将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导入农业生产中,利用卫星遥感与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排查农村黑臭水体。

雷斌透露,当前,卫星互联网、遥感、导航等航天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齐鲁二号和齐鲁三号两颗光学卫星也将发射。未来3-5年内,山东将发射20颗左右遥感卫星,组建齐鲁卫星 星座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齐鲁卫星创新生态将引进1-2家上市公司,培育5-10家重点企业,孵化20-30个创新创业团队。预计两年内,吸引带动投资将超过10亿元。

发力空天信息产业

事实上,山东已悄然发力空天信息产业。

2020年11月7日,由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下称“国科中心”)引进的北京国电高科 科技 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济南天启与国电高科联合研制的“济南国科中心号”(天启11号)物联网卫星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计划未来3-5年内在济南培育从火箭、卫星研制运营,到载荷、发射,再到卫星数据应用、科普教育等全产业链条。”国科中心秘书长张佐军表示,今年将全链条引进中科院体系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形成中科院在北方的商业航天基地。

两家卫星发射主体所在的济南,也在加速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济南市政府去年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签订了“1+4”深化合作协议,即齐鲁研究院深化合作协议,以及低空监视服务网示范项目、中科卫星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先进微纳集成系统设计制造平台项目等4个专项合作协议。

还制定了济南空天信息产业“1234”工作目标,即创办1所大学,建设2所研究院、培育3家上市公司、打造4个特色园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成为带动经济 社会 发展的新高地。

来自济南市发改委的消息显示,今年济南还将编制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公司,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筹建空天信息大学。

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除了齐鲁卫星 星座 外,也在布局卫星导航项目。据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正与北京未来导航 科技 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建设。该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已被纳入国家北斗综合PNT规划。按照建设规划,2022年完成系统建设,将为全球提供商业化厘米级导航与位置服务。

在山东省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编制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方案,还将实施低轨卫星导航增强项目、低空监视服务网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烟台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 、山东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潍坊北斗 科技 创新产业园等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工程。

星链计划已经上天的卫星数量为:1500多颗

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个项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

如果一切顺利,“星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星链计划争议事件:

1、污染争议

星链2019年6月8日,针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链”卫星可能“污染”星空,影响天文观测的问题,美国天文学会发表声明称,其正在评估相关影响,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正确评估风险并确定适当的缓解措施。

2、宕机事故:

星链2021年8月25日,据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在美国18个州和全球多个地区发生宕机事故。该服务断网的报告首先出现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早期用户也给予了证实。

此次宕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因素所致还不确定,但由于星链网络仍处于测试阶段,发生这样的问题可能不可避免。SpaceX正在运营世界上最大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考虑到新发射的卫星投入运行所需的时间,该公司往往受到许多限制,无法像它和测试版早期用户希望的那样快地让更多卫星上线。

3、碰撞风险:

星链国际上2019年9月2日,欧航局“风神”气象卫星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链44”卫星险碰撞。欧洲航天局对一颗所属卫星采取紧急变轨 *** 作,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太空交通事故”。

中国航天科技越来越发达,把卫星运上太空的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近日,中国又有一卫星被发射升空。

5月7日2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我们都知道 卫星也分成很多种,有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人造卫星,可这颗遥感卫星是一种什么卫星?

先进的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主要是用来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增强我国的电磁环境安全,我国的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搭载了欧科微航天所研制的数传与广播分发系统,运行空间很快,储存数据量也很大。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检测中国电磁环境的安全。

随处可见的电磁波

电磁环境是就是指在传输媒质是泛指种类传输线、缆和空间传输媒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磁设备都是有电磁波的,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智能设备都有电磁波的现象,而且信号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脉冲式的,也有连结波,有的还被各种调制方式所调制。这些电磁波和电信号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信号源所产生的。总的来说,只要使用电的仪器都会产生电磁波。

遥感卫星对我国海陆起到了保护作用

现在各国科技比较发达,但是还存在“间谍行为”,利用高科技对我国进行窃取机密信息,但是有了遥感卫星后,我们就可以检测出它们位置,进行监控和摧毁,比如现在的隐形飞机,还有海底下的潜艇,陆地上的雷达是检测不出来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产生电磁波,所以能够被遥感卫星检测到,对我国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66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