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第1张

导读近几年来,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词汇,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也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物联网的帮助,不过物联网摸不着看不见的,你知道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吗在物联网下我们又作出了哪些改变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oT)描述了具有传感器或与互联网连接的任何设备,并且还可以连接到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设备。在目前的市场中,作为物联网一部分的设备似乎层出不穷,包括:

头戴式耳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Fitbit等可穿戴设备洗衣机咖啡壶连网汽车灯像Alexa和Google Home这样的数字家庭助理

Gartner预计,将有大约260亿台物联网设备投入使用。我们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各种物联网应用将使组织能够创建一系列全新的颠覆性商业模式。然而,重要的是要了解物联网是如何颠覆数字营销格局的,以及如何利用物联网来设计数字化转型策略。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物联网和数字化颠覆趋势都表明,物联网技术有潜力改变我们所知的商业和营销智能面貌。像大数据和颠覆性数字技术这样的东西正在为新的数字营销策略和技术的引入铺平道路,因为引入这些策略和技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轻松。

随着我们进一步进入信息时代,物联网技术的专业性和个人使用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过去的技术进步类似,很难准确预测我们的日常活动和技术将如何交织在一起。但是,重要的是,数字营销人员需要了解当前物联网市场的运作模式、所涉及的风险以及大数据如何改变数字营销行业。

物联网设备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数据量,这意味着我们计算和衡量这些设备影响的方式还需要改进。此外,开发人员和公司有责任很大限度地降低与海量数据存储、跟踪和分析相关的安全风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知道更多信息,如物联网的前景及其应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等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重庆工程学院是一所民办院校,位于重庆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院校、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重庆市首批示范性众创空间。

学校历史

2001年8月,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成立。

2002年3月,学院承债式整体并购原巴南区南泉职业中学,并迁校至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16号。

2003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成立“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基地。

2004年3月,学院征地2897亩,一期扩建工程动工,修建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并于当年投入使用。同年,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签订联合举办网络本科教育协议。

2005年5月,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在学院开展软件工程硕士教育。

2006年,学院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成。

2008年;重庆市教委正式将正大软件学院列为重庆市单独招生高校。同年,学院2期263亩扩建用地获得重庆市政府批准,学院产业实训大楼的落成。

2011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首批招生本科专业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市场营销。

201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在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桥街道西湖大道76号增加一处办学地址,即双桥校区。

2019年起,学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同时停招所有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学院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7人(教授64人,副教授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0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专任教师615人(博士66人,硕士5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61%;“双师型”教师54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8%。此外,学校聘有企业一线的兼职实习实训导师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学科建设

据2019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开设7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24个。

国家重点专业:煤矿智能开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级骨干专业:智能控制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5G)、安全技术与管理

重庆市骨干专业: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

重庆市特色专业:软件工程 

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 

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Web程序设计(java)》《无线传感器网》

重庆市资源共享课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BIM建模技术应用》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教学成果

2008年6月,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段三化”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成果获第三届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4年,学院获得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2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截至2019年,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荣获600余项奖励。

2018-2019学年,学生共参加国家级学科(技能)和素质竞赛11项,省市级竞赛100项,共取得各级各类比赛奖项3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项,省部级奖励356项,183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学术科研

学院拥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教委高校智能领域创新平台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级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教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攻关(科普)等纵向项目43项。

2012年,教师李静主持的《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866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467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馆藏印刷型中文期刊1040种,报纸50种。电子期刊15000余种。

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读秀、维普期刊、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爱迪科森职业全能培训库、51CTO学院、百度文库、联图随书光盘、超星发现、超星百链、全球案例发现系统、公图艺术库、FARS外文文献传递、维普考试服务平台、朗读亭、中国知网科研人事论文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存储容量达到81TB。

馆藏文献以软件工程、互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艺术工程、游戏与动漫设计制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等专业为主。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以下是物联网常见的应用场景:
1、车联网
车联网行业中,车载智能终端、车载扫码支付设备、行车记录仪、车载综合监控/DVR。车载设备借助物联卡,流量卡实现车与车、人、路、平台之间的联系。
2、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指物联网用于物流行业,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物流中的运用大致是这四个方向:仓储管理、运输监测、冷链物流、智能快递柜。
3、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其实就是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物联网卡是智能穿戴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交通运输、住宅等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利的生活。
5、智能安防
安防是物联网的一大应用场景,智能安防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智能门禁、报警系统、监控系统,行业中主要以安防监控为主。
6、智慧农业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去,使传统农业更具“智慧”,从而实现农业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7、智慧医疗
安全健康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有着极大的作用,物联网卡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和稳定传输数据,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的运用大致是这两个场景:可穿戴医疗设备、数字化医院。

这张49家造车新势力的Logo集结图吓死人了,哪怕是见多识广的汽车编辑也不一定能认全。今天,我就来说说几个比较有设计感的Logo。

蔚来汽车

蔚来的寓意是“Blue Sky Coming”,NIO取自英文A New Day,Logo采用上下结构,上面是半圆形的天空设计,代表着蔚来汽车的愿景,象征着开发、未来与目标;下方的三角,代表延伸向地平线的路面,象征着蔚来汽车的方向、行动与向前的动力。蔚来致力于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明天。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现在的Logo是第二代设计,旧的Logo是一个充满了互联网气息的蓝色电源开关,新的Logo则是用小字的首字母“X”做变形设计,要说设计灵感,非常的简单直白,就是创始人的名字。

奇点汽车

其车标乍一看颇有超级英雄标志的感觉,由Logo和品牌英文名称“Singulato”组成。这个车标也展示了“潮”和新锐的一面,车标交叉成“X”,寓意着奇点汽车源自互联网的独特基因。而“X”也象征着未知数,意味着无限可能、广阔的未知世界。这个车标也带来这样一个寓意,交叉而成的Logo意味着奇点汽车不单单是一个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物联网,也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的Logo虽然简洁,但寓意丰富,Weltmeister为德文,世界冠军之意,代表威马汽车的远大宏图。而中间的图形标志灵感采自极光,五条杠象征着云服务、平台、人、汽车和多渠道。而最外围的圈则象征着生态系统,也是威马汽车所倡导的与环境的和谐。

拜腾汽车

拜腾的车标看起来非常有力,甚至有几分豪车品牌车标的既视感。新标志的上下两部分表现了汽车科技和数字科技的融合,“Byton”是“Byte on wheels”的融合,byte代表互联网,wheel代表传统汽车,那么Byton就是代表两者的结合,代表着一种新兴的造车理念和思想。而Byton就是要做其中的集大成者。

天美汽车

2019年年末,造车新势力又添“新人”,他的名字叫“天美汽车”。据企业介绍,天美由“Skywell”演变而来,品牌口号“Skywell:All is Well”。该品牌的logo采用“W”字外形,意味着立足天美,生动易辨;盾形标志,意味着坚守品质,守护安全;启动按钮,意味着一键启动,即刻触发;电机转子,意味着强劲电流,极速驱动;永久磁铁,则意味着电力觉醒,动力十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政产学研用”五维结合
引导、激励和启迪高校大学生勇于实践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和加强物联网技术领域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以探索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及推动物联网高科技产品诞生和发展,为高科技创新创业搭建交流平台。
高科技创新教育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新设计和公平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过程训练,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作品,为造就成为优秀工程师和设计师以及企业家奠定坚实一步,同时也加强辅导和推介,鼓励学生通过参赛作品进一步走上成功创业之路。
国际合作
大赛积极促进国内外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学习与交流,为优秀的高校在校生提供与其他同领域学生竞技及交流的机会。
对于大学生
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领军人才。
对于企业
实现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校园知名度。而企业可以通过学生对产品的应用,开拓自身产品新的应用领域,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咸宁的大学有哪些 咸宁共有2所大学,名单分别为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二、湖北科技学院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的高校 位于湘鄂赣交界处的鄂南地区,北临武汉70公里,南距岳阳120公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106国道、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大广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把学校纳入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从学校出发,乘坐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半小时内可以进入武汉市区,全程高速70分钟内可达武汉天河机场。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校园环境幽雅,教学条件优良的高校  1861亩的校园里处处竹枝摇曳,桂影婆娑;一汪揽月湖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校区,被评为“湖北省花园式学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28个。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高校 学校起源有两支。其一是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42年创立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几经变迁,于1971年合并组建湖北省咸宁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升格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二是1965年创立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1994年独立设置咸宁医学院。2002年3月,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年12月,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从单一性的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几经艰苦创业、升格合并、交叉融合,逐步发展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以来,相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湖北医药学院 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11年,药学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招录首届研究生。现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办学层次。近年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的10多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

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3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屡获佳绩。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决赛特等奖;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特等奖2个,获咸宁市温泉赛区首届“香城杯”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1个;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电轨组二等奖,获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三等奖等。2017年,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获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获第六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专业组)团体三等奖,个人一、二、三等奖各1个;“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口述史调研”暑期实践团队荣获团中央优秀报道奖,星火支教团队获得团中央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  81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医学为传统优势学科,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研究生招生专业3个,本专科专业89个,教学院19个,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全科医学);“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医药工程学科群)、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教育学)、湖北省第三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1个(湖科爱尔眼视光学院)、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省级品牌专业4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小学教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2011计划”1个(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3个、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的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9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3人,正高职称120人,博士25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87人;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5人、“彩虹学者”24人、“揽月学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级重点产业化团队1个(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个(药理学教学团队、地理科学教学团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成为咸宁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还有不少人是海内外学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坛精英。《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美国克拉荷马大学终身教授、血管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邹明辉等均毕业于我校。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融入地方,勇于担当的高校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长期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依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药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咸宁机电产业联盟”,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机电产业链。依托“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孵化百亿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链。依托“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咸宁研究院”等基地,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依托 “国培计划”和继续教育项目,为咸宁中小学提供师资培训。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和“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引领咸宁信息产业发展。依托“院士工作站”、“咸宁桂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油茶研究所(筹)”,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油茶产业和其他农林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全力助推鄂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精神病咸宁市重点专科,打造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康复“咸宁经验”,服务城区百万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三、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咸宁教育学院、咸宁应用科技学校、湖北省咸宁财贸工商管理学校和咸宁财税会计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始于成立咸宁专区的1965年。原咸宁教育学院的前身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创办于1976年,1984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23800余名。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开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全国79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随后规划并用四年时间投入18亿元,全力拓展主校区,到2007年底,主校区扩建工程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

学院校园面积1086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058万元,图书馆藏书1082万册(含电子图书),收订各类期刊383种、共收藏合订本38947册,建立了主干10万兆的校园网,教育教学设施、体育运动场馆、学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设有10个系,即生物工程系、机械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管理系、财经系、艺术系、体育系、文法系、英语系;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34个,涉及了理、工、农、经、文、法、管、艺、体、教等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2026人;教职工1028人,其中教师76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1人,青年教师中96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学院被认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和IT&AT培训基地,设有湖北省自学ks考点、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建有数控实验实训室、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室、视听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筑软件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98个,其中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奖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较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9个,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学院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是省级“园林式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48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8
下一篇 2023-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