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控制结构设计原因及意义

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控制结构设计原因及意义,第1张

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节省能量是网络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拓扑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保证网络连通性和覆盖庋的情况下,尽量合理高效的使用网络能量,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
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常密集部署,在某些范围内节点密度可能极高,如果每个节点都以大功率进行通信,会加剧节点之间的干扰,造成网络通信冲突,降低通信效率,导致通信等待、数据重传等重复 *** 作,造成节点能量的浪费,若节点发射功率过小,又会导致网络的割裂,影响网络的连通性。
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只有活动的节点才能够进行数据转发,而拓扑控制可以确定由哪些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同时确定节点之间的邻居关系。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融合指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骨干节点,骨干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并把融合结果发送给数据收集节点,而骨干节点的选择是拓扑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5、传感器节点可能部署在恶劣环境中,在军事应用中甚至部署在敌方区域中,所以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失效,这就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具有鲁棒性以适应这种情况。

计算机系在长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研学工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抓手,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了立足基础、体现工程及应用、面向需求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总结了一套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系一贯注重大学生实践与实训环节,结合“3+1”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实训为主线的学生分层培养体系。按照成果认知——入门级实训——课外训练——职业规划—方向实训——社会实践的培养过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进而热爱专业,变“被培养”、“被就业”为学生主动选择发展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

Picored 和 Nanored 都是基于 Raspberry Pi 开发板的实时 *** 作系统,它们都提供了低延迟、高可靠性的实时运行环境。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软实时性能:Picored 提供了更高的软实时性能,保证任务响应的最大延迟不超过 1 毫秒,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硬实时性能的应用场景。而 Nanored 的软实时性能要略弱一些。
2 系统内存占用:Nanored 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系统,它仅需要少量的内存就可以运行,因此适合于内存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中使用。而 Picored 需要更多的内存来支持更完整的 Linux 系统功能。
3 图形用户界面:Picored 提供了完整的 X11 图形用户界面(GUI),可以运行 Qt 和 GTK+ 等图形应用程序。而 Nanored 不包含 X11,因此无法运行图形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Picored 更适合需要更强的软实时性能和更完整的 Linux 系统功能的应用场景,而 Nanored 更适合对内存资源要求比较苛刻的嵌入式设备中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46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8
下一篇 2023-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