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石】 物联网专业

【物联网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石】 物联网专业,第1张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和云计算以及SaaS一样,也是近年来IT业界的热点,其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云计算和SaaS。到2008年,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物联网”、“传感网”、“M2M”这三个词在中文网站中受关注度猛然升高。

焦点是集成

SOA、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M2M乃至物联网等技术的焦点都是信息集成,目标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泛在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要点是要消除“物-物相联的信息孤岛”,而SOA的目标是要消除所有的IT信息孤岛。
SOA和EAI作为重要的应用集成中间件技术,必然是物联网所依赖的重要技术之一。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独立应用系统”(Packaged Applications)和“集成应用系统”(Integrated Applications)两个主要阶段,随着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早年普遍存在的“独立应用系统”越来越少,或“被集成”为“集成应用系统”的一部分。集成应用系统和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围绕EAI和SOA两个理念,SOA是对更早出现的EAI技术和理念的演变和提升。SaaS技术也和SOA密切相关,都强调“服务”,可以说,SaaS是SOA技术和理念的一种扩展和特有的存在形式。
EAI是一种将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平台(CORBA、NET、JavaEE、LAMP等)构建的各种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技术和方法。国外往往习惯加Enterprise(企业级)这个词,说成是“企业应用集成”,但EAI不只是面向“企业”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IBM、Oracle、微软、SAP等软件巨头都是EAI公司,早期的EAI公司还有很多,如BEA、WebMethods、SeeBeyond、TIBCO、VITRIA等等。
从架构上看,EAI主要有两种方式:Hub/Spoke和BUS。Hub/Spoke方式好比“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的构架,所有外延(Spoke)的系统都通过适配器(Adaptor)与中心枢纽(Hub)系统实现多点对一点(非P2P)连接和集成。BUS方式是一种更开放和通用的架构,使用一个统一总线,一般是MQ(Message Queue)或ESB(Enterprise Serice Bus),子系统把消息发送给总线,总线负责消息的路由,可实现P2P服务或总体应用集成。
SOA将各种应用或子系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自包含并良好定义的服务或组件(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通过把这些服务进行组装,统一注册,并在网络系统中发布,让(泛在)网络上的别的应用能够查询、发现和调用这些服务,实现应用集成或构成新的应用。SOA(包括相关的Web Service、SOAP、SCA等理念)的出现,一统了CORBA、NET、JavaEE乃至LAMP(Linux、Apache、MySQL、Perl/PHP/Python)等几大技术阵营多年来“水火不相容”的“不妥协”竞争局面, 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SOA的愿景同样是实现“无处不在”的泛在计算和服务。
业界一般认为SOA这个理念和技术比EAI晚出现,其实也不尽然,笔者记得SOA的理念早在1996年就在BEA公司内部实现TUXEDO系统的升级开发时就提出来了。从SOA概念诞生之日起,围绕SOA与EAI的重合、关联及差异所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顾名思义,EAI以集成应用为己任,通过接口标准化整合应用,而这恰恰也是SOA的核心任务。SOA将一些EAI功能模块进行封装,并使之标准化,以满足应用的整合、拼装和复用的需要。在Intranet(内网)、Extranet(专网)和Internet(互联网)部署环境中,独立应用一般运行在内网,EAI一般运行在专网, SOA一般运行在专网和互联网上。
SOA和EAI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EAI理念近几年提得较少,笔者在这里再重提EAI,是希望其在物联网、M2M应用中能够得以广大发扬,以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的方式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和大集成,进一步发展到以M2M as a Service(MaaS)或TaaS(Things as a Service)的基于云计算的营运方式提供大规模IOT服务。

SODA:将设备“统领”起来

笔者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中提出并强调“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中间件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指出了面向于RFID应用的RFID中间件EPCIS、Savant和Edgeware(边缘件),以及ONS、PML等标准对总体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而基于SOA技术和理念的SODA(Service Oriented Device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设备架构)的提出,包括类似的基于OSGi技术框架的ECF(Eclips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等,对物联网数据标准和中间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SODA是一个由IBM和美国Florida大学发起的倡议(Initiative)和联盟(Alliance),通过引入基于服务(SOA)的编程模型,以规范和简化智能设备(Devices)与企业应用的集成。SODA致力于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统和IT领域已有的标准,为智能设备与SOA技术的融合提供一个标准平台。 SODA的目标是让软件开发者能够像用SOA技术实现IT业务集成那样在诸如远程医疗、军事以及RFID等物联网系统中实现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成。
具体来说,SODA提供标准接口,把硬件设备功能转换成与硬件无关的可调用的软件服务,实现如下目标:
1 将应用集成商与设备和传感器制造商无缝对接;
2 Integrate once, Deploy everywhere, 使用户专注于整体应用方案而不是陷于设备连接工作;
3 在应用和众多(泛在)设备协议之间建立一个通用接口和DDL(设备描述语言),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4 作为一个中间件平台,为众多行业应用提供应用支持。
在SODA的系统架构中,设备集成接口定义是关键,也就是所谓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设备描述语言(De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的定义。由于末端设备对实时性以及footprint大小要求较高,一般用REST而不是用SOAP来定义和实现Web Services接口。
目前SODA的工作基本上还处在研究阶段,中间件和数据接口标准作为物联网的关键和核心,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标准。SODA属于美国在开展的几个类似项目之一,欧盟已经有了基于SOA的HYDRA物联网中间件项目和EPoSS项目。中国急需参与或自己成立一个联盟,开展类似SODA这样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数据标准和中间件参考实现,这是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之一!

联联看
烟草物联网全国布局

9月16日,全国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规划研讨会在无锡召开。中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秦前浩、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尉彭城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围绕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对行业物联网提出的“全面覆盖、全面感知、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对行业物联网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与会代表着重就《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与卷烟物流物联网规划》(讨论稿)的六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交流,并对《规划》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建议。
秦前浩在总结讲话中阐述了打造烟草行业物联网的意义,提出了深化行业物联网建设规划工作的具体思路,要求成立烟叶工商各物流环节的专业化工作小组,明确了先行试点单位、试点内容以及试点完成时间,确定了《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实现的步骤和措施。他要求各单位强化组织领导,调动和发挥力量,汇聚资源,共同推动行业物联网建设工程。
尉彭城在讲话中指出,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要多听取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建议,用创新的思路做好烟草物联网的规划工作,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江苏烟草将在物联网规划与实施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为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以及无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

中移动“宜居通”亮相通信展

物联网应用“宜居通”是中移动在“201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展出的、中移动首个基于TD的典型物联网应用。据了解,该业务已于今年5月17日在重庆试商用,随后在北京的一些小区进行了试推广。“宜居通”作为中移动的全国一类业务,在移动内部深受重视。一方面,它是首个基于TD的物联网产品,此前中移动的物联网业务很多用的是GPRS网络;另一方面,它将TD 3G网络以及家庭内部的小型传感网络融合在了一起;再有,此前中移动的物联网业务大多都是政企行业应用,而“宜居通”则是首个面向大众的物联网产品,能将中移动的用户资源与TD业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宜居通”整合了家庭安防、智能家居和通信等各种功能。未来,用户可通过家中的TD家庭多功能信息终端和TD手机来 *** 控“宜居通”,如远程控制空调等家电,预警温度、烟雾等危险,使家中的各种设备通过传感器连成了一个小型传感网,并与TD网络进行信息交互。
据了解,“宜居通”最晚将在明年1月在全国大规模试商用,明年6月将正式商用。
为了这一产品的顺利推广,中移动专门制定了家庭场景下的传感网通信标准,目前产业链内上下游厂商针对此标准已经开发了相应的产品。
(作者系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公司CTO)周洪波

答: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PRS与现有的GS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这一特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
GPRS使用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手机浏览WAP网页,一种是连接各类电脑浏览普通网页。前一种数据帐户的APN是cmwap,后一种的是cmnet。
CMWAP的使用。
用手机通过GPRS浏览WAP网页,和以前拨17266浏览完全是不同的感受,不但速度快了很多,而且不用随时 *** 心到底已经上了多长时间。以前拨17266上网,打开新浪WAP站至少需要1分半,现在使用GPRS,速度一般的时候也只需要不到15秒就搞定了。现在的WAP网站比两年多以前刚宣传时好了很多,至少做到每天更新了。坐在车上无聊的时候看看新浪的新闻也是很有意思的,一般选择性地看一看一天的更新,流量也就是30多KB,选20元月租的时候也就是3角钱。
有人说了,看WAP新闻有什么意思啊。不要急嘛,WAP网页上还有一项服务绝对能吸引你,那就是腾讯推出的WAPQQ,也就是在WAP网站上和所有在线的QQ用户聊天了。这项服务很早以前就推出了,可惜当时浏览WAP网页是按时间收费,相信谁也不会享受这9元一小时的聊天。现在就不同了,GPRS推出了,WAPQQ就有了很大的市场;你可以包月以后随便狂聊,你就是不包月,随便聊聊的花费也比使用移动QQ(通过短信)的少。
WAPQQ具体的设置可以看腾讯网站上的详细介绍,我只说一点自己使用中的感受。当你登录WAPQQ以后,你好友的QQ中就能看到你的头像亮了起来,就像使用普通的电脑登录QQ一样。登录界面完成后,就可以看到你的好友分组,并显示每个组有多少人,其中多少人在线。选择了具体的组以后就可以看到在线好友的昵称了,点开昵称就可以完成发送信息、看详细资料、删除好友等 *** 作,简直就和PC上的QQ一样。还有几个只有号码没有昵称的是怎么会事呢?原来那是没有在线的好友,你可以点开那些号码,然后留离线消息给他们。怎么样,和PC端的QQ差不多吧。
也许有人觉得使用WAPQQ时阅读消息太麻烦,只能靠随时点开“阅读消息”来看好友有没有回话。其实这并不困难,因为WAPQQ的各个页面几乎都有“阅读消息”这个连接,想什么时候点都可以。另外还有更方便的,那就是PUSH消息。新的GPRS手机基本都支持从网上接受实时消息,就像短信一样,这在爱立信手机中叫做PUSH消息。有了这个功能,你再在WAPQQ上聊天就方便多了,以为WAPQQ就提供了发送PUSH消息的功能。你只要在“高级设定”中设置好了PUSH手机接收,以后好友再有信息发来,系统就会以PUSH消息的形式提醒你,你只要在消息提供的连接中多按一下,就可以看到对方的留言了。怎么样,是不是和移动QQ一样好用呢?先不要高兴地太早,以为这项业务还在试用,经常不好使,连腾讯的网站上也还没有相关的介绍,不过我想很快就能正式使用这个功能了。
有人说了,我现在发短信聊QQ好好的,没有必要使用WAPQQ。其实WAPQQ有很大优势,那就是费用便宜,我试过正常发送十条消息,并看了一堆留言,GPRS流量是40多KB左右,要知道发送的消息可是没有字树限制的啊,想发多少字都可以,而移动QQ只能传递不超过40字,多的字就被卡掉了。移动QQ要发送那么多的字数,基本上要15条短信左右,这样收费就是1元5角,而WAPQQ只要付不到5角钱的流量费就可以了。对WAPQQ更有利的一点是,现在发消息聊天的很少长篇大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符号、一个词语就了事了,这在GPRS中还是按流量收费,那费用就连1分钱都不到了;而相比之下,移动QQ就要在每发送一个极短的消息时都要收取1角钱的费用,实在是浪费啊。
CMNET的使用。
相信很多朋友使用GPRS都不是冲着上WAP去的,大家都想通过GPRS连接笔记本什么的,在没有电话线的地方浏览互联网。我也是这个想法,而且我是要用GPRS取代电话线上网,作为我唯一的上网方式。
我的笔记本比较次,几乎是要淘汰的品种,DELLLatitudeCPi,PII的机器,可是上GPRS依然是自由自在,看来GPRS对电脑的要求比较小,多次的机器都可以胜任了。
爱立信的手机在GPRS方面做的极好,毕竟大多数GPRS设备都是爱立信生产的嘛,和电脑相连的时候几乎不要过多的设置,将光盘放入电脑中,安装一个设置软件,T39MODEM的驱动也就装进去了,重起以后打开红外线将T39和笔记本两个红外线口对上,系统就能自动检测出T39IRMODEM并自动安装了。建立一个使用上述MODEM的拨号连接,号码是99#,密码不用填写,就可以顺利接入互联网了,拨号过程快得很,一般就是两秒种,要是拨得时间很长,最好还是断了线重新拨号吧。
我试过的GPRS的下载速度最大也就是4KB/S,大概相当于336K的MODEM。这不是手机的问题,而是目前中国移动就提供了这么大的速度,你想快也没有办法;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的速度,一般在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都不太可能达到。速度最慢的时候,下载只能达到12KB/S,基本上相当于GSM时代提供的96kbps的数据业务,这个速度下倒是很稳定,看来一定是移动的设备为了防止网络拥挤而估计限制了流量,以后要是找到了突破的办法就好了。
使用GPRS的时候,手机的状态基本和通话差不多,所以电池的使用比较让人头疼,我的T39基本上在上5个小时的GPRS以后就没电了,别的GPRS手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解决的办法是一边插着充电器一边伤亡,嫌手机原来的充电器带着太麻烦可以用USB充电器,直接从电脑里取电。
在使用手机上网的时候,连接手机用专用的数据线的效果比用红外线接口好很多,因为原厂的数据线都经过特殊处理,传输速度相当稳定,而红外线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并不是很高效。所以打算使用手机上网的朋友最好再购买一根数据线,一定要原厂的,要是使用杂牌的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用红外线呢。
二,GPRS目前存在的缺陷。
目前GPRS最大的问题还是网络容量不够,不能发挥高速特性。GPRS宣称的极限下载速度能达到20KB/S,而现在实际的情况是只能达到其五分之一,而且达到这五分之一还要付出很大代价。使用CMNET帐户接入互联网以后,不管流量多大,移动都限制你接听电话的权利,这个时候要是有电话找你,只能转移到全球呼系统,并通过短信发送到你的手机上,如果现在网络状况良好,你又没有全速下载什么东西,那你当时就可以收到短信;而如果是相反的情况,你就只有在短线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收到提醒了。这和移动宣称的GPRS上网通话两不误有很大的矛盾,相信这也是移动在GPRS商用初期为保证网络通畅所做的限制,以后应该能解决。但我总觉得移动不在事先声明这个限制有点耍滑头的嫌疑,没办法了,谁让中国就一家提供GPRS业务呢。
而在使用CMWAP浏览WAP网页时,手机其他正常功能和GPRS不冲突的,你可以在浏览WAP网页的间隙接听和拨打电话,也可以同时发送短信什么的,互相都不干扰。看来所谓的GPRS上网通话两不误就体现在这个方面了。
GPRS目前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设备兼容性不好。拿我所在的沈阳为例,移动的设备是深圳华为出的,对爱立信、西门子的兼容性极好,尤其是爱立信,根本不用做烦琐的设置,你开通GPRS以后,系统就会把设置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了,你只要使用就可以了;西门子虽然设置上很麻烦,但设置完成以后的表现也很不错。摩托罗拉的机器就要差一点了,接入成功率稍低不说,速度还达不到最大,总是比爱立信西门子差一个等级。诺基亚的就更惨了,6510很难接入GPRS网,8310也好不了多少,接入了也只是看看WAP,想连接笔记本上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全国并不是所有的移动公司都使用的一种设备,要是碰上了使用诺基亚GPRS设备的,西门子和爱立信的GPRS手机表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过全国范围来看,使用兼容爱立信的设备是最多的,毕竟爱立信是最大的GPRS设备生产商嘛。

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即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时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认为,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连接带来了时代的需求的变化,当世界上有十亿网民的时候,Facebook就自然的出现了。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过去25年里的科技企业,你就会发现变化一直在发生。

每隔3-7年,企业就必须对它们进行重塑。那些错过了一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如果能迎头赶上的话,那么还有可能重新恢复过来。而那些错过了两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则有可能已经消失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一下50年前标准普尔500强公司的名单,如果统计无误的话,截止到2017年,只有19%的企业现在依然存在。

当我们在网络上看着90后“佛系”“中年人”的话题捧腹大笑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看到这背后透露着的真正原因是:90后们生活在“变的太快”的世界里,太多学习工作生活里的问题他的上一辈甚至前一代人都没有遇到过,他们的迷茫那么大,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至于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解”。

而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扩展的更大一些,无论我们的真实年龄如何,我们都注定属于将遭遇革命性变革的一代人。这也正是马切伊克兰兹(Maciej Kranz)将每一个商业领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的这一代人叫做“物联网一代”的原因。

什么是物联网?

一个相对繁琐的解释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的终端是计算机(PC、服务器),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计算机和网络中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的终端。而未来,所有物和物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联。物联网能够让互联网连接对象使用嵌入式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和交换的网络,汽车,厨房电器,甚至心脏监视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连接。随着物联网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更多的电子设备将加入物联网的阵营。

而在《物联网时代》中,物联网有一个更为简单明了的定义,它是“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克兰兹是全球物联网专家,思科公司战略创新集团副总裁。在本书中,他基于思科的工作视野和在全球物联网行业一线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数十个他参与实施的物联网案例中,总结出4种已经获得验证的、可以快速回报的场景。顺带提一下,思科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物联网。

总的来看,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在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单从学科上分解来看的话,它涉及到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控制,电路系统,信息融合,无线自组织网络,MEMS传感器设计等等。

可以说,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计算机呈现出各种形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只要有硬件或产品连上网,发生数据交互,就叫物联网。实际上,大数据概念最早的提出,也是因为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接入网络之后,大大增加了可以挖掘的数据量,网络上的数据不但包括社交网络这种来自用户的数据,还有了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

物联网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正如马切伊在他的书中提到的那样,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它的本质便是上个世纪学术界开始兴起传感器网络、自组织及多跳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d-hoc network,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RFID在智能物流上的应用只是最为基本的应用场景,当前的研究远比这个更为复杂。但是,受限于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的瓶颈,物联网的发展,其实无法像互联网那样爆发。

首先,现阶段的物联网应用基本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需求性并没有那么强,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叫好不叫座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商业上也不会出现滴滴打车那样的持续性投入,这又反向钳制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其次,物联网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突破。最大的技术瓶颈可能在MEMS传感器的性能和无线传感网的设计实现上。

再有,就是目前在应用上还找不到突破。目前比较活的也就是智能硬件,无人机,工业物联网这块。但是离人类和互联网形成的应用需求还无法相比,目前还没出现。

最终,物联网应用的制约因素还是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扩展一直在等待电池技术的突破。所以,目前来说物联网首先会在那些对能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方向首先取得突破,比如智能硬件和工业设备上。

总之,物联网的方向毋庸置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还有待发展,因此看起来发展缓慢,甚至就是停滞,学术和商业界都在等待一个颠覆性应用可以让“物联网”来一次诈尸。

共享单车中的物联网技术

完全可以想象,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

实际上,2016年底兴起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成功的物联网商业化作品。

看似简单的单车使用过程,包括了物联网技术,人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自动控制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但是整体的技术实现并不复杂,并没有涉及到什么创新黑科技。

首先,一辆单车需要以下几样设备参与运作:

•单车上面的智能锁(这个是核心关键,包括了GPS定位模块,GPRS通讯模块,主控芯片,电控锁模块等)

•用户手中的手机和APP

•单车提供商的云服务器(平台)

关键的环节在于单车和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采用的是老旧的GPRS技术。为什么要用这种落后的2G技术呢? 不使用LTE呢?答案很简单: 省钱省电覆盖好。

共享单车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也能很好的克服我们之前说的物联网现存的耗能的问题。它对网络的要求并不是大数据量(它只需要很少很小的几条消息),而且它不需要速度很快(几秒钟的时延,完全可以忍受),它需要很低的功耗和很长的待机时间。

早期阶段,共享单车甚至依靠短信和云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等待解锁的时间比较久,大约需要6-10秒。

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过。我曾经用过一次支付宝旗下集成的一款市面上不太流行的单车品牌,扫码之后,手机提示我:锁没电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单车的锁需要电!?

当然,正因为共享单车智能锁有这么多模块,所以它当然要耗电的。

为什么早期的单车骑起来特别累?除了一些材料和工学设计的原因,也是因为:你在充当人肉发电机。后来,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开始流行太阳能充电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单车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如下图)。

经过过去一年半的迭代和升级,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单车使用体验相比最早的那一批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近些年上市的一些空气净化器,穿戴设备以及家庭环境监控设备也已经完成了一代代的自我迭代和进化,在目前的消费场景下,服务着千家万户,这正是物联网技术未来商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何顺势借力风口,成为一名成功的物联网创业者或者职场精英?

BI Intelligence 预计:到 2020 年,地球上将有超过 240 亿的物联网设备,约为人均 4 台,当我们接近这个阶段时,60 亿美元将流入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应用程序开发,设备硬件,系统集成,数据存储等。然而这些投资在 2025 年将产生 13 万亿美元的效益。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基于一些目前无法攻关的技术难题,它的商业前景也是复杂的,特别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小公司,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一旦市场成熟,目前的互联网大鳄公司都可以迅速投入数倍于你的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模仿你,超过你,压垮你。

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已经有多家物联网平台已经初具规模,比如Amazon Web 服务、Microsoft Azure、ThingWorx 物联网平台、IBM 的沃森、思科物联网云连接、Salesforce IoT 云、Oracle 集成云以及 GE Predix。

因此,物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

首先,科技行业想突破垄断,对于微软和IBM这样的大企业而言,是技术积累。对于我们这样的个人或小团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缩小目标客户群体,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攻关一项技术去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主动缩小目标客群的好处就是大企业不容易来抢市场,而你我们相对容易找到目标客户,最终说服他们买你的产品。

其次,以热门概念 *** 作以达到融资目的,而从不关心成本和收入是最错误的做法。

总结来看,就是组建一个相对小型的团队来维护一款小产品或者一个项目,这样可能反而容易成功,比如团队或项目被大公司收购。

如果你只是想成为一个工作体面收入又高的技术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有一条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借鉴:学Java,去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计算机类企业应聘;取得一定成绩后,跳槽至国内一线物联网公司;3-5年后,有机会跳槽去国际一线企业在华公司应聘,如前面所说的这几个大型的物联网平台。如果在继续在里面服务几年,等到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爆炸的那一天,你绝对已经可以斩钉截铁向别人介绍说:你好,我是物联网行业的资深行业顾问!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物联网时代》作者马切伊先生一样。

就算不完全复制这条路,普通人想要搭上物联网这班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物联网的范围其实极其广泛。无论是大数据分析师、GPS定位还是井下探测,都可以算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只不过,程序猿是物联网现阶段发展时期,需求最大平均工资最高的工种而已。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华胜天成

华胜天成的业务方向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业务领域涵盖IT产品化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增值分销等多种IT服务业务,是中国最早提出IT服务产品化的公司。

2、必创科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3、凤凰光学

2016年12月9日,凤凰光学披露最新收购预案,拟以2215元/股发行3255万股,作价721亿元,购买海康科技100%股权。

海康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物联网产品、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物联网业务是海康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交易后,凤凰光学将新增加海康科技的智能控制器、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业务。

4、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正式宣布进军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领域,通过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德国CommSolid。

整合其全球的超低功耗移动无线基带技术优势与汇顶科技位于美国加州的射频芯片设计及相关技术研发力量,加速公司在NB-IoT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蜂窝物联网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解决方案,合力开拓千亿规模NB-IoT市场。

5、力源信息

公司拟以每股1144元的价格定增1239万股,以142亿元收购鼎芯无限3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鼎芯无限100%股权。交易对方承诺鼎芯无限2015年至2017年净利分别不低于3750万元、4500万元、5400万元。鼎芯无限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IC产品技术型分销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胜天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光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该业务针对部分集团用户开通的GPRS行业应用套餐。比如,一个大型企业通信量比较多,和运营商协议入网,运营商给予一定优惠,定制一些服务,有20元包300M流量、30元包500M、50元包1G、100元包2G。

个人是开通不了的,只有企业集团人员或者移动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开通,而且只有部分省份才有,比如江苏、广东、山西,  可与你的集团经办人联系咨询。

而且拨打10086转人工服务是查不到的,只有在网上营业厅才能查到!扣费是当然的,你可以在网上营业厅查询具体是多少元的套餐。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

GPRS与现有的GS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这一特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自如切换”的优点。

移动资费标准

1、该业务包括开户费、安装调试费、GPRS专网使用费以及使用GPRS 产生流量的资费。

1) 专网开户费以及安装调试费(专网应用)

2)服务器端GPRS专网使用费(专网应用)

3) 终端GPRS 流量资费(终端应用)

月租费(元) 赠送的免费流量数(MB) 超过赠送流量后的流量费(元/KB)

自由套餐 0 0 003

经济套餐 20 1 001

时尚套餐 100 20 001

商务套餐 200 不限量使用

全国各地移动公司资费的优惠政策各不一样,请电话咨询当地移动公司数据部。

扩展资料

产品定义:

行业应用卡是物联网,也就是即Machine to Machine/Man的一种重要应用,物联网可简称为M2M。

M2M就是实现“给机器注入思想”,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与技术,解放劳动力,的一门技术。

产品功能

分散采集、集中控制:设备据行业应用需求随意布点,灵活调配。通过移动网络对分散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低成本、高收益:降低布线成本,压缩系统建设周期,实现集约化建设;降低故障风险,助力安全生产。

减轻手工劳动:自动采集传输减轻手工劳动负担,提升生产效率。

量身定制:根据行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定制开发,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紧密结合。

业务特点:

行卡具备M2M产品的各种的特点,如:分散采集、集中控制,产品成本低廉、相对例收益较高、同时减轻了手工劳动,还有可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开发。

在各行业中业务应用特点如下:

针对电力、金融等IT能力较强的行业

– 提供优质通道服务,争夺市场份额

– 在终端接入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推广终端通信保障服务包

– 暂不主动涉及其业务应用领域

针对政府、其他行业和中小企业

– 重点突破,力争向用户提供包括:终端、平台管理和业务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特别要抓住终端和平台两个环节

– 实施完整的M2M解决方案,提升价值链领导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重点关注的行业应用

– 电力抄表:通道式应用,物业代收费模式

– 环境监测、水纹监测

– 物业安防,视屏监控

– 物流运输

– 电力监控、能耗监控

产品资费

目前行卡分为全国漫游套餐和省内漫游套餐,不开放GPRS自由套餐,也就是所有行业应用卡均需要定制套餐才能使用,详细资费见下表。

省内漫游套餐:

参考资料:

中国移动官网-行业应用卡

物联网技术,是把电子、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技术融合起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物物相连。

从技术层次来看,物联网有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服务管理层、综合应用层。

感知识别层,主要是感知信息,比如这个房间的温湿度,窗帘是否打开,空调是否开启等。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检测、摄像头、麦克风等等都可以算在这一层次。

网络构建层,传感器读取到信息后,就可以通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后台,构建网络的技术就是属于网络层。比如GPRS、WiFi、蓝牙等。

服务管理层,处理信息的一个层次,可以理解为云端或后台服务器。网络层把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等等。

综合应用层,有些文献把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其实是把应用层和服务层合并到一起了。再分细一点的话,是可以分出一个应用层或服务层出来的。这里的应用层,是指服务器处理好数据后,把数据展现给用户看的一个层次(网页、APP),或者说是一个通知用户的层次(邮件、短信等),可以理解为前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35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