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智能车锁应用的是物联网卡么?郑州有可以合作的公司么?

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智能车锁应用的是物联网卡么?郑州有可以合作的公司么?,第1张

在众多的共享单车中,目前有三个具有带表性的车锁,物联网性质的智能锁,纯工艺的机械锁和蓝牙转接技术的智能锁。
1 物联网性质的智能锁(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的车锁包括中心控制单元、GPS定位模块、无线移动通信模块、机电锁车装置、电池、动能发电模块、充电管理模块、车载加速度计等,中心控制单元通过无线移动通信模块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连接,把从GPS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系统标识成功后通过通信模块向中心控制单元发送解锁指令,接收到后台发送的机电锁车装置开、关锁的状态信息后开启机械锁的控制插销开锁成功,当用户使用完成锁车时,会触发电子控制模块的锁车控制开关,然后中央控制器通过无线移动通信模块通知后台管理系统锁车,后台确认成功后结束计费。
其实简单一点理解就是锁里有一个通信芯片和GPS定位芯片,然后插上一个SIM卡,通过后台向车锁发送消息来解锁,然后通过车锁向后台发送消息来确认位置和完成计费。
2 纯工艺的机械锁(OFO)
OFO这个锁就要简单的多,纯工艺品,通过机械原理控制,相信有不少人撸过羊毛,但OFO的车锁也在一直改良,从一开始的所有人都可猜得出到现在应该是难住了一大部分人,OFO车锁就是一个锁芯,然后套上几个有缺口的环,当所有缺口都和锁芯上的卡子对上后锁就开了,由于机械特性的限制,所以OFO车锁的密码是固定的,后其OFO在锁芯里加了个d簧,估计也难倒了不少撸羊毛的群众,然后又改进了车锁的工艺,又把一大批群众难倒了,这倒是推进了机械锁工艺的增长,也算为实体科技做了一点贡献。
3 蓝牙转接技术的智能锁(小鸣单车)
小鸣单车车锁采用新一代蓝牙智能锁,因为模块单一所以其具有超低功耗的特点。相对于摩拜单车他又借用了用户手机,用户安装APP后进行车身二维友识别后定位用户们置,然后通过用户手机中的APP完成与后台的交互,再由用户手机的蓝牙来完成与车锁的交互,完成开锁和闭锁功能。有一点要求就是用户,您的手机蓝牙得好用,不好用的话也别怪锁开不了,哈哈。。

近日,由IEEESA(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组织的全球标准立项会在线上召开。在本次会议中,由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牵头提交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经过与会国际专家充分讨论,获得全票通过,正式立项,这也是全球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

而此标准落地后,相关方将通过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的推广,构建信任互联网,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 健康 、智慧城市等主要场景的应用落地,将有助于加速推动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瓶颈

智慧家庭应用再提速

据了解,此次立项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是IEEEC/BDL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委员会下设的区块链赋能物联网安全工作组推出的首个标准提案。

“该标准将率先在标准层面提出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物联网零信任安全体系的技术思路,为物联网原生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分布式信任核心技术框架,以降低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突破了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虹控股相关人士表示。

物联网安全性缺陷,在于缺乏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信任的机制,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和物联网中心的数据进行核对,一旦数据库崩塌,会对整个物联网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使得设备之间保持共识,无需与中心进行验证,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攻破,整体网络体系的数据依然是可靠、安全的。

“这个框架的标准化将促进物联网应用 健康 发展,为物联网生态提供信任基础,使各参与方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受益。”长虹上述人士称。

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认为,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将赋予智慧家庭领域商业模式安全性和新的活力。

在以智慧家庭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物联网场景中,数以百亿计且数量不断增长的物联网设备(IoT)正在改变着现有的网络结构,传统的边界安全模式受到挑战,异构异主设备之间互联互通需要建立安全和可信赖的协同机制,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框架,来应对物联网中大量存在的安全和信任挑战,以实现物联网端到端的安全可信。

“打破原本孤立的个体,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协同网络。以区块链节点的形式将各类智慧家庭厂商、家电终端平台以及监管机构连接起来,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解决关键瓶颈和核心痛点,也将增强智慧家庭生态的繁荣性和兼容性。”粤成股份创始人洪仕斌表示。

钉 科技 创始人丁少将认为,“任何人、事、物想要访问网络,都需要经过严密验证,从而为物联网构建安全屏障,这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标准的推出,则可以更明确地指导‘零信任原则’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智能家居的规模化更快地落地。”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往往热衷产品生产,而忽略标准的制定,使得中国产品在全球拓展中遭遇诸多技术壁垒,而此次长虹等企业率先制定全球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使得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标准制定的能力有所增强。新型的技术需要相关的标准来引导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对于新型技术的产业生态化和全球化方面,其巨大的商业潜力需要有相关的标准来引导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走在前列,说明中国传统企业在标准、产品技术,产品壁垒的构建方面,其意识已经增强。”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表示。

全面布局物联网应用

给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方向

区块链物联网是ITU标准组织主推的概念,2017年初,ITU-T成立SG20标准组,负责物联网及其在智慧城市和社区的应用的标准制定。国内主导企业是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国信科。

而家电企业牵头,尚属首例。

近年来,长虹控股立足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加速转型升级,在2018年设立信息安全灯塔实验室,全面布局物联网应用区块链标准研制。

唐博表示,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该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工作,征集从事物联网领域区块链应用研究、测试咨询和工程实践的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筹建区块链赋能物联网安全标准工作组,开展区块链与物联网安全融合创新的相关标准研制工作。

“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普遍面临研发成本高、成产效率低、运营能力不足的困境。目前长虹面向物联网转型成果显现出其在智能化转型上已走出自己的道路。长虹的AIoT战略不仅在推动自身转型,也在对外赋能,推动产业升级。整体来看,长虹的转型升级进展明显:在C端,长虹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在B端,长虹已经拿下了多个产业冠军,比如,物联网模块,轨道交通电源等。”钉 科技 创始人丁少将表示。

“随着5G的普及,万物互联已经进入传统企业转型赛道,新型的商业模式构建成为传统家电巨头制造企业在升级和转型的一个风口。在此次转型中,长虹利用自己传统制造的优势,以及新时代的需求,长虹牵手制定的‘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将提升长虹自身的竞争优势。”周锡冰认为。

相关标准的落地也可谓意义巨大。

区块链物联网的垂直领域应用涉及众多领域:工业制造、联网的无人驾驶 汽车 、交通、公共技术设施和智能城市、金融服务和保险、家庭和商业房产管理、智能合约、零售等。

“未来家电巨头将在工业制造、无人驾驶、智能城市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支撑甚至是带领者,其正在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表示。

丁少将认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该标准所能影响的产业及领域会是相当宽泛的,毕竟,‘物联网’在未来生产生活中本身就应该是泛在的。短期内该标准主要会给智慧家庭、智能可穿戴、智慧出行产业发展以标准和方向,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编辑 乔川川)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属于感知层。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一、物流行业
1、仓库储存:通常采用物联网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收货入库、盘点调拨、拣货出库以及整个系统的数据查询、备份、统计、报表生产及报表管理等任务。
2、运输监测:实时监测货物运输中的车辆行驶情况以及货物运输情况,包括货物位置、状态环境以及车辆的油耗、油量、车速及刹车次数等驾驶行为。
3、智能快递柜: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现快件存取和后台中心数据处理,通过实时采集、监测货物收发等数据。
二、交通运输环境
1、智能公交车: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 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 实现智能排班。
2、共享单车:运用带有GPS模块的智能锁, 通过APP相连,实现精准定位、实时掌控车辆状态等。
3、汽车联网: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及控制技术等实现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4、智慧停车:通过安装地磁感应,连接进入停车场的智能手机,实现停车自动导航、在线查询车位等功能。
5、智能红绿灯:依据车流量,行人及天气等情况,动态调控灯信号,来控制车流,提高道路承载力。
6、汽车电子标识: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车辆身份的精准识别、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等功能。
7、充电桩: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充电桩定位、充放电控制、状态监测及统一管理等功能。
8、高速无感收费:通过摄像头识别车牌信息,根据路径信息进行收费,提高通行效率、缩短车辆等候时间等。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很多行业都迎来了智能化的创新与变革,汽车行业也不例外,现在的汽车不再只是一辆代步工具,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推进,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黑科技般的用户体验,满足人们各种出行场景的需求。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布局该领域,推出了自家的智能网联车机系统。那么究竟哪些是比较优秀的呢?今天,就随着我一起去看看这几款中国制造吧!我相信它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比亚迪DiLink 30系统

DiLink系统依托安卓生态的应用,相比起来,它可以说是当下车机系统里最强的了,毕竟安卓生态对车机系统的硬件要求非常高。

DiLink搭载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识别精准、响应速度快,识别度高达99%,更可听懂多达8种方言,可用语音控制导航、视频播放、拨打电话、空调控制、行车记录、第三方APP、屏幕旋转及多媒体设置等。DiLink系统自主研发的OTA(无限网络下载升级),是可以支持DiLink系统和整车的远程更新,这绝对是跨时代的经典之作。

同时,车主可通过比亚迪智能云服务,实现远程寻车、远程控制等功能。另外这套系统开放了汽车上300多个传感器和60多项控制权,包括温度、声音、灯光、空调、电量(新能源车)等,所以它在智能程度上表现非常优秀。智能导航,行车安全,底盘 *** 控,健康生活等数据的开放,让车主能充分获得掌控权,

长城Hi-Life车机系统

长城Hi-Life是哈弗和百度共同研发的一套智能网联车机系统, "Hi-Life"从字面理解,H代表HAVAL ,i代表intelligent,以表达哈弗对智能生活的展望,这套系统融合"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服务"三大板块,长城想凭借这套车载系统实现线上线下智能化立体交互,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务。可以实现多目的地导航设定,该车机系统导航功能是支持免唤醒的。

目前已集成包含车后服务、资讯、休闲娱乐、视频、购物、亲子、旅游、工具等8大类50余款智能小程序,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用户在车载场景下复杂的需求。

Hi-Life车机系统除了支持基本语音控制的天窗、车窗开启或关闭,音量、空调的大小调节外,哈弗智能生活云Hi-Life生态系统还预设了3种常用的场景模式,分别为天气模式、吸烟模式和勿扰模式,可以用过语音唤醒,也可以通过车机菜单键开启。

吉利GKUI 19吉客智能生态系统

吉利旗下的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是在2018年发布的,并于2019年升级为了GKUI 19系列。在该系统上加入了吉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以及智能手表等硬件。它只需要一个ID号就能使用百度,微信,支付宝,高德,京东,小米等等APP。

其中,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中控屏+仪表盘+HUD抬头显示+智能手表+手机的五屏数据互通,也就是说你只用在车里就能看,打电话,发微信,甚至是K歌等等。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能连接你的手机与智能手表,就算没有车钥匙你也照样可以启动汽车,同时还能远程开/关车窗,座椅加热,查看车况等等。

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发布至今,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0多万,车载终端使用时长平均超过了一小时,并且在飞速增长中。车载端超越手机端的使用时长已经成为趋势,车载使用场景将成为未来核心的应用方向之一。

上汽斑马智行 30

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和名爵用的都是出自阿里系的斑马系统,这套系统可谓车机界的“安卓”,因为它可以开源匹配到各品牌车型上,雪铁龙云逸就是首款搭载斑马系统的合资SUV。

斑马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跟阿里合作,打通了支付宝入口,可以实现汽车一键支付停车费、过路费、加油费等,还可以购买一些系统定制的车载智能硬件,比如无人机。其次就是地图功能,自驾游旅途服务支持路线导览、景点语音播报、车队位置共享和对讲服务,甚至把你感兴趣的游记直接生成旅游地图。

最后则是语音识别,除了控制常规车辆 *** 作,还可以识别副驾语音命令,相比现在很多车机只响应主驾语音来说是一大进步,副驾终于有人权了。此外,更新将在地图、语音、文娱、车控车设、应用入口自定义、商业化六大模块新增多项功能,更新方式为远程在线更新,无需到4S店升级,整个过程约30分钟,且车主可选择系统推荐的升级时间或自主预约升级时间

这些智能系统是不是够强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强大的车机系统呢?欢迎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主从一体的作用
蓝牙模块可以作为主机也可以作为从机。主机只能等待别人联系自己,自己不能主动联系,主从一体蓝牙模块可用作主机和从机,可建立连接和主动连接。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它的使用价值却很大。
2、蓝牙信标的作用
信标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交互方式,它是一种低功耗协议,也是一种低功耗蓝牙设备。它可以在固定范围连续广播,但它不会与其他低功耗蓝牙设备连接。如果把它放在室内固定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定位器,只要通过手机蓝牙连接就可以获取到它的位置。
3、低功耗的作用
比如在一个智能家居的领域中,一个控制设备和智能设备都是配有纽扣电池使用的,再通过终端连接传输相应的数据的。这些都是要长期使用的,对功耗的要求很高。因此,低功耗蓝牙模块在这方面非常重要。
蓝牙模块作用的内容今天就到这里。蓝牙技术在物联网行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蓝牙模块的作用不容忽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34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