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什么???具体点

物联网是什么???具体点,第1张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一、光传输通信

1、光传输技术将创造令人惊叹的信息传输速度

我们石器时代的老祖宗用简单的手势、吼叫声、身体语言、火光或烟信号、反光来传递信息,通信速率大约是每秒一个视觉或声音信号。今天,1太比特/秒的信息传输速度预示着人类正在克服时间障碍,即将实现真正的实时通信。

1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意味着在1秒钟内可以传送200 000本中等厚度的书,200 000 000页传真,同时传输660 000 场电视会议,或者20 000档电视节目。一个人一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约相当于200亿比特,如果充分发挥当今通信技术的优势,这些信息量不到1秒钟就能传输完毕。换句话说,你还来不及眨一下眼,你毕生所思、所说的一切就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现在,贝尔实验室利用82种不同的波长达到了328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有的实验室的演示达到10太比特/秒。只要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能跟得上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传输速度,美国国会图书馆的2400万册藏书大约18秒钟就可以全部传送出去。这样的速度按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可以完全达到的。

人们以往需要花费毕生精力用自己的手臂去完成的任务,现成几秒钟内就能解决。预计到2010年,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赶上人脑。

二、卫星通信

卫星服务的改进,价格的降低,将促进无线通信更广泛的应用。

早年的卫星接收器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而且接收信号的天线又大又难看,以致许多地方的市政当局和房东禁止在家里使用。现在则不同了。直径1米的碟形天线只要几百美元就能买到,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1998年,卫星的商业性发射达到1700次,未来10年发射的通信卫星价值将达到1400亿美元,还要加上发射系统和地面服务费700亿;到2007年,卫星电话的用户估计将达到3200万,年度总收入将达到316亿美元;到2008年,由卫星产生的电话、高速因特网接入和其他信息传输的年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

三、从“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走入“万物互联(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网时代。

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手机号码而是Wi-Fi,对电话和短信的依赖越来越降低,直到有一天电话的技术被彻底封存起来,就像当年的电报一样。同时,手机号码和电话号码等词会出现在历史课本里。未来你的手机不再需要2G、3G、4G、 5G……信号,而是Wi-Fi。那时候的Wi-Fi技术也将升级普及,Wi-Fi技术会进行无缝对接,无处不在。

当无线技术突破后,有线宽带也将迎来终结。那时,人类会进入全面的物联网通信时代:不再是人与人的通信,更多的是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的万物互联网通信。

在单工通信中,通信的信道是单向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也是固定的,即发送端只能发送信息,不能接收信息;接收端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送信息。基于这种情况,数据信号从一端传送到另外一端,信号流是单方向的。

例如:生活中的广播就是一种单工通信的工作方式。广播站是发送端,听众是接收端。广播站向听众发送信息,听众接收获取信息。广播站不能作为接收端获取到听众的信息,听众也无法作为发送端向广播站发送信号。

通信双方采用“按——讲”(Push To Talk,PTT)单工通信属于点到点的通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单工通信可分为同频通信和异频通信。

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发送端可以转变为接收端;相应地,接收端也可以转变为发送端。但是在同一个时刻,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因此,也可以将半双工通信理解为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

例如:对讲机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半双工通信方式,手持对讲机的双方可以互相通信,但在同一个时刻,只能由一方在讲话。

风险:
1、监听攻击。这种攻击会用到监听程序(sniffer),窃听任何通过网络传送的未加密信息再加以窃取。
2、阻断服务攻击。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这种攻击来封锁或阻慢对某些网络或设备的使用。
3、密钥沦陷攻击。在此类攻击中,用来加密通信的密钥被窃并用于解译加密过的资料。
4、基于密码的攻击。网络犯罪分子利用猜测或窃取密码这类攻击来入侵网络或连到特定网络的设备。
5、中间人攻击。在此类攻击中,第三者会窃走双方或设备间传输的数据。
建议:
1、启用智能设备上所有的安全功能。这些都是由制造商提供,以帮助确保您的安全,并且强烈推荐使用它们。
2、购买会定期更新产品固件的厂商出的物联网产品。产品的缺陷和漏洞在任何产品中都会存在,会定期推出固件更新补丁来加以修补的厂商出的产品通常比较安全。
3、研究自己的智能设备是否能够正确地加密其固件更新和网络通信。即使智能设备宣称具备加密能力,但有些可能加密不当或不完全。记得要去搜寻设备型号以确认是否存在任何历史性安全问题。
4、使用安全的密码。好的密码应该是包含各式字符(字母、数字、标点符号、数学符号等等)的复杂组合。至少要有八个字符长度,同时使用大小写。此外,避免重复使用密码或在不同设备上使用相同的密码。
5、了解制造商如何管理他们的设备漏洞。漏洞让恶意分子和网络犯罪分子有机会去攻击你的设备,知道了制造商和厂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决定你是免于此种威胁或是暴露在进一步的风险中。
万物联网(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呈现出令人兴奋的时代,具备更多的方便性、移动性和创新科技。如今市场上许多的智能设备都是种革新,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但它的易用性和连通性也使我们的隐私越来越容易泄露。这些设备收集和传输的个人资料越多,就越容易让网络犯罪分子有机会对个人资料加以拦截并用在犯罪用途上。正因如此,我们都需要清楚了解这些风险,充分准备好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解决这类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31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