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小商品是怎样进入浙江义乌并发展壮大的?

论述:小商品是怎样进入浙江义乌并发展壮大的?,第1张

标题起的这么大
要死了啊
30年前,义乌是一个很少有外人知道的小地方,当地的民众也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样,过着不富裕的生活。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在这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经商模式,大家称之为“鸡毛换糖”。在农闲时,作小生意的义乌人便挑着装满糖块儿的箩筐,走街串巷,用糖果从其他人那里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政府设立的商品经营部门,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赚点小钱,贴补家用。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自己加工的手工制品、自家出产的农产品慢慢地被允许在集市上买卖,然而,当中间商贩卖别人生产或出产的东西,仍被视作非法行为而被政府禁止。此时,一些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的方式解决生计的义乌人开始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当时,有五个子女的农妇冯爱倩看到别人做小生意赚了钱便也开始在县城一个“马路市场”摆起了地摊。她谈到当时的情境时说:“当时家里有五个小孩和妈妈,我们八个人,他参加工作一个月20几块钱怎么养活?(为了生计)我就不管了,我就到百货公司批了货,跑到市场上去卖,但当时(有关部门)不准你卖。” 
义乌老百姓要求政府允许其摆摊经营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解放了思想的当地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发展地区经济,1982年,当时的义乌县政府毅然做出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开放市场并提出了“兴商建市”发展战略。1982年9月,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义乌经济自此拉开了飞速发展的大幕。义乌市副市长李旭航介绍说:“义乌土地资源贫瘠,基本没有资源,地理位置并不优越。这么一个地方要想迎接改革开放的春风,要怎么发展?他只能靠做小买卖的经商传统,靠义乌人的诚信经营、勤劳致富。1982年当时的义乌市政府应群众要求做出一个决定,确定兴商建市这么一个发展战略。”
在“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了整个义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精明的义乌人把目标盯上了那些像别针、纽扣、袜子、打火机等不太被别人重视的小商品。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到1991年,义乌的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小商品市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义乌市政府在“兴商建市”战略的基础上,以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确立了制造业是义乌经济发展支撑的理念,超速发展制造业。提出了“贸工联动”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义乌小商品的本地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一大批在中国乃至国际知名企业在义乌成长壮大起来。义乌市副市长李旭航介绍说:“贸工联动战略实施以后也是非常成功的,到今天,义乌市场有30%的商品是义乌产的,而且现在义乌现在有25000家企业,其中有很多企业是本行业里最大的企业,比如说世界前五大制袜企业、世界最大的吸管企业、世界最大的拉链企业、世界最大的饰品企业。义乌现在有一个企业群,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处于全国一个非常领先的地位,是中国日用消费品12个领域里的生产基地。”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新的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义乌的城市建设和和提升义乌经济结构,成为了摆在义乌市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李旭航副市长介绍说,经过反复研究,义乌市政府决定实施国际化战略:“本世纪以来,义乌市政府在考虑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最后决定为迎接中国加入WTO和全球一体化的机遇,实施义乌的国际化战略。”
义乌确立了国际化经营战略后,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战略设计。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义乌的国际化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已经突破400万平方米,商户突破7万户,现有43个行业,1900多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义乌的小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超过50万个标准集装箱。义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2005年,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联合发布的《震惊全球的中国数字》报告中称,义乌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以及义乌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客商到义乌采购。来自伊朗的商人哈迈德·纳斯尔在义乌从事进出口袜子生意已经有5年了。谈到义乌能够吸引众多外商前来采购的原因时,他表示,除了中国生产的商品物美价廉之外,义乌的飞速发展和良好的商贸环境也是他们选择义乌的重主要原因。他说:“义乌商贸环境非常好,每年这里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与六个月前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六个月前的袜子市场还在另外一个地方,商铺较分散,但仅仅六个月,上千个销售袜子商铺都搬到了福田国际商贸城中,商户们之间有竞争,袜子的样式和种类更加齐全,对采购商来说更好更方便了。”
与纳斯勒一样,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乌马鲁也是被义乌良好的环境吸引来的。在他看来,义乌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说:“在中国我可以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经商环境非常好,在这儿,你不会遇到任何麻烦,就如同在家里一样。如果你是来采购的,那么有人会把你直接带到厂家,挑选你要的货物。完全不用担会遇到麻烦,甚至连小偷都没有,因此中国非常好。”
现在,在义乌像纳斯勒和乌马鲁这样常驻义乌进行商贸活动的外商有1万多人,他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义乌设立的外资机构代表处也达到了1900多家。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久前义乌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改革开放典型。李旭航说:“义乌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乌模式很好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就是除了尊重群众的首发性,除了尊重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以外,政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牢牢掌握主导权。义乌政府在义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据义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义乌将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到2020年,义乌要基本实现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

义乌的小商品早在乾隆年间,义乌农民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活动,那时候的义乌人用红糖换来的鸡毛做鸡毛掸子,每逢过年庆典与过节请客,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这便是义乌小商品经营的开始。
(1)小商品市场的诞生
义乌开放小商品市场的背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北门街是自发小商品市场的集中交易地点,并初具规模;“货郎担”的生意非常兴隆,因此小百货批发业的微观基础十分雄厚;当时的政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有序管理的冲突十分激烈。
也许有的读者会形成一种错觉,以为当时开放小百货市场一定是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1982年开放的湖清门市场严格地说只是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市场摊位十分简陋。
当时开放小商品市场的理由,不是因为市场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而是因为部分农民“弃农经商”在义乌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其实,政府并不十分在意小商品市场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而是由于自发形成的市场影响了交通和市容,还造成了执法管理部门与众多摊主之间的冲突。“猫捉老鼠”的游戏长期玩下去总不是解决的办法,逼迫市场主管部门必须迅速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既然禁止的做法不能奏效,小商品市场本身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与其关闭,还不如顺其自然,开放小商品市场。
义乌县政府为了小商品市场的关闭或开放的问题,曾召开过三次县长办公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领导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对小百货市场,不应该用强硬的手段强制关闭,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加强管理。后来,县政府、稠城镇、县商企局(城阳商企所)三个部门的领导成立“稠城镇整顿市场领导小组”,并于1982年8月发布《关于加强义乌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宣布将于是年9月5日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地址在湖清门,由城阳区商企所管理。
当时的湖清门市场非常简易,在一条用于排水排污的内城河沟上架起了水泥板,在水泥板上方用木板搭成摊位,在长条木板上方用塑料薄膜搭起了雨棚,用作简易摊位。摊主经商企所登记,领取摊位证,摊位固定,每一摊位占用的木板长度相等。据时任城阳商企所所长的孙章宝回忆,市场开放之初,有正式固定摊位100多户,还有600多户流动摊位和大量“提篮”,共计摊位705个,年成交额700万元。
湖清门市场开放之后,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了这股经商的潮流,感受到潜伏于这股潮流下的巨大经济动力。1982年11月25日,义乌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议,县委书记谢高华在讲话中果断地提出“四个允许”,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四个允许”政策是在小百货市场开放之初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时度势做出的决策。“四个允许”的政策简明扼要,符合民心,颇有号召力,打消了许多尚在等待观望的经商户的疑虑。
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社队企业,特别是家庭工业的发展。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可喜的势头,审时度势,提出了“兴商建县”(1988年5月撤县建市后改称“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
在第一代市场时期,廿三里小商品市场的交易品种和规模与稠城小百货市场非常类似。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市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示出来,这表明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和市场辐射范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否则均衡的分布只能扼杀市场的集聚作用。
从理论上讲,成为非均衡发展的中心,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起源的两个地方来讲,机遇是同等的,但发展的是终结果却是前者合并到稠城小商品市场。这说明市场集聚的是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资源,如培育市场的投入、集聚的信息、为商品运输服务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更重要的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经商户,在这些资源的聚集上,作为三四线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稠城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
一是市场主体素质显著提高,商品流通范围扩展至全国。截至1997年底,采取各种经营形式进入“中国小商品城”进行商品交易的国有、集体和混合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达3000多家。
据调查,市场经营者的平均年龄由1982年的42岁左右降到1997年的33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334%,40岁以下的占736%);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的比例由1982年的不到10%(高中毕业生仅1名),提高到1997年的82%(其中高中毕业生占173%,大学毕业占12%)。市场上本地产商品比重降到30%,售出的商品90%销往外地,流向遍及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其他数百个中小城市及其辐射的广大农村,确立了义乌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
二是市场转轨改制,硬件建设和信息化管理迈出新的步伐。1993年12月,义乌市有关企业与北京、上海的知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商城集团”公司,其股票“小商品城”已于2001年5月9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我国首批现代股份制市场企业集团之一。市场内一些摊主为了做大生意,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自发地实行横向联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内有2500多家商贸企业或公司,取得了国内外名厂大店在义乌乃至浙江省、华东地区(个别企业还取得了在全国)的总经销商或总代理商资格,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0多家商企企业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商城集团筹资兴建的宾王市场,是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
三是市场组织结构裂变式发展,对外开放度显著提高。“中国小商品城”在新疆、北京、内蒙古、福建、甘肃、四川等省市办起了分市场或小商品配送中心,输出商品、资本、人才和管理,使义乌市场在国内的辐射能力大大增强。最近几年,其辐射能力还延伸到海外,先后兴办了乌拉圭分公司和南非分市场。浙江省外贸公司义乌公司和商城集团外贸公司积极向国外拓展业务,并取得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义乌一批骨干企业分别在尼日利亚、俄罗斯、南非、匈牙利、巴西等国建立了分公司或商务机构。
1995年起,义乌市政府与国内贸易部、香港贸发局等合作,每年一度举办“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受到国内外经贸界的关注。
(3)迈向国际性商贸中心
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尽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经营场地规模没有显著增加,但市场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从2001年下半年起,为了适应市场业态变化和功能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市场经营环境,提升市场档次,提高竞争能力,义乌按照“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示范性窗口,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的高水准小区,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标志性建设”的定位,开始建设第五代小商品市场即国际商贸城。
国际商贸城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66平方公里正在实施开发,一期工程已竣工,总面积30万㎡,新增国际标准(9㎡/商位)6800个商位,店面房10多万㎡。市场园区内配套了海关、出入境检验疫、物流中心、仓储、世贸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一系列现代化的设施。在这一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市场档次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由商城集团和义乌邮政局联合组建的中国小商品城互联网络信息公司于1998年5月成立,先后开出“商城介绍”、“企业之星”、“商城导购”、“外贸之窗”、“新品上市”、“供求信息”等10多个栏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该公司已为小商品市场的上万户经商户、36条专业街上网发布了3万多条来自市场一线的商品信息条目。“商城信息”被广大经商户称为“网上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览会”。
1999年,义乌在“商城信息”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网站——“中华商埠”,开通了搜索引擎。随着ATM宽带多媒体和银行ca认证体系的建成,2000年10月,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了自己的BT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交易平台、搜索引擎、支付中介、配送中心、配套服务等功能,为全球商人提供电子平台、小商品信息中介服务。
许多生产厂商都通过自己的电脑登录“中华商埠”网络,发布各种商品的供求信息。目前,“中华商埠”网站拥有10多万国内外正式用户,企业会员数以年递增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02年底,在线成交额已超过500万元,协议成交额达11亿元。
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义乌小商品市场还采取撤摊改店等方法改造市场硬件设施,扩大单体经营面积,改善经营环境,从而促使一批新兴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如眼镜、领带、五金、化妆品等行业脱颖而出,设立了单独的交易区或市场,填补了多个市场空白,市场的集聚效应大为增强。
小商品市场成交额2001年达21297亿元,2002年达22998亿元,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市”。

义乌小商品品种齐全、物美价廉,挺不错的。

众人皆知义乌小商品价格低,质量好,是很多人消费的选择。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所以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上,义乌小商品加盟店都是有很好的保障的。并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义乌小商品店的商品不断更新。

开一家义乌小商品店其实很简单,费用也不会很高。费用一般主要包括店铺租金、装修及货架成本、进货成本和经营费用。义乌小商品店的装修不用过于奢华,旨在打造一种温馨舒适、干净整洁、亲切实在的购物环境,让消费者能够舒服自在的购物即可。

义乌有五爱库存专业街,国际商贸城,里面小商品琳琅满目,不过都是批发性质的,批发多少决定价格,批发越多价格越便宜。如果是自己用的少量的话,可以去五爱买,有些店可以零售,很便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16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