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有哪些发展趋势?中关村软件园又有哪些创新点?

智慧园区有哪些发展趋势?中关村软件园又有哪些创新点?,第1张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全面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是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的综合性表现,市场规模突破2200亿。2019年,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169个,其中,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排名第一,华中地区排名第二,园区区域分布不平衡。从高新区排名来看,位列2020年综合排名前4的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

高新区数量持续上升,智慧园区市场呈V字增长态势

国家级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或者各地政府建立,国务院批准升级的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主要依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区域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开放等优势,集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部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为54个,2019年达到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十年间增加数量超过100个,远高于2008年前二十年的增长。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约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有所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

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市场规模恢复较高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区域格局: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区域智慧园区建设加快

从国家级高新区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开发区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占比达32%,排名第一,华中地区占比213%,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量较少。

从空间维度来看,目前,我国智慧园区已经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长江中部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良好的园区载体平台,成为智慧园区的重要聚集区域;

长江中部地区借助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发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依托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来看,全国智慧园区建设多点开花、各具特色。

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位列国家级高新区前四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对全国国家高新区的考评包括4个一级指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权重30%)、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权重30%)、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权重20%)、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权重20%)。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价结果显示,位列2020年综合排名前4的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其中,张江高新区顺利拿下亚军,是历次评价的最好名次,其4个一级指标排名总分也是历年最好成绩。

苏州工业园区从2016年的第9位、2019年的第5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4位,超越了成都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等。此外,多家高新区拿下历史最佳排位,包括广州高新区、紫竹高新区、珠海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南通高新区等。

智慧园区投资建设提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园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园区也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智慧园区试点工作的推进,我国智慧园区建设投资掀起了一波热潮。根据前瞻汇总整理,中国部分智慧园区投资情况如下: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研讨、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在受钢铁、银行、券商、基金重仓等权重板块集体倒戈的影响下,大盘一路下滑,但以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大唐电信、上海贝岭为代表的物联网题材股逆势拉升,连续数天涨停。物联网概念股的疯狂逆向拉升充分表明了物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物联网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巨大波澜。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迅速崛起,2010年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年度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物联网。物联网是IT发展方向“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流园在这两三年越开越多,特别是在房地产不景气的市道、地产商很多都转做商贸物流园。物流园、物流企业、货运中心、公路港、货运枢纽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很多。面对越来越多同质化的、高密度的物流园加入竞争,特别是有很多区域,100公里范围内,就有几个上千亩的物流园,有的十几公里就有不下七八个乃至几十个运营和服务内容几乎一样的物流园、货运中心、大型停车中心等,届时竞争会更加激烈,越来越多新开的物流园不要说赚大钱,能否继续生存都有问题。如何摆脱同质经营、实现差异化营销,营造物流园盈利生态环境、突围而出、赚取更多的利润,就成了摆在物流园老板、运营者面前一道很现实的问题。
物流园如何盈利、如何吸引客户、面对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物流要素,要实现特色经营、差异化运营、谋得长远持续发展和壮大,笔者根据自己实践与深入考察,以商贸物流园为例、列举如下:
第一,找准经营定位、找对特色:如产业型的商贸物流园、以哪种产业为主,找对当地适合的产业、整合当地产业(如当地的龙头产业)、打造当地必须或互补的产业。这样园区的商贸市场才能迅速发展,持续发展。产业市场的发展、可以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整合当地零散市场打造产业航母,也可以引进外来而当地较缺乏但有市场需求的优势产业,在当地进行产业市场互补。
第二,避开同质竞争、实现差异化经营:面对这么多同质经营的商贸物流园,新开园的园区最好经营别的园区没有的市场、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要再经营当地已有或已较成熟的市场,与其花大力气去抢原有的客群而分一杯羹,不如发心思培育属于自己的市场和客群。
第三,提供别的园区没有的基础服务:包括一卡通在内的园区智能化服务、设施设备现代化服务、物流信息化服务,优质的园区工作空间服务(包括环境卫生,安防高效、办事便捷,工作、生活、运动、休闲设施完备,车辆停靠、仓储管理、车辆维护、办证、税务、保险、年审、加油便利等一站式的园区优质服务)。
第四,提供更多的特色附加服务:如有物流信息综合平台的、可在信息交易、呼叫服务、车辆管理、移动物流手机APP服务、会员服务、物流淘宝平台等打造新的运营特色。
第五,提供新型服务:如物流金融、物流网上大宗交易代理、物流招投标服务、物流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加盟服务等等。
第六,打造园区新的、独具的集聚中心:在某一区域打造新型经济的物流集聚中心,如电商快速、网购、包含有驿站、物流超市、嘿客等在内的大型集聚区域打造新型市场。
第七,物流园的加盟项目:如经营成熟的物流园可以将某一方面的自己经营较为成功的项目打包,发展连锁加盟、如网络平台、经营模式输出等等加盟服务。盈利项目出来之后还要做好为这些盈利项目配套的相关措施和氛围,以期达到快速启动项目的目标。
第八,整合、跨界与创新研发:运营成熟的园区可以进行收购、整合其他物流资源、横向发展一些可以为物流园未来拓展业务谋得更大发展空间的项目、研发新的物流产品以取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发展权。
最后,物流园运营可发掘的项目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特别在移动互联网使用越来越普遍、物联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下,高端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开阔,整合能力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越来越多,可谓发展潜力无限。关键节点还是项目开启后的项目管理、项目运营,运营好的园区价值还体现在土地的增值,一些政策优惠等方面。
物流园是综合项目,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要站在整体、长远、宏观的的角度去看园区运营!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关键

智慧园区广义上是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发展智慧化。由此可见,智慧园区建设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其中,物联网被誉为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017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对于智慧园区建设而言,物联网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可以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物联网应用平台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三个层面,为智慧园区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平台。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园区建设必是未来智慧园区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比物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基于此,我国云计算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69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43%。

云计算在智慧园区内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物联网、GIS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使其更加庞大,信息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可以与BIM模型等结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进行模拟并给出相关建议。

大数据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上,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为这些领域发展赋能。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大数据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大增306%。

对于智慧园区来说,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园区智能设备数据化,通过内外经营和管理数据的采集,以智慧园区平台为依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沉淀,并逐步深化数据的分析、应用和管理,对平台沉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搭建,逐步在运营管理和业务分析中让数据发挥其分析价值和作用,为园区节能环保提供决策指标,指导业务和管理的方向。

除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技术还包括GIS技术、BIM技术、人工智技术等。如BIM技术是智慧园区及智慧建设的基石,只有通过BIM技术,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才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GIS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BIM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均可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将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

建设智慧型园区是未来各类经济园区发展的方向,实现园区的智慧建设及管理需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园区服务平台,此平台需要协调应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更智慧的将园区建设及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区智慧化发展。

现阶段,国内对上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均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其中部分已经在交通、医疗、公共配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和管理上。

另外,各地加强了园区智慧化的建设投资力度,2018年全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已增2688亿元左右,这意味着相关技术在智慧园区建设的市场空间将扩大,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14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