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美国再遭打压,传统安防企业如何突围?

中资企业美国再遭打压,传统安防企业如何突围?,第1张

欧美市场一直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安防领域。虽然技术上近年来被我国赶超,但骨子里对于本地安防企业的信任依然存在,ADT、DSC、OPTEX等高端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在欧美举步维艰。

最近英国富时罗素指数发布公告,从相关指数中删除了海康威视等8家中国公司的股票,该决定已于 12月21日 起生效。 8家中国公司包括海康威视、中国铁建、中国卫星、中国交建、中国核建、中国中车、中科曙光和中化集团。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签署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和个人直接持有或通过投资基金持有美国政府认为有助于中国军事发展的公司股票。该禁令将于明年1月11日开始生效,禁止投资的名单涉及31家中国公司,其中便包括上述的8家。

而早在去年10月,海康威视就已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将禁止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

英特尔(Intel)、英伟达(Nvidia)、安霸(Ambarella)、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和希捷(Seagate Technology)都是海康威视和大华的主要供应商,禁令必然会对供需两侧的相关 科技 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在国内,海康威视的发展势头也不见得有多好。

2020年国内安防市场风起云涌。AI、物联网、5G、云计算等大量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安防产业增加更多竞争维度。“AI四小龙”等大量AI企业出现,纷纷布局安防。互联网整体To B的浪潮,则推动互联网巨头强势杀入安防领域。

整体上,来自新技术、新机构的挤压,使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厂商如芒在背。不仅如此,传统安防厂商的硬件优势也在逐渐削弱。有数据显示,华为海思所生产的安防芯片占到了全球约70-80%的市场份额。

根统计,2010-2019年海康公司营收增长率分别为7157%、4510%、3789%、4896%、6037%、4664%、2632%、3127%、1893%、156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07%、4081%、4428%、4351%、5213%、2580%、2646%、2679%、2064%、935%。

可以看出,海康威视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均出现明显下滑。以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为例,其营收增长率为1153%(上市以来的 历史 高位是7157%),净利润增长率首次跌破012%(上市以来的 历史 高位是5213%)。

海康尚且如此,其他一众安防厂商更是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想要在当下时代生存,唯有打造智能安防一途。

简单地说,安防的核心领域是视频监控,而智能安防的核心便是视频结构化技术和视频大数据一体化。倘若能够将视频大数据和 社会 大数据相互融合,便能够构建成一个广泛的物联感知平台,由多个环节串联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智能安防生态。

海康显然也意识到打造生态的重要性远高于在硬件上的发展,但知易行难,实际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做视频、做楼宇、做门禁、做硬盘、甚至开始做电脑,但大而全是否大而强?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从国内传统安防企业的转型力度看,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是目前向智能安防转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第二梯队以宇视、天地伟业、苏州科达、旷视等为主;第三梯队为中小企业,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倒在了转型的路上。

2020年,安防头部厂商增速回归个位数,中小企业普遍负增长。转型难、升级难,光鲜的转型背后,是大量企业的失败。安防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洗牌加剧。

智能安防技术的发展为安防龙头企业构筑更大优势的同时,也给中小安防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只有客观认识公司现状,明确公司发展战略重点,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生态,中小企业才有可能成功转型升级。

短期来看,受今年疫情影响,再加上雪亮工程及部分大型基建的收尾,政府市场短期增速放缓。但安防作为现代 社会 的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作为重点领域,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

物联网、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智能化升级,解决了传统安防的痛点,未来将会为安防产业带来千亿元的增量,智能化将成为安防行业的大趋势。

今年年末,全国各地都出台了新的安防计划,规划了未来几年时间里的智能安防建设。比如昆明市的“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的“2020-2022年智慧安防社区计划”等,对于众多中小安防企业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机遇。

目前,由于中国智能安防还存在起步较晚,品牌知名度不高、本地化服务欠缺等问题,大多数安防企业对于欧美安防市场还处在摸索阶段,但这并不能掩盖欧美安防市场的庞大需求。

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国际形势的转变,国内市场将会焕发新的活力,中国安防企业在欧美会得到新一轮的发展。


迫于美国禁令,台积电已于9月15日之后不再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而在一个多月后的华为手机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亲口坦诚, “麒麟9000将成为麒麟芯片绝唱”

从 科技 圈的整体反响来看,对于麒麟芯片被迫停产自然更多是遗憾与惋惜,同时也对华为手机业务的境遇颇感愤慨和同情,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麒麟芯片都象征着中国手机芯片发展的巅峰水平。

然而就在一片悲壮的氛围下,在这一个半月中,先后有六家芯片企业获得了美国商务部的许可,将可以继续为华为提供芯片,对于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美国那边对于华为的钳制出现了某种转机?这种趋势对华为的发展又有何影响呢?我们或许从华为的动作中可以看到答案。

谈到芯片封锁,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华为手机处理器芯片麒麟系列,但实际上这只是华为海思芯片产品线之一,美国对华为芯片的制裁包含华为海思全部的芯片设计及生产环节,这些芯片产品线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海思芯片:主要应用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包括麒麟990、麒麟980、麒麟970、麒麟960等高端芯片。除了高端的9系列外,麒麟还拥有6系,7系以及8系的中低端系列芯片,最新的麒麟9000芯片采用 5nm 工艺制程;

2、鲲鹏芯片:主要面向服务器领域,鲲鹏920芯片完全由华为自主研发,是全球第一款 7nm 的数据中心ARM处理器,主要适用于华为的泰山服务器;

3、升腾芯片: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处理器 ,采用自家的达芬奇架构,升腾芯片分为高端和低端两个系列,高端为升腾910 (7nm工艺制程) ,低端为升腾310 (12nm工艺制程) ,AI 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核心之一;

4、巴龙芯片:海思的5G基带芯片,目前最新的是支持5G双模的巴龙5000 ( 7nm工艺制程) ,主要应用在麒麟980和麒麟990上,其中麒麟990还推出了集成巴龙5000基带芯片的版本;

5、天罡芯片:海思的5G基站芯片,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超强集成、超强算力、超宽频谱的芯片,为AAU 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最新的天罡芯片为 7nm工艺制程 。之前说到的台积电在禁令缓冲期为华为生产的200万颗5G芯片指的就是天罡芯片。

6、凌霄芯片:主要用于路由器上,其中Hi5651芯片是业界首款4核14GHz家庭路由处理芯片,内置IPv6/v4双栈硬件处理引擎获得电信级认证;支持256个连接节点,通过算法增强识别终端位置以及干扰情况进行优化。此类芯片对工艺制程的要求较低, 28nm工艺制程 已经能满足需求。

当前因为美国的禁令,上面六大产品线中,前五个基本上都已经停产。其中的麒麟芯片(手机Soc芯片)、巴龙5000(基带芯片)、升腾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直接影响华为消费电子业务(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等电子产品),天罡芯片直接影响5G通信设备业务,升腾芯片还对华为的工业级人工智能产品产生影响,这三大领域是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相比较而言,服务器领域重要但不紧急,凌霄芯片则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前边说到的美国商务部前后批准六家芯片厂商继续供货,看到新闻媒体大家的评论都挺高兴,似乎这是个好消息。但实际并不是。


比如说 最为人所关注的台积电继续给华为提供芯片,它所提供的是28nm工艺制程 ,并无法满足上边提到的五大芯片产品线的需求,而且中国的晶圆代工水平也能做到28nm,说白了这是个大家谁都会的东西。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它就没用,毕竟对于凌霄芯片勉强算是一个利好。而其它如AMD等所能提供的产品,基本上也属于 “技术保质期”即将过期的产品。

所以在我看来,美国此举作秀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毕竟 第一这无法解决华为核心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即便采购了AMD们的芯片也只能放着或者很快没用,那买来干什么?第二,无法解决华为在任一关键领域的基础需求,比如说对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如果是同意高通卖芯片给华为,那么对华为来说也算是一种解决方案。

美国在近期更明确解释了“放行”的先决条件—— “只要这些产品不被用于5G技术”

而众所周知,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和通信设备领域目前最为核心的需求都集中在对5G相关零部件和芯片产品上。

所以说美国允许向华为出口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华为在现阶段需求度不高,或者跟其4G业务相关的产品——这无法解决华为的当务之急。

那么显而易见,美国此举并无诚意,那它的用意何在呢?只是为了恶心一把华为?显然不是。

从上边我们能知道两点: 第一,华为目前最要命的缺陷在于芯片无法生产,这种状况将导致华为领先的技术优势将停滞不前;第二,美国近期的动作根本不是为了要缓和跟华为之间的对峙状态,而是有它别的目的。

其中最大的目的就是 以空间换时间

这里的空间指的是美国凭借其在半导体领域领先中国数十年的技术实力而获得的绝对优势,它在半导体领域的势力范围远大于中国。而时间,指的则是美国或受到美国绝对控制的5G技术发展起来所需要的时间。

美国当然会担心华为被制裁后中国将开启自主研发,但是相比而言,美国更害怕不制裁华为的话,华为会踩在它们的肩膀上帮助中国获得5G通信时代的核心地位——所以其实美国也是在冒险,它要赌美国 科技 界能在中国搞定先进光刻机技术之前率先实现5G技术对中国的领先。

而实际上美国确实也占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华为或者说中国半导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包括高端光刻机所涉及的大规模技术及设备,还包括芯片设计工具——设计软件、芯片架构等,以及先进的工艺制程技术——台积电的先进不仅仅依靠EUV,他们自己对于制造工艺的技术研发也是关键因素。


所以当初摆在美国 科技 界众人面前的选择一目了然: 一边是中国需要赶上ASML、泛林半导体、德州仪器等等一系列光刻机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甚至因为专利的存在还要走另一条路),赶上ARM、英特尔等网络架构及IP集群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赶上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企业的技术水平; 另一边是美国只需要赶上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优势。

中国需要多少年赶上这个差距?美国需要多久?美国精英们几乎不用多想,他们愿意冒这个险,他们不相信这一次中国还能赢, 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已经不再像几十年前搞出“两d一星”时候那样众志成城。


除了这个一直存在的终极目的之外,美国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华为影响力的进一步分化和切割。

其实就算通过了供货许可,这些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所涉及的金额也并不多,所以所谓的缓和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经济压力,在我看来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就这种程度的供货能缓和什么。

但是这个行为释放出来一个信号,那就是美国不再保持对半导体行业的粗暴干涉,它不打算继续扩大以及“株连”,但同时以此提出了一个隐性条件——“你们不能再跟华为眉来眼去”。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 以后你们要适应一个华为逐渐边缘化的新时代。

换句话说,为了保障“以空间换时间”的终极目的,美国进一步削弱了华为能够以来的 科技 力量。

这是个阳谋,也是一个“闲手”,但未必无用。

当然如果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说美国是在防范我们国家以举国之力发展半导体相关技术,帮助华为攻克它所需要的各类技术难关,所以它缓和了态度——目的还是缓兵之计。

那我们就更应该加大力度推动芯片自主化的技术发展。

根据最新消息, 华为正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家 不使用美国技术 的芯片工厂,据知情人士称,该工厂预计将从 制造低端的45nm芯片开始 ,目标是2021年底之前 为“物联网”设备制造28nm芯片 ,并在2022年底之前 为其5G电信设备生产20nm的芯片 。

从这个信息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三个信息。

第一,国家在进行立足长远的半导体发展规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在于华为建厂位置。上海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先进的区域,在苏州、上海两地,半导体相关产业链拥有长期的发展历程。在ICT领域,晶圆代工、EDA软件、封装测试等国内大厂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地带,同时这里也是跟国际同行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最为接壤的地带,华为在这里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技术突破,而不用过度担心资源调配问题。此外,上海优质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人才,也能够为华为的发展提供助力。

而让华为建在这里,也能看到国家对于华为在之后半导体领域起到带头作用有所期待,华为也确实能给产业链企业带来一些改变。

第二,华为的布局重心在于5G相关芯片产品。

这说明华为在认清事实后,已经对业务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之后华为5G业务估计也将收缩战线,暂时回归国内。但华为对于5G技术的布局并未停下,它在做物联网生态方面的研发,对芯片的生产也已经有了规划,比如说为物联网设备的芯片留下了自主生产的计划,而制程工艺提升的短期目标则是实现5G通信设备芯片的供应——这说明华为会优先保障通信设备领域的芯片供应。

而此前华为的天罡芯片因为工艺要求为7nm,这个水平短期内华为依靠自身无法突破,所以我认为华为在自救的同时,或许也会寄希望于国内光刻机企业的自主研发及技术突破,这对于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企业来说也是一次机遇。


第三,华为在手机Soc芯片上或许另有打算,或者选择战术性的退却。

从这则信息中看不到关于手机芯片的内容,这里就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华为仍然寄希望于美国能允许高通将其高端芯片销售给华为,这实际上也并非不可能,毕竟美国大选即将尘埃落定,存在一定的转圜机会,但这种“许可”无法解决华为的战略目标,所以即便真的可以使用高通芯片,那么华为也只是作为一种过渡。

另一种可能性更大——与国内企业共同攻关高端光刻机技术及制程工艺技术,这是一个需要更长时间与技术投入的工作,但这才是美国最为忌惮的倾向,一旦中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那么美国相关企业内部就要承压, 甚至美国会先于中国取得重大突破前给华为解封——以分化国内对于基础技术的研发——这一点也值得警惕。

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战略目标的专注与坚持。

从以上三个消息来看,华为的处境实际上已经在发生本质上的好转——中国整个 科技 界包括国家力量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短板”,并且意识到了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说 虽然麒麟停下了,但是华为没停下,中国 科技 更是开启了动员。

如果说五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够跟美国分庭抗礼,甚至已经能望其项背,我觉得届时我们都会“感激”美国在近两年对华为的制裁与打击、对中国 科技 界的制裁与打击,正是因为美国不留余地的制裁,才让我们又一次被“唤醒”。

在这两年之前,中国 科技 新兴力量崛起,其实已经有浮躁的风气盛行,那时候的繁华更像是空中楼阁,但是作为局中人的我们却乐在其中。

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强硬地给中国企业泼了一盆带着冰渣子的冷水,虽然我们受伤不轻,但终究清醒了过来,看到了许多我们之前没有看到的真相—— 我认为当前受到的“技术欺压”从这个层面讲更类似于“交学费”,虽然学费十分昂贵,但我们并非一无所得。

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趁着再次清醒,不遗余力地抓住机会,去迅速补上这个被美国人发现并指出来的“短板”。

当前国内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上的声音过于混乱,国家层面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支持其实已经开始启动,但在舆论上还存在着许多“杂音”。在我看来,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支持,并不是只是为了帮助华为解决芯片生产难的问题,根本在于对整个5G产业的支持,所以它对于国内许多 科技 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而华为因为技术领先在当下阶段反而属于“付出”较多的企业。


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 中国5G的腾飞不能只靠华为一家企业,华为也不可能凭借一家之力将业务布置到半导体相关的每个环节上,因为发展半导体技术受益的更不是只有华为一家。 所以光刻机企业要给力一点,配合国家走高性能光刻机的研发路线;EDA软件企业也要给力一点,芯片架构技术研发企业也要给力一点,甚至手机企业也应该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基础技术的研发…… 因为以后对于美国的赶超,必然是以集群的模式赶超。

用一句话来说,美国是以硅谷众多企业的力量围剿中国 科技 ,那中国 科技 也必然要诞生许多跟硅谷中那些公司能相提并论的企业,到时候华为面对的不再是硅谷,而可能只是硅谷中的一家公司,比如说苹果,那么中国 科技 不胜也胜了。

幸运的是,中国市场目前存在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市场容量以及发展环境,对中国 科技 企业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时代。

可能唯一欠缺的,是很古老的一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不着着急,只要方向对,只要持之以恒并众志成城,我想美国有机会再经历一次“中国速度”。


1、国外是重度依赖Google的GMS。目前世界人口将近78亿,而中国占1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807%;

2、虽然三星在国内被干趴下了,但在国外三星的销量还是高于华为。

3、华为要有所突破还是要冲刺海外市场,基于欧美国家对我们政治上的激进,海外市场会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

GMS是一套谷歌旗下的应用程序和基于云的软件服务,它是谷歌重要的收入来源渠道,当用户使用谷歌服务的时候,谷歌可以把广告嵌入各种谷歌服务中。问题的关键在于,GMS并不是安卓的开源项目,只有当安卓智能手机制造商,获得了Google的许可之后,才能合法的在安卓设备上安装GMS。

国内和国外的语言有别,形成了很好的软件和互联网自我生态,国内华为不会受到影响。但缺少GMS,会对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推广带来致命的影响。国外对谷歌系的Google Search、Gmail、Google maps、YouTube、Google Play等一些列的谷歌“全家桶”是重度依赖的,让其他国家再去开发这些软件,很难。

一个大型企业要持续良好的运作下去,注定是要开疆扩土。

2019年12月,据印度《经济时报》透露,华为正和印度排名前150的App开发商进行商谈,邀请对方进驻HMS,并提供每人至多17万美元的补贴。为了开发HMS,华为还准备了10亿美金全球基金。英国和爱尔兰也投入了2000万英镑以鼓励开发者将应用程序整合进HMS生态系统。

华为开启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是可期待的。

三星手机和华为手机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都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大量的广告费用宣传。曾经的三星在中国市场是霸主一般的存在,现在在国内市场却不行的,归根结底还是国产手机的全面进步,三星水土不服了。

但是,三星在全球的份额依然还是第一,这得益于三星的持续性积累,尤其是在硬件供应上比别的厂家更有优势。

三星、华为势均力敌,三星会是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劲敌。如果华为想要在这样的格局下突破,一定是要联合可以联合的国内盟友,比如,小米在欧洲的销量也非常不错,OPPO、Vivo、One plus在其他国家销售也还不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但是和欧美国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光刻机、芯片等等。自俄罗斯解体后,我们完完全全就是针尖、麦芒上的尖尖,欧美国家是害怕的。

这次冠状病毒疫情其实告诉了全世界,中国是一个和平求发展的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国。这或许会是华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既然华为手机不再依赖于安卓系统,那就意味着华为自己的鸿蒙 *** 作系统就已经完全取得了成功。很显然, 从移动 *** 作系统来说,华为鸿蒙将和苹果iOS、谷歌安卓一起,形成三强鼎立局面 。

华为自己的鸿蒙系统成熟以后,其手机及各种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都将连接在一起,具有强大的互通能力。而鸿蒙系统也将成为未来主流物联网 *** 作系统之一,将会广泛应用于华为系统之外的设备。如果谷歌的下一代物联网 *** 作系统Fuchsia(研发中,但落后于鸿蒙)能取得成功,也将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另一个 *** 作系统玩家。

目前还看不到其它在研的物联网 *** 作系统。 未来 社会 将是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所以鸿蒙成功将会深刻影响未来世界 科技 公司的格局。可以说鸿蒙将会把华为拉到这个时代的中心,同样也会让世界上其它 科技 公司必须考虑到并更加重视与华为的合作。

要明确一点的是华为手机不可能脱离安卓系统。 不知题主说的是不是软件生态系统 ,而且现在已经不可能自建手机系统,安卓是一款开源 *** 作系统,不受其他国家的控制,华为完全有免费使用的能力。

有很多人误认为鸿蒙是手机系统,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鸿蒙只是一个平台,将软件通过华为自研的方舟编译器进行重新编译,完成后导入到华为的智能终端里,相当于给软件做了一次“洗脑”从而使整个软件适配华为一系列的黑 科技 *** 作,如华为智慧屏就是搭载的鸿蒙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华为自研的新技术。HMS是华为在海外版推出的一款替代谷歌服务的软件平台,其实也是不得已,谷歌将华为的软件生态封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部再好的手机没有软件生态支持就是砖头。

华为既然不用安卓,肯定会研发自己的 *** 作系统,以华为的实力超越安卓和苹果位居第一肯定不是问题,现在的国际手机市场也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华为的老本行是通讯,在手机信号方面肯定比其他厂商都要强,芯片更不用说了,恐怕得甩苹果和高通半条街,华为的优势就是舍得投入资金搞研发,所以技术方面肯定是领先其他所有厂商的。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假设,或许二十年前华为开始研发手机系统,没准到今天真的能够成功。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一个安卓系统有上千万行的代码,并不是普通码农能够触碰的,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才行。当下,自建手机系统已完全不可能,换个角度想,安卓系统本身就是开源的,为什么不用现成的而非要自研呢?那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有什么区别。

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安卓系统本质上手机基础层面的 *** 作系统,因为其基于Linux系统,所以它继承了Linux的来源属性,因此安卓系统其实是开源的,没有禁用一说。所以华为想用就用,不想用可以不用,现在之所以华为摆脱不了安卓系统,是因为安卓系统比较成熟,被大家所认可,另外自己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强力竞争者来替代,所以还将继续使用安卓,不过鸿蒙系统一直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值得期待一下。

华为立足于世,最大的倚仗并不是手机业务,而是起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各个领域的专利,比如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所以围堵华为,并不是因为华为手机卖的好,而是因为华为在5G领域的巨大优势,以及在芯片研发领域的技术储备。

所以安卓系统对华为的影响有限,华为如果崛起也跟安卓系统关系不太大。

不论华为依赖不依赖安卓系统,甚至其他公司以后会不会也摆脱安卓系统,中国在关键领域,比如芯片,5G,人工智能等等关键领域都将会把国产化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我们在之前已经在导航系统,芯片领域吃了大亏,所以这次其实也是一个契机,关键领域的技术不掌握,就好像脖子被卡在别人的手里,终究是不安全的。

总之,安卓系统的作用没那么大,世界 科技 公司将因为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改变格局。

华为不再依赖安卓系统的时候就是华为HMS软件生态已经建立,鸿蒙系统开始担当大任的时候了。到时候将会是以下几种格局:

第一步是安卓、ios和鸿蒙三分天下。鸿蒙系统在建立软件生态后将会是最先进的系统,因为研发时间晚,可以摆脱和改进安卓系统的一些固有缺陷,在使用体验上有明显提升,但安卓系统毕竟市场占有率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安卓、ios和鸿蒙三个系统并存的局面。

第二步是ios和鸿蒙评分天下。鸿蒙系统是开放式系统,开放才能共赢,鸿蒙最终是要独立于华为之外的。鸿蒙天生的分布式微内核优势在软件生态建立后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安卓用户将逐步向鸿蒙转移,同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选择使用鸿蒙系统,届时落后系统的淘汰是必然的,谷歌也意识到此问题,也在研发微内核Fuchsia OS。

第三步是ios将打破封闭,逐步开放,和鸿蒙系统竞争分天下。开发才能发展,苹果ios目前封闭式的软件生态只适用于当下安卓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长远发展还是要走向开放。届时将和鸿蒙形成竞争关系。

一家独大并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有竞争才有创新!

这个问题提的很大胆,我估计连任老都不敢这样想,也不会这样想。但是既然这样假设了,我们也不妨讨论一下。

首先,如果华为手机不再依赖安卓系统,那么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华为鸿蒙系统是个开放性系统,开放给所有手机厂商。并且鸿蒙系统已经获得了市场认可,并拥有等同于或者接近于安卓生态应用软件规模的手机应用,与此同时,HMS这类基础的系统服务也能够覆盖到谷歌覆盖的区域。

第二,华为鸿蒙系统是个封闭性系统,仅提供自家产品使用,类似于苹果。这个时候鸿蒙系统跟华为硬件的结合必然要很完美,竞争对手也从谷歌变成了苹果,不管竞争结果如何,但从本质上来讲,华为手机也不再依赖安卓系统。

所以,世界 科技 格局的变化,也要分两种情况来说。

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先统计一下华为的实力。华为目前在通信设备领域是全球第一,在消费电子业务上位居全球前三,在手机芯片涉及领域位于全球前五(保守估计)。而如果华为手机不依赖安卓,那么就是鸿蒙OS站住了脚跟,在手机 *** 作系统领域进入全球前三。并且鸿蒙OS严格来说是物联网 *** 作系统,它可以随着设备的不同切换不同的界面,它属于一个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的 *** 作系统。

综合来说,就是华为不仅在通信领域上游居首,同时在通信领域下游的消费电子行业里也位于头部位置,并且华为还是软硬件通吃。

可以这么说,如果真像题主这样假设,未来的华为类似于现在“三星电子+爱立信+高通+谷歌”,届时的 科技 结局就是,华为成为全球 科技 企业中的一哥,谷歌很可能被逼着去研发物联网系统,而系统的加成,会让华为在产品上更得心应手。

大家很容易忽略一点,谷歌是由系统切入硬件,但硬件并未跟安卓系统手机厂商构成实质性竞争;苹果虽然系统和硬件都做,但苹果系统是封闭式的,它未曾想过在两个赛道同时取胜。而华为,就是在手机产品和系统两个方面都有野心。虽然说后者被逼的成分更多。

如果华为实现了自己的期望,那么对于中国 科技 产业来说,也意味着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提升,毕竟顶尖的产品必然得益于优质的供应链。

只是中国其他手机厂商的日子不会很好过,除非华为这个时候将麒麟芯片也开放给其他厂商,将产品设计的壁垒给拿掉,让国产手机厂商与华为手机在产品设计环节大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总之这种情况下,世界 科技 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中国 科技 力量会获得较大的提升。

这样的话,华为手机走的其实就是苹果的路线,它的竞争对手不会像上边那样多,这时候大概仅剩下苹果一家公司,但华为可能就要艰难得多。

至今为止,苹果依然是智能手机领域产品溢价最高的公司,没有之一。往往我们无法将iOS和iPhone区分开来,不像安卓和安卓手机那样界限分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者分别代表着软硬件,而合在一起才构成苹果产品。也就是说苹果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产品,这跟安卓的发展路线完全不同。

如果鸿蒙OS也做成类似iOS这样,首先就要改变做手机的思路,硬件设备的设计和配置都要考虑软件所提供的服务,而系统的设计与软件生态,则要考虑硬件性能功耗等表现,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涉及到对产品服务的理解。

而在我看来,苹果之所以无法被复制,就在于这种对于产品服务的理解无人能及。

华为恐怕也不行。

那么华为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呢?华为手机跟鸿蒙OS如果产品力出众的话,会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形成一个小规模的低端产品市场,最后很可能会因为用户量的持续萎缩而消失。

对于世界 科技 格局的改变来说,华为也无法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当下华为走苹果的路会更容易一点,却非要去走谷歌的路子?答案就是为了长远利益。

谷歌的路子是很难走,但对于华为和合作伙伴来说,这条路至少不是断头路。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因为既做鸿蒙OS,又做终端电子产品,这就像是既当裁判,又下场参赛,对于其他运动员(如小米、OPPO等)不太公平。这是需要华为在做大之前所在做的取舍和决策,要不然,除了华为未必有手机厂商愿意用它。

以上。

当华为手机不再依赖安卓系统时,手机行业将变成三足鼎立,即:苹果,安卓,华为。华为的鸿蒙系统现在还不能与前两者进行比拼,有待完善,特别是生态的建立非一朝一夕能搞好,需要一定的时间,指日可待了。现在安卓并未真正的把华为拒之门外,暂时不会换上自己的系统。当安卓禁止华为使用安卓系统时,随时都可以换上自己鸿蒙系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包括国内的手机厂商,大家都意识到自主产权的重要性,都在努力研发。中兴事件惊醒了国内的手机厂商,大家都在努力的奋斗,争取做到不受外国的核心部件卡死,而要交高昂的专利费。

华为手机如果不依赖安卓系统,而IOS系统闭源,属于苹果手机独有,那么华为手机用什么系统呢?

或许大家会说华为手机使用自研的鸿蒙系统。

首先,对于华为鸿蒙系统进展如何,外界无从得知,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款搭载真正鸿蒙系统的电子产品面世,即使是在华为鸿蒙系统发布会上,也没有对鸿蒙系统有任何展示,除了吹嘘一些概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因此被外界评价为“哄蒙系统”、“PPT系统”!

即使目前鸿蒙系统研发成功,华为手机也不会轻易使用。日前,任正非表示华为 *** 作系统要想超过安卓苹果系统,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不会超过300年!

当然,任正非的这句话属于谦虚委婉的说法,也就是说可能目前鸿蒙系统还没有研发成功,或者说不存在。即便是华为 *** 作系统研发成功,那么对于系统生态这个大难题怎么面对?目前安卓应用超过300万个,而华为 *** 作系统刚刚起步,这个怎么去与安卓系统竞争呢?况且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流畅性、安全性方面能得到保障吗?另外,大众早已习惯了安卓生态,假使一个新的同类型产品出来,能否让大家改变习惯去做华为 *** 作系统的小白鼠,大家会平白无故答应吗?说白了,都是商业行为,没有利益趋使要想成功难如登天!

再者, 安卓系统属于开源系统的,底层是基于Linux,这些都是免费开放给大家使用的,也就是说华为手机如果坚持用安卓系统,是没有人会禁止的! 只不过谷歌在安卓系统里面新加的东西、对系统进行完善的东西,华为没办法使用。举个例子,目前安卓最新版本为Android 10,那么如果现在谷歌下禁令以后,华为手机永远只能采用Android 10,并且谷歌还可能把自己加入的一些应用拿掉,结果就是影响手机系统体验!

如果华为鸿蒙系统成功,华为手机也搭载鸿蒙系统,那么世界上将会出现苹果、安卓、鸿蒙三足鼎立,当然由于鸿蒙系统本身是基于微内核并且开源系统,如果鸿蒙系统能够成功,那么也基本预示着安卓系统衰败,但是大家要知道谷歌几年前就开始基于微内核在研发新的 *** 作系统,也就是说谷歌不仅在系统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华为,并且早于华为开始基于微内核的系统研发,所以谁胜谁负,都属于未知之数,并且无疑谷歌成功极率比华为高出太多!

另外, 华为的成功之处,或者说让国际忌惮的地方并不在于系统或者说手机终端,虽然华为手机贡献了超过50%的年营收,而是因为华为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特别是5G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

由于5G通信属于基础领域,只要在基础领域具有话语权,那么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铸起一个万里长城,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世界 科技 格局将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倒不是华为自己 *** 作系统打败安卓,而是从精神层面(旗帜)鼓舞国内外非美国 科技 公司从基础源头对美 科技 公司进行斗争:

1当今世界高 科技 公司,美国公司一般是作为制定标准的存在,获取高额利润,其他国企业只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食;

2说到手机行业,我们知道,现在手机目前二大系统IOS,安卓都是美国公司控制,唯一区别就是IOS不开源,而安卓开源;如果华为能够成功,那么手机行业将出现颠覆性变化,作为高 科技 打破美国垄断巨额利润的成功例子将激励全世界其它国家公司进行此方面反抗,王侯将相宁有种呼,有可能美国高 科技 神话将就此落幕,高 科技 行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大家好,我是海鸟看世界,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按题意,有两种可能, 1、华为成功了,鸿蒙系统上位; 2、华为因为没有安卓,逐步衰落(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按照第一种假设进行讨论, 鸿蒙系统成功了,那么世界 科技 公司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但是也会有一些公司衰败。 具体分析如下。

1、华为的系统叫“鸿蒙”, 鸿蒙系统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 *** 作系统,并不是对标iOS和安卓。 它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 汽车 、穿戴设备,统一成了一个 *** 作系统。由此可以看到鸿蒙对IOS也好,安卓也好,属于降维打击。如果鸿蒙系统成功了,那么农业、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以及面向数字世界的智能产业将会依托鸿蒙系统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网络,不管哪个领域都会产生体量超大的 科技 公司。

“鸿蒙:HarmonyOS 20,9月10日正式发布!这是华为核心技术自主突破的高光时刻。更是,我国科技产业摆脱外部枷锁束缚的关键里程碑之一。对于深陷“制裁”风波的华为,这也将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华为脖子上的“绞索”

根据美国商务部8月17日对华为作出的额外制裁决定,使用美国企业的设备、软件和设计生产的半导体9月15日起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不得向华为供货。最新消息称,根据这一美国制裁措施,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将不能再向华为提供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NAND闪存产品。

这是美国对抗“华为科技进步”和我国企业科技进步“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制裁封锁措施,也是美国对于扼杀华为这件事情的“第二步”:

早期,对于华为的打击,美国集中在“市场需求端”。例如,要求美国国内不能用华为设备,现在用的也要换掉;要求盟友禁用华为设备。但是,这一策略出了两个问题:1华为设备在4G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便宜的之一;在5G时代这两个优势进一步加强;2三到五年内,全球5G建设的主战场在中国,只要中国市场继续大量采购华为设备,华为通信产品在全球就会保持必要的份额和竞争力。

市场需求端制裁不成,2020年中之后美国‘想起了’供给端制裁”——为何最后用供给端制裁呢?因为这个手段太霸道,太破坏美国的“灯塔”形象。更如华为所说,“从芯片问题上看,中国所有行业都应该清醒了吧?”

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完全能排除美国设备的产品几乎没有:而且是计算芯片、DRAM、NAND、调制芯片、功率芯片等这些产品,只要一个能完全卡住,就能掐死一个企业。所以“美国芯片禁用”是一个“大杀招”,也基本上是美国制裁华为的“最后武器”。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产业大丰收:基本可以看到,产业链上,无论是华为自己、还是供应商们都在用最大力度支持产业链完整,在美国的制裁生效之前,为华为多储备库存。甚至市场传闻,作为华为核心代工商,台积电将其他公司订单尽可能压后,为华为全力提供备货:当然,这背后有华为“真金白银”的付出,但是也体现出这个科技产业链对美国制裁措施的不满与无可奈何。

面对如此局面,9月15日之后,华为必然迎来至暗时刻。此时此刻,华为将以怎样的策略和面貌摆脱困境呢?

万物互联,鸿蒙20正当其时

智能产品的核心往往包括三部分:通信标准和技术——华为5G全球第一;半导体芯片等部件——国内的短板;OS生态平台——华为有鸿蒙备胎。

2020年12月将发布手机版本,明年华为智能手机将全面升级支持“鸿蒙”20。这是华为TV产品采用鸿蒙系统之后,华为OS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业内人士评价,如果华为要把鸿蒙做大做强,无论是否开源,都必须在手机上去用——手机是华为最大的消费终端产品,这个产品上华为不敢上鸿蒙,鸿蒙牺牲的不仅仅是“流量规模”,而且会带来“信任信心”下降。

所以,反过来讲,鸿蒙20上华为手机,乃至于在美国制裁后,预期2021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大减的背景下,依然上马鸿蒙手机,这体现了华为内部对鸿蒙的信心,也体现了“技术迭代下”,OS这个门槛正在被“踢破”。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OS不是垄断行业。大大小小能说出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S产品几十个。但是,为何手机的安卓、IOS和PC的windows成为王者呢?答案并不在于OS的技术水平,而在于“应用生态”的构建:也就是,一个OS到底有多少软件支持。这件事情就如同“聚沙成塔”——急不得。更会导致后来者“壁垒重重”。——不是技术垄断,而是市场垄断,这是OS产业的基本竞争规律。

智慧社会,软的方面是OS、硬的方面是5G,中间连接纽带是芯片。”行业专家指出,这样的一个三元格局的判断,让本土OS面临“历史难得的崛起机会”。因为,5G+智能社会是一个新场景,必然需要全新构建应用生态。无论是WINDOWS还是安卓,在5G+智能社会,都没有“太多存量优势”——手机智能设备,安卓超越windows的秘密,也就在于“抓住了一个新的场景升级”“天时”机遇。

更何况,全球的5G建设目前多一半在中国,外来三到五年全球5G基站,中国市场占半数是大概率事件;物联网产业、车联网产业,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中国市场都将是全球NO1。即5G+智能社会的全球很长时间的创新中心就在中国。这样的“地利”条件,是鸿蒙OS千古难得的机遇。

尤其是在华为、TikTok等遭遇“美式”霸权的背景下,国内产业界从未像现在这样认为“自主”是生命线、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一致的致力于提升产业链安全度。“国内科技企业有两个选择,或者像华为一样强大起来,或者甘心做美国佬的奴才”,行业专家指出,这样的唯二选择是美国人制裁制造出来的国内科技产业危机,却也是“压力下团结一致的‘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9月10日,鸿蒙20的发布,绝不仅仅是例行的版本升级了而已,它更可能是一次国内科技产业基础平台的颠覆性里程碑。”

迎接所有的挑战,华为加速变身

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华为的困境用这句话说最为妥帖。遥想80年代末华为刚刚开始创新,那时候面临的技术困境、海外企业的敌意(准确的说是蔑视)岂不比现在更强大;2000年前后,国家提出发展自己的3G标准,大唐、华为、中兴三剑客,谁都没有“能成”的把握,海外对手森林般的环绕,甚至等着看笑话——最后TD标准虽然成功,却也仅仅是国内市场能开花……

相比之下,无论是芯片、半导体制程,还是华为鸿蒙+ HMS Core,或者是5G通信,今天的华为至少能在技术上说“只是时间问题”!更可以在市场应用的前景端说,物联网、智慧社会、工业互联网,中国不行还有谁可能行呢?

美国制裁,三年来步步加码,已经到了基本的脸面都不要的赖皮程度!”行业人士对此基本认识是:只有你足够强大,你的对手才会“歇斯底里”。所以,美国的制裁是华为实力的“最好的、最高的打分”!

替代进口、自主标准、再到全球引领:敌人对华为从蔑视变成了疯狂打击!”35年,几重压力下,华为也已经质变成参天大树。“1+8+N”体系,华为提出5G的主要应用是“产业端场景创新”,这意味着华为正在从平台技术和设备提供商,变成“场景整合者和未来数字社会的粘结剂”。——“美国人还在思考打败旧的华为,华为已经用新的进化重塑自己。”

国内大循环为主!一定要看到,在未来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上本土产业的规模优势和超前性优势。”这就是华为“脱困”的路径所在。当国内信息产业在经历5-10年质变,确定全产业链循环走上国际前沿的时候,也就不存在被别人“制裁的瓶颈”。一个智慧社会生态和技术服务商的华为,要比一个通信设备和终端供给者的华为更为强大,也更为伟大。抓住智慧社会的质变历史机遇,华为之“变”就是战胜敌人的最好武器。

这一仗的利弊,要放在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评估。这几年毫无疑问是华为痛苦的几年。但未来的华为一定会更加强大。”——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如此表示。作为本土OS产业链的领头羊,鸿蒙20的新时代,不仅是华为软件补短板,更是华为勾勒未来产业版图的核心节点之一,也是华为战胜外部敌对势力的“又一有力武器”。

华为在官网上发布了2022年新年致辞,其中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但是对比2020年的收入总额8914亿元,发现下降了 289%,其中预计在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19%,收入预计 1782 亿元人民币。如果华为不受到外部干扰,这几年继续以2018年的增速成长,应该在2021年,将会成为第一个年收入超万亿的我国民营高 科技 企业。

但是2021年的营收数字,每个人都很清楚,这并不是华为生产经营活动做得不好,而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发生了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可以说华为以一己之力对抗了一个庞大的掠夺性国家,最终在重压之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非常不错。正如致辞中讲到的”我们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就改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如果看华为的其他相关指标,就会有信心华为的未来仍然是一片光明。对于高 科技 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看研发收入。华为一年投入的研发达到1,400亿元,位列全球 科技 公司的第二名,仅次于谷歌母公司,高于苹果公司。要知道苹果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是华为的4倍。所以一个简单的逻辑,高 科技 的投入研发会有巨大的回报,华为如此斥巨资进行研发,未来产品自然卓越无比,早早晚晚市场和客户都会自动回来的。

华为鸿蒙生态系统,在2021年度的装机量目标为35亿台,虽然华为还没有公布最后的指标,但是随着华为新手机的发布,智能 汽车 的发布,各大 科技 集团的支持,应该也是能完成的。“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是多么一个气势磅礴的想法。但是如果连接一切,连接万物,那么华为怎么可能未来不迎来跨越式的大发展呢。

华为智能 汽车 的发布,也是2021年取得的重大进展,华为未来的业务线又重磅增加了一条,可能是未来华为新增长的开始。仅仅在发布后的这段时间,市场中反馈消息就是持续的热销。其实华为 汽车 同特斯拉和其他智能 汽车 不同之处在于,华为 汽车 实现了万物连接,同华为手机,华为PAD,华为手表,都可以进行无缝连接,程序调用也是相互共享,也就是说华为已经实现了华为系统内的物联网。

更不要说华为在6G技术上的突破,又一次超前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同样新出的高端折叠手机,那也是惊艳无比,又一次开启了手机行业的新 时尚 。在一定程度上讲,华为最艰苦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回暖,芯片问题的有望解决,有可能华为在2021年度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我们相信华为,我们支持华为。奋斗者总是有回报的,华为就是我们未来的国货之光。
华为今年预计营收6340亿,同比下降289%,这说明华为受到美国的制裁影响很大 ,同时也说明华为的生存能力很强,在美国强力制裁下依然能够有600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华为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如果没有美国的制裁,华为今年很可能营收突破万亿,将是我们国家第一家营收破1万亿的民营企业,只是没有“如果”,经历这次事件之后华为也将比以前更加强大。

美国为了打击中国往高 科技 领域的发展进程,于是在 科技 领域展开了对中国的一系列打击和制裁,而华为作为我们国家 科技 企业中的旗帜和标杆,无疑是受到制裁最为严重的企业,一家企业受到美国一国之力的打压和制裁,其中压力和难处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华为屈服还使用了十分卑劣的手段:拘留了任正非的儿女、华为的CFO孟晚舟女士!

在经营上华为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芯片,整个产业的进程并非是华为一家企业所能够领头突破的,国内的整个行业发展水平比华为落后太多,监管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但是芯片的制造、设备、材料等整个产业链落后太多,华为不得不对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大幅压缩手机终端业务,出售剥离荣耀品牌,华为手机品牌保留但是出货量锐减,只能保证还活着。

华为的个人消费业务贡献的营收一度占到集团的一半,现在手机业务遭受重挫,对华为可以说是“灭顶之灾”。2021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前五名中没有了华为,而在两年前华为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有超越老大三星之势,并且在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现在华为的手机出货量变成了“其他”。

但是华为并没有一蹶不振,既然手机业务暂时受阻,那么荣耀品牌出售,这样虽然华为瘦身了,但是为整个国家保留了一只手机行业“能征善战”的队伍;人才才是核心,人在,市场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华为并没有进行裁员,将庞大的研发人员保留下来,推出了自己的 *** 作系统“鸿蒙”,这个备胎计划终于转正了。不仅仅适用于我们的手机,而且还有其他电子终端,比如电动 汽车 。

在业务上一方面谋求传统电信设备业务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将业务从个人消费端转而推进到企业端,实现从C端到B端的转型,这是一次“跨进大别山”的转场战役,比如华为深入煤矿港口领域,新业务得到了迅速增长,有效的弥补了华为在个人消费端的萎缩。

尽管全年营收下滑了289%,但是四季度营收同比只下滑了19%,这也说明制裁对华为业绩的震荡影响正在归于平静,2022年华为会有一番新面貌,虽然华为的业绩下滑了,但是这次事件对华为的团队是有极大的磨砺作用的,打破了之前的幻想,包括任正非本人,任老爷子原来也不相信美国会这么狠,会真的是想弄死华为,通过这个事情,任正非清醒了,放弃了对美国的幻想。华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可能超过 历史 任何时候!

美国当然有可学之处,但是也尽于此了!

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有强有力的政府,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人口,这些都会是华为东山再起的基础!是华为将来突破美国封锁的坚定后盾!这是一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危险四处藏匿,但是机会也蕴含在其中,这是一个有能者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谁能打破封锁,屹立桥头,那么也将收获无穷的利益和鲜花掌声!

正常状态

美国制裁导致华为手机无芯可用

华为是我国 科技 行业的旗帜和标杆,其在5G技术领域和运营商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已经动摇了美国的 科技 霸权,因此美国针对华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不过华为顶住了美国的多轮打击:无端抓捕CFO孟晚舟;将华为加入实体清单;将华为的几百个关联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在美国将华为加入实体清单后,华为针对最核心的芯片设计推出了自己的备胎芯片华为海思系列芯片,其中就包括了华为手机的麒麟芯片系列。而华为的麒麟芯片一经推出,其性能大大高于其他公司的相对应的手机芯片。

正是因为华为麒麟芯片的出现,让美国政府无视全球一体化的普遍共识,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华为的管制政策升级:所有采用美国公司技术的公司,必须经由美国同意才能和华为合作。这就意味着,华为生产的芯片,只要用了任何美国技术,哪怕生产线只用了01%的美国技术,都没法生产。

这样的话,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中芯国际都不能为华为进行代工,封死了华为芯片代加工的渠道。

更为可气的是,为了封堵华为采购其他公司的芯片来填补空白,8月17日美国对华为禁令发布了补充条款,彻底封堵了华为获得芯片的途径:谁的芯片都不能卖华为,只要用了美国哪怕01%的技术,都不能卖。这对华为消费者业务造成了灾难性的危机,华为手机将在消耗完库存芯片之后彻底无芯可用。

摩尔定律失效后如何解决华为无芯这个问题?

那么除了华为再通过申请美国授权和自己联合中国企业进行生产芯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案可以解决华为手机无芯这个问题呢?

只要是稍微了解芯片行业的人都了解芯片行业有个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的可容纳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芯片也就越来越小。

这个定律已经诞生了55年,拉动了整个芯片行业的不断升级,不过按照现在的技术来看已经接近了极限状态。而且现在想要再进一步,就要投入天量的研发资金。而华为正是这样的大金主,据媒体报道,华为2019年的芯片采购量高达208亿美元。如今美国禁止华为采购美国芯片,那么美国公司要想通过其他公司获取这样多金额的芯片采购额估计很难。这个就是为什么高通会要求美国商务部给予授权卖芯片给华为。

如果企业没有钱,那么就很难再进一步开发新的高一级的芯片,如INTEL公司就一再推迟其高端芯片的发布,甚至已经放弃7nm以上的芯片制造,需要委托台积电进行代加工。据传英特尔已与台积电达成协议,提前预订18万片6nm芯片。而英特尔正是摩尔定律的最大受惠者。

那么在摩尔定律已经快要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会另辟蹊径找出现在的硅基芯片的替代方案呢?比如碳基芯片,2020年5月22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彭练矛院士和张志勇教授团队实现了碳基半导体材料提纯的纯度超过 999999%。为将来实现碳基芯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碳基芯片依然离不开光刻机,如果需要生产高端芯片的话,我们依然需要使用到ASML的高精度光刻机才可以的。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就是现在我国的5G网络建设很快,由于5G网络下的低延迟性,我们的手机的很多功能移到云上,手机只起到一个连接云的作用,这样的话对于手机硬件的要求就要低很多,这样的话就不再需要高端手机芯片。这个就如同我们在 科技 **中看到的主角是没有手机的,他们的手表、眼镜等均有着手机的功能。

当然啦,华为肯定还是会着重解决自己的芯片生产问题的,毕竟他们当初从电讯设备的千军万马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 科技 公司之一。

我结语

在我们马上就要进入5G网络时代、物联网时代,手机是否会如雷军曾经预判的那样会消失呢?是否会有新的技术替代现在的芯片呢?华为可以在几年内解决芯片生产问题呢?希望华为可以早日解决手机无芯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dianzi/13401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